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天祚帝天慶四年秋九月,太祖起兵破遼兵于甯江州,國相薩哈遣其子宗翰來賀,且勸進,不許。宗翰本名尼瑪哈,漢語訛為尼堪,薩哈長子也。年十七,軍中服其勇。議伐遼,與太祖意合。至是,偕希尹來賀捷,并稱帝為賀。太祖猶謙讓,宗翰等再三言,意乃決。
太祖收國元年春正月,遼都統(tǒng)鄂爾多以二十萬兵戍邊,太祖逆擊之,宗翰為右軍,大破之于達嚕噶城。
天輔五年夏四月乙丑朔,宗翰請伐遼,奏曰:“遼主失德,中外離心。我朝興師,大業(yè)既定,而根本弗除,后必為患。今乘其釁,可襲取之。天時人事,不可失也?!碧嫒恢?,命諸路戒備軍事。
五月,射柳,宴群臣。太祖謂議西征,宗翰計多合,當(dāng)治兵以俟師期。親酌酒飲之,解御衣衣之。諸臣言時方暑月,乃止。拜為伊拉齊貝革。
冬十一月辛丑,太祖用宗翰策,進取中京,以杲都統(tǒng)內(nèi)外諸軍,宗翰等副之,伊都為向?qū)А?
六年春正月乙亥,克中京。宗翰率偏師趨北安州,與羅索等合兵,大敗奚王薩滿兵,北安遂降。乃遣希尹往略邊地,獲遼護衛(wèi)錫里,乃知遼主獵于鴛鴦濼,殺其子晉王,眾離心,兵弱不可用。宗翰使努延溫敦伊喇保往報都統(tǒng)杲,請會師,及杲使瑸都。與伊喇保仝來,知無意進取。即決進兵,使伊喇保往報杲曰:“初受命,雖未令便取山西,亦許便宜從事。今恐失機會,已進兵,當(dāng)會于何地?”宗幹勸杲如其策,意乃決,約會于奚王嶺。
三月,杲出青嶺,宗翰出瓢嶺,期于羊城濼會軍。宗翰率精兵六千襲遼主于五院司,遼主遁去,使希尹等追之。西京既降復(fù)叛,耿守忠以兵五千來救,至城東四十里,富察烏里、固納先擊之,斬首千余。宗翰等繼至,守忠敗走,其眾殲焉。宗翰弟扎巴臺沒于陣。西京州縣悉降。
冬十二月,宗翰已撫定西路部族,謁帝于行在所,遂從取燕京,賜金器。
七年夏六月,帝不豫,將歸京師。丙申,以宗翰為都統(tǒng),齊貝勒昱、德特貝勒斡魯副之,駐軍云中以備邊。
冬十月壬辰,太宗以空名宣頭百道賜西南、西北兩路都統(tǒng)宗翰,詔曰:“今寄爾以方面,如當(dāng)遷授,其以便宜從事?!?
太宗天會二年春正月,宋人來請割諸城,宗翰報以武、朔二州。復(fù)請曰:“宋人不歸我叛亡,阻絕燕山往來道路,后必敗盟,請勿割山西郡縣。”帝曰:“是違先帝之命也,其速與之。”未幾,復(fù)諫,乃罷。
二月丙午,宗翰請濟師,詔有司選精兵五千給之。
夏四月己酉,以宗翰經(jīng)略西夏及破遼功,賜以良馬。
三年冬十月甲辰,詔諸將侵宋。先是,斡魯奏宋不遣歲幣戶口事,且將渝盟。帝命宗翰取諸路戶籍,按籍索之。而棟摩再奏宋人敗盟有狀,宗翰、宗望均請伐之。于是安班貝勒杲領(lǐng)都元帥,居京師,宗翰為左副元帥,自太原路南侵。發(fā)自河陰,降朔州,克代州,圍太原府,敗宋河?xùn)|、陜西軍四萬于汾河之北,殺萬余人。
四年春正月癸酉,宗望圍汴,遂許宋和。時宗望自河北趨汴,音問未通,宗翰遂留尼楚赫圍太原,已乃率師而南,降定諸縣及威勝軍,下隆德府,實潞州。軍至澤州,宋使至軍中,始知割三鎮(zhèn)講和事。路允迪以宋割太原詔來,城中人不受詔。宗翰取文水及孟縣復(fù)留尼楚赫圍太原。宗翰乃還山西。
秋七月戊子,蕭仲恭使宋還,獻宋少帝所遺耶律伊都書,以興復(fù)遼國為言,詔宗翰等復(fù)侵宋。八月庚戌,宗翰發(fā)西京。九月丙寅,克太原,執(zhí)宋經(jīng)略使張孝純等。冬十一月甲子,宗翰自太原趨汴,降威勝軍,克隆德府,遂取澤州。薩喇達等先已破開井關(guān),進逼河陽,破宋兵萬人,降其城。進攻懷州,克之,遂渡河。
