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家類
惠半農(nóng)先生評本墨子十六卷〔清畢沅校注清乾隆四十九年畢氏靈巖山館刻經(jīng)訓堂叢書本清黃丕烈跋并錄清惠士奇批?!?
聚珍本鶡冠子三卷〔宋陸佃注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聚珍版叢書本〕一冊〔魯圖〕
鶡冠子三卷〔宋陸佃注清嘉慶九年姑蘇王氏聚文堂刻本〕三冊
鬼谷子三卷〔梁陶弘景注清秦恩復校正篇目考一卷附錄一卷清秦恩復輯清乾隆五十四年秦氏石研齋刻本〕一冊〔魯圖〕
明本呂氏春秋二十卷〔二十六卷漢高誘注明嘉靖七年許宗魯刻本〕五冊鈐有“群玉山房”諸印〔魯圖〕
〔存二十卷一至二十〕
明本呂氏春秋二十六卷〔漢高誘注明宋邦乂等刻本〕四冊〔魯圖〕
呂氏春秋二十六卷〔漢高誘注清畢沅校附考一卷清畢沅輯清乾隆五十三年畢氏靈巖山館刻經(jīng)訓堂叢書本〕六冊
包慎伯先生評本呂氏春秋二十六卷〔漢高誘注清畢沅校附考一卷清畢沅輯清乾隆五十三年畢氏靈巖山館刻經(jīng)訓堂叢書本清包世臣墨筆題記〕六冊〔魯圖〕
明本淮南子二十一卷〔漢劉安撰漢高誘注明吳勉學刻黃之寀重修本〕十冊鈐有“知乘涯齋藏書”、“楊氏海源閣藏”、“協(xié)卿讀過”、“保彝私印”諸印〔魯圖〕
明本淮南鴻烈解二十一卷〔漢劉安撰明茅坤等評明刻朱墨套印本〕八冊〔魯圖〕
明本劉子十卷〔北齊劉晝撰唐袁孝政注明萬歷二十年蔣以化刻本〕一冊〔魯圖〕
明本谷山筆麈十八卷〔明于慎行撰明郭應寵編明天啟五年于緯刻本〕六冊〔魯圖〕
三一子三卷〔明程德良撰清道光十七年程懷璟刻本〕一冊〔魯圖〕
明仿元本白虎通德論二卷〔漢班固撰明刻本〕二冊
白虎通四卷〔漢班固撰考一卷闕文一卷清莊述祖撰并輯〕??毖a遺一卷〔清盧文弨撰清乾隆四十九年盧文弨刻抱經(jīng)堂叢書本〕二冊
白虎通疏證十二卷〔清陳立撰清光緒元年淮南書局刻本〕四冊〔魯圖〕
聚珍本能改齋漫錄十八卷〔宋吳曾撰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聚珍版叢書本〕八冊〔魯圖〕
聚珍本云谷雜記四卷〔首一卷末一卷宋張淏撰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聚珍版叢書本〕二冊〔魯圖〕
重刻聚珍本云谷雜記四卷〔首一卷末一卷宋張淏撰清汪氏刻本〕二冊
鈔本學林十卷〔宋王觀國撰清鈔本〕五冊
學林十卷〔宋王觀國撰清嘉慶十四年陳春刻湖海樓叢書本〕四冊〔魯圖〕
明本容齋隨筆十六卷續(xù)筆十六卷三筆十六卷四筆十六卷五筆十卷〔宋洪邁撰明弘治十一年李瀚刻本〕十六冊
容齋隨筆十六卷續(xù)筆十六卷三筆十六卷四筆十六卷五筆十卷〔宋洪邁撰清同治十一年新豐洪氏十三公祠刻本〕十六冊〔魯圖〕
明本程氏演繁露十六卷續(xù)集六卷〔宋程大昌撰明嘉靖三十年程煦刻本〕三冊鈐有“西冷繆沅”、“恒天”、“繆沅之印”諸印〔魯圖〕
緯略十二卷〔宋高似孫撰清白麓山房活字印本〕四冊〔魯圖〕
聚珍本甕牖閑評八卷〔宋袁文撰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聚珍版叢書本〕一冊〔魯圖〕
野客叢書三十卷附錄野老紀聞一卷〔宋王楙撰明嘉靖四十一年王谷祥刻本〕八冊鈐有“子傳鐸”、“孫學濬”諸印〔魯圖〕
明本陳眉公重訂野客叢書十二卷附錄一卷〔宋王楙撰明萬歷三十四年繡水沈氏刻寶顏堂秘笈本〕六冊
聚珍本考古質疑六卷〔宋葉大慶撰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聚珍版叢書本〕一冊〔魯圖〕
聚珍本涊溪詩話十卷〔宋黃徹撰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聚珍版叢書本〕一冊〔魯圖〕
重刻聚珍本考古質疑六卷〔宋葉大慶撰清乾隆浙江重刻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二冊
困學記聞二十卷〔宋王應麟撰清閻若璩箋清乾隆三年馬氏叢書樓刻本〕六冊
校訂困學記聞集證二十卷〔宋王應麟撰清萬?;奔C清嘉慶二十四年胡氏山壽齋刻本〕十二冊〔魯圖〕
校訂困學記聞三箋二十卷〔宋王應麟撰清閻若璩、何焯、全祖望箋清屠繼序輯清嘉慶九年刻本〕六冊〔魯圖〕
校訂困學記聞五箋集證二十卷〔宋王應麟撰清閻若璩、何焯、全祖望箋清萬希槐集證清嘉慶刻本〕八冊
困學記聞注二十卷〔清翁元圻撰清道光五年翁氏守福堂刻本〕十四冊二部〔魯圖〕
困學記聞注二十卷〔清翁元圻撰清道光五年翁氏守福堂刻本〕十二冊二部〔魯圖〕
校訂困學紀聞九箋集證二十卷〔宋王應麟撰清閻若璩、何焯、全祖望箋清萬?;奔C清嘉慶刻本〕十二冊
明本疑耀四卷〔七卷明張萱撰明萬歷自刻本〕四冊〔存四卷一至四〕〔魯圖〕
明本疑耀七卷〔明張萱撰明萬歷自刻本〕七冊
明本常談考誤四卷〔明周夢暘撰明萬歷三十年刻本〕二冊
通雅五十二卷〔首三卷清方以智撰清康熙方以智浮山此藏軒刻本〕二十四冊〔魯圖〕
聚珍本欽定四庫全書考證一百卷〔清乾隆活字印本〕四十八冊
日知錄三十二卷〔清顧炎武撰清康熙三十四年潘耒遂初堂刻本〕十冊三部〔魯圖存二部〕
日知錄三十二卷〔清顧炎武撰清乾隆五十八年刻本〕十六冊
日知錄集釋三十二卷刊誤二卷〔清顧炎武撰清黃汝成集釋并刊誤清道光十四年至十五年嘉定黃氏西溪草廬刻本〕十冊〔魯圖〕
日知錄集釋三十二卷刊誤二卷〔清顧炎武撰清黃汝成集釋并刊誤清道光十四年至十五年嘉定黃氏西溪草廬刻本〕十二冊
日知錄集釋三十二卷刊誤二卷〔清顧炎武撰清黃汝成集釋并刊誤清道光十四年至十五年嘉定黃氏西溪草廬刻本〕十六冊
