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緜鳌拷纪庠灰?。包,裹也。兇荒則殺禮,猶有以將之。野有死麇,群田之,獲而分其肉。白茅,取絜清也?!娟愂琛对娒蟼魇琛贰浚ㄒ韵潞喎Q【陳疏】)“包,裹也。兇荒則殺禮,猶有以將之”十三字,當在“白茅,取絜清也”之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緜鳌繎?,思也。春,不暇待秋也。誘,道也。【陳疏】道之,猶謂之也?!炯瘋鳌颗d也。麇,獐也,鹿屬,無角。懷春,當春而有懷也。吉士,猶美士也?!鹉蠂晃耐踔?,女子有貞潔自守,不為強暴所污者。故詩人因所見以興其事而美之?;蛟唬嘿x也。言美士以白茅包死麇而誘懷春之女也。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緜鳌繕銟?,小木也。野有死鹿,廣物也。純束,猶包之也?!娟愂琛客跻稜栄攀雎劇吩疲骸啊夺屇尽罚骸畼銟桑??!瘶銟膳c心,皆小貌也,因以為木名耳?!薄病稘h廣》、《齊·南山》及《小雅·車 》等篇,言昏姻之事,每以薪作喻。《唐風(fēng)·綢繆》篇“綢繆束薪”,傳:“綢繆,猶纏綿也。男女待禮而成,若薪芻待人事而后束也?!薄嗽娭?,亦猶是也?!?,亦束也;束、裹同義?!救航?jīng)平議】《駉》篇,毛傳:“邑外曰郊,郊外曰野,野外曰林,林外曰坰?!薄苏隆傲帧?、“野”對文,野為郊外之野,林亦當為野外之林。……“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謂以白茅束此樸樕及死鹿也?!c“綢繆束薪”同義。上章止言“野有死麇”,故曰“白茅包之?!贝苏录嫜浴傲钟袠銟伞?,故曰“白茅純束”,以死麇可包,樸樕不可包也。有女如玉?!緜鳌康氯缬褚病!炯瘋鳌颗d也?!缬裾撸榔渖?。上三句興下一句也,或曰:賦也。言以樸樕藉死鹿,束以白茅,而誘此如玉之女也。
舒而脫脫兮,【傳】舒,徐也。脫脫,舒遲也?!娟愂琛渴娑q舒如也?!夺屛摹罚憾ū咀鳌笆婷??!睙o感我?guī)溬狻o使尨也吠?!緜鳌扛校瑒右?。帨,佩巾也。尨,狗也。非禮相陵則狗吠?!娟愂琛扛?,古“撼”字?!墩f文》:“尨,犬之多毛者……”……狗有守御之義,尨吠,亦女子自喻也?!缰^尨喻非禮之人,則上下文義,有不可通?!炯瘋鳌抠x也?!鸫苏履耸雠泳苤o。言姑徐徐而來,毋動我之帨,毋驚我之犬;以甚言其不能相及也。其凜然不可犯之意,蓋可見矣。
【序】《野有死麇》,惡無禮也。天下大亂,強暴相陵,遂成淫風(fēng)。被文王之化,雖當亂世,猶惡無禮也。
【魯詩說】《爾雅·釋木》“樸樕,心?!蹦常ǚ┦显唬骸皹銟桑鷺梢?,有心能濕,江河間以作柱。孫炎曰:‘樸,一名心?!保ā睹娬x》)。
【韓詩說】劉昫《舊唐書·禮儀志》:“平王東遷,周室浸微,諸侯侮法,男女失冠昏之節(jié),《野麇》之刺興焉?!?
【《三家詩義疏》】詩人覽物起興,言維野外之死麇,欲取而歸,亦必用白茅裹之,稍示鄭重之意。況婚姻大事,豈可茍且?乃“有女懷春”,而為吉士者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遂欲以非禮誘導(dǎo)此女,是愛人不如愛物矣。
《三家》“純”作“屯”,“純”、“屯”古字通用?!兪?,總聚而束之。尋詩義,謂并樸樕、死鹿而總束之也。……言“林有樸樕”……“野有死鹿”,……我取以歸,亦須以白茅總聚而束之,防其墜失。今有女如無瑕之玉,顧不思自愛乎?
《三家》“脫”作“娧”,陳奐云:“《集韻·十四泰》:‘娧娧,舒遲貌。一曰:喜也?!队衿罚骸畩?,好貌?!畩褠偂癁楸咀?,‘脫脫’為假借字?!?
