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xué)類

海源閣書目 作者:不題撰人


小學(xué)類

重刻明吳元恭本爾雅郭注三卷〔晉郭璞撰清嘉慶十一年顧廣圻思適齋刻本〕一冊〔魯圖〕

明九行本爾雅注疏十一卷〔晉郭璞注宋邢昺疏明嘉靖李元陽刻十三經(jīng)注疏本〕四冊〔魯圖〕

爾雅正義二十卷〔清邵晉涵撰〕爾雅釋文三卷〔唐陸德明撰清乾隆五十三年邵氏面水層軒刻本〕八冊二部〔魯圖〕

爾雅正義二十卷〔清邵晉涵撰〕爾雅釋文三卷〔唐陸德明撰清乾隆五十三年邵氏面水層軒刻本〕十冊

爾雅正義二十卷〔清邵晉涵撰〕爾雅釋文三卷〔唐陸德明撰清乾隆五十三年邵氏面水層軒刻本〕十二冊

重刻宋本爾雅圖四卷四冊

爾雅郭注義疏二十卷〔清郝懿行撰清咸豐六年楊以增、胡珽刻本〕七冊〔魯圖〕

爾雅郭注義疏二十卷〔清郝懿行撰清咸豐六年楊以增、胡珽刻本〕八冊〔魯圖〕

爾雅直音二卷〔清孫偘撰王祖源校正清光緒六年刻天壤閣叢書本〕二冊爾雅古義二卷〔清胡承珙撰清道光歙縣胡氏刻求是堂全集本〕一冊

爾雅蒙求二卷二冊

小爾雅義證十三卷補遺一卷〔清胡承珙撰清道光七年歙縣胡氏刻求是堂全集本〕二冊

爾雅古義二卷〔清胡承珙撰清道光十七年歙縣胡氏刻求是堂全集本〕一冊

小爾雅疏證五卷〔清葛其仁撰清道光十九年自刻本〕二冊

廣雅疏證十卷〔清王念孫撰〕博雅音十卷〔隋曹憲撰清嘉慶刻本〕八冊二部〔魯圖存一部〕

廣雅疏證十卷〔清王念孫撰清嘉慶刻本〕七冊二部〔魯圖存一部〕

博雅音十卷〔隋曹憲撰清王念孫校清光緒五年王氏謙德堂刻畿輔叢書本〕一冊〔魯圖〕

重刻宋本群經(jīng)音辨七卷〔宋賈昌朝撰清樂意軒刻本〕四冊

埤雅二十卷〔宋陸佃撰清嘉慶九年刻五雅全書本〕四冊〔魯圖〕

駢雅訓(xùn)纂十六卷序目一卷〔清魏茂林撰清道光二十五年有不為齋刻本〕八冊三部〔魯圖存二部〕

別雅五卷〔清吳玉搢撰清乾隆七年程氏督經(jīng)堂刻本〕五冊〔魯圖〕

別雅五卷〔清吳玉搢撰清乾隆七年程氏督經(jīng)堂刻本〕四冊

拾雅注二十卷〔清夏味堂撰清道光二年夏氏遂園刻本〕十冊〔魯圖〕

經(jīng)籍纂詁一百六卷〔首一卷清阮元輯清嘉慶三年阮氏瑯?gòu)窒绅^刻本〕四十八冊〔魯圖〕

經(jīng)籍纂詁一百六卷〔補遺一百六卷首一卷清阮元輯清嘉慶三年阮氏瑯?gòu)窒绅^刻本〕六十四冊二部〔魯圖存一部〕

吳下方言考十二卷〔清胡文英輯清乾隆四十八年自刻本〕四冊〔魯圖〕

文選古字通疏證六卷〔清薛傳均撰清道光二十年刻本〕一冊

群經(jīng)字詁七十二卷〔清段諤廷撰清黃本驥訂清道光五年黔陽楊氏刻本〕十六冊

四書字詁七十八卷〔檢字一卷清段諤廷撰清黃本驥訂清道光五年黔陽楊氏刻本〕二十冊〔魯圖〕

聚珍本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十三卷〔漢揚雄撰晉郭璞注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抱經(jīng)堂叢書本〕一冊〔魯圖〕