閏月癸巳,宗翰至汴,與宗望會兵。宋約畫河為界,復(fù)修好,不許。丙辰,尼楚赫等克汴城。辛酉,宋少帝詣軍前,舍青城。十二月癸亥,宋少帝奉表降。使勖就軍中勞賜宗翰等,使皆執(zhí)其手以勞之。
五年夏四月丙戌,宗翰等以宋二帝及其宗族四百七十余人及珪璋、寶印、袞冕、車輅、祭器、大樂、靈臺、圖書與大軍北還。
秋七月甲午,賜宗翰鐵券,除反逆外,余皆不問。宗翰奏河北、河?xùn)|請擇賢能官任之,以安新民,遂趨洛陽。
六年春二月癸未,宋董植以兵至鄭州,州人復(fù)叛入余宋。宗翰遣兵復(fù)鄭州,遂遷洛陽、襄陽、潁昌、汝、鄭、均、房、唐、鄧、陳、蔡之民于河北,而遣羅索平陜西州郡。時河?xùn)|盜賊尚多,乃遣兵夾河屯守,還師,駐山西?;璧鹿聲埩②w氏,宗翰受其書而不答。
秋七月乙巳,宋帝遣王師正奉表請和,密以書招誘契丹、漢人,獲其書奏之,詔進兵南侵。宗翰請先定陜西然后取宋,與諸將議,久不決。帝曰:“康王當(dāng)窮追,俟平宋,當(dāng)立藩輔如張邦昌者。陜西亦未可置而不取。于是,羅索、芬徹等平陜西,命宗翰會東軍于黎陽津。
冬十月庚子,與右副元帥宗輔會于濮。進兵至東平,宋知府權(quán)邦彥遁,降其城,進克徐州。先是,宋連江、淮金幣皆在徐州,盡為所取,分給諸軍。襲慶府來降。宋知濟南府劉豫叛,以城降于達蘭。
七年夏五月乙卯,宗翰遣巴爾斯、烏凌阿托云、瑪武襲宋帝于揚州,未至百五十里,瑪武先以五百騎馳至揚州,宋帝已前一日渡江。于是貽宗翰書,請存趙氏社稷,自稱“宋康王趙構(gòu),謹(jǐn)致書元帥閣下”,元帥府答其書,招之使降。
冬十月,宗弼等請于宗翰,將兵南侵宋。
八年秋九月戊申,宗翰用高慶裔議,請于太宗,立劉豫為齊帝。其后宗翰欲用宋降將徐文策伐江南,與宗輔、宗弼議不合,乃止。語詳劉豫事中。
十年夏四月丁卯,宗翰朝京師,拜為古倫右貝勒,兼都元帥。尋用其言,以太祖孫亶為安班貝勒,皇子宗磐為烏赫哩貝勒。
十三年春三月甲午,以宗翰為太保,領(lǐng)三省事,封晉國王。乞致仕,不許。
十五年夏六月庚戌,尚書左丞高慶裔、轉(zhuǎn)運使劉思有罪,伏誅。
秋七月辛巳,宗翰卒,年五十八,追封周宋國王。正隆例,封金源郡王。大定間,改贈秦王,謚桓忠,配享太祖廟廷。
孫秉德,別人《逆臣傳》。色克累官節(jié)度使。大定初,除刑部侍郎,三坐贓,當(dāng)死,杖一百五十,除名,后起為勸農(nóng)副使。宗翰子孫秉德事死者,三十余人,后嗣遂絕。
同時有希尹者,本名古新,罕都子也。自太祖舉兵,常在行陣,征伐比有功。制女直字,命頒行之。其后,熙宗亦制字,謂之小字,因目希尹所制為大字。從伐遼,取中京,時遼達魯、和尚、伊勒希棄中京走,希尹與實古納、羅索、伊都襲之,降基旁近人民。奚人羅和來降,使招其父西節(jié)度使額哩埒,以本部降。
宗翰駐軍北安,使經(jīng)略近地,獲遼護衛(wèi)實訥埒,知遼主在鴛鴦濼。從宗翰進兵,與都統(tǒng)杲會于羊城濼,襲遼主,追及于白水濼,獲其內(nèi)庫寶物。進至伊實部,不及而還。及侵宋,為元帥右監(jiān)軍。師還,賜鐵券。復(fù)從宗翰追宋帝于揚州。尋入朝請立熙宗為儲嗣。及即位,拜左丞相,封陳王。與宗幹共誅宗磐、宗雋。
三年九月癸亥,詔賜死,略曰:“帥臣密奏,奸狀已萌,心在無君,言宣不道。逮燕居而竊議,謂神器以何歸?稔于聽聞,遂致章敗?!辈⒂邑┦拺c及希尹子巴達、滿達?;式y(tǒng)三年,以死非其罪,贈儀同、邢國公,以禮改葬。后追封豫王,嗣降金源郡王,大定間謚貞憲。
孫守道,世宗朝官左丞相;守貞,仕至平章政事,蕭國公,謚肅;守能,歷西北招討使,坐贓,杖,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