古今釋疑十八卷〔清方中履撰附錄一卷清康熙二十一年汗青閣刻本〕十二冊鈐有“琯印”、“苕生”、“涒庭葉氏藏書之印”諸印〔魯圖〕
潛邱劄記六卷〔清閻若璩撰左汾近稿一卷清閻詠撰清乾隆九年閻學林眷西堂刻本〕六冊〔魯圖〕
群書疑辨十二卷〔清萬斯同撰清嘉慶二十一年供石亭刻本〕四冊〔魯圖〕
燕在閣知新錄三十二卷〔清王棠撰清康熙五十六年燕在閣刻本〕十六冊〔魯圖〕
何義門讀書記五十八卷〔清何焯撰清乾隆三十四年刻本〕十六冊
何義門讀書記五十八卷〔清何焯撰清乾隆三十四年刻本〕十二冊
隨園隨筆二十八卷〔清袁枚撰清乾隆嘉慶間刻隨園三十種本〕八冊
經(jīng)史問答十卷〔清全祖望撰清嘉慶刻本〕四冊二部
鍾山札記四卷〔清盧文弨撰清乾隆五十五年盧氏抱經(jīng)堂刻本〕一冊
鍾山札記四卷〔清盧文弨撰清乾隆五十五年盧氏抱經(jīng)堂刻本〕二冊
稽古日鈔八卷〔清郁文等輯清乾隆二十九年秋曉山房刻本〕四冊二部〔魯圖存一部〕
群書拾補無卷數(shù)〔不分卷清盧文弨撰清乾隆五十五年盧氏抱經(jīng)堂刻本〕十冊
陔馀叢考四十三卷〔清趙翼撰清乾隆五十五年湛貽堂刻甌北全集本〕十冊〔魯圖〕
香墅漫鈔四卷〔清曾廷枚輯清乾隆五十二年曾氏家塾刻本〕四冊〔魯圖〕
松崖筆記三卷〔清惠棟撰清道光二年玉照堂刻本〕一冊
札樸十卷〔清桂馥撰清嘉慶十八年山陰李宏信小李山房刻本〕六冊鈐有“醉書樓”諸印〔魯圖〕
讀書雜志八十二卷余編二卷〔清王念孫撰清嘉慶十七年至道光十二年王氏家塾刻本〕二十二冊〔魯圖〕
文筆考無卷數(shù)〔一卷清阮福撰清道光阮氏刻文選樓叢書本〕一冊
濼源問答十二卷〔清沈可培撰清嘉慶二十年雪浪齋刻本〕四冊四部〔魯圖存一部〕
多識錄〔八種六卷清練恕撰清道光十八年練氏上海官舍刻本〕四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五三一頁
懷小編二十卷〔清沈濂撰清咸豐四年始言堂刻本〕六冊〔魯圖〕
日損齋筆記一卷〔元黃溍撰考證一卷清陳熙晉撰清同治九年胡鳳丹退補齋刻金華叢書本〕一冊
日損齋筆記一卷附錄一卷〔元黃溍撰清嘉慶張海鵬刻墨海金壺本〕一冊
論衡三十卷〔漢王充撰明末錢震瀧刻本〕八冊二部〔魯圖〕
石林燕語十卷〔宋葉夢得撰考異一卷宋宇文紹奕撰清咸豐四年葉調生、胡心耘刻本〕二冊〔魯圖〕
聚珍本澗泉日記三卷〔宋韓淲撰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聚珍版叢書本〕一冊〔魯圖〕
重刻聚珍本澗泉日記三卷〔宋韓淲撰清乾隆浙江重刻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一冊
明本鶴林玉露十六卷〔宋羅大經(jīng)撰明刻本〕八冊
明本齊東野語二十卷〔宋周密撰明末毛氏汲古閣刻津逮秘書本〕十冊〔魯圖〕
隱居通義三十一卷〔元劉塤撰清嘉慶六年劉氏刻本〕四冊二部〔魯圖存一部〕
聚珍本敬齋古今黈八卷〔元李冶撰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聚珍版叢書本〕四冊〔魯圖〕
重刻聚珍本敬齋古今黈八卷〔元李冶撰清乾隆浙江重刻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一冊
敬齋古今黈八卷〔元李冶撰清道光二十九年潘仕成刻海山仙館叢書本〕三冊
明本草木子四卷〔明葉子奇撰明萬歷三十四年林有麟刻本〕四冊〔魯圖〕
燕泉何先生余冬序錄六十五卷〔明何孟春撰明萬歷十二年黃齊賢、張汝賢等刻本〕十二冊
七修類稿五十一卷續(xù)稿七卷〔明郎瑛撰明刻本〕十六冊
明本濯纓亭筆記十卷附禮記集說辨疑一卷〔明戴冠撰明嘉靖二十六年華察刻本〕四冊
明本涌幢小品三十二卷〔明朱國禎撰明天啟刻本〕十六冊鈐有“芝原所藏”、“麗農(nóng)精舍藏書”諸印〔魯圖〕
明本說儲八卷二集八卷〔明陳禹謨撰明姚履素刻本〕四冊〔魯圖〕
明本古言二卷〔明鄭曉撰明嘉靖四十四年項篤壽刻本〕二冊
梅花草堂筆談十四卷〔明張大復撰明崇禎刻清順治十三年張安淳重修本〕四冊〔魯圖〕
畫禪室隨筆四卷〔明董其昌撰清康熙五十九年掞藻堂刻本〕四冊二部〔魯圖存一部〕
古香齋鑒賞袖珍春明夢余錄七十卷〔清孫承澤撰清乾隆內府刻古香齋袖珍叢書本〕二十四冊〔魯圖〕
因樹屋書影十卷〔清周亮工撰清康熙周氏賴古堂刻本〕四冊
荊園小語卷數(shù)〔一卷清申涵光撰清康熙二年刻聰山集本〕一冊
居易錄三十四卷〔清王士禛撰清康熙刻王漁洋遺書本〕十冊
池北偶談二十六卷〔清王士禛撰清康熙四十年刻王漁洋遺書本〕六冊
香祖筆記十二卷〔清王士禛撰清康熙刻王漁洋遺書本〕四冊
書隱叢說十九卷〔清袁棟撰清乾隆九年袁氏鋤經(jīng)樓刻本〕八冊〔魯圖〕
方望溪先生家訓無卷數(shù)〔一卷清方苞撰清刻本〕一冊
柚堂筆談四卷〔清盛百二撰清乾隆三十四年潘蓮庚刻本〕一冊〔魯圖〕
雙節(jié)堂庸訓六卷〔清汪輝祖撰清乾隆五十九年汪氏家刻本〕二冊〔魯圖〕
無所住齋隨筆無卷數(shù)〔一卷清張經(jīng)田撰清道光刻本〕一冊
梅簃隨筆四卷〔清張作楠撰清嘉慶俞俊、張允提刻本〕二冊〔魯圖〕
瀛舟筆談十二卷〔清阮亨撰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六冊〔魯圖〕
恩福堂筆記二卷〔清英和撰清道光十七年刻本〕一冊四部
交翠軒筆記四卷〔清沈濤撰清道光二十八年刻本〕一冊〔魯圖〕
退庵隨筆二十二卷〔清梁章鉅撰清道光十七年刻本〕八冊〔魯圖〕
浪跡叢談十一卷〔清梁章鉅撰清道光二十八年梁氏北東園刻本〕二冊
歸田瑣記八卷〔清梁章鉅撰清道光二十五年梁氏北東園刻本〕二冊〔魯圖〕