汲古閣重刻宋本說文解字三十卷〔十五卷漢許慎撰清初毛氏汲古閣刻本〕六冊

汲古閣重刻宋本說文解字三十卷〔十五卷漢許慎撰清初毛氏汲古閣刻本〕五冊

汲古閣重刻宋本說文解字三十卷〔十五卷漢許慎撰清初毛氏汲古閣刻本〕八冊

椒花吟舫重刻本說文解字三十卷〔十五卷漢許慎撰清乾隆三十八年朱筠椒華吟舫刻本〕六冊〔魯圖〕

椒花吟舫重刻本說文解字三十卷〔十五卷漢許慎撰清乾隆三十八年朱筠椒華吟肪刻本〕八冊

藤花榭重刻宋本說文解字三十卷〔十五卷漢許慎撰清嘉慶十二年額勒布藤花榭刻本〕四冊

藤花榭重刻宋本說文解字三十卷〔十五卷漢許慎撰清嘉慶十二年額勒布藤花榭刻本〕六冊

明陳大科本說文解字十二卷〔漢許慎撰宋李燾重編明萬歷二十六年陳大科刻本〕三十冊

明陳大科本說文解字十二卷〔漢許慎撰宋李燾重編明萬歷二十六年陳大科刻本〕十三冊

汪本說文解字系傳四十卷〔南唐徐鍇撰附錄一卷清乾隆四十七年汪啟淑刻本〕八冊四部

說文解字系傳四十卷附錄一卷〔南唐徐鍇撰清嘉慶二年馬氏大酉山房刻龍威秘書本〕十六冊〔魯圖〕

祁本說文解字系傳四十卷〔南唐徐鍇撰??庇浫砬宄信嘣茸宓拦馐拍昶?,藻刻本〕八冊四部〔魯圖存二部〕

說文字原考略六卷〔清吳照輯清乾隆五十七年吳氏刻本〕二冊〔魯圖〕

說文字原考略六卷〔清吳照輯清乾隆五十七年吳氏刻本〕四冊

重刊許氏說文解字五音韻譜十二卷〔宋李燾撰明天啟七年世裕堂刻本〕十二冊

說文偏旁考二卷〔清吳照撰清乾隆聽雨樓刻本〕一冊

說文解字斠詮十四卷〔清錢坫撰清嘉慶十六年刻本〕六冊〔魯圖〕

說文解字注三十卷〔六書音均表二卷清段玉裁撰清嘉慶段氏經(jīng)韻樓刻本〕二十四冊〔魯圖〕

說文解字注三十卷〔六書音均表二卷清段玉裁撰清嘉慶段氏經(jīng)韻樓刻本〕十六冊

說文解字義證五十卷〔清桂馥撰清道光三十年至咸豐二年楊墨林刻連筠簃叢書本〕二十四冊三部

說文釋例二十卷〔清王筠撰清道光十七年刻本〕十冊三部〔魯圖存二部〕

說文通訓(xùn)定聲十八卷分部檢韻一卷說雅一卷古今韻準一卷〔清朱駿聲撰清道光二十八年刻本〕二十冊〔魯圖〕

說文聲訂二卷〔清苗夔撰清道光二十一年祁氏漢專亭刻苗氏說文四種本〕二冊

說文聲讀表七卷〔清苗夔撰清道光二十二年祁氏漢專亭刻苗氏說文四種本〕二冊〔魯圖〕

說文新附考六卷續(xù)考一卷〔清鈕樹玉撰清嘉慶六年鈕氏非石居刻本〕一冊

說文聲類二卷〔清嚴可均撰清嘉慶八年廣州豐山書院刻四錄堂類集本〕一冊〔魯圖〕

說文聲系十五卷〔清姚文田撰清嘉慶九年姚氏刻邃雅堂全書本〕二冊〔魯圖〕

說文疑疑二卷〔附錄一卷清孔廣居撰清嘉慶七年詩禮堂刻本〕二冊〔魯圖〕

段氏說文注訂八卷〔清鈕樹玉撰清道光四年刻本〕一冊鈐有“楊紹和曾敬觀天祿琳瑯秘籍”、“楊紹和藏書”諸印〔魯圖〕

