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理類

海源閣書目 作者:不題撰人


地理類

聚珍本元和郡縣圖志四十卷〔唐李吉甫纂修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聚珍版叢書本〕八冊(cè)〔魯圖〕

元和郡縣圖志四十卷〔唐李吉甫纂修清嘉慶元年蘭陵孫氏刻岱南閣叢書本〕八冊(cè)

元和郡縣補(bǔ)志無卷數(shù)〔九卷清嚴(yán)觀輯清乾隆四十年蒲盧學(xué)舍刻本〕二冊(cè)

太平寰宇記二百卷〔目錄二卷宋樂史撰清光緒八年金陵書局刻本〕三十冊(cè)

活字本太平寰宇記二百卷〔目錄二卷宋樂史撰清活字印本〕三十七冊(cè)〔魯圖〕

元豐九域志十卷〔宋王存等纂修清馮集梧校訂清乾隆四十九年馮集梧刻五十三年馮氏增刻本〕五冊(cè)〔魯圖〕

明本大明清類天文分野之書二十四卷〔題明劉基等撰明洪武刻本〕十冊(cè)

天下郡國(guó)利病書一百二十卷〔清顧炎武撰清嘉慶十二年敷文閣活字印本〕九十冊(cè)

鈔本天下郡國(guó)利病書一百二十卷〔清顧炎武撰清鈔本佚名?!尘攀鶅?cè)鈐有“芝原”、“麗農(nóng)精舍藏書”諸印〔魯圖〕

鈔本天下郡國(guó)利病書一百二十卷〔清顧炎武撰清錢氏萃古齋鈔本〕八十冊(cè)〔魯圖〕

鈔本天下郡國(guó)利病書一百二十卷〔清顧炎武撰清鈔本〕一百二十冊(cè)

明本郡縣釋名無卷數(shù)〔二十六卷明郭子章撰明萬歷四十二年刻本〕八冊(cè)

欽定皇輿表十六卷〔清喇沙里等纂修清揆敘等增修清康熙內(nèi)府刻本〕二十四冊(cè)

大清一統(tǒng)志三百五十六卷〔清蔣廷錫陳德華等修清王安國(guó)梁詩正等纂清乾隆九年武英殿刻本〕一百二十冊(cè)

大清一統(tǒng)志三百五十六卷〔清蔣廷錫陳德華等修清王安國(guó)梁詩正等纂清乾隆九年武英殿刻本〕一百八冊(cè)

皇朝一統(tǒng)輿地圖表十八卷十二冊(cè)

鈔本讀史方輿紀(jì)要一百三十卷〔清顧祖禹撰清雙桂軒鈔本清佚名批?!沉畠?cè)〔魯圖〕

鈔本讀史方輿紀(jì)要一百三十卷〔清顧祖禹撰清鈔本清張敦仁批?!澄迨畠?cè)鈐有“子實(shí)寓目”、“張敦仁讀過”、“陽城張氏省訓(xùn)堂經(jīng)籍記”諸印〔魯圖〕

鈔本讀史方輿紀(jì)要一百三十卷〔清顧祖禹撰清鈔本清佚名批?!嘲耸齼?cè)鈐有“芝原”、“麗農(nóng)精舍藏書”諸印〔魯圖〕

〔存二十六卷六十九至九十四〕

鈔本讀史方輿紀(jì)要一百三十卷〔清顧祖禹撰清鈔本清張敦仁批?!呈畠?cè)鈐有“張敦仁讀過”、“陽城張氏省訓(xùn)堂經(jīng)籍記”諸印〔魯圖〕

〔存十八卷一至十八〕

活字本讀史方輿紀(jì)要一百三十卷〔輿圖四卷清顧祖禹撰清嘉慶敷文閣活字印本〕七十八冊(cè)二部〔魯圖〕

讀史方輿紀(jì)要〔歷代州域形勢(shì)九卷附錄一卷清顧祖禹撰清嘉慶十年刻本〕八冊(cè)〔魯圖〕

廿一史方輿紀(jì)要五卷〔清顧祖禹撰清康熙五年顧氏職思堂自刻本〕二冊(cè)

歷代地理志韻編今釋二十卷〔清李兆洛撰清道光十七年輩學(xué)齋活字印本〕九冊(cè)二部〔魯圖〕

皇朝輿地韻編二卷〔清李兆洛撰清光緒四年馬貞榆刻李氏五種本〕一冊(cè)〔魯圖〕

歷代地理志韻編今釋二十卷皇朝輿地韻編二卷〔清李兆洛撰清道光十七年輩學(xué)齋活字印本〕十冊(cè)

歷代地理志韻編今釋二十卷皇朝輿地韻編二卷〔清李兆洛撰清同治九年李鴻章刻李氏五種本〕十二冊(cè)

新斠注地理志十六卷〔清錢坫撰清嘉慶二年岑陽官舍刻本〕八冊(cè)〔魯圖〕

大清一統(tǒng)志表無卷數(shù)〔不分卷清陳蘭森撰清乾隆五十八年刻本〕六冊(cè)

增訂廣輿記二十四卷〔明陸應(yīng)陽輯明閻光表增訂明凝香閣刻本〕十六冊(cè)

方輿類纂二十八卷〔圖一卷九邊圖一卷清溫汝能撰清嘉慶十三年刻本〕二十冊(cè)

鈔本方輿考證無卷數(shù)〔一百卷清許鴻磐撰清鈔本〕九十冊(cè)

方輿考證總部六卷〔清許鴻磐撰清嘉慶二十三年刻本〕六冊(cè)二部〔魯圖存一部〕

括地志八卷〔唐李泰等撰清孫星衍輯清嘉慶二年蘭陵孫氏刻岱南閣叢書本〕一冊(cè)

