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日

傅雷家書 作者:傅雷


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日

親愛的孩子:半年來你唯一的一封信不知給我們多少快慰??戳巳粘瘫?,照例跟著你天南地北地神游了一趟,做了半天白日夢。人就有這點兒奇妙,足不出戶,身不離斗室,照樣能把萬里外的世界,各地的風(fēng)光,聽眾的反應(yīng),游子的情懷,一樣一樣地體驗過來。你說在南美仿佛回到了波蘭和蘇聯(lián),單憑這句話,我就順摸到你當(dāng)時的喜悅和激動;拉丁民族和斯拉夫民族的熱情奔放的表現(xiàn)也歷歷如在目前。

照片則是給我們另一種興奮,虎著臉的神氣最像你。大概照相機(jī)離得太近了,孩子看見那怪東西對準(zhǔn)著他,不免有些驚恐,有些提防??上Φ膬蓮埗寄:耍ㄉ駪B(tài)也最不像你),下回拍動作,光圈要放大到F.2或F.3.5,時間用1/100或1/150秒。若用閃光(即flash)則用F.11,時間1/100或1/150秒。望著你彈琴的一張最好玩,最美;應(yīng)當(dāng)把你們倆作為特寫放大,左手的空白完全不要;放大要五或六英寸才看得清,因原片實在太小了。另外一張不知坐的是椅子是車子?地下一張裝中國畫(誰的?)的玻璃框,我們猜來猜去猜不出是怎么回事,望說明!

你父性特別強(qiáng)是像你媽,不過還是得節(jié)制些,第一勿妨礙你的日常工作,第二勿寵壞了凌霄。―小孩兒經(jīng)常有人跟他玩,成了習(xí)慣,就非時時刻刻抓住你不可,不但苦了彌拉,而且對孩子也不好。耐得住寂寞是人生一大武器,而耐寂寞也要自幼訓(xùn)練的!疼孩子固然要緊,養(yǎng)成紀(jì)律同樣要緊;幾個月大的時候不注意,到兩三歲時再收緊,大人小兒都要痛苦的。

你的心緒我完全能體會。你說的不錯,知子莫若父,因為父母子女的性情脾氣總很相像,我不是常說你是我的一面鏡子嗎?且不說你我的感覺一樣敏銳,便是變化無常的情緒,忽而高潮忽而低潮,忽而興奮若狂,忽而消沉喪氣等等的藝術(shù)家氣質(zhì),你我也相差無幾。不幸這些遺傳(或者說后天的感染)對你的實際生活弊多利少。凡是有利于藝術(shù)的,往往不利于生活;因為藝術(shù)家兩腳踏在地下,頭腦卻在天上,這種姿態(tài)當(dāng)然不適應(yīng)現(xiàn)實的世界。我們常常覺得彌拉總算不容易了,你切勿用你媽的性情脾氣去衡量彌拉。你得隨時提醒自己,你的苦悶沒有理由發(fā)泄在第三者身上。況且她的童年也并不幸福,你們倆正該同病相憐才對。我一輩子沒有做到克己的功夫,你要能比我成績強(qiáng),收效早,那我和媽媽不知要多么快活呢!

要說exile〔放逐〕,從古到今多少大人物都受過這苦難,但丁便是其中的一個;我輩區(qū)區(qū)小子又何足道哉!據(jù)說《神曲》是受了exile〔放逐〕的感應(yīng)和刺激而寫的,我們倒是應(yīng)當(dāng)以此為榜樣,把exile〔放逐〕的痛苦升華到藝術(shù)中去。以上的話,我知道不可能消除你的悲傷愁苦,但至少能供給你一些解脫的理由,使你在憤感郁悶中有以自拔。做一個藝術(shù)家,要不帶點兒宗教家的心腸,會變成追求純技術(shù)或純粹抽象觀念的virtuoso〔演奏能手〕,或者像所謂抽象主義者一類的狂人;要不帶點兒哲學(xué)家的看法,又會自苦苦人(苦了你身邊的伴侶),永遠(yuǎn)不能超脫。最后還有一個實際的論點:以你對音樂的熱愛和理解,也許不能不在你厭惡的社會中掙扎下去。你自己說到處都是utcast〔浪子〕,不就是這個意思嗎?藝術(shù)也是一個tyrant〔暴君〕,因為做他奴隸的都心甘情愿,所以這個tyrant〔暴君〕尤其可怕。你既然認(rèn)了藝術(shù)做主子,一切的辛酸苦楚便是你向他的納貢,你信了他的宗教,怎么能不把少牢太牢去做犧牲呢?每一行有每一行的humiliation〔屈辱〕和misery〔痛苦〕,能夠resign〔屈從〕就是少痛苦的不二法門。你可曾想過,肖邦為什么后半世自愿流亡異國呢?他的〇P.25〔作品第25號〕以后的作品付的是什么代價呢?……

……任何藝術(shù)品都有一部分含蓄的東西,在文學(xué)上叫作言有盡而意無窮,西方人所謂between lines〔弦外之音〕。作者不可能把心中的感受寫盡,他給人的啟示往往有些還出乎他自己的意想之外。繪畫、雕塑、戲劇等等,都有此潛在的境界。不過音樂所表現(xiàn)得最是飄忽,最是空靈,最難捉摸,最難肯定,弦外之音似乎比別的藝術(shù)更豐富,更神秘,因此一般人也就懶于探索,甚至根本感覺不到有什么弦外之音。其實真正的演奏家應(yīng)當(dāng)努力去體會這個潛在的境界(即淮南子所謂“聽無音之音者聰”,無音之音不是指這個潛藏的意境又是指什么呢?)而把它表現(xiàn)出來,雖然他的體會不一定都正確。能否體會與民族性無關(guān)。從哪一角度去體會,能體會作品中哪一些隱藏的東西,則多半取決于各個民族的性格及其文化傳統(tǒng)。甲民族所體會的和乙民族所體會的,既有正確不正確的分別,也有種類的不同,程度深淺的不同。我猜想你和岳父的默契在于彼此都是東方人,感受事物的方式不無共同之處,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往往相似。你和董氏兄弟初次合作就覺得心心相印,也是這個緣故。大家都是中國人,感情方面的共同點自然更多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