說文解字群經(jīng)正字二十八卷〔清邵瑛撰清嘉慶二十一年邵氏桂隱書屋刻本〕八冊〔魯圖〕

說文字原集注十六卷〔表一卷說一卷清蔣和撰清乾隆五十三年刻本〕四冊鈐有“江南小蔣”諸印〔魯圖〕

說文經(jīng)典異字釋一卷〔清高翔麟撰清道光十五年吳氏刻本〕一冊鈐有“矛階過眼”諸印〔魯圖〕

說文引經(jīng)異字三卷〔清吳云蒸撰清道光六年山海棠軒刻本〕一冊

小學(xué)類編〔十種六十卷清李祖望輯清咸豐至光緒間江都李氏半畝園刻本〕八冊〔魯圖〕

〔存三種三十二卷惠氏讀說文記十五卷說文校議十五卷說文釋例二卷〕

說文部類凡例一卷十三經(jīng)音義故總例一卷凡例一卷〔清孫葆璜撰清道光二十六年己學(xué)齋刻本〕二冊

說文類解四卷六書辨正一卷〔清陸烱撰清道光十六年聞諸室刻本〕三冊三部

說文問答疏證六卷〔清薛傳均撰清道光十八年刻本〕一冊

澤存堂重刻宋本大廣益會玉篇三十卷〔梁顧野王撰唐孫強增字宋陳彭年等重修清康熙四十三年吳郡張士俊刻澤存堂五種本〕八冊

澤存堂重刻宋本大廣益會玉篇三十卷〔梁顧野王撰唐孫強增字宋陳彭年等重修清康熙四十三年吳郡張士俊刻澤存堂五種本〕三冊二部

澤存堂重刻宋本大廣益會玉篇三十卷〔梁顧野王撰唐孫強增字宋陳彭年等重修清康熙四十三年吳郡張士俊刻澤存堂五種本〕十冊

澤存堂重刻宋本大廣益會玉篇三十卷〔梁顧野王撰唐孫強增字宋陳彭年等重修清康熙四十三年吳郡張士俊刻澤存堂五種本〕二冊

揚州局本大廣益會玉篇三十卷〔梁顧野王撰唐孫強增字宋陳彭年等重修清康熙四十五年揚州使院刻曹棟亭五種本〕六冊

新加五經(jīng)文字三卷〔唐張參撰九經(jīng)字樣一卷唐唐玄度撰清馬氏叢書樓刻本〕四冊〔魯圖〕

??趟伪拘录泳沤?jīng)字樣一卷〔唐唐玄度撰清武林趙信刻本〕一冊〔魯圖〕

揚州局本類篇四十五卷〔十五卷宋司馬光等撰清康熙四十五年揚州使院刻曹棟亭五種本〕十四冊二部

復(fù)古編二卷〔宋張有撰〕校正一卷〔清葛鳴陽撰〕附錄一卷曾樂軒稿一卷〔宋張維撰〕安陸集一卷〔宋張先撰清乾隆四十六年葛鳴陽刻本〕六冊

鈔本續(xù)千文無卷數(shù)〔一卷宋侍其良器撰清鈔本〕一冊

歷代鐘鼎彝器款識墨妙法帖二十卷〔宋薛尚功撰清刻本〕八冊

朱印鐘鼎款識跋鐘鼎款識二十卷〔宋薛尚功撰明萬歷刻朱印本〕五冊

龍龕手鑒四卷〔遼釋行均撰清虛竹齋刻本〕六冊〔魯圖〕

澤存堂重刻元本字鑒五卷〔元李文仲撰清康熙四十八年吳郡張士俊刻澤存堂五種本〕三冊

汲古閣本漢隸字源五卷〔碑目一卷附字一卷宋婁機撰明末毛氏汲古閣刻本〕六冊

隸韻十卷碑目一卷碑目考證一卷〔宋劉球撰〕隸韻考證二卷〔清翁方綱撰清嘉慶十五年秦恩復(fù)刻本〕八冊〔魯圖〕