天下輿地圖〔不分卷清刻本〕四十一幅

歷代地理志沿革圖〔一卷清馬徵麟撰清同治十年刻本〕一冊(cè)

聚珍本元豐九域志十卷〔宋王存等纂修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聚珍版叢書本〕四冊(cè)〔魯圖〕

聚珍本輿地廣記三十八卷〔宋歐陽忞撰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聚珍版叢書本〕八冊(cè)〔魯圖〕

皇清職貢圖九卷〔清傅恒等撰清乾隆十六年武英殿刻本〕九冊(cè)〔魯圖〕

大明一統(tǒng)志九十卷〔明李賢、萬安等纂修明萬壽堂刻本〕四十冊(cè)

皇朝輿地略無卷數(shù)〔一卷輿地韻編一卷清六承如撰皇朝內(nèi)府輿地圖縮摹本一卷清六嚴(yán)繪清道光刻本〕一冊(cè)

重刻宋本景定建康志五十卷〔宋馬光祖修宋周應(yīng)合纂清嘉慶六年金陵孫忠愍祠刻本〕二十冊(cè)〔江蘇〕〔魯圖〕

舊鈔本咸淳臨安志一百卷〔宋潛說友纂修清鈔本清朱彝尊批?!乘氖藘?cè)鈐有“朱彝尊印”諸印〔浙江〕〔魯圖〕

繙宋刻本咸淳臨安志一百卷〔宋潛說友纂修札記三卷清黃士珣撰清道光十年錢塘汪遠(yuǎn)孫振綺堂刻本〕二十四冊(cè)〔浙江〕〔魯圖〕

重刻宋〔嘉定〕鎮(zhèn)江志二十二卷〔首一卷宋盧憲纂修附錄一卷??庇浂砬鍎⑽匿俊⒇贯伦宓拦舛甑ね桨熬S刻本〕八冊(cè)〔江蘇〕〔魯圖〕

元〔至順〕鎮(zhèn)江志二十一卷〔首一卷元脫因修元俞希魯纂附錄一卷??庇浂砬鍎⑽匿?、劉毓崧撰清道光二十二年丹徒包景維刻本〕六冊(cè)〔江蘇〕〔魯圖〕

重刻〔紹熙〕云間志三卷續(xù)一卷〔宋楊潛纂清嘉慶十九年華亭沈氏古倪園刻本〕六冊(cè)〔上海〕〔魯圖〕

〔至元〕齊乘六卷釋音一卷考證六卷〔元于欽纂修元于潛釋音清周嘉猷考證清乾隆四十六年刻本〕四冊(cè)〔山東〕〔魯圖〕

新刊康對(duì)山先生〔正德〕武功縣志三卷〔首一卷明康海纂修清孫景烈評(píng)注清乾隆二十六年刻本〕一冊(cè)〔陜西〕〔魯圖〕

重刻孫立山先生〔萬歷〕富平縣志〔十卷圖一卷明劉兌修明孫丕揚(yáng)纂清乾隆四十三年吳六鰲刻本〕二冊(cè)〔陜西〕〔魯圖〕

明本雍大記三十六卷〔明何景明纂明嘉靖元年刻本〕八冊(cè)〔魯圖〕

重刻呂涇野先生〔嘉靖〕高陵縣志七卷〔明呂柟纂修清嘉慶三年刻本〕四冊(cè)〔陜西〕

日下舊聞四十二卷〔清朱彝尊撰清六峰閣刻本〕十二冊(cè)〔北京〕〔魯圖〕

鈔本黔中風(fēng)土志三十二卷〔清鈔本〕六冊(cè)〔貴州〕

〔雍正〕畿輔通志一百二十卷〔圖一卷清唐執(zhí)玉、李衛(wèi)修清陳儀、田易纂清雍正十三年刻本〕六十四冊(cè)〔河北〕〔魯圖〕

〔乾隆〕江南通志二百卷〔首四卷序目一卷清尹繼善、趙國(guó)麟修清黃之雋、章士鳳纂清乾隆元年刻本〕八十冊(cè)二部〔江蘇〕〔魯圖〕

〔雍正〕陜西通志〔一百卷首一卷清劉於義修清沈青崖纂清雍正十三年刻本〕一百冊(cè)〔陜西〕〔魯圖〕

〔道光〕云南通志二百二十卷〔首三卷清阮元、伊里布、趙慎畛修清李誠(chéng)、王崧纂清道光十四年刻本〕一百四十冊(cè)〔云南〕〔魯圖〕

〔乾隆〕甘肅通志五十卷〔首一卷清許容修清李迪等纂清乾隆元年刻本〕三十六冊(cè)〔甘肅〕〔魯圖〕

〔道光〕安徽通志二百六十卷〔首六卷清陶澍、鄧廷楨修清李振庸、韓玖纂清道光十年刻本〕一百冊(cè)〔安徽〕〔魯圖〕

〔道光〕廣東通志三百三十四卷〔首一卷清阮元修清陳昌齊等纂清道光二年刻本〕一百六十冊(cè)〔廣東〕〔魯圖〕

〔嘉慶〕廣西通志二百七十九卷〔首一卷清謝啟昆修清胡虔纂清嘉慶六年刻本〕八十冊(cè)〔廣西〕〔魯圖〕

明本〔嘉靖〕山東通志四十卷〔明陸釴等纂修明嘉靖十二年刻本〕二冊(cè)〔山東〕