漢學商兌三卷刊誤補義一卷書林揚觶一卷刊誤補義一卷〔清方東樹撰清道光十一年刻方植之全集本〕七冊
曝書雜記二卷〔清錢泰吉撰清道光蔣光煦刻別下齋叢書本〕一冊
平平錄十卷〔清楊芳撰附錄一卷清道光十三年王文運刻本〕四冊〔魯圖〕
惕慮要言無卷數(shù)〔一卷清楊芳輯清道光十五年楊氏靜一堂刻本〕一冊〔魯圖〕
惕慮要言無卷數(shù)〔一卷清楊芳輯清道光十五年楊氏靜一堂刻本〕一冊
平平摘錄無卷數(shù)一冊
明本朱文公游藝至論二卷〔宋朱熹撰明刻本〕一冊
明本晁氏儒言無卷數(shù)〔一卷宋晁說之撰明嘉靖三十三年晁瑮寶文堂刻本〕一冊
明本慈湖先生遺書六卷〔宋楊簡撰明刻本〕一冊
明本梁溪漫志十卷〔宋費袞撰明刻本〕四冊
弦雪居重訂遵生八箋十九卷〔明高濂撰清嘉慶刻本〕二十冊〔魯圖〕
〔存十五卷一至十五〕
明本山林經(jīng)濟籍二十四卷〔明屠本畯輯明萬歷惇德堂刻本〕四冊鈐有“潤州戴植字培之鑒藏書畫章”、“芝農(nóng)秘玩”諸印〔魯圖〕
外藩刻群書治要五十卷〔唐魏徵等撰日本國刻本〕二十五冊
舊鈔本群書治要五十卷〔唐魏徵等撰清鈔本〕二十四冊
連筠簃本群書治要五十卷〔唐魏徵等撰清道光楊氏連筠簃刻本〕十二冊
明本紺珠集十三卷〔明天順刻本〕五冊
明本類說八卷〔六十卷宋曾慥輯明天啟六年岳鍾秀刻本〕四冊〔魯圖〕〔存八卷一至八〕
玉芝堂談薈三十六卷〔明徐應秋輯清蒨園刻本〕二十四冊〔魯圖〕
明本歷代小史一百六種一百六卷〔明李栻編明刻本〕二十冊
子目同《叢綜》六四〇至六四一頁
明本瑯邪代醉編四十卷〔明張鼎思輯明萬歷二十五年陳性學刻本〕十四冊
明本焦氏類林八卷〔明焦竑輯明萬歷十五年王元貞刻本〕四冊鈐有“南園吳氏珍藏”諸印〔魯圖〕
明本三注鈔〔十六卷明鍾惺輯清趙吉士訂正清順治十五年趙吉士振古堂刻本〕六冊〔魯圖〕三國志注鈔八卷世說新語注鈔二卷水經(jīng)注鈔六卷
明本三注鈔〔十六卷明鍾惺輯明萬歷四十五年刻本〕四冊
子目同《叢綜》五〇頁
明本古遺書三十卷古逸書后卷一卷十二冊
明本堯山堂外紀一百卷〔明蔣一葵撰明萬歷刻本〕三十二冊鈐有“施天錫印”諸印〔魯圖〕
增定智囊補二十八卷〔明馮夢龍撰明萬歷四十六年刻清重修本〕十冊〔魯圖〕
百子金丹十卷十二冊
讀書鏡五卷〔明陳繼儒撰明崇禎九年刻眉公十種藏書本〕五冊
初學辨體無卷數(shù)〔不分卷清徐與喬輯評清康熙易安齋刻本〕十二冊〔魯圖〕
嗜退庵語存十卷〔明巖有谷撰清康熙十六年嚴我斯、嚴允斯刻本〕二冊〔魯圖〕
經(jīng)史鈔三十二卷三十八冊
同美錄十卷十一冊
讀書樂趣初集八卷〔清伍涵芬輯清康熙刻本〕八冊
讀書引十二卷〔清王謨輯清乾隆四十八年刻本〕六冊〔魯圖〕
鈔本漢事會最無卷數(shù)〔不分卷清惠棟輯清鈔本〕二十四冊〔存一至十八冊〕鈐有“文章大家”、“陽城張氏省訓堂經(jīng)籍記”諸印〔魯圖〕
鈔本漢事會最無卷數(shù)〔不分卷清惠棟輯清鈔本〕二十四冊〔存十七至十九冊〕〔魯圖〕
權衡一書四十一卷〔清王植撰清乾隆崇雅堂刻本〕二十冊〔魯圖〕
潛園集錄十六卷〔清屠倬撰清道光二年錢塘屠氏家塾刻本〕六冊〔魯圖〕
消暑隨筆四卷〔清潘世恩撰〕子目二卷〔清黃奭撰清道光黃氏刻清頌堂叢書本〕四冊
嘉言紀見四卷四冊
詠孝類編六卷四冊
修持寶鑒三卷〔清蘇卓庵撰清乾隆二十九年孫蒼佩等刻本〕六冊〔魯圖〕
玉寶錄內編二卷外編二卷四冊
古文雅正十四卷〔清蔡世遠輯清乾隆刻本〕四冊
名言贅錄二卷〔清陸孫鼎輯清道光二十八年陸氏小松書屋刻本〕二冊〔魯圖〕
子史粹言二卷〔清丁晏輯清道光二十六年頤志齋刻本〕一冊五部
舊鈔本皇朝事實類苑六十三卷〔宋江少虞輯清鈔本〕十六冊
明本意林語要五卷〔唐馬總輯明嘉靖八年廖自顯刻本清佚名跋〕四冊鈐有“曹溶”、“佩元”、“翠嵒山人”、“說劍齋”、“靜庵陳氏家藏書畫”、“安樂堂藏書記”、“明善堂覽書畫印記”諸印〔魯圖〕
臣鑒錄二十卷〔清蔣伊輯清蔣陳錫刻本〕十冊〔魯圖〕
明重刻宋景定本纂圖互注五子全書〔五十卷明刻本〕五十冊
子目同《叢綜》六九〇頁
明本百川學海〔一百種一百七十九卷宋左圭編明弘治十四年華珵刻本〕四十八冊
子目同《叢綜》二頁
唐荊川先生左編一百四十二卷〔明唐順之輯明萬歷刻本〕一百冊
唐荊川先生右編四十卷〔明唐順之輯明萬歷刻本〕三十冊二部
唐荊川先生文編六十四卷〔明唐順之輯明萬歷刻本〕三十二冊
唐荊川先生武編十二卷〔明唐順之輯明萬歷刻本〕六冊
新刊唐荊川先生稗編一百二十卷目錄三卷〔明唐順之輯明萬歷九年茅一相文霞閣刻本〕
六十冊鈐有“李沐之印”〔魯圖〕
唐荊川先生右編四十卷〔明唐順之輯明萬歷刻本〕八冊
明本金聲玉振集〔五十種六十一卷明袁絅編明嘉靖二十九年至三十年袁氏嘉趣堂刻本〕十二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三十六頁
明本金聲玉振集〔五十種六十一卷明袁絅編明嘉靖二十九年至三十年袁氏嘉趣堂刻本〕二十冊
明本兩京遺編〔十二種七十三卷明胡維新編明萬歷十年原一魁刻本〕十六冊
子目同《叢綜》三十九頁
明世德堂本六子書〔六十卷明顧春編明嘉靖十二年顧春世德堂刻本〕二十冊鈐有“顧廣圻印”、“黃丕烈”、“汪士鐘印”諸印〔魯圖〕
子目同《叢綜》六九一頁
明崇德書院本二十家子書〔二十八卷明謝汝韶編明萬歷六年吉藩崇德書院刻本〕十六冊
子目同《叢綜》六九一頁
明浩然齋本諸子〔二十卷明浩然齋刻本〕八冊
老子道德經(jīng)二卷南華真經(jīng)十卷沖虛至德真經(jīng)八卷
明本合刻秦漢圖記〔十二卷明萬歷郭子章刻本〕二冊
三輔黃圖六卷西京雜記六卷
廣漢魏叢書〔七十六種四百三十九卷明何允中編明萬歷刻本〕八十四冊〔魯圖〕
〔存十五種一百三十七卷〕