隸韻十卷碑目一卷碑目考證一卷〔宋劉球撰〕隸韻考證二卷〔清翁方綱撰清嘉慶十五年秦恩復(fù)刻本〕十一冊

隸韻十卷碑目一卷考證一卷〔宋劉球撰清嘉慶十五年秦恩復(fù)刻本〕五冊

隸篇十五卷續(xù)篇十五卷再續(xù)篇十五卷〔清翟云升撰清道光十八年刻本〕十二冊二部

隸篇十五卷續(xù)篇十五卷再續(xù)篇十五卷〔清翟云升撰清道光十八年刻本〕十冊

隸辨八卷〔清顧藹吉撰清康熙五十七年項氏玉淵堂刻本〕八冊

隸辨八卷〔清顧藹吉撰清乾隆八年黃晟刻本〕八冊二部〔魯圖存一部〕

明本并音連聲字學(xué)集要四卷〔明陶承學(xué)撰明萬歷二年周恪刻本〕四冊

御定康熙字典〔十二集三十六卷總目一卷檢字一卷辨似一卷等韻一卷補遺一卷備考一卷清張玉書、凌紹雯等纂修清康熙五十年內(nèi)府刻本〕四十冊二部〔魯圖存一部〕

御定康熙字典〔十二集三十六卷總目一卷檢字一卷辨似一卷等韻一卷補遺一卷備考一卷清張玉書、凌紹雯等纂修清康熙五十年內(nèi)府刻本〕三十四冊

明本字學(xué)三正四卷〔明郭一經(jīng)撰明萬歷二十九年山東曹縣公署刻本〕四冊〔魯圖〕

繆篆分韻五卷補一卷〔清桂馥撰清嘉慶元年刻本〕三冊〔魯圖〕

漢學(xué)諧聲二十四卷〔說文補考一卷又考一卷清戚學(xué)標撰清嘉慶九年刻本〕八冊二部〔魯圖〕

漢學(xué)諧聲二十四卷〔說文補考一卷又考一卷清戚學(xué)標撰清嘉慶九年刻本〕四冊

鈔本廣金石韻府五卷〔清林向葵輯清鈔本〕六冊

同聲千字文十卷同聲續(xù)千字文六卷〔清朱紫集清嘉慶十六年莊敬堂刻本〕十冊〔魯圖〕

增訂金壺字考十九卷二集二十一卷補錄一卷補注一卷〔宋釋適之編清田朝恒增訂清乾

隆貽安堂刻本〕四冊〔魯圖〕

執(zhí)文通覽十卷〔十二集一百二十卷清沙木撰清嘉慶十一年刻本〕三十八冊〔魯圖〕

〔存十集一百卷寅集至亥集〕

十三經(jīng)音略十二卷〔附錄二卷清周春撰清嘉慶七年刻周松靄先生遺書本〕二冊〔魯圖〕

經(jīng)書字音辨要九卷〔清楊名颺撰清道光二十七年刻本〕四冊

六書分類十二卷〔首一卷清傳世,輯篆清乾隆五十四年汪氏聽松閣刻嘉慶元年維隅堂印本〕

十三冊三部〔魯圖存一部〕

鈔本識小齋勺文無卷數(shù)四冊

經(jīng)韻字析集解二卷二冊三部

重刻宋本佩觿三卷〔宋郭忠恕撰清許氏刻本〕一冊二部

鐘鼎款識二十卷〔宋薛尚功撰清刻本〕四冊

正字略一卷〔清王筠撰清道光十三年刻本〕一冊三部

十三經(jīng)不二字一卷〔清阮望知等補清道光二十六年刻本〕一冊二部〔魯圖存一部〕

書學(xué)匯編四種四卷〔清王贈芳撰清道光十五年刻本〕一冊二部