〔乾隆〕貴州通志四十六卷〔首一卷清鄂爾泰、張廣泗修清靖道謨、杜詮纂清乾隆六年刻嘉慶補(bǔ)刻本〕〔貴州〕〔魯圖〕

〔乾隆〕盛京通志四十八卷〔圖一卷清呂耀曾、宋筠、王河修清魏樞等纂清乾隆元年刻咸豐二年雷以誠(chéng)重修本〕二十冊(cè)〔遼寧〕〔魯圖〕

〔乾隆〕福建通志七十八卷〔首一卷清郝玉麟、盧焯等修清謝道承、劉敬與纂清乾隆二年刻本〕五十九冊(cè)〔魯圖〕

〔乾隆〕福建續(xù)志四十卷〔九十二卷首一卷清楊廷璋、定長(zhǎng)等修清沈廷芳、吳嗣富纂清乾隆三十三年刻本〕四十冊(cè)〔魯圖〕

〔嘉慶〕四川通志二百四卷〔首二十二卷清常明等修清楊芳燦、譚光祜等纂清嘉慶二十一年刻本〕一百十冊(cè)〔四川〕〔魯圖〕

〔雍正〕浙江通志二百八十卷〔首三卷清李衛(wèi)、嵇曾筠等修清沈翼機(jī)、傅玉露等纂清乾隆元年刻本〕一百冊(cè)〔浙江〕〔魯圖〕

〔雍正〕山西通志二百三十卷〔清覺羅石麟修清儲(chǔ)大文纂清衡齡增修清嘉慶十六年衡齡刻本〕一百冊(cè)鈐有“東郡楊氏海源閣藏”諸印〔山西〕〔魯圖〕

〔雍正〕江西通志一百六十二卷〔首三卷清謝旻等修清陶成、惲鶴生纂清雍正十年刻本〕六十冊(cè)〔江西〕〔魯圖〕

明本〔正德〕姑蘇志六十卷〔明王鰲等纂修明正德元年刻嘉靖增刻本〕三十二冊(cè)〔江蘇〕

云南全省輿地圖〔四卷種人圖六卷清岑毓英修清陳燦纂清光緒刻本〕四冊(cè)〔云南〕〔魯圖〕

〔乾隆〕蘇州府志八十卷〔首一卷清雅爾哈善、傅椿修清習(xí)、王竣纂清乾隆十三年刻本〕三十二冊(cè)〔江蘇〕〔魯圖〕

〔道光〕江陰縣志二十八卷〔首一卷清陳延恩修清李兆洛、周仲簡(jiǎn)纂清道光二十年刻本〕十六冊(cè)〔江蘇〕〔魯圖〕

〔道光〕海昌備志五十二卷〔圖一卷附錄二卷清錢泰吉等纂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尊經(jīng)閣刻本〕十四冊(cè)鈐有“益精”諸印〔浙江〕〔魯圖〕〔道光〕濟(jì)南府志七十二卷〔首一卷清王贈(zèng)芳、王鎮(zhèn)修清成瓘、冷烜纂清道光二十年刻本〕四十冊(cè)〔山東〕〔魯圖〕

〔道光〕仁壽縣新志八卷〔清馬百齡修清魏崧、鄭宗垣纂清道光十八年刻本〕八冊(cè)〔四川〕〔魯圖〕

〔乾隆〕江夏縣志十五卷〔首一卷清陳元京等纂修清乾隆五十八年刻本〕十冊(cè)〔湖北〕〔魯圖〕

〔咸豐〕武定府志三十八卷〔首一卷清李熙齡修清鄒恒纂清咸豐九年刻本〕二十四冊(cè)〔山東〕〔魯圖〕

〔乾隆〕杞縣志二十四卷〔清周璣修清朱璇纂清乾隆五十三年刻本〕十二冊(cè)〔河南〕〔魯圖〕

〔乾隆〕東昌府志五十卷〔首一卷清胡德琳等修清周永年等纂清乾隆四十二年刻本〕二十四冊(cè)〔山東〕

〔道光〕扶溝縣志十三卷〔清王德瑛纂修清道光十三年刻本〕四冊(cè)〔河南〕〔魯圖〕

〔乾隆〕淮安府志三十二卷〔清衛(wèi)哲治等修清葉長(zhǎng)揚(yáng)、顧棟高等纂清咸豐二年刻本〕十六冊(cè)〔江蘇〕〔魯圖〕

〔咸豐〕清河縣志二十四卷〔首一卷清吳棠修清魯一同纂清咸豐四年刻本〕六冊(cè)〔江蘇〕〔魯圖〕

湖北輿地圖無卷數(shù)〔一卷清刻本〕一冊(cè)

黔書二卷〔清田雯撰清乾隆刻德州田氏叢書本〕二冊(cè)八部〔貴州〕〔魯圖存二部〕

續(xù)黔書八卷〔清張澍撰清嘉慶九年刻本〕一冊(cè)二部鈐有“堪喜齋書畫印”諸印〔貴州〕〔魯圖存一部〕

羊城古鈔八卷〔首一卷清仇池石撰清嘉慶十一年溫汝能刻本〕五冊(cè)〔廣東〕〔魯圖〕

〔道光〕陜西志輯要六卷〔首一卷清王志沂纂修秦疆治略一卷清盧坤撰關(guān)中漢唐存碑跋一卷清王志沂撰清道光七年朝坂謝蘭佩賜書堂刻本〕八冊(cè)〔陜西〕〔魯圖〕

〔乾隆〕循化志八卷〔清龔景瀚纂修清刻朱印本佚名校注〕八冊(cè)〔青海〕〔魯圖〕

〔乾隆〕鈔本循化志八卷〔清龔景瀚纂修清鈔本〕八冊(cè)〔青?!?