大戴禮記十三卷方言十三卷釋名四卷博雅十卷小爾雅一卷吳越春秋六卷越絕書十五卷汲冢周書十卷神仙傳十卷新書十卷淮南鴻烈解二十一卷孔叢二卷附詰墨一卷天祿閣外史八卷搜神記八卷洛陽伽藍記五卷
說郛一百二十卷〔明陶宗儀編明陶班重校清順治三年李際期宛委山堂刻本〕一百二十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七至二十一頁
增訂漢魏叢書〔八十六種四百五十三卷清王謨編清乾隆五十六年王氏刻本〕九十六冊〔魯圖〕〔存八十四種四百三十四卷〕
焦氏易林四卷易傳三卷關氏易傳一卷周易略例一卷古三墳一卷汲冢周書十卷詩傳孔氏傳一卷詩說一卷韓詩外傳十卷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二卷大戴禮記十三卷春秋繁露十七卷白虎通德論四卷獨斷一卷忠經(jīng)一卷孝傳一卷小爾雅一卷方言十三卷博雅十卷釋名四卷竹書紀年二卷穆天子傳六卷越絕書十五卷吳越春秋六卷西京雜記六卷漢武帝內傳一卷飛燕外傳一卷雜事秘辛一卷華陽國志十四卷十六國春秋十六卷元經(jīng)薛氏傳十卷群輔錄一卷英雄記鈔一卷高士傳三卷蓮社高賢傳一卷神仙傳十卷孔叢二卷附詰墨一卷新語二卷新書十卷新序十卷說苑二十卷淮南鴻烈解二十一卷鹽鐵論十二卷法言十卷申鑒五卷論衡三十卷潛夫論十卷中論二卷中說二卷風俗通義十卷人物志三卷新論十卷顏氏家訓二卷參同契一卷陰符經(jīng)一卷風后握奇經(jīng)一卷附握奇經(jīng)續(xù)圖一卷八陣總述一卷素書一卷心書一卷文心雕龍十卷詩品三卷書品一卷尤射一卷拾遺記十卷述異記二卷續(xù)齊諧記一卷搜神記八卷搜神后記二卷還冤記一卷神異經(jīng)一卷海內十洲記一卷別國洞冥記四卷枕中書一卷佛國記一卷伽藍記五卷三輔黃圖六卷水經(jīng)二卷星經(jīng)二卷荊楚歲時記一卷南方草木狀三卷竹譜一卷禽經(jīng)一卷古今刀劍錄一卷鼎錄一卷天祿閣外史八卷
呂公實政錄七卷〔明呂坤撰明萬歷二十六年趙文炳刻本〕三冊
呂公實政錄七卷〔明呂坤撰明萬歷二十六年趙文炳刻本〕十冊二部
稗?!菜氖朔N二百八十八卷續(xù)二十二種一百六十一卷〕〔明商浚編明萬歷商浚刻清康熙振鷺堂重編補刻本〕七十七冊
子目同《叢綜》七五九頁
古今說?!惨话偃宸N一百四十二卷明陸楫等編清道光元年邵氏酉山堂刻本〕二十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七五五頁
李竹懶先生說部全書〔八種二十五卷明李日華撰明刻清乾隆三十三年曹秉鈞修補本〕十冊〔魯圖〕
〔存六種七卷〕
禮白岳記一卷薊旋錄一卷篷櫳夜話一卷竹懶畫剩一卷續(xù)一卷璽召錄一卷墨君題語一卷
明本《津逮秘書》〔十五集一百四十一種七百五十一卷明毛晉編明崇禎毛氏汲古閣刻本〕一百七十四冊〔魯圖〕
〔存五十一種四百十四卷〕
詩地理考六卷蘇氏易傳九卷焦氏易林四卷周易集解十七卷通鑒地理通釋十四卷通鑒問疑一卷小學紺珠十卷漢制考四卷周髀算經(jīng)二卷數(shù)術記遺一卷古文參同契集解一卷箋注集解一卷三相類集解一卷全唐詩話六卷法書要錄十卷東觀余論二卷附錄一卷廣川書跋十卷圖畫見聞志六卷歷代名畫記十卷古畫品錄一卷續(xù)畫品錄一卷宣和畫譜二十卷圖繪寶鑒六卷補遺一卷后畫錄一卷續(xù)畫品一卷畫繼十卷畫史一卷酉陽雜俎二十卷續(xù)集十卷瑯嬛記三卷搜神記二十卷搜神后記十卷錄異記八卷稽神錄六卷拾遺一卷周氏冥通記四卷東坡題跋六卷山谷題跋九卷鶴山題跋七卷放翁題跋六卷姑溪題跋二卷石門題跋二卷西山題跋三卷益公題跋十二卷后村題跋四卷紹興內府古器評二卷揮麈前錄四卷后錄十一卷三錄三卷余話二卷夢溪筆談二十六卷湘山野錄三卷續(xù)錄一卷春渚紀聞十卷茅亭客話十卷河南邵氏聞見前錄二十卷河南邵氏聞見后錄三十卷避暑錄話二卷貴耳集三卷
明本《津逮秘書》〔明毛晉輯明崇禎毛氏汲古閣刻本〕三冊〔魯圖〕
〔原目著錄三種十五卷現(xiàn)存三種十五卷〕
《焦氏易林》四卷小學紺珠十卷通鑒問疑一卷
《昭代叢書》〔甲集五十種五十卷乙集四十種四十卷清張潮編清康熙三十六年至三十九年刻本〕十二冊
子目同《叢綜》七十頁
《檀幾叢書》初集五十卷,二集五十卷,余集二卷,附政一卷〔清王晫、張潮編清康熙三十四年至三十六年張氏霞舉堂刻本〕十二冊〔魯圖〕
〔存二集五十卷、余集二卷、附政一卷〕
子目同《叢綜》六十八至六十九頁
《說鈴》〔五十五種七十一卷清吳震方編清康熙四十一年刻本〕十六冊
子目同《叢綜》七九頁前集、后集
錢塘陸云士雜著〔五種二十一卷清陸次云撰清康熙二十二年宛羽齋刻本〕六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四九五頁
楝亭揚州詩〔楝亭藏書十二種六十九卷清曹寅編清康熙四十五年揚州詩局刻本〕十二冊
〔存六種二十三卷〕〔魯圖〕
《法書考》八卷《琴史》六卷《釣磯立談》一卷《新編錄鬼簿》二卷《禁扁》五卷《頤堂先生糖霜譜》一卷
楝亭揚州詩〔楝亭藏書十二種六十九卷清曹寅編清康熙四十五年揚州詩局刻本〕八冊二部
子目同《叢綜》七十八頁
朱文端公藏書〔二十一種一百九十六卷清朱軾編清康熙五十六年至嘉慶十八年刻本〕八十冊
〔存十九種一百八十四卷〕〔魯圖〕
周易傳義合訂十二卷春秋鈔十卷首一卷孝經(jīng)一卷儀禮節(jié)略二十卷大戴禮記十三卷禮記
纂言三十六卷呂氏四體翼四卷張子全書十五卷御賜詩章一卷江西節(jié)孝朱貞女傳一卷墓志銘一卷墓表一卷廣惠編二卷行述一卷軺車雜錄二卷歷代名臣傳三十五卷續(xù)編五卷歷代循吏傳八卷歷代名儒傳八卷朱文端公集四卷
蘭山課業(yè)經(jīng)訓約編〔不分卷清盛元珍輯清乾隆刻本〕八冊〔魯圖〕
