正文

一九六一年二月五日

傅雷家書 作者:傅雷


一九六一年二月五日

親愛的孩子:上月二十四日宋家婆婆突然病故,臥床不過五日,初時只尋常小恙,到最后十二小時才急轉(zhuǎn)直下。人生脆弱一至于此!我和你媽媽為之四五天不能人睡,傷感難言。古人云秋冬之際,尤難為懷;人過中年也是到了秋冬之交,加以體弱多病,益有草木零落,兔死狐悲之感。但西方人年近八旬尚在孜孜屹屹,窮究學術(shù),不知老之“已”至:究竟是民族年輕,生命力特別旺盛,不若數(shù)千年一脈相承之中華民族容易衰老欽?抑是我個人未老先衰,生意索然欽?想到你們年富力強,蓓蕾初放,藝術(shù)天地正是柳暗花明,窺得無窮妙境之時,私心艷羨,豈筆墨所能盡宣!

因你屢屢提及藝術(shù)方面的希臘精神(Hellenism),特意抄出丹納《藝術(shù)哲學》中第四編“希臘雕塑”譯稿六萬余字,釘成一本。原書雖有英譯本,但其中神話、史跡、掌故大多,倘無詳注,你讀來不免一知半解;我譯稿均另加箋注,對你方便不少。我每天抄錄一段,前后將近一月方始抄完第四編。奈海關(guān)對寄外文稿檢查甚嚴,送去十余日尚無音信,不知何時方能寄出,亦不知果能寄出否。思之悵悵?!?

在一切藝術(shù)中,音樂的流動性最為凸出,一則是時間的藝術(shù),二則是刺激感官與情緒最劇烈的藝術(shù),故與個人的mood〔情緒〕關(guān)系特別密切。對樂曲的了解與感受,演奏者不但因時因地因當時情緒而異,即一曲開始之后,情緒仍在不斷波動,臨時對細節(jié),層次,強弱,快慢,抑揚頓挫,仍可有無窮變化。聽眾對某一作品皆有根據(jù)素所習慣與聽熟的印象構(gòu)成的“成見”,而聽眾情緒之波動,亦復(fù)與演奏者無異:聽音樂當天之心情固對其音樂感受大有影響,即樂曲開始之后,亦仍隨最初樂句所引起之反應(yīng)而連續(xù)發(fā)生種種情緒。此種變化與演奏者之心情變化皆非事先所能預(yù)料,亦非臨時能由意識控制??梢娧葑嗾呙看伪憩F(xiàn)之有所出人,聽眾之印象每次不同,皆系自然之理。演奏家所以需要高度的客觀控制,以盡量減少一時情緒的影響;聽眾之需要高度的冷靜的領(lǐng)會;對批評家之言之不可不信亦不能盡信,都是從上面幾點分析中引申出來的結(jié)論。―音樂既是時間的藝術(shù),一句彈完,印象即難以復(fù)按;事后批評,其正確性大打折扣。又因為是時間的藝術(shù),故批評家固有之對某一成見,其正確性又大打折扣。況執(zhí)著舊事物舊觀念舊印象,排斥新事物新觀念新印象,原系一般心理,故演奏家與批評家之距離特別大。不若造型藝術(shù),如繪畫、雕塑、建筑,形體完全固定,作者自己可在不同時間不同心情之下再三復(fù)按,觀眾與批評家亦可同樣復(fù)按,重加審查,修正原有印象與過去見解。

按諸上述種種,似乎演奏與批評都無標準可言。但又并不如此。演奏家對某一作品演奏至數(shù)十百次以后,無形中形成一比較固定的輪廓,大大地減少了流動性。聽眾對某一作品聽了數(shù)十遍以后,也有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印象。―尤其以唱片論,聽了數(shù)十百次必然會得出一個接近事實的結(jié)論。各種不同的心情經(jīng)過數(shù)十次的中和,修正,各個極端相互抵消以后,對某一固定樂曲既是唱片則演奏是固定的了,不是每次不同的了,感受與批評可以說有了平均而且可以盡量復(fù)按復(fù)查的、比較客觀的價值。個別的聽眾與批評家,當然仍有個別的心理上精神上氣質(zhì)上的因素,使其平均印象尚不能稱為如何客觀;但無數(shù)“個別的”聽眾與批評家的感受與印象,再經(jīng)過相當時期的大交流,由于報章雜志的評論,平日交際場中的談話,半學術(shù)性討論爭辯而形成的大交流之后,就可得出一個average〔平均〕的總和。這個總印象總意見,對某一演奏家的某一作品的成績來說,大概是公平或近于公平的了。―這是我對群眾與批評家的意見肯定其客觀價值的看法,也是無意中與你媽媽談話時談出來的,不知你覺得怎樣?―我經(jīng)常與媽媽談天說地,對人生、政治、藝術(shù)各種問題發(fā)表各種感想,往往使我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的思想整理出一個小小的頭緒來。單就這一點來說,你媽媽對我確是大有幫助,雖然不是出于她主動。―可見終身伴侶的相互幫助有許多完全是不知不覺的。相信你與彌拉之間一定也常有此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