鈔本貴州全省輿地圖無卷數(shù)〔一卷清鈔本〕一冊(cè)〔貴州〕

三省山內(nèi)道路考無卷數(shù)一冊(cè)

周行便覽六卷一冊(cè)

大清州縣名急就章無卷數(shù)一冊(cè)

皇朝輿地略一卷輿地韻編一卷〔清六承如撰〕皇朝內(nèi)府輿地圖縮摹本〔一卷清六嚴(yán)繪清道光刻本〕一冊(cè)〔魯圖〕

續(xù)山東考古錄三十二卷〔清葉圭綬撰清咸豐元年蝸角尖蘆刻本〕六冊(cè)

〔乾隆〕西安府志八十卷〔首一卷清舒其紳修清嚴(yán)長(zhǎng)明纂清乾隆四十四年刻本〕四十冊(cè)〔陜西〕〔魯圖〕

〔乾隆〕同州府志六十卷〔首一卷清閔鑒修清吳泰來纂清乾隆四十六年刻本〕二十二冊(cè)〔陜西〕〔魯圖〕

〔乾隆〕三水縣志十一卷〔清朱廷模、葛德新修清孫星衍纂清乾隆五十年刻本〕二冊(cè)〔陜西〕〔魯圖〕

〔乾隆〕澄城縣志二十卷〔清戴治修清洪亮吉、孫星衍纂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四冊(cè)〔陜西〕〔魯圖〕

〔乾隆〕郃陽縣全志四卷〔清席奉乾修清孫景烈纂清乾隆三十四年刻本〕四冊(cè)〔陜西〕〔魯圖〕

〔乾隆〕〔富平縣志八卷〔清吳六熬修清胡文銓纂清乾隆四十三年刻本〕六冊(cè)〔陜西〕〔魯圖〕

〔嘉慶〕咸寧縣志二十六卷〔首一卷清高廷法、沈琮修清陸耀遹、董祐誠(chéng)纂清嘉慶二十四年刻本〕八冊(cè)〔陜西〕〔魯圖〕

〔乾隆〕商南縣志十二卷〔圖一卷清羅文思纂修清乾隆十三年刻本〕四冊(cè)〔陜西〕〔魯圖〕

〔嘉慶〕扶風(fēng)縣志十八卷〔首一卷清宋世犖修清吳鵬翱、王樹棠纂清嘉慶二十四年刻本〕四冊(cè)〔陜西〕〔魯圖〕

〔乾隆〕咸陽縣志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臧應(yīng)桐纂修清乾隆十六年刻本〕四冊(cè)〔陜西〕〔魯圖〕

〔嘉慶〕漢南續(xù)修郡志三十二卷〔首一卷清嚴(yán)如煜修清鄭炳然等纂清嘉慶十九年刻本〕十六冊(cè)〔陜西〕〔魯圖〕

〔道光〕吳堡縣志四卷〔首一卷清譚瑀纂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刻本〕三冊(cè)〔陜西〕〔魯圖〕

〔乾隆〕醴泉縣志十四卷〔圖一卷清蔣騏昌修清孫星衍纂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四冊(cè)〔陜西〕〔魯圖〕

〔乾隆〕長(zhǎng)武縣志十二卷〔清樊士鋒修清洪亮吉、李泰交纂清李大成增修清乾隆四十八年刻嘉慶二十四年增刻本〕四冊(cè)〔陜西〕〔魯圖〕

〔乾隆〕寶雞縣志十六卷〔清鄧夢(mèng)琴、董詔纂修清乾隆五十年刻本〕四冊(cè)〔陜西〕〔魯圖〕

〔康熙〕麟游縣志五卷〔清吳汝為修清劉元泰纂清范光曦續(xù)修清羅魁續(xù)纂清順治十四年刻康熙四十七年增刻本〕二冊(cè)〔陜西〕〔魯圖〕

〔乾隆〕直隸邠州志二十五卷〔清王朝爵、王灼修清孫星衍纂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四冊(cè)〔陜西〕〔魯圖〕

〔道光〕懷遠(yuǎn)縣志四卷〔清蘇其炤纂修清何丙勛增修清道光二十三年刻本〕三冊(cè)〔陜西〕〔魯圖〕

〔康熙〕隴州志八卷〔首一卷清羅彰彝纂修清康熙五十二年刻本〕四冊(cè)〔陜西〕〔魯圖〕

〔乾隆〕隴州續(xù)志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吳炳纂修清乾隆三十一年刻本〕四冊(cè)〔陜西〕〔魯圖〕

〔乾隆〕寧夏府志二十二卷〔首一卷清張金城修清楊浣雨纂清乾隆四十五年刻本〕十六冊(c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魯圖〕

〔乾隆〕皋蘭縣志二十卷〔清吳鼎新修清黃建中纂清乾隆四十三年刻本〕四冊(cè)〔甘肅〕〔魯圖〕

〔道光〕留壩廳志十卷留壩廳足徵錄四卷〔清賀仲瑊修清蔣湘南纂清道光二十二年漢中友義齋刻本〕四冊(cè)〔陜西〕〔魯圖〕

〔隆慶〕華州志二十四卷〔明李可久修明張光孝纂清光緒八年刻本〕四冊(cè)〔陜西〕〔魯圖〕

〔乾隆〕淳化縣志三十卷〔圖一卷清萬廷樹修清洪亮吉纂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四冊(cè)〔陜西〕〔魯圖〕

〔乾隆〕府谷縣志四卷〔清鄭居中修清麟書纂清乾隆四十八年刻本〕四冊(cè)〔陜西〕〔魯圖〕〔乾隆〕臨潼縣志九卷〔圖一卷清史傳遠(yuǎn)纂修清乾隆四十一年刻本〕六冊(cè)〔陜西〕〔魯圖〕

