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紹王至甯元年秋九月甲辰,宣宗即位。諱珣,本名烏達(dá)布。顯宗庶長子,母曰昭華劉氏,大定三年癸未歲生。安封溫國公,進(jìn)豐王。泰和中,賜名從嘉,徙封邢,改封升,所至著祥異。至是,衛(wèi)王被弒,迎于彰德府,遂即位。改是年為貞祐元年。乙巳,諭尚書省,事皆即規(guī)畫,悉依世宗所行行之。詔群臣直言無隱。左諫議大夫張行信言崇節(jié)儉、廣聽納、明賞罰三事。尋請立守忠為皇太子。從之。
冬十月乙巳,詔應(yīng)遷加官賞,諸色人與本朝一體。壬子,設(shè)京城鎮(zhèn)撫彈壓官。置招賢所。放宮女百三十人。
十二月丁酉朔,以平章圖克坦公弼為尚書右丞相,珠格高琪為平章政事。
宣宗貞祐二年春正月乙酉,徵處士王澮,不至。命有司復(fù)議本朝德運(yùn)。
三月癸未,京師大括粟。
夏四月乙未朔,以胥鼎為尚書右丞。命布薩官貞等為諸路宣撫使,安集遺黎。時山東、河?xùn)|、北諸郡失守、殘煅,惟真定、大名、清、沃、東平、徐、邳、海數(shù)城僅存而已。至是,以元允和議,京師解嚴(yán),赦國內(nèi)。庚戌,左丞相圖克坦鎰卒。尚書省奏幸南京,從之。
五月乙亥,帝決意南遷,太學(xué)生趙昉等上章極諭利害,皆慰諭之。詣原廟奉辭。戊寅,以南京留守布薩端嘗請臨幸,及行,先詔諭之。時端判南京,與統(tǒng)軍使長壽、按察使王質(zhì),三奏請南遷,參政耿端義力主之,意乃決。百官士庶皆力言不可,趙昉等四百人力爭,皆不聽。壬午,車駕遂發(fā)中都。丙戌,次定興。禁扈從蹂踐民田,并敕計(jì)直酬之。
六月甲午朔,以高汝礪為參加政事。戊午,次彰德府,曲赦其境內(nèi)。庚申,南京行宮寶鎮(zhèn)閣災(zāi)。壬戌,次宣封,黃龍見西北。
秋七月,至南京。
八月庚子,皇太子至自中都。明年,卒,於莊獻(xiàn)。
冬十月甲午,詔遣官市木波、西羌馬。陜西軍士戰(zhàn)死者,命結(jié)糧贍其家。
十一月丁卯,以布薩端為左丞相。
十二月戊戌,做好勸農(nóng)詔。
三年春二月丁酉,詔諸色人遷官并視女直人,否則以違制論。乙卯,敕奏急事不拘假日。丁巳,日初出赤如血,欲沒復(fù)然。戊午,大風(fēng),隆德殿鴟尾壞。
三月壬戌,詔河北州縣官,令文武五品以上辟舉,不聽以它事差占,仍敕終任。詔各路訓(xùn)練義兵,鄰境有警,責(zé)其救援。降人自拔歸國者,遷職。沿河州縣官罷軟不勝職者,汰去之。令百官各陳防邊利害,封章以聞。朕于宮中置局,命方正官數(shù)員采取施行。
夏四月癸卯,籍赴選監(jiān)當(dāng)官為軍。
秋七月丙寅,制品官納弓箭之令,丁憂、致仕者免。
八月甲辰,詔諸職官有才可大用者,尚書省具以聞。命近臣舉良將御名許古上恢復(fù)中都策。
冬十月己丑,平章穆延盡忠以罪下獄,誅。詔求承暉后,以其猶子永懷為器物直長。壬子,召衍圣公孔元措為太常博士,以山東多寇故也。
四年春正月癸酉,詔謚故皇太孫曰沖懷。己卯,立遂王宗禮為皇太子,改名守緒。詔控制樞密院事。庚辰,詔免逃戶租。
二月甲辰,命參政李革為修太廟使,禮部尚書張行信修社稷,并定太廟、祔享、親祀儀。未幾,禮成。
夏四月丁酉,太白晝見于奎。甲辰,扶風(fēng)、郿縣有釭甘傷麥。
六月丙申,歲星晝見于奎,百有一日乃伏。壬子,以旱,命李革審決京師冤獄。
冬十月丙寅,詔京城具防城器械,多鑿坎井,筑垣墻于隙地。使吏、禮、兵、工四部尚書董防城之役。
十一月壬午,河?xùn)|行省胥鼎自將平陽精兵入兵,拜左丞。命樞府督軍應(yīng)之。
興定元年春正月癸卯,議減庶官冗員。
二月壬戌,尚書省請罷諸州府學(xué)生方廩給,不許。
三月乙酉,遣官分道捕蝗,仍禁苛暴憂民。尋因單州雨雹傷稼,詔遣官勸諭農(nóng)民改蒔秋田,官給其種。
夏四月丁未朔,以宋歲幣不至,遣將經(jīng)略南邊。
五月丁亥,民苑汝濟(jì)上書陳利害。帝示宰臣曰:“卑賤小人猶能如此盡言,有可采者即行之?!庇邑└徊煲鳞鴪D棄官,擅赴京師,降知河陽府事。山東帥府蒙古綱擅械轉(zhuǎn)運(yùn)使李秉鈞,法當(dāng)決,秉鈞反詈綱應(yīng)論贖,詔兩釋之。
六月庚戌,詔捕治遼東受偽署官家屬,得按察使高禮妻子,戮子。甲寅,招撫使惟宏言彰德守臣擅徙民山砦避兵,帝曰:“難保之城,守之何益,徒傷我民爾。勿治?!币页?,置南京流泉務(wù)。尋罷之,設(shè)提舉倉場使副。
冬十月丁未,以霖雨,詔寬農(nóng)民輸稅之限。
十一月庚子,命蠲百姓逋賦免徵軍須錢。
十二月庚午,免逃戶復(fù)業(yè)者差賦。
是歲,左都監(jiān)承裔襲破果爾余族諸番帳,屢破之,奏捷。河西嘉納克等族千余戶來歸。
二年春正月乙亥,詔議振恤。
二月甲辰,免中京、嵩、汝等州逋租。定奴婢救主法。
夏四月乙巳,曲赦遼東等路。坊州宣撫副使赫舍哩阿敦,為左監(jiān)軍格繃額誣其叛,殺之。阿敦議玥,格繃額釋不問阿里巴斯自潼關(guān)之?dāng)?,逃匿,遣子請罪,赦之。諭以自效。癸亥,遣重臣審理京師冤獄。
五月丙申,增隨朝官及諸承應(yīng)人俸。
秋七月,大旱。遣官望祀岳鎮(zhèn)海瀆于北郊,祭九宮貴神于東郊。命楊云翼等分道理冤獄。尋大雨。
九月丙戌,諭太子:“軍務(wù)當(dāng)亟行者,先行后聞?!?