蘭山課業(yè)詩賦約編〔不分卷清盛元珍輯清乾隆刻本〕八冊〔魯圖〕
蘭山課業(yè)風騷補編〔不分卷清周樽輯乾隆五十七年吳鎮(zhèn)刻本〕四冊〔魯圖〕
蘭山課業(yè)松厓詩錄二卷〔清吳鎮(zhèn)撰清乾隆刻本〕二冊〔魯圖〕
五種遺規(guī)〔二十二卷清陳弘謀撰清乾隆七年陳氏培遠堂刻本〕五冊〔魯圖〕〔存三種八卷〕
《從政遺規(guī)》二卷〔存下卷〕《養(yǎng)正遺規(guī)》二卷補編一卷《訓俗遺規(guī)》四卷
《五種遺規(guī)》〔二十二卷清陳弘謀撰清道光二年匯文堂刻本〕八冊〔魯圖〕
《養(yǎng)正遺規(guī)》二卷,補編一卷《教女遺規(guī)》三卷《訓俗遺規(guī)》四卷《從政遺規(guī)》四卷《學仕遺規(guī)》四卷,《補編》四卷
《五種遺規(guī)摘鈔》〔十卷清陳弘謀撰清刻本〕六冊
《養(yǎng)正遺規(guī)》一卷《從政遺規(guī)》二卷《訓俗遺規(guī)》二卷《教女遺規(guī)》一卷《在官法戒錄》四卷
《五種遺規(guī)摘鈔》〔十卷清陳弘謀撰清刻本〕六冊
《杭氏七種》〔杭大宗七種叢書十八卷清杭世駿撰清乾隆刻本〕四冊二部
子目同《叢綜》五〇〇頁
杭氏七種〔杭大宗七種叢書十八卷清杭世駿撰清乾隆刻本〕六冊二部
雅雨堂藏書〔十三種一百三十八卷清盧見曾編清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盧氏雅雨堂刻本〕
二十八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一三二頁
雅雨堂叢書〔十三種一百三十八卷清盧見曾編清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盧氏雅雨堂刻本〕
二十二冊〔魯圖〕
〔存九種一百二十六卷〕
李氏易傳十七卷周易音義一卷鄭氏周易三卷尚書大傳四卷補遺一卷續(xù)補遺一卷考異一卷大戴禮記十三卷戰(zhàn)國策三十三卷摭言十五卷北夢瑣言二十卷封氏聞見記十卷文昌雜錄六卷補遺一卷
抱經(jīng)堂叢書〔十七種二百七十四卷清盧文弨編清乾隆四十九年至嘉慶元年盧氏抱經(jīng)堂刻本〕
二十四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一四三至一四四頁
抱經(jīng)堂叢書〔清盧文弨編清乾隆四十九年至嘉慶元年盧氏抱經(jīng)堂刻本〕二十六冊〔魯圖〕
〔原目著錄四種一百十五卷現(xiàn)存四種一百十五卷〕
經(jīng)典釋文三十卷考證三十卷逸周書十卷附錄一卷校正補遺一卷群書拾補初編三十九卷鍾山札記四卷
抱經(jīng)堂叢書〔清盧文弨編清乾隆四十九年至嘉慶元年盧氏抱經(jīng)堂刻本〕十四冊〔魯圖〕
〔原目著錄三種七十六卷現(xiàn)存三種七十六卷〕
經(jīng)典釋文三十卷考證三十卷逸周書十卷附錄一卷校正補遺一卷鍾山札記四卷
經(jīng)訓堂叢書〔二十一種一百六十七卷清畢沅編清乾隆畢氏經(jīng)訓堂刻本〕四十冊
子目同《叢綜》一四三頁
經(jīng)訓堂叢書〔二十一種一百六十七卷清畢沅編清乾隆畢氏經(jīng)訓堂刻本〕二十四冊
經(jīng)訓堂叢書〔二十一種一百六十七卷清畢沅編清乾隆畢氏經(jīng)訓堂刻本〕三十二冊
述記〔三十六卷清任兆麟編清乾隆五十三年映雪草堂刻本〕六冊
子目同《叢綜》一三二至一三三頁
三代兩漢遺書〔五十九卷清任兆麟編清嘉慶二十三年方秉哲刻本〕八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一三二至一三三頁
知不足齋叢書〔三十集二百二種七百七十四卷清鮑廷博編清鮑志祖續(xù)編清乾隆三十四年至道光三年鮑氏知不足齋刻本〕二百四十冊三部〔魯圖存一部〕
子目同《叢綜》一三四至一三七頁
續(xù)知不足齋叢生〔十七種四十四卷清高承勛撰清渤海高氏刻本〕十六冊
子目同《叢綜》一八五至一八六頁
隨園三十種〔二百五十六卷清袁枚撰清乾隆嘉慶間刻本〕九十六冊
子目同《叢綜》五〇三頁
微波榭叢書〔清孔繼涵編清乾隆三十八年至四十四年曲阜孔氏刻本〕十七冊〔魯圖〕
〔原目著錄十九種一百二十一卷現(xiàn)存戴氏遺書五十六卷〕
東原文集十卷毛鄭詩考正四卷首一卷杲溪詩經(jīng)補注二卷考工記圖二卷孟子字義疏證三卷聲韻考四卷聲類表九卷首一卷原善三卷原象一卷續(xù)天文略二卷水地記一卷方言疏證十三卷句股割園記三卷
貸園叢書初集〔十二種四十九卷清周永年編清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年李文藻刻五十四年周氏重印本〕十二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一四四頁
貸園叢書初集〔十二種四十九卷清周永年編清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年李文藻刻五十四年周氏重印本〕八冊
岱南閣叢書〔十八種一百六十五卷清孫星衍編清乾隆五十年至嘉慶十四年蘭陵孫氏岱南閣刻本〕二十五冊二部〔魯圖〕
〔存九種一〇一卷〕
古文尚書十卷古文尚書逸文二卷春秋釋例十五卷元和郡縣圖志四十卷括地志八卷故唐律疏議三十卷進律疏表一卷釋文纂例一卷宋提刑洗冤集錄五卷圣朝頒降新例一卷古文苑九卷問字堂集六卷平津館文稿二卷
平津館叢書〔三十八種二百五十四卷清孫星衍編清嘉慶五年至二十三年蘭陵孫氏平津館刻本〕
六十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一四八頁