〔乾隆〕同官縣志十卷〔清袁文觀纂修清乾隆三十年刻本〕六冊(cè)〔陜西〕〔魯圖〕

〔乾隆〕郿縣志十八卷〔首一卷清李帶雙修清張若纂清乾隆四十三年刻本〕四冊(cè)〔陜西〕〔魯圖〕

〔道光〕安定縣志八卷〔首一卷清姚國(guó)齡修清米毓璋纂清道光二十六年刻本〕四冊(cè)〔陜西〕〔魯圖〕

〔乾隆〕南鄭縣志十六卷〔清王行儉纂修清乾隆五十九年刻本〕四冊(cè)〔陜西〕〔魯圖〕

〔康熙〕城固縣志十卷〔清王穆纂修清康熙五十六年刻本〕四冊(cè)〔陜西〕〔魯圖〕

〔康熙〕湖廣武昌府志十二卷〔清裴天錫修清羅人龍纂清康熙二十六年刻三十六年朱昌緒補(bǔ)刻本〕十二冊(cè)〔湖北〕〔魯圖〕

〔乾隆〕襄陽府志四十卷〔圖一卷清陳鍔纂修清乾隆二十五年刻本〕十六冊(cè)〔湖北〕〔魯圖〕

〔乾隆〕湖北下荊南道志二十八卷〔清魯之裕、靖道謨纂修清乾隆五年刻本〕十六冊(cè)〔湖北〕〔魯圖〕

〔嘉慶〕鄖陽府志十卷志補(bǔ)一卷〔首一卷清王正常、謝樊云纂修清嘉慶二年刻本〕七冊(cè)〔湖北〕〔魯圖〕

〔嘉慶〕荊門直隸州志三十六卷〔清王樹勛修清廖士琳纂清嘉慶十四年刻本〕十二冊(cè)〔湖北〕〔魯圖〕

〔嘉慶〕漢陽縣志三十六卷〔首一卷清裘行恕修清邵翔纂清嘉慶二十三年刻本〕十二冊(cè)〔湖北〕〔魯圖〕

〔乾隆〕鍾祥縣志二十卷〔清張琴修清杜光德纂清乾隆六十年刻本〕十冊(cè)〔湖北〕〔魯圖〕

〔康熙〕京山縣志十卷〔清吳游龍修清王演、盧前驥纂清康熙十三年刻本〕四冊(cè)〔湖北〕〔魯圖〕〔嘉慶〕竹山縣志十卷〔圖一卷清范繼昌、張士旦纂修清嘉慶十年刻本〕四冊(cè)〔湖北〕〔魯圖〕

〔道光〕竹溪縣志十二卷〔首一卷清李錦源修清顧渭纂清道光七年刻本〕六冊(cè)〔湖北〕〔魯圖〕

經(jīng)義雜記三十卷敘錄一卷〔清臧琳撰清嘉慶四年拜經(jīng)堂刻本〕八冊(cè)

〔康熙〕宜城縣志四卷〔清胡允慶修清關(guān)寧、尚其志纂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四冊(cè)〔湖北〕

〔康熙〕潛江縣志二十卷〔首一卷清劉煥修清朱載震纂清康熙三十三年刻本〕八冊(cè)〔湖北〕〔魯圖〕

〔乾隆〕陽武縣志十二卷〔清談?wù)溤?、楊仲震纂修清乾隆十年刻本〕六?cè)〔河南〕〔魯圖〕

〔乾隆〕中牟縣志十一卷〔首一卷清孫和相、王廷宣纂修清乾隆十九年刻本〕六冊(cè)〔河南〕〔魯圖〕

〔嘉慶〕澠池縣志十六卷〔清甘揚(yáng)聲、劉文運(yùn)纂修、清嘉慶十五年刻本〕八冊(cè)〔河南〕〔魯圖〕

〔康熙〕寧陵縣志十二卷〔首一卷清王圖寧、王肇棟纂修清康熙三十二年刻本〕四冊(cè)〔河南〕〔魯圖〕

〔康熙〕考城縣志四卷〔清陳德敏修清王貫三纂清康熙三十七年刻本〕四冊(cè)〔河南〕〔魯圖〕

〔嘉慶〕息縣志八卷〔首一卷清劉光輝修清任鎮(zhèn)及纂清嘉慶四年刻本〕八冊(cè)〔河南〕〔魯圖〕

〔康熙〕河陰縣志四卷〔清申奇彩修清毛泰徵纂清康熙三十年刻本〕四冊(cè)〔河南〕〔魯圖〕〔乾隆〕榮澤縣志十四卷〔圖一卷清崔淇修清王博、李維嶠纂清乾隆十三年刻本〕四冊(cè)〔河南〕〔魯圖〕

〔乾隆〕永寧縣志八卷〔首一卷清張楷纂修清乾隆五十五年刻本〕八冊(cè)〔河南〕〔魯圖〕

〔康熙〕商丘縣志二十卷〔首一卷清劉德昌修清葉沄纂清康熙四十四年刻本〕六冊(cè)〔河南〕〔魯圖〕

〔乾隆〕鞏縣志二十卷〔首一卷清李述武、張紫峴纂修清乾隆五十四年刻本〕六冊(cè)〔河南〕〔魯圖〕

〔乾隆〕鄭州志十二卷〔首一卷清張鉞、毛如詵纂修清乾隆十三年刻本〕六冊(cè)〔河南〕〔魯圖〕

〔道光〕重修伊陽縣志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張道超、馬九功纂修清道光十八年刻本〕六冊(cè)〔河南〕〔魯圖〕

〔乾隆〕鹿邑縣志十二卷〔首一卷清許菼纂修清乾隆十八年真源書院刻本〕四冊(cè)〔河南〕〔魯圖〕

〔乾隆〕遂平縣志十六卷〔首一卷清金忠濟(jì)修清祝暘、魏弘謨纂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四冊(cè)〔河南〕〔魯圖〕

