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天會十三年春正月己巳,太宗崩,年六十一,謚曰文烈皇帝,葬和陵。庚午,熙宗雋即位。本名哈喇,太祖孫,豐王宗峻子。母曰富察氏。先是,安班貝勒杲卒,太宗意未決,會宗翰、宗輔入朝,與宗幹固請,立為儲嗣。至是襲位,不改元。
三月甲午,以都元帥宗翰為太保,領(lǐng)三省事。
夏五月甲申,左副元帥宗輔卒。
秋九月壬申,追尊皇考豐王為景宣皇帝,廟號徽宗,皇妣富察氏為惠昭皇后,改葬興陵。戊寅,尊太祖后赫舍哩氏為太皇太后,太宗后唐古氏亦尊為太皇太后。
冬十一月,以尚書令宋國王宗磐為太師,希尹為尚書左丞相,高慶裔為左丞,蕭慶為右丞。
十二月癸亥,以京西鹿囿賜貧民。
熙宗天會十四年春三月壬午,以太保宗翰、太師宗磐、太傅宗幹并領(lǐng)三省事。
秋八月丙辰,追尊九代祖以下曰皇帝、皇后,定始祖、景祖、世祖、太祖、太宗廟皆不祧。
十五年夏六月庚戌,尚書左丞高慶裔、轉(zhuǎn)運(yùn)使劉思有罪,伏誅。
秋七月辛巳,宗翰卒。丙戌夜,京師地震。封皇叔宗雋等為王。丁亥,汰兵興濫爵。
冬十月乙卯,以達(dá)蘭為左副元帥,宗弼為右副元帥。
十一月丙午,廢齊國,置行臺尚書省于汴。
十二月癸未,命韓昉、耶律紹文等編修國史。以勖為尚書左丞、同平章事。
天眷元年春正月戊子朔,頒女直小字。
二月壬戌,如約羅春水。己巳,詔罷拉林水、混同江護(hù)邏地與民耕牧。
三月庚寅,以禁苑隙地分給百姓。
夏四月壬午,立妃費(fèi)摩氏為皇后。
五月己亥,詔以經(jīng)義、詞賦兩科取士。
秋八月甲寅朔,頒行官制。己卯,詔以河南地與宋。以右司侍郎張通古等使宋。以京師為上京,府曰會寧,舊上京為北京。
九月丁酉,改燕京樞密院為行臺尚書省。甲辰,以奕為平章政事。
冬十月甲寅朔,以李德固參知政事。丙寅,封叔宗強(qiáng)為紀(jì)王,宗敏邢王,太宗子呼拉布等十三人為王。己巳,始禁親王以下佩刀入宮。辛未,定封國制。癸酉,以東京留守宗雋為尚書左丞相,封陳王。
二年春正月戊戌,以宗雋為太保,領(lǐng)三省事,進(jìn)封兗國王。希尹復(fù)為尚書左丞相。
三月丙辰,命百官詳定儀制。
夏四月甲戌,百官朝參,初用朝服。
六月辛亥,烏舍謀反,伏誅。
秋七月辛巳,宗磐、宗雋謀反,伏誅,詔天下。以宗弼為都元帥,越國王;達(dá)蘭為行臺左丞相。甲午,咸州詳兗沂王暈坐與宗磐謀反,誅。辛丑,以宗幹為太師,梁宋國王。
八月辛亥,達(dá)蘭與翼王呼蘭及呼勒希圖、達(dá)蘭子斡帶、額特布謀反,并誅。
九月戊寅朔,降封太宗諸子。
三年春正月癸巳,以宗弼領(lǐng)行臺尚書省事。
夏四月乙巳朔,溫都思忠廉問諸路貪廉,升黜有差。丁卯,帝如燕京。
五月丙子,詔元帥府復(fù)取河南、陜西地。宗弼自河南趨汴,薩里罕出河中趨陜。未幾,河南平。
六月,陜西平,遣使奏捷。
秋九月癸亥,殺左丞相希尹、右丞相蕭慶及希尹子巴達(dá)、滿達(dá)。
冬十一月癸丑,以孔子裔孫璠襲封衍圣公。
十二月己亥,以阿里布為左副元帥,薩里罕為右副元帥。
皇統(tǒng)元年春二月戊寅,詔致仕官至三品者,給半俸。戊子,親祭孔子廟,北面再拜。退謂侍臣曰:“朕幼年游佚,不知志學(xué),歲月逾邁,深以為悔。孔子雖無位,其道可尊,使萬世景仰。大凡為善不可不勉。”自是頗讀《尚書》、《論語》及《五代》、《遼史》諸書。
夏四月丙子,以韓昉參知政事。辛巳,宗弼請侵宋,從之。五月己酉,宗幹卒。
七月丙午,以宗弼為尚書左丞相,領(lǐng)行臺如故。
秋九月戊申,詔賜鰥寡孤獨(dú)不能自存者,人絹二匹、絮三斤。
是秋,宗弼侵宋,尋及宋平,畫淮為界。