平津館叢書〔清孫星衍編清嘉慶五年至二十三年蘭陵孫氏平津館刻本〕三十六冊〔魯圖〕
〔原目著錄二十九種二百十五卷現(xiàn)存二十三種六十六卷〕
六韜六卷六韜逸文一卷黃帝五書六卷漢禮器制度一卷漢官一卷漢官解詁一卷漢舊儀二卷補遺二卷漢官儀二卷漢官典職儀式選用一卷漢儀一卷魏三體石經(jīng)遺字考一卷琴操二卷補遺一卷穆天子傳六卷附錄一卷竹書紀年二卷物理論一卷譙周古史考一卷華氏中藏經(jīng)三卷素女方一卷千金寶要六卷秘授清寧丸方一卷寰宇訪碑錄十二卷古刻叢鈔一卷建立伏博士始末二卷三輔黃圖一卷
漢魏遺書鈔〔一百五種一百十三卷清王謨編清嘉慶三年金溪王氏刻本〕二十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三八六至三八七頁
讀畫齋叢書〔四十六種一百七十八卷清顧修編清嘉慶四年顧氏讀畫齋刻本〕六十四冊
子目同《叢綜》一四九至一五〇頁
藝海珠塵〔一百六十三種三百十一卷清吳省蘭編清嘉慶吳氏聽彝堂刻本〕四十八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一六二頁金集至一六四頁木集
心齋十種〔二十一卷清任兆麟撰清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三年任氏忠敏家塾刻本〕六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五〇九頁
龍威秘書〔十集一百六十九種三百二十六卷清馬俊良編清乾隆五十九年馬氏大酉山房刻本〕七十八冊
子目同《叢綜》一四四至一四六頁
龍威秘書〔十集一百六十九種三百二十六卷清馬俊良編清乾隆五十九年馬氏大酉山房刻本〕八十冊〔魯圖〕
〔存三十二種四十八卷〕
本朝名家詩鈔小傳〔存一卷卷四〕酉陽雜俎二卷諾皋記一卷博異志一卷李泌傳一卷仙吏傳一卷英雄傳一卷劍俠傳一卷柳毅傳一卷虬髯客傳一卷馮燕傳一卷蔣子文傳一卷杜子春傳一卷龍女傳一卷妙女傳一卷神女傳一卷楊太真外傳二卷麗體金膏八卷〔存一卷卷一〕金鰲退食筆記二卷京東考古錄一卷山東考古錄一卷泰山紀勝一卷隴蜀余聞一卷嶺南雜記一卷竟山樂錄四卷李氏學樂錄一卷論語稽求篇七卷大學證文一卷明堂問一卷八紘譯史四卷〔存一卷卷四〕八紘荒史一卷說文解字通釋四十卷附錄一卷〔存五卷一至五〕
日本本佚存叢書〔十六種日本林衡編日本寬政至文化間刻本〕三十冊
〔原目著錄十六種七十八卷子目同《叢綜》二二四頁一至五帙〕
函海〔一百五十八種七百六十九卷清李調元編清乾隆李氏萬卷樓刻道光五年李朝夔補刻本〕一百六十一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一三八至一四〇頁
長洲宋氏叢書〔浮溪精舍叢書十九種六十七卷清宋翔鳳撰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五冊
〔原目著錄十三種三十卷〕
論語鄭氏注十卷論語孔子弟子目錄一卷論語師法表一卷孟子劉注一卷四書釋地辨證二卷答雷竹卿書一卷漢甘露石渠禮議一卷五經(jīng)通義一卷五經(jīng)要義一卷卦氣解一卷石鼓然疑一卷小爾雅訓纂六卷樸學齋文錄三卷
燕禧堂五種〔十五卷清任大椿撰清乾隆刻本〕八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五〇八頁
士禮居叢書〔二十種一百九十三卷清黃丕烈編清嘉慶五年至道光四年黃氏士禮居刻本〕四十二冊〔魯圖〕
〔存十八種一百五十三卷〕
周禮十二卷札記一卷儀禮十七卷校錄一卷續(xù)校一卷夏小正戴氏傳四卷校錄一卷夏小正經(jīng)傳集解四卷國語二十一卷??浺痪響?zhàn)國策三十三卷重刻札記三卷梁公九諫一卷汲古閣珍藏秘本書目一卷延令宋版書目〔一名季滄葦藏書目〕一卷藏書紀要一卷傷寒總病論六卷重雕札記一卷洪氏集驗方五卷焦氏易林十六卷博物志十卷新刊宣和遺事前集一卷后集一卷汪本隸釋刊誤一卷船山詩選六卷同人唱和詩三卷
士禮居叢書〔二十種一百九十三卷清黃丕烈編清嘉慶五年至道光四年黃氏士禮居刻本〕三十六冊〔魯圖〕
〔存十一種一百二十九卷〕
周禮十二卷札記一卷儀禮十七卷校錄一卷夏小正戴氏傳四卷校錄一卷夏小正經(jīng)傳集解四卷國語二十一卷??浺痪響?zhàn)國策三十三卷重刻札記三卷梁公九諫一卷傷寒總病論六卷重雕札記一卷洪氏集驗方五卷焦氏易林十六卷
士禮居叢書〔清黃丕烈編清嘉慶五年至道光四年黃氏士禮居刻本〕十冊〔魯圖〕
〔原目著錄三種七十六卷現(xiàn)存三種七十六卷〕
儀禮十七卷校錄一卷國語二十一卷札記一卷戰(zhàn)國策三十三卷札記三卷
墨海金壺〔一百十七種七百四十四卷清張海鵬編清嘉慶十三年至十六年張海鵬刻本〕一百冊鈐有“汪士鍾字春霆號暘良園書畫印”〔魯圖〕
〔存三十種三百七十八卷〕
周官新義十六卷附考工記解二卷儀禮釋宮一卷禮記訓義擇言八卷春秋左傳補注六卷四書逸箋六卷律呂成書二卷切韻指掌圖二卷檢圖之例一卷古韻標準四卷詩韻舉例一卷三國志辨誤三卷續(xù)后漢書四十二卷音義四卷春秋別典十五卷大金吊伐錄二卷南唐書三十卷吳郡志五十卷吳中水利書一卷治河圖略一卷中吳紀聞六卷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職方外紀五卷首一卷五代會要三十卷救荒活民書三卷拾遺一卷荒政叢書十卷附錄二卷歷代兵制八卷神機制敵太白陰經(jīng)十卷能改齋漫錄十八卷緯略十二卷日損齋筆記一卷附錄一卷玉堂嘉話八卷古文苑二十一卷呂氏家塾讀詩記三十二卷
梁氏叢書〔三種八十卷清梁履繩撰清道光刻本〕二十四冊〔魯圖〕
〔存二種六十卷〕補釋三十二卷清白士集二十八卷