〔康熙〕永城縣志八卷〔清周正紀(jì)修清侯良弼纂清康熙三十六年刻本〕四冊(cè)〔河南〕〔魯圖〕

〔康熙〕陳留縣志四十二卷〔首一卷清鍾定纂修清康熙三十年刻本〕四冊(cè)〔河南〕〔魯圖〕

〔乾隆〕重修直隸陜州志二十卷〔首一卷清龔菘林、楊建章纂修清張學(xué)林增補(bǔ)清乾隆十二年刻本〕十二冊(cè)〔河南〕〔魯圖〕

〔嘉慶〕洧川縣志八卷〔首一卷清何文明李紳纂修清嘉慶二十三年刻本〕四冊(cè)〔河南〕〔魯圖〕

〔康熙〕睢州志七卷〔首一卷清馬世英纂修清康熙三十二年刻本〕四冊(cè)〔河南〕〔魯圖〕

〔乾隆〕武安縣志二十卷〔圖一卷清蔣光祖修清夏兆豐纂清乾隆四年刻本〕八冊(cè)〔河北〕〔魯圖〕

〔乾隆〕滎陽縣志十二卷〔清李煦、李清纂修清乾隆十二年刻本〕四冊(cè)〔河南〕〔魯圖〕

〔乾隆〕溫縣志〔首一卷清王其華、苗于京纂修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四冊(cè)〔河南〕〔魯圖〕

〔道光〕淮寧縣志二十七卷〔清永銘修清趙任之、吳純夫纂清道光六年刻本〕十二冊(cè)〔河南〕〔魯圖〕

〔道光〕禹州志二十六卷〔清朱煒修清姚椿、洪符孫纂清道光十五年刻本〕十二冊(cè)〔河南〕〔魯圖〕

〔道光〕舞陽縣志十二卷〔清王德瑛纂修清道光十五年刻本〕四冊(cè)〔河南〕〔魯圖〕

〔道光〕尉氏縣志二十卷〔首一卷清劉厚滋、沈溎修清王觀潮等纂清道光十一年刻本〕八冊(cè)〔河南〕〔魯圖〕

〔道光〕修武縣志十卷〔十二卷首一卷清馮繼照修清金皋、袁俊纂清道光二十年刻本〕十冊(cè)〔河南〕〔魯圖〕

〔嘉慶〕安陽縣志二十八卷〔首一卷清貴泰修清武穆淳纂安陽縣金石錄十二卷清武億撰清嘉慶二十四年刻本〕十四冊(cè)〔河南〕〔魯圖〕

〔道光〕仁懷直隸廳志二十卷〔清陳熙晉纂修清道光二十一年仁懷學(xué)署刻本〕八冊(cè)〔貴州〕〔魯圖〕

〔乾隆〕柳州府志四十卷〔首一卷清王錦修清吳光升纂清道光六年刻本〕二十冊(cè)〔廣西〕〔魯圖〕

〔道光〕冠縣志十卷〔清梁永康修清趙錫書纂清道光十年刻本〕四冊(cè)〔山東〕〔魯圖〕

〔道光〕許州志十六卷〔首一卷清蕭元吉李蕘觀纂修清道光十八年刻本〕十二冊(cè)〔河南〕〔魯圖〕

〔同治〕重修寧海州志二十八卷〔首一卷清舒孔安修清王厚階纂清同治三年牟平書院刻本〕八冊(cè)〔山東〕〔魯圖〕

〔道光〕博平縣志六卷〔清楊祖憲修清烏竹芳纂清道光十一年刻十五年劉鳳翓重修本〕六冊(cè)〔山東〕〔魯圖〕

明本水經(jīng)三卷〔題漢桑欽撰明正德十三年盛夔刻本〕一冊(cè)

明本水經(jīng)注四十卷〔北魏酈道元撰明嘉靖十三年黃省曾刻本〕十冊(cè)

聚珍本水經(jīng)注四十卷〔北魏酈道元撰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聚珍版叢書本〕十六冊(cè)三部〔魯圖存一部〕

水經(jīng)注四十卷〔北魏酈道元撰清乾隆十八年黃晟槐蔭草堂刻本〕八冊(cè)〔魯圖〕〔存二十卷二十一至四十〕

袖珍聚珍本水經(jīng)注四十卷〔北魏酈道元撰清蘇州府署重刻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十六冊(cè)〔魯圖〕

水經(jīng)注釋四十卷首一卷附錄二卷水經(jīng)注箋刊誤十二卷〔清趙一清撰清乾隆五十一年趙載元小山堂刻本〕二十冊(cè)〔魯圖〕

水經(jīng)注釋四十卷首一卷附錄二卷水經(jīng)注箋刊誤十二卷〔清趙一清撰清乾隆五十一年趙載元小山堂刻五十九年修改印本〕二十冊(cè)

水經(jīng)注無卷數(shù)〔不分卷北魏酈道元撰清戴震校訂清乾隆三十七年孔氏微波榭刻本〕十四冊(cè)〔魯圖〕

水經(jīng)注無卷數(shù)〔不分卷北魏酈道元撰清戴震校訂清乾隆三十七年孔氏微波榭刻本〕六冊(cè)

鈔本今水經(jīng)無卷數(shù)〔一卷表一卷清黃宗羲撰清鈔本〕一冊(cè)〔魯圖〕

行水金鑒一百七十五卷〔圖一卷清傅澤洪撰清雍正三年喻義堂刻本〕三十六冊(cè)〔魯圖〕

續(xù)行水金鑒一百五十六卷〔清黎世序撰清道光刻本〕八十冊(cè)

鈔本圣謨?nèi)珪怼睬鍙堸i翮輯清鈔本〕四冊(cè)〔魯圖〕

居濟(jì)一得八卷〔清張伯行撰清康熙刻本〕四冊(cè)