【《詩經(jīng)通論》】賦也?!鸫似粢詾榇桃?,歐陽氏說若直以為淫詩,季明德說……及以為野人求昏而不能具禮,女氏拒之,偽《傳》……皆說不去,難以通解。愚意此篇是山野之民相與及時為昏姻之詩。昏禮,贄用雁,不以死;皮帛必以制。皮帛、儷皮,束帛也。今死麇、死鹿乃其山中射獵所有,故曰“野有”,以當儷皮;白茅,潔白之物,以當束帛。所謂“吉士”者,其“赳赳武夫”者流耶!“林有樸樕”,亦中林景象也??偠撝畱?,士誘,言及時也;吉士,玉女,言相當也。定情之夕,女屬其舒徐,而無使“帨感”“犬吠”,亦情欲之感所不諱之歟?此篇章法句法,皆覺兀突,意含不露,難解。
【《詩沈》】此戒士之無禮以求女也。野有死麇,物之自斃者堪憎;人胡不知所擇,猥以純潔之白茅包而取之。有女懷春,女之感時者非正;士胡不知自愛,乃無端身往誘之,此非必真有其事也。設(shè)言如有懷春之女,吉士斷不可往誘之耳。林有樸樕,蒙茸幽翳,不可輕身以入也;野有死鹿,白茅純束,不可冒昧以取也。女處深閨,懷春之思,誰實知之,而吉士可以非禮誘之乎?為吉士者戒之哉!舒其行而脫脫兮,無動其所佩之帨兮《內(nèi)則》男子佩紛帨,無使彼守閭之尨也吠,斯其為好修之吉士也。
【《詩本誼》】《野有死麇》,衰世之風(fēng)也。
【《詩經(jīng)原始》】章氏潢云:“《野有死麇》,亦比體也。詩人不過托言懷春之女,以諷士之炫才求用,而又欲人之勿迫于己者?!辈顬榈弥H恢^“懷春之女,其色且如玉也,吉士寧不誘之?”又誤解“懷春”、“如玉”二語而為一也。夫曰“懷春”,則其情近乎淫矣;曰“如玉”,則其德本無瑕矣。語意各別,斷斷不可相混?!抟獯吮馗呷艘菔?,抱璞懷貞,不肯出而用事,故托言以謝當世求才之賢也。意若曰:惟野有死麇,故白茅得以包之;惟有女懷春,故吉士得而誘之。今也,“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矣,然白茅則純束也,而誰其包之!“有女如玉”,質(zhì)本無瑕也,而誰能玷之!爾吉士縱欲誘我,我其能禁爾以無誘哉!亦惟望爾入山招隱時,姑徐徐以云來,勿勞我衣冠,勿引我吠尨,不至使山中猿鶴共相驚訝也云爾。吾亦將去此而他適矣。
【顧頡剛《吳歌甲集》附錄三《野有死麇》】我們現(xiàn)在在本集第六十八首中見到以下的(同樣)歌詞:
結(jié)識私情結(jié)識隔條浜,
繞浜走過二三更。
“走到唔篤場上狗要叫,
走到唔篤窩里雞要啼,
走到唔篤房里三歲孩童覺轉(zhuǎn)來?!?
“倷來末哉!
我麻骨門閂笤帚撐,
輕輕到我房里來!
三歲孩童娘作主,
兩只奶奶塞子嘴,
輕輕到我里床來!”
【《吳歌甲集》附錄七《野有死麇》之二】得適之師來信……“《野有死麇》一詩最有社會學(xué)上的意味。初民社會中,男子求婚于女子,往往獵取野獸,獻與女子。女子若收其所獻,即是允許的表示。此俗至今猶存于亞州、美州的一部分民族之中。此詩第一、第二章,說那用白茅包著的死鹿,正是吉士誘佳人的贄禮也。”
適之師又對我說:“此詩之義,經(jīng)學(xué)家雖講為峻拒,文學(xué)家卻是講為互惡的。記得王次回詩中即有此類句子?!蔽乙懒诉@個指導(dǎo),去尋《疑雨集》,在第四卷無題詩中,得到以下一首:
重來絮語向西窗,奉墜羅衣淚一雙。
臂釧夜寒歸雪砌,鬢鬟風(fēng)亂過春江。
金堂地逼防言鳥,茅舍云深絕吠尨。
郎肯愛閑須一到,阿家新醊正開缸。
【《吳歌甲集》附錄十一:《野有死麇》之三】承俞平伯先生在《語絲》第三十一期中給我一封信,又承錢玄同先生在《語絲》第三十三期中給我一封信。
(俞信)我以為卒章三句,乃是三層意思,絕非一意復(fù)說?!盁o使尨也吠”,意在沒有聲音,便作幽構(gòu)。若“無感我?guī)溬狻?,本意既不在有聲音與否上面,你們所論“設(shè)想想‘感帨’發(fā)出聲音”,因而論及“帨”字之義,絕未中的,反覺疑惑叢生了?!仨毭靼住笆娑撁撡狻笔且粚右馑?,“無感我?guī)溬狻笔且粚右馑迹ㄓ嵯壬詾槭恰叭粲艟苤藨B(tài)”),“無使尨也吠”又是一層意思,一層進逼一層,然后方有情致。否則一味拒絕,或一口答應(yīng),豈不大殺風(fēng)景呢?“將軍欲以巧勝人,盤馬彎弓故不發(fā)?!奔鞭D(zhuǎn)直下式的偷情,與溫柔敦厚之《詩·國風(fēng)》,得無大相徑庭乎?
(錢信)想起十九年前,有一位朋友用蘇州口語“意譯”這三句為“倷慢慢能?!倷覅拉我格絹頭?!倷聽聽,狗拉浪叫哉!”我覺得他譯得頗有意思。
錢先生所舉某君譯文,妙饒風(fēng)趣,惟第三句猶用鄭、朱舊解,以拒絕為其本義,似非。詩中原是恐尨之吠而加對方以警告,不是聞尨之吠,而遂借為喝止之辭。若照某君所譯,重譯以文言,便要變成“子其聽之,尨既吠矣”,而不是“無使尨也吠”了。
【郭沫若譯文】
有位勇士打了一只鹿子回來,
用白色的茅草把它包好,
搭在左邊的肩上。
他右手拿著弓和箭,
背后有只獵犬跟著。
他走到一處平野上來的時候,
看見一位少女坐在一株白楊樹下。
少女是很清秀地,就像一塊玉石一樣。
勇士便放下弓箭,把鹿子捧在手里,
走去跪在她的面前說要把鹿子獻給她。
少女說:你規(guī)矩些,你和雅些。
不要拉我的手巾呀!
我怕你那尨犬兒,
不要使它咬了我呀!
勇士總說要把鹿子獻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