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天祚帝天慶三年冬,女直國康宗卒,弟阿固達(dá)襲位,為達(dá)貝勒,是為太祖。后改名旻。世祖第二子也。母曰翼簡皇后納喇氏。遼道宗時,東方屢出五色云氣,大若囷倉之狀,司天孔致和竊謂人曰:“其下當(dāng)生異人,建非常事?!币韵逃核哪晡焐昶咴乱蝗仗嫔S准磁e止端重,世祖尤愛之。甫成童,善射,所至踰三百二十步,時莫能及。年二十三,從世祖攻烏木罕城,壯士托云馳刺,幾中,舅氏和爾和救之,得免。世祖寢疾甚,太祖適自遼歸,乃執(zhí)其手謂穆宗曰:“烏雅朿柔順,惟此子足了契丹事?!蹦伦谝嘌胖刂?。當(dāng)從征瑪察,擒殺之,獻(xiàn)馘于遼,遼拜為詳袞。久之,以偏師伐尼瑪哈部伯赫、布爾噶等,克之,虜其妻子。
初,溫都部人巴圖殺唐古部巴噶穆宗命伐之,臨行,辭曰:“昨夕見赤祥,此行必克。”遂追及于額斯渾山殺之。尋從都統(tǒng)薩哈攻埒克,破之。還,攻烏塔城,城中人以城降。普嘉努招卓多降之,釋不誅。未幾,蕭哈里叛遼,太祖親擊殺之,獻(xiàn)于遼??底谄吣?,歲饑,民轉(zhuǎn)為盜,罕都欲悉殺之,太祖曰:“以財殺人,不可!財者,人所致也?!彼鞙p盜賊徵價法為徵三倍。民間多逋負(fù),康宗患之,太祖請三年勿徵,聞?wù)吒衅?。自是遠(yuǎn)近歸心焉。是歲,康宗即世,乃襲位。
四年夏六月,太祖至江西,遼使使致襲節(jié)度使之命。初,康宗卒,太祖嗣位,遼使阿息保來,讓曰:“何以不告喪?”太祖曰:“有喪不能吊,而乃以為罪乎?”他日,阿息保徑騎至康宗殯所,欲取賵馬,太祖怒,將殺之,宗雄諫而止。
既而,遼命久不至。遼主淫酗、好獵、荒政,四方奏事多不省。每歲遣使市名鷹“海東青”于海上,道出境內(nèi),使者貪縱,部人厭苦之。康宗嘗以不遣阿蘇為言,稍拒其使者。至是,復(fù)遣宗室實古納、尼楚赫等往索。還言遼主驕肆廢弛之狀,始謀伐之。乃備仲要,建城堡,修戎器。遼人聞之,使節(jié)度使尼格來問狀。曰:“汝等有異志乎?”太祖曰:“設(shè)險自守,又何問哉!”復(fù)遣阿息休來詰,太祖曰:“我小國也,事大國不也廢禮。大國德澤不施,而逋逃是主,以此字小,能無望乎?若以阿蘇與我,請事朝貢。茍不獲已,豈能束手受制!”阿息保歸,遼始遣統(tǒng)軍蕭托卜嘉太祖聞之,謂諸將佐曰:“遼人知我將舉我,集軍備我,我必先發(fā)制之,無為人制?!北娫唬骸吧?!”乃入告宣靖皇后以伐遼事,并禱皇天后土,號令諸部。使博勒和等徵諸路兵,并撫諭各路系遼籍女直,執(zhí)遼障鷹官。
秋九月,進(jìn)軍甯江州。次寥晦城,會諸路軍于拉林水,得二千五百人,傅梃誓眾。進(jìn)次唐古特旺結(jié)之地,有光如烈火,起人足及戈矛之上,共以為兵祥。只遼界,大破之,親射殺其將耶律色實,遼軍大奔,相蹂踐死者十七八。國相薩哈在別路聞之,使其子宗翰來賀,且勸進(jìn)。太祖曰:“一戰(zhàn)而勝,遂稱大號,何示人淺也!”
冬十月朔,進(jìn)克甯江州,獲防御使大藥師努陰縱之,使招諭遼人。鐵驪部來送款。次拉林城,以俘獲賜諸將。召渤海梁福、額特埒,使招諭其鄉(xiāng)人曰:“女直、渤海,本同一家。我興伐伐罪,不濫及無辜也?!笔雇觐伭_索招撫系遼籍女直,師還,命諸路以三百戶為穆昆,十穆昆為明安。水女直,拜格酋長和索哩以城降。
十一月,奚鐵驪王和勒博以所部降。
是月,烏奇邁、薩哈、希卜蘇率官屬諸將勸進(jìn),愿以新歲元日恭上尊號,不許。阿里罕、普嘉努、宗翰等進(jìn)曰:“今大功已建,若不稱號,無以系天下心?!碧嬖唬骸拔釋⑺贾??!?