居濟(jì)一得八卷〔清張伯行撰清張師載輯清嘉慶二十一年張協(xié)鼎刻本〕四冊(cè)〔魯圖〕

畿輔安瀾志五十六卷〔清王履泰撰清嘉慶十四年武英殿活字印本〕四十八冊(cè)〔魯圖〕〔存四十一卷十六至五十六〕

河防一覽十四卷〔明潘季馴撰清乾隆十三年刻本〕十冊(cè)

靳文襄公治河方略十卷〔首一卷圖一卷清靳輔撰清崔應(yīng)階重編清乾隆三十二年聽泉齋刻本〕八冊(cè)〔魯圖〕

袖珍本治河方略十卷〔首一卷圖一卷清靳輔撰清道光刻本〕十冊(cè)二部

回瀾紀(jì)要二卷安瀾紀(jì)要二卷〔清徐端撰清道光二十二年刻本〕四冊(cè)五部

安瀾紀(jì)要〔二卷清徐端撰清道光二十二年刻本〕二冊(cè)

河防志十二卷〔清張鵬翮撰清雍正三年刻本〕十二冊(cè)〔魯圖〕

水道提綱二十八卷〔清齊召南撰清乾隆四十一年戴殿海傳經(jīng)書屋刻本〕六冊(cè)鈐有“思貽齋”、“淮陰楊氏莪亭家藏”諸印〔魯圖〕

水道提綱二十八卷〔清齊召南撰清乾隆四十一年戴殿海傳經(jīng)書屋刻本〕八冊(cè)

鈔本河防通議二卷〔元沙克什撰清乾隆五十年鈔本〕二冊(cè)〔四庫全書〕〔魯圖〕

歷代河防類要六卷〔圖一卷清徐璈輯清道光元年臥云書屋刻本〕六冊(cè)〔魯圖〕

山東運(yùn)河備覽十二卷〔圖一卷清陸燿撰清乾隆四十一年切問齋刻本〕六冊(cè)〔魯圖〕

河工器具圖說四卷〔清麟慶撰清道光十六年南河節(jié)署刻本〕二冊(cè)〔魯圖〕

淮揚(yáng)水利圖說無卷數(shù)〔一卷清馮道立撰清錢得麟繪圖清道光十九年孔廣仁等刻朱墨套印本〕一冊(cè)〔魯圖〕

淮揚(yáng)治水論無卷數(shù)〔一卷清馮道立撰清道光十九年西園刻本〕一冊(cè)

測(cè)海錄無卷數(shù)〔一卷清刻本〕一冊(cè)

海錄無卷數(shù)〔一卷清楊炳南撰清道光刻本〕一冊(cè)〔魯圖〕

湖北安襄鄖道水利集案二卷〔圖一卷清王概撰清乾隆十一年自刻本〕二冊(cè)二部〔魯圖存一部〕

鈔本河干問答無卷數(shù)〔一卷清陳法撰清常惺惺室朱格鈔本〕一冊(cè)〔魯圖〕

揚(yáng)州水道記四卷〔圖一卷清劉文淇撰清道光二十五年江西撫署刻本〕二冊(cè)二部〔魯圖〕

南河成案續(xù)編一百六卷〔首一卷清蘭第錫等撰清嘉慶內(nèi)府刻本〕六十四冊(cè)〔魯圖〕

西域水道記五卷〔清徐松撰清道光三年刻大興徐氏三種本〕二冊(cè)〔魯圖〕

西域水道記五卷〔清徐松撰清道光三年刻大興徐氏三種本〕四冊(cè)

涇渠志無卷數(shù)〔一卷涇渠圖考一卷清王太岳撰清乾隆三十二年刻本〕一冊(cè)〔魯圖〕

中衢一勺無卷數(shù)〔三卷清包世臣撰清道光刻本〕一冊(cè)

無為州江壩記無卷數(shù)一冊(cè)

欽定河源紀(jì)略三十六卷〔清乾隆四十七年官撰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八冊(cè)冊(cè)

鈔奉秦邊紀(jì)略四卷〔清鈔本〕四冊(cè)

鈔本西陲今略八卷〔清梁質(zhì)人撰清鈔本〕十六冊(cè)〔魯圖〕

籌海圖編十三卷〔明胡宗憲撰明天啟四年胡維極刻本〕二十四冊(cè)〔魯圖〕

洋防輯要二十四卷〔清嚴(yán)如熤輯清道光刻本〕十二冊(cè)〔魯圖〕

三省邊防備覽十四卷〔清嚴(yán)如熤輯清道光二年刻本〕五冊(cè)〔魯圖〕

苗防備覽二十二卷〔清嚴(yán)如熤撰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八冊(cè)〔魯圖〕

防海贅言無卷數(shù)〔一卷清刻本〕一冊(cè)

海國(guó)圖志六十卷〔清魏源撰清道光二十七年魏氏古微堂刻本〕二十冊(cè)二部〔魯圖存一部〕

海國(guó)圖志六十卷〔清魏源撰清道光二十七年魏氏古微堂刻本〕十九冊(cè)

岱覽三十二卷〔首一卷目錄一卷清唐仲晃撰清嘉慶十二年果克山房刻本〕十六冊(cè)〔魯圖〕

岱覽三十二卷〔首一卷目錄一卷清唐仲晃撰清嘉慶十二年果克山房刻本〕十二冊(cè)

盤山志十六卷〔首五卷清蔣溥等撰清乾隆十九年武英殿刻本〕十冊(cè)〔魯圖〕

太岳太和山紀(jì)略八卷〔清王概修清姚世倌、李之蘭纂清乾隆九年下荊南道署刻本〕八冊(cè)三部〔魯圖存一部〕

西湖志四十八卷〔清李衛(wèi)、傅玉露撰清雍正十二年兩浙鹽驛道庫刻本〕二十冊(cè)〔魯圖〕

西湖志四十八卷〔清李衛(wèi)、傅玉露撰清乾隆二十年賜經(jīng)堂刻本〕二十四冊(cè)