正形一卷書形一卷辨似審聲一卷書聲辨異一卷

同文考證六卷〔清管受之輯清嘉慶二十四年華亭張應(yīng)時刻書三味樓叢書本〕一冊二部

正字通十二卷〔三十六卷首一卷清張自烈、廖文英輯清康熙清畏堂刻本〕四十冊〔魯圖〕

套板廣金石韻府五卷〔字略一卷清林向葵輯清康熙大業(yè)堂刻朱墨套印本〕六冊

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十卷〔清阮元撰清嘉慶九年阮元刻文選樓叢書本〕四冊

筠清館金石文字五卷〔清吳榮光撰清道光二十二年自刻本〕五冊

說文解字韻譜十卷〔南唐徐鍇撰清乾隆李氏萬卷樓刻嘉慶十四年李鼎元重校印函海本〕二冊

古文四聲韻五卷〔宋夏竦撰清乾隆四十四年汪啟淑刻本〕一冊

班馬字類五卷〔宋婁機撰清刻本〕五冊

六書正偽五卷〔元周伯琦撰明崇禎七年胡正言十竹齋刻本〕五冊

澤存堂本廣韻五卷〔宋陳彭年等撰清康熙四十三年吳郡張士俊澤存堂五種影宋刻本〕十冊

澤存堂本廣韻五卷〔宋陳彭年等撰清康熙四十三年吳郡張士俊澤存堂五種影宋刻本〕二冊

澤存堂本廣韻五卷〔宋陳彭年等撰清康熙四十三年吳郡張士俊澤存堂五種影宋刻本〕五冊

澤存堂本廣韻五卷〔宋陳彭年等撰清康熙四十三年吳郡張士俊澤存堂五種影宋刻本〕四冊

揚州局本廣韻五卷〔宋陳彭年等撰清康熙四十五年曹寅楊州使院刻曹棟亭五種本〕五冊〔魯圖〕

揚州局奉集韻十卷〔宋丁度等撰清康熙四十五年曹寅楊州使院刻曹棟亭五種本〕十冊鈐有“吟詩月滿樓”、“嚴長明校藏印”、“琳瑯仙館藏書”諸印〔魯圖〕

揚州局本附釋文互注禮部韻略五卷〔宋撰清康熙四十五年曹寅楊州使院刻曹棟亭五種本〕五冊二部〔魯圖存一部〕

明本五音集韻十五卷〔金韓道昭撰明正德十年刻本〕二十八冊

明本古今韻會舉要三十卷〔禮部韻略七音三十六母通考一卷元熊忠撰明嘉靖十五年秦鉞、李舜臣刻十七年劉儲秀重修本〕十冊〔魯圖〕

明本古今韻會舉要三十卷〔禮部韻略七音三十六母通考一卷元熊忠撰明嘉靖十五年秦鉞、李舜臣刻十七年劉儲秀重修本〕五冊

康熙甲子史館新刊古今通韻十二卷〔首一卷清毛奇齡撰清康熙二十四年學(xué)者堂刻本〕八冊鈐有“進呈御覽”、“學(xué)者堂”諸印〔魯圖〕

康熙甲子史館新刊古今通韻十二卷〔首一卷清毛奇齡撰清康熙二十四年學(xué)者堂刻本〕六冊

康熙甲子史館新刊古今通韻十二卷〔首一卷清毛奇齡撰清康熙二十四年學(xué)者堂刻本〕四冊二部

明本古音叢目五卷古音獵要五卷古音余五卷古音略例一卷轉(zhuǎn)注古音略五卷古音后語一卷古音附錄一卷奇字韻五卷〔明楊慎撰明嘉靖李元陽刻本〕六冊鈐有“恕堂”、“芙草書屋”諸印〔魯圖〕