冬十一月庚午,大赦。御登賢門,召致政舊臣,賜食,訪時政得失。
三年春正月丙子,稅民種地畝,議行均輸。敕和市邊城邊需,無至配民。免單丁民戶月輸軍需錢。
二月甲辰令軍中誅賞,四品以下聽決。
夏四月庚午,筑京師裹城,命侯摯董役,高琪總之,遣近侍四人巡視。癸未,陜西黑風(fēng)晝起,有聲如雷,地大震。
六月戊寅,曲赦河?xùn)|南、北路。
秋七月庚子,曲赦陜西路。乙卯,曲赦山東西路。
八月丁丑,緩在京差徭。
冬十月乙丑,平?jīng)龈畱c云見,以圖來。百官表賀,告太廟,詔國內(nèi)。癸未,裹城畢工,賜賚宰臣有差。建碑會朝門紀(jì)其功。是役,帝慮憂民,募人能致甓五十萬者遷一官,百萬仍升一等。平陽判官完顏阿拉及霍定和,發(fā)宋蔡京故居,得二百萬有奇,準(zhǔn)格遷賞。
十一月丁巳,右丞相高琪以罪下獄。尋伏誅。
四年春正月壬子,晝晦,有頃,大雷電,雨以風(fēng)。三月甲寅,木星犯鬼宿積尸氣。
夏五月甲午,擊鞠臨武殿。以暑,免常朝,四日一奏事。諭工部,暑月停工役。
六月甲戌,旱,敕有司閱獄,雜犯死罪以下悉釋之。
秋七月癸丑,遣參政李復(fù)亨等分道勸農(nóng)。
十二月乙酉,鎮(zhèn)南節(jié)度使溫特赫思敬上書,言錢幣、稅賦二事。
五年春正月戊子,括南京諸州逋戶舊耕官田,給軍戶。辛丑,太白晝見于牛,二百三十有二日伏。
二月癸酉,以旱災(zāi),曲赦河南路。丙子,禁京城兵器。
三月己亥,省試經(jīng)義進(jìn)士,考官額外多放喬松等十余人。帝以久旱,特允之。
夏六月戊寅,駙馬都尉布薩官貞坐謀反,并其三子皆伏誅。秋八年甲戌,除逋戶負(fù)租毋征見戶。
冬十月乙卯,太醫(yī)侯濟(jì)、張子英治皇孫疾,誤致死,不忍誅,杖除名。
十一月辛丑,蠲徐、邳、宿、泗及歸德、亳、壽、潁等州逋租。
閏十二月己丑,同知保靜節(jié)度使郭澍以征糧失期,誣殺平民,坐誅。
元光元年春正月壬子,遣官墾種京東、西、南三路水田。
夏四月辛巳,置大司農(nóng)以下官,各路兼置行司。丁酉,更定辟舉縣令法。
六月戊寅朔,命造舟運(yùn)陜西糧,由大慶關(guān)渡抵湖城。
秋七月乙亥,太白晝見經(jīng)天,與日爭光。
八月己卯,彗星見西方。改元,大赦。
冬十月甲申,獵近郊,免百官迎送,勿令治道勞百姓。甲辰,以京兆官民避兵南山者多至百萬,遣官安撫之。
二年春正月戊午,鬻爵恩例有丁憂官得起復(fù)者,令罷之。
三月辛酉,命禁茶。
秋八月乙亥,火星入鬼宿中,掩積尸氣。丙戌,遣官分行蔡、息、陳、亳、唐、鄧、裕諸州。凡官吏有與民立砦避兵者,置砦長、副員,仍先遷一官。
冬十二月辛巳,免延安土民差稅。邳州民丁陣亡者,各贈官一階。歸德、徐、邳、宿、泗、永、亳、潁、壽等州,復(fù)業(yè)及新地民,免差稅二年。丁亥,帝不豫,太子率百官入問起居。庚寅,崩,壽六十一,號宣宗,葬德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