說嵩三十二卷〔清景日珍纂輯清康熙五十五年岳生堂刻本〕十冊(cè)〔魯圖〕

嶗山名勝志略一卷〔明黃宗昌撰清嘉慶十三年修齊堂刻本〕一冊(cè)

華岳志八卷〔首一卷清李榕纂修清道光十一年楊翼武清白別墅刻本〕四冊(cè)〔魯圖〕

華岳志八卷〔首一卷清李榕纂修清道光十一年楊翼武清白別墅刻光緒九年楊昌浚重修本〕四冊(cè)

明本新鐫海內(nèi)奇觀十卷〔明楊爾曾撰明萬歷三十七年夷白堂刻本佚名批點(diǎn)〕八冊(cè)鈐有“子實(shí)寓目”、“鶴湖蔣氏圖章”諸印〔魯圖〕

東林山志二十四卷〔清吳玉樹輯清嘉慶二十三年刻本〕六冊(cè)

清涼山新志十卷〔清喇嘛老臚丹巴撰清康熙四十年刻本〕四冊(cè)〔魯圖〕

〔道光〕云臺(tái)新志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謝元淮修清許喬林纂清道光十六年郁洲書院刻本〕六冊(cè)〔魯圖〕

明鈔本六岳登臨志六卷〔明龔黃撰明鈔本〕六冊(cè)

洛陽伽藍(lán)記五卷〔北魏楊衒之撰清嘉慶十六年吳志忠活字印真意堂三種本〕二冊(cè)〔魯圖〕

明本雍錄十卷〔宋程大昌撰明嘉靖十一年李經(jīng)刻本〕五冊(cè)

鈔本汴京遺跡志二十四卷〔明李濂撰清末鈔本〕六冊(cè)〔魯圖〕

明本帝京景物略八卷〔明劉侗、于奕正撰明崇禎刻本〕六冊(cè)鈐有“芝原所藏”、“麗農(nóng)精舍藏書”諸印〔魯圖〕

關(guān)中勝跡圖志三十卷〔圖一卷清畢沅纂修清乾隆畢沅經(jīng)訓(xùn)堂刻本〕六冊(cè)鈐有“學(xué)藏”、“張敦仁讀過”、“陽城張氏省訓(xùn)堂經(jīng)籍記”諸印〔魯圖〕

蜀血十二卷〔清張澍輯清道光十四年安懷堂刻本〕六冊(cè)〔魯圖〕

廣東新語〔二十八卷清屈大均撰清康熙三十九年水天閣刻本〕十冊(cè)〔魯圖〕

顏山雜記四卷〔清孫廷銓撰清康熙刻本〕二冊(cè)

科布多巡邊日記無卷數(shù)一冊(cè)

六朝事跡類編十四卷〔附識(shí)一卷宋張敦頤撰清道光二十年金陵張寶德刻本〕二冊(cè)鈐有“江都田氏考藏金石書籍印”諸印〔魯圖〕

聚珍本嶺表錄異三卷〔唐劉恂撰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聚珍版叢書本〕一冊(cè)〔魯圖〕

舊鈔本六朝事跡類編二卷〔宋張敦頤撰清鈔本〕二冊(cè)〔魯圖〕

徐霞客游記無卷數(shù)〔不分卷明徐弘祖撰游記補(bǔ)編一卷清葉廷甲輯清嘉慶十三年葉廷甲水心齋刻本〕十冊(cè)〔魯圖〕

西征述一卷后西征述一卷〔清蔣湘南撰清光緒十四年自刻本〕一冊(cè)

襄陽游記無卷數(shù)一冊(cè)

圖廳記程無卷數(shù)一冊(cè)

黃小松先生嵩麓訪碑記無卷數(shù)〔一卷清黃易撰清咸豐元年楊鐸刻本〕一冊(cè)〔魯圖〕

琉球國(guó)志略十六卷〔首一卷清周煌撰清乾隆二十四年漱潤(rùn)堂刻本〕四冊(cè)〔魯圖〕

琉球國(guó)志略十六卷〔首一卷清周煌撰清道光刻本〕四冊(cè)

明本咸賓錄八卷〔明羅曰絅撰明萬歷十九年劉一焜刻本〕四冊(cè)〔魯圖〕

明本東西洋考十二卷〔明張燮撰明萬歷四十六年刻本〕四冊(cè)

皇朝藩部要略十八卷表四卷〔清祁韻士撰清毛岳生輯清道光二十六年筠淥山房刻本〕八冊(cè)二部〔魯圖存一部〕

鈔本西域聞見錄八卷〔首一卷題清七十一〔椿園〕撰清鈔本〕四冊(cè)〔魯圖〕

蒙古諸部述略無卷數(shù)〔一卷清鄧廷楨撰清道光刻本〕一冊(cè)二部

海外紀(jì)事六卷〔清釋大汕撰清康熙三十八年寶鏡堂刻本〕二冊(cè)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四十卷〔行狀一卷宋徐兢撰明海鹽姚士粦、鄭宏刻本〕三冊(cè)鈐有“安樂堂藏書記”、“明善堂覽書畫印記”諸印〔魯圖〕

中山傳信錄六卷〔清徐葆光撰中山贈(zèng)送詩文一卷清康熙六十年徐氏二友齋刻本〕二冊(cè)〔魯圖〕

蒙古游牧記十六卷〔清張穆撰清何秋濤補(bǔ)清同治六年壽陽祁氏刻本〕四冊(cè)〔魯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