太祖收國元年春正月壬申朔,群臣上尊號。是日即皇帝位。帝曰:“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然亦變壞,惟金不變不壞。金之色白,完顏部色尚白。”于是國號大金,建元收國。時遼天慶五年也。
三月辛未朔,獵于寥晦城。
夏五月庚午朔,避暑于近郊。甲戌,拜天射柳。自是每歲三日以為常。
秋七月戊辰,以弟烏奇邁為安班貝勒,國相薩哈為古倫貝勒,希卜蘇為愛滿貝勒,弟舍音為古倫貝勒。
九月己卯,黃龍見于空中。癸巳,以薩哈為古倫烏赫哩貝勒,阿里罕為古倫英實貝勒。
二年春正月戊子,詔曰:“自破遼兵,四方來降者眾,宜加優(yōu)恤。自今契丹、奚、漢、渤海、系遼籍女直、室韋、達(dá)嚕噶、烏舍、鐵驪諸部官民,已降或為軍所俘獲、逃遯而還者,勿以為罪。其酋長仍官之,從宜居處?!?
二月己巳,詔曰:“比以歲兇,庶民艱食,多為奴隸及犯法徵償莫辦,折身為奴者;或私約立限,以人對贖,過期則為奴者,并聽贖。”
夏五月,東京平,詔除遼法,省賦稅,置明安、穆昆如制。
冬十二月庚申朔,烏奇邁及群臣上尊號曰大圣皇帝,改元天輔。
天輔元年春正月,開州叛,瓜爾佳薩哈等討平之。
夏五月丁尸,詔:“自收甯江州以后,同姓為婚者,杖而離之?!?
秋七月戊申,以完顏鄂倫知東京事。
冬十二月,宋使馬政以國書來議和。
二年春三月癸未朔,咸州路都統(tǒng)烏楞古坐事降穆昆,以闍格代之。庚子,命羅索為萬戶,鎮(zhèn)黃龍府。
夏六月甲寅,詔有司嚴(yán)禁民凌虐典雇良人及位取贖直者。
秋七月癸未,詔曰:“博囉水路完顏珠勒呼、渤海大嘉努等六穆昆貧民,昔嘗給官糧,置之漁獵地,今歷日已久,不知登耗,可具其數(shù)以聞?!睆?fù)詔達(dá)嚕噶部貝勒色埒:“凡降附新民,善為存撫。來者令從便安居,給以官糧毋輒動憂。”
九月戊子,詔曰:“國書詔令,宜選善屬文者為之。其令所在訪求博學(xué)雄才之士,敦遣赴闕?!?
閏月庚戌朔,九百奚部蕭實、伊遜,北部額里頁,漢人王六兒、王伯龍,契丹特默、高從祐等,各率眾來降。以降將霍石、韓慶和等為千戶。
冬十月癸未,以龍化州降者張應(yīng)古、劉仲良為千戶。漢人李孝功、渤海二可率眾來降。
十二月,遼懿州以戶三千降,拜千戶??芏f,已降復(fù)叛,赫舍哩卓哩擊破之。
三年春正月甲寅,東京人為質(zhì)者永吉等五人結(jié)眾叛。事覺,誅其首惡,余皆杖百,籍其資產(chǎn)之半。丙辰,詔拜格貝勒綽哈曰:“呼嚕古、達(dá)巴噶二部,先時交惡,今來送款,毋相侵?jǐn)_。”
夏五月壬戌,詔咸州路都統(tǒng)司曰:“兵興以前,哈斯罕、輝發(fā)與系遼籍、不系遼籍女直戶民,有犯罪流竄邊境,或亡入遼者,本皆吾民,遼在異境,朕甚憫之。今既議和,當(dāng)行理索。可明諭諸路,遍訪其官稱、名氏、地理,具錄以聞。”
秋八月已丑,頒希尹所制女直字。
四年夏四月乙未,帝自將伐遼。以遼和議無成,命進(jìn)師。令色克留兵一千鎮(zhèn)守,棟摩以余兵來會于渾河。
秋九月,矩威水部錫勒哈達(dá)等殺貝勒綽哈、布古得以叛。命斡魯分呼古烏春之兵以討之。
五年春正月,斡魯敗錫勒哈達(dá)于哈達(dá)拉山,誅首惡四人,余悉撫定。