古愚老人消夏錄〔十七種六十七卷清汪汲撰清乾隆五十九年至嘉慶六年古愚山房刻本〕十六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五〇三頁
震無咎齋叢書〔三種三十一卷 清繆庭桂撰 清刻本〕四冊
大學翼七卷 爾雅匡名二十卷 唐朽沖府考四卷
汗筠軒叢書第一集〔四種二十一卷清秦鑒編清嘉慶三年至四年秦氏汗筠軒刻本〕十冊〔魯圖〕
〔存三種十七卷〕
崇文總目五卷補遺一卷附錄一卷后漢書補表八卷九經(jīng)補韻一卷附錄一卷
謝氏樹經(jīng)堂叢書〔五種一百八十二卷清謝啟昆撰清乾隆嘉慶間刻本〕八十冊
黃山谷詩內集注二十卷外集注七卷別集注二卷外集補四卷別集補一卷年譜十四卷勝朝殉節(jié)諸臣錄十二卷粵西金石錄十五卷西魏書二十四卷小學考五十卷樹經(jīng)堂詩初集十五卷續(xù)集八卷
學津討原〔二十集一百七十三種一千五十三卷清張海鵬編清嘉慶十年張氏照曠閣刻本〕一百九十九冊二部〔魯圖存一部〕
子目同《叢綜》一五四至一五七頁
古墨齋集九種〔七十七卷清趙紹祖撰清嘉慶元年至道光十六年趙氏古墨齋刻本〕三十三冊〔魯圖〕
金石文鈔八卷續(xù)鈔二卷新舊唐書互證二十卷通鑒注商十八卷建元記二卷竹書紀年校補二卷消暑錄一卷趙氏淵源集十卷古墨齋筆記六卷讀書偶記八卷
王氏十子全書〔一百二十九卷清王子興編清嘉慶九年姑蘇王氏聚文堂刻本〕二十四冊二部〔魯圖存一部〕
〔存八種八十四卷〕
道德經(jīng)評注二卷南華真經(jīng)十卷沖虛至德真經(jīng)八卷韓非子二十卷淮南子二十一卷新纂門目五臣音注揚子法言十卷中說十卷鶡冠子三卷
唐代叢書〔一百六十四種一百七十卷清王文誥編清嘉慶十一年刻本〕三十六冊
子目同《叢綜》七八四至七八六頁
湖海樓叢書〔十二種一百十卷清陳春編清嘉慶十四年至二十四年陳氏湖海樓刻本〕三十四冊
子目同《叢綜》一六四至一六五頁
浦城宋元明儒遺書〔十四種一百七卷清祝昌泰等編清嘉慶十六年至十九年祝氏留香室刻本〕三十二冊二部
子目同《叢綜》四四五頁
梅瑞軒輯錄十種古逸書〔三十卷清茆泮林編清道光十四年梅瑞軒刻本〕四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三八八頁
郝氏遺書〔十一種五十九卷清郝懿行撰清嘉慶十四年至光緒十年刻本〕二十冊〔魯圖〕
春秋說略十二卷春秋比二卷山海經(jīng)箋疏十八卷圖贊一卷訂訛一卷敘錄一卷荀子補注二卷晉宋書故一卷補宋書刑法志一卷補宋書食貨志一卷宋瑣語不分卷列女傳補注八卷敘錄一卷校正一卷列女傳校正本二卷贊一卷夢書一卷
焦氏雕菰樓叢書〔十種一百二十三卷清焦循撰清嘉慶四年至道光八年焦氏雕菰樓刻本〕四十八冊〔魯圖〕
〔存七種一百十卷〕
雕菰樓易學三書四十卷易話二卷易廣記三卷六經(jīng)補疏二十卷禹貢鄭注釋二卷孟子正義三十卷里堂學算記十六卷
文選樓叢書〔三十二種四百九十二卷清阮亨編清嘉慶二年至道光二十五年阮氏文選樓刻本〕一百二十冊〔魯圖〕
〔存二十二種四百二十一卷〕
研經(jīng)室一集十四卷二集八卷三集五卷四集二卷四集詩十一卷續(xù)集十一卷再續(xù)集七卷外集五卷禮經(jīng)釋例十三卷首一卷孝經(jīng)義疏補九卷首一卷述學二卷儀禮石經(jīng)校勘記四卷七經(jīng)孟子考文并補遺二百卷研經(jīng)室詩錄五卷淮海英靈集甲集四卷乙集四卷丙集四卷丁集四卷戊集四卷壬集一卷癸集一卷定香亭筆談四卷小滄浪筆談四卷廣陵詩事十卷歷代帝王年表不分卷帝王廟謚年諱譜一卷新刊古列女傳七卷續(xù)列女傳一卷疇人傳五十二卷地球圖說一卷補圖一卷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十卷小瑯嬛叢記二卷漢延熹西岳華山碑考四卷石渠隨筆八卷溉亭述古錄二卷愚溪詩稿一卷
文選樓叢書〔三十二種四百九十二卷清阮亨編清嘉慶二年至道光二十五年阮氏文選樓刻本〕八十冊〔魯圖〕
〔存二十三種一百九十六卷〕
詁經(jīng)精舍文集十四卷述學二卷雕菰集二十四卷恒言錄六卷研經(jīng)室詩錄五卷淮海英靈集甲集四卷乙集四卷丙集四卷丁集四卷戊集四卷壬集一卷癸集一卷定香亭筆談四卷小滄浪筆談四卷廣陵詩事十卷儀鄭堂文二卷八磚吟館刻燭集三卷歷代帝王年表不分卷新刊古列女傳七卷續(xù)列女傳一卷疇人傳五十二卷地球圖說一卷補圖一卷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十卷小瑯嬛叢記二卷漢延熹西岳華山碑考四卷石渠隨筆八卷呻吟語選二卷溉亭述古錄二卷愚溪詩稿一卷讀書敏求記四卷補遺一卷
文選樓叢書〔清阮亨編清嘉慶二年至道光二十五年阮氏文選樓刻本〕二十冊〔魯圖〕
〔存五種一百三卷〕
研經(jīng)室一集十四卷二集八卷三集五卷四集二卷四集詩十一卷續(xù)集十一卷再續(xù)集七卷外集五卷
禮經(jīng)釋例十三卷首一卷孝經(jīng)義疏補九卷首一卷詁經(jīng)精舍文集十四卷蜜梅花館詩錄一卷文錄一卷
日省吾齋刊書〔八種九卷清王德英編清道光王氏刻本〕七冊〔魯圖〕
日省吾齋讀曲禮一卷日省吾齋讀內則一卷養(yǎng)正編二卷順正編一卷簡明詩韻一卷文昌孝經(jīng)注一卷扶溝縣厚俗告示一卷舞陽縣厚俗告示一卷
張氏二酉堂叢書〔二十一種三十一卷清張澍編清道光元年張氏二酉堂刻本〕十二冊
子目同《叢綜》三八七至三八八頁
守山閣叢書〔一百十二種六百七十七卷清錢熙祚編清道光二十四年金山錢氏據(jù)墨海金壺版重編增刻本〕一百二十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一七六至一七九頁