二年春正月己亥,帝獵于拉林河。
夏五月癸巳朔,不視朝。帝自去年荒于酒,與近臣飲,或繼以夜。宰相入諫,輒飲以酒,曰:“知卿等意,今既飲矣,明日當(dāng)戒?!币驈?fù)飲。尋宴群臣于五云樓,皆盡醉而罷。
三年春正月已丑朔,以皇太子濟(jì)安喪,不御正殿。
三月辛卯,以勖為平章政事,宗憲為尚書左丞。
夏五月甲申,初立太廟、社稷。
秋七月丙寅,致祭太皇太后,尋謚為欽仁皇后,葬恭陵。
四年春正月甲寅,詔以去年宋幣賜始祖以下宗室。
秋八月癸未,殺其子魏王道濟(jì)。
九月乙酉,如東京,畋于沙河,射虎,獲之。
冬十月壬辰,立借貸饑民醉賞格。以河朔諸郡地震,復(fù)百姓一年。死者,官為斂葬。陜西等處饑,民典雇為奴婢者,官給絹贖還。是月,帝獵于海島,至東京。
五年春二月乙未,次濟(jì)州春水。
三月戊辰,次天開殿。
夏五月戊午,初用御制小字。以平章勖諫,帝為止酒,仍布告廷臣。
秋九月庚申,至自東京。
六年春正月壬申,封太祖諸孫為王。乙亥,畋于美棱。壬辰,如春水。帝從禽,導(dǎo)騎誤入大澤中,馬陷,因步出,不罪導(dǎo)者。
夏四月庚子朔,以宗固為太保、右丞相兼中書令。
六月乙巳,殺宇文虛中及高士談。
是歲,遣鈕祜祿罕努招耶律達(dá)實,被害。
七年春正月癸未,以西京鹿囿為民田。
夏四月戊午,宴便殿,帝醉酒,殺戶部尚書宗禮。
六月丁酉,殺橫海節(jié)度使田瑴等八人。
秋九月,右丞相宗固卒。以宗弼為太師,領(lǐng)三省事,都元帥行臺如故。勖為左丞相,宗為右丞相,蕭仲恭為平章政事,劉筈為左丞,李德固為右丞,蕭肄參知政事。
冬十一月癸未,以亮為左丞。
十二月戊午,以秉德參知政事。
八年夏四月甲寅,《遼史》成。
六月乙卯,以左丞亮為平章政事,唐古辯為左丞。尋因奉職不謹(jǐn),杖之。
秋八月庚子,出勖領(lǐng)行臺事,以宗賢為尚書左丞相,蕭仲恭為尚書右丞相。
九月丙申,唐古辯罷,以稟為左丞。
冬十月辛酉,宗弼卒。
十一月乙未,詔州郡長吏兼用本國及諸色人。辛丑,以亮為左丞相,秉德為平章政事。
十二月乙卯,以蕭仲恭為太傅,領(lǐng)三省事,宗賢為太師,領(lǐng)三省事兼都元帥。
九年春正月戊戌,宗賢出領(lǐng)行臺,以勖為太師,領(lǐng)三省事,亮兼都元帥,太保,領(lǐng)三省事。
二月甲寅,唐古辯復(fù)為右丞。
夏四月壬申夜,大風(fēng)雨,雷電震壞寢殿鴟尾,火入帝寢,燒幃幔,趨別殿避之。丁丑,龍斗于利州榆林河水上。大風(fēng)壞民居官舍,瓦木人畜皆飄颶十余里,死傷數(shù)百人。
五月戊子,因天變肆赦。命翰林學(xué)士張鈞草詔,參政蕭肄謂其語涉誹謗,殺之。是日,曲赦上京罪囚。庚寅,出亮領(lǐng)行臺,尋召入為平章政事。戊申,武庫署令耶律巴克沁妄稱上言宿直將軍蕭榮與胙王元為黨,誅之。
秋八月庚申,宰臣議徙遼陽、渤海之民于燕南,從之。侍從高壽星等當(dāng)遷,訴于后,后以言激帝怒,杖議者平章秉德,殺郎中薩哈,壽星竟得不徙。秉德尋復(fù)為左丞相。
九月戊戌,出宗敏領(lǐng)行臺,以宗本為太保,領(lǐng)三省事。
冬十月乙丑,殺北京留守胙王元及弟安武節(jié)度使扎拉、左衛(wèi)將軍塔斯、故鄧王子阿蘭、達(dá)蘭。
十一月癸未,殺皇后費(fèi)摩氏,召胙王妃薩滿入宮。癸巳,帝獵于和羅溫圖琿,遣使殺妃烏庫哩氏及瓜爾佳氏、張氏。
十二月丙辰,殺妃費(fèi)摩氏于寢殿。尋為亮所弒,年三十一,降為東昏王。貞元三年,改葬大房山蓼香甸,諸王同兆域。大定間,追尊宏基纘武莊靖孝成皇帝,廟號熙宗,葬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