閏月辛尸,古倫烏赫哩貝勒薩哈卒。
六月庚子,招安班貝勒烏奇邁貳國政。以溫貝勒舍音為烏赫哩貝勒,普嘉努為溫貝勒,宗翰為伊拉齊貝勒。
秋七月庚辰,詔咸州都統(tǒng)司曰:“自伊都來,灼見遼國事宜,已決議親征,其治軍以俟師期?!睍B雨乃罷。命溫貝勒昱為都統(tǒng),宗翰副之,帥師而西。
冬十二月辛丑,以杲為內(nèi)外諸軍都統(tǒng),以昱、宗翰、宗幹、宗望等副之,率師伐遼。
六年春三月,遼秦晉國王稱帝于燕。
夏四月,棟摩、羅索招降天德等州,獲阿蘇而還。
六月戊子朔,帝自將伐遼,發(fā)自上京。命安班貝勒烏奇邁監(jiān)國。辛亥,詔諭上京官民曰:“朕順天吊伐,已定三京,但以遼主未獲,兵不能已。今者親征,欲由上京路進(jìn),恐撫定新民,驚疑失業(yè),已出自登穆魯。其先降后叛逃入險阻者,詔后出首,悉免其罪。若猶拒命,孥戮無赦?!笔窃拢陕檰`卒。幹魯、羅索敗夏人于野谷。
秋七月甲子,詔諸將無得遠(yuǎn)迎,以廢軍務(wù)。丙寅,以額特哷招降者眾,命領(lǐng)八千戶,以呼遜副之。壬午,希尹以阿蘇見,杖而釋之。
九月乙丑,詔六部奚曰:“汝等既降復(fù)叛,扇誘眾民,罪在不赦。尚以歸附日淺,恐綏懷之道有所未孚,故復(fù)令招諭。若能速降,當(dāng)釋其罪,官皆仍舊?!?
冬十月丙戌朔,次奉圣州。詔曰:“朕屢敕將臣,安輯懷附,無或侵?jǐn)_。然愚民尚多逃匿山林,即欲加兵,深所不忍。今其逃散人民,罪無輕重,咸與矜免。率眾歸附,授以世官?;蚺鞠绕渲鹘担⑨尀槊?。其布告之,使諭朕意。”
十二月,帝親撫定南京。
七年春正月丁巳,遼奚王和勒博僭稱帝,尋被執(zhí)。甲申,詔曰:“諸州部族,歸附日淺,民心未甯。今農(nóng)事將興,可遣分諭典兵之官,無縱軍士動擾人民,以廢農(nóng)桑?!?
二月壬辰,詔安班貝勒曰:“前后起遷戶民,去鄉(xiāng)未久,豈無懷土之心?可令所在有司,深加存恤,毋輒有騷動。衣食不足者,官振貸之?!惫锼?,詔曰:“頃因兵事未息,諸路關(guān)津絕其往來。自今顯、咸、東京等路往來,聽從其便。其間被擄及鬻身者,并許自黷為良。”乙巳,詔都統(tǒng)杲曰:“新附之民有材能者,可錄用之?!惫锍?,大赦。
夏四月癸巳,詔曰:“自今軍事若皆申覆,不無留滯。應(yīng)此路事務(wù)申都統(tǒng)司,余皆取決樞密院?!?
五月己巳,次拉林濼。奚路都統(tǒng)達(dá)蘭攻蘇庫、卓琳、托紐所部十三嚴(yán),皆平之。奚人以次附屬,置明安、穆昆領(lǐng)之。又遣奚馬和尚攻薩必、達(dá)嚕噶并五院司諸部,執(zhí)其節(jié)度伊里。
六月丙辰,帝不豫,將還上京,命宗翰為都統(tǒng),溫貝勒昱、德特貝勒斡魯駐兵云中,以備邊。己酉,次諤都山,命驛召安班貝勒烏奇邁。
八月乙未,次渾河,烏奇邁上謁。戊申,帝崩于布圖濼西行宮。年五十六。
九月癸丑,梓宮至上京。乙卯,葬于宮城西南,建甯神殿。天會三年,追謚武元皇帝,廟號太祖。尋改葬和陵,復(fù)改葬大房山,號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