藤花亭十七種〔清梁廷柟撰清道光十年蘇州經(jīng)義堂刻本〕八冊〔魯圖〕
〔存十種六十四卷〕
論語古解十卷南漢書十八卷南漢書考異十八卷南漢叢錄二卷南漢文字略四卷金石稱例四卷續(xù)金石稱例一卷碑文摘奇一卷書余一卷曲話五卷
宛鄰書屋叢書〔七種四十五卷清張琦編清道光九年至十二年張氏宛鄰書屋刻本〕十三冊〔魯圖〕
東海記一卷〔清王曦撰附錄一卷清孫星衍等撰道光十一年刻〕
莊氏慈幼二書二卷〔清莊一夔撰道光十二年刻〕
緯青遺稿一卷〔清張冊英撰道光九年刻〕
四圣心源十卷〔清黃元御撰道光十二年刻〕
傷寒懸解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黃元御撰道光十二年刻〕〔存卷四至十四卷末〕
素靈微蘊四卷〔清黃元御撰道光十年刻〕
素問釋義十卷〔清張琦撰道光十年刻〕
按:此書子目均在《叢綜》五一六頁著錄之外者。
宛鄰書屋叢書〔十三種七十五卷清張琦編清道光九年至十二年張氏宛鄰書屋刻本〕二十四冊
戰(zhàn)國策釋地二卷〔清張琦撰〕
宛鄰書屋古詩錄十二卷〔清張琦輯〕
詞選二卷〔清張惠言輯附錄一卷清鄭善長輯道光十年刻〕
續(xù)詞選二卷〔清董毅輯〕
賴古齋文集八卷〔清湯修業(yè)撰〕
長沙藥解四卷〔清黃元御撰〕
傷寒懸解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黃元御撰道光十二年刻〕
四圣心源十卷〔清黃元御撰道光十二年刻〕
素靈微蘊四卷〔清黃元御撰道光十年刻〕
素問釋義十卷〔清張琦撰道光十年刻〕
莊氏慈幼二書二卷〔清莊一夔撰道光十二年刻〕
緯青遺稿一卷〔清張冊英撰道光九年刻〕
東海記一卷〔清王曦撰附錄一卷清孫星衍等撰道光十一年刻〕
按:此書子目與《叢綜》五一六頁有較大出入。
宛鄰書屋叢書〔九種十八卷清張琦編清道光張氏宛鄰書屋刻本〕十冊
周易荀氏九家三卷〔清張惠言輯〕
周易鄭氏注三卷〔漢鄭玄撰〕
虞氏易言二卷〔清張惠言撰〕
虞氏易侯一卷〔清張惠言撰〕
讀儀禮記二卷〔清張惠言撰〕
戰(zhàn)國策釋地二卷〔清張琦撰〕
續(xù)詞選二卷〔清董毅輯〕
緯青遺稿一卷〔清張冊英撰道光九年刻〕
東海記一卷〔清王曦撰附錄一卷清孫星衍等撰道光十一年刻〕
按:此書除《戰(zhàn)國策釋地》、《續(xù)詞選》、《緯青遺稿》三種外,均非《叢綜》五一六頁子目所有
宜稼堂叢書〔九種二百六十二卷清郁松年編清道光上海郁氏宜稼堂刻本〕六十六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一七三頁,增出下列二種:
續(xù)后漢書覆校札記一卷〔明王浩撰道光二十六年刻〕
讀蕭郝二續(xù)后漢書記二卷〔清沈希轍撰道光二十六年刻〕
賜硯堂叢書新編〔四十種四十二卷清顧沅編清道光十年顧氏賜硯堂刻本〕八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一六九頁
賜硯堂叢書新編〔四十種四十二卷清顧沅編清道光十年顧氏賜硯堂刻本〕十冊
清頌堂叢書〔九種五十八卷清黃奭編清道光黃氏清頌堂刻本〕十六冊〔魯圖〕
消暑隨筆四卷〔清潘世恩撰〕子目二卷〔清黃奭撰〕太乙舟文集八卷〔清陳用光撰〕
存悔齋集杜注三卷〔清劉鳳誥撰〕
集陶詩一卷〔清吳永和撰〕
集陶詩注一卷〔清吳杰、黃奭撰〕
青霞仙館詩錄一卷〔清王城撰〕
涇西書屋詩稿四卷文稿二卷〔清汪元爵撰道光十七年刻〕
胥屏山館詩存二卷文存二卷〔清陸麟書撰清道光十七年刻〕
端綺集二十八卷〔清黃奭撰〕
清頌堂叢書〔清黃奭編清道光黃氏清頌堂刻本〕五冊〔魯圖〕
存二種九卷
消暑隨筆四卷〔清潘世恩撰〕子目二卷〔清黃奭撰〕
存悔齋集杜注三卷〔清劉鳳誥撰〕
別下齋叢書〔二十七種九十七卷清蔣光煦編清道光蔣氏別下齋刻本〕二十一冊〔魯圖〕
〔存十種五十三卷〕
周易集傳八卷詩氏族考六卷春秋三傳異文釋十二卷靖海紀略四卷西洋朝貢典錄三卷瓊花集五卷曝書雜記二卷方舟經(jīng)說六卷經(jīng)籍跋文一卷三吳水利錄四卷續(xù)錄一卷附錄一卷
玲瓏山館叢刻〔六種十三卷清顧湘編清道光二十九年顧氏玲瓏山館匯印本〕十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一八五頁
嶺南遺書〔清伍崇曜輯清道光十一年至同治二年伍氏粵雅堂文字歡娛室刻本〕三十二冊〔魯圖〕
〔存十七種一百十一卷〕
雙槐歲鈔十卷廣州人物傳二十四卷翰林記二十卷革除遺事節(jié)本六卷春秋別典十五卷百越先賢志四卷劉希仁文集一卷理學簡言一卷平定交南錄一卷白沙語要一卷甘泉新論一卷元祐黨籍碑考一卷慶元偽學逆黨籍一卷疑耀七卷海語三卷郭給諫疏稿二卷算迪八卷春秋詩話五卷
連筠簃叢書〔清楊尚文編清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靈石楊氏連筠簃刻本〕三十冊〔魯圖〕
〔存十三種一百十三卷〕
韻補五卷附錄一卷韻補正一卷元朝秘史十五卷唐兩京城坊考五卷長春真人西游記二卷漢石例六卷句股截積和較算術二卷橢園術一卷鏡鏡詅癡五卷癸巳存稿十五卷群書治要五十卷〔原缺卷四、卷十三、卷二十〕湖北金石詩一卷落颿樓文稿四卷
紛欣閣叢書〔十三種七十八卷清周心如編清道光周氏紛欣閣刻本〕二十四冊
子目同《叢綜》一六八頁
童氏瓶華書屋叢書〔十七種八十六卷清童和豫編清道光二十八年童氏瓶華書屋刻本〕四十冊〔魯圖〕
〔存十種五十三卷〕
欽定康濟錄四卷荒政叢書十卷練兵實紀九卷雜集六卷陣紀四卷捕蝗考一卷伐蛟說一卷手臂錄四卷附峨嵋槍法一卷夢綠堂槍法一卷博濟方五卷壽親養(yǎng)老新書四卷瘟疫論二卷補遺一卷
五經(jīng)歲遍齋校書三種〔三十二卷清翟云升編清道光