音學(xué)五書〔三十八卷清顧炎武撰清康熙六年張弨符山堂刻本〕十六冊六部子目同《叢綜》六二六頁

音學(xué)五書〔三十八卷清顧炎武撰清康熙六年弨符山堂刻本〕十四冊

音學(xué)五書〔三十八卷清顧炎武撰清康熙六年張弨符山堂刻本〕十二冊二部

音學(xué)五書〔三十八卷清顧炎武撰清康熙六年張弨符山堂刻本〕二十冊

江氏韻書三種〔八卷清江永編清咸豐元年陸建瀛木犀香館刻本〕四冊二部〔魯圖〕

古韻標準四卷詩韻舉例一卷四聲切韻表一卷校正一卷音學(xué)辨微一卷

韻雅五卷〔識余一卷雜論一卷清施何牧撰清初刻本〕五冊〔魯圖〕

類音八卷〔清潘耒撰清康熙潘氏遂初堂刻本〕四冊〔魯圖〕

韻切指歸二卷〔附宮商角徵羽五音編成句讀以便初學(xué)讀念法一卷清吳遐齡輯清道光七年集古堂刻本〕四冊〔魯圖〕

古韻標準四卷〔首一卷清江永撰清戴震參定清乾隆六十年刻本〕二冊

四聲易知錄四卷文字偏傍舉略一卷〔清姚文田撰清嘉慶十七年刻本〕二冊二部〔魯圖存一部〕

六書音韻表二卷〔清段玉裁撰清嘉慶刻本〕二冊二部

古音諧八卷〔首一卷清姚文田撰清道光二十五年姚氏刻邃雅堂全書本〕四冊〔魯圖〕

古今韻略五卷〔清邵長蘅撰清康熙三十五年宋犖刻本〕五冊

古韻發(fā)明無卷數(shù)切字肆考無卷數(shù)〔清張畊撰清道光六年張氏蕓心堂刻本〕四冊二部鈐有“廷綠樓珍藏書籍印”諸印〔魯圖存一部〕

詩經(jīng)韻讀四卷〔清江有誥撰清嘉慶十九年刻江氏音學(xué)十書本〕二冊鈐有“孟慈”、“汪氏問禮堂珍藏印”諸印〔魯圖〕

群經(jīng)韻讀一卷〔清江有誥撰清嘉慶二十二年刻江氏音學(xué)十書本〕一冊〔魯圖〕

楚辭韻讀一卷宋賦韻讀一卷〔清江有誥撰清嘉慶二十四年刻江氏音學(xué)十書本〕一冊〔魯圖〕

先秦韻讀一卷〔清江有誥撰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江氏音學(xué)十書本〕二冊〔魯圖〕

唐韻四聲正一卷〔清江有誥撰清道光七年刻江氏音學(xué)十書本〕一冊〔魯圖〕

廿一部諧聲表一卷入聲表一卷等韻叢說一卷〔清江有誥撰清道光十一年刻江氏音學(xué)十書本〕一冊〔魯圖〕

韻學(xué)五卷〔清王植撰〕唐韻目吳才老古韻目一卷臆說一卷十三字首群字譜一卷〔清刻本〕六冊

韻綜五卷集字五卷八冊

四聲切韻表一卷〔清江永撰清乾隆五十三年汪龍刻本〕一冊〔魯圖〕

葉韻考正十六卷〔清朱履中輯清嘉慶九年刻本〕二冊

佩文廣韻匯編五卷〔清李元祺撰清道光十年半畝草堂刻本〕二冊四部〔魯圖存一部〕

養(yǎng)默山房詩韻六卷〔清謝元淮輯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二冊〔魯圖〕

入聲便記一卷〔清道光二十七年刻本〕一冊二部

辨韻簡明二卷〔清陸烱撰清道光十六年聞諸室刻本〕二冊

元音統(tǒng)韻二十八卷〔清陳藎謨撰清康熙五十三年范廷瑚慎思堂刻本〕二十四冊〔魯圖〕

韻徵十六卷〔清安吉撰清道光刻本〕十六冊

古韻溯源八卷〔清安念祖、華湛恩撰清道光十九年親仁堂刻本〕八冊

古今韻會舉要小補三十卷〔明方日升撰明萬歷三十四年周士顯刻本〕十六冊〔魯圖〕

韻補五卷〔宋吳棫撰明刻本〕五冊

韻字略二卷二冊

李氏音鑒六卷〔首一卷清李汝珍撰清嘉慶十五年寶善堂刻同治七年木樨山房重修本〕四冊〔魯圖〕

〔右經(jīng)部五百三十部,二萬零二百八十一卷〔不分卷者十部〕,其中明本五十七,校本一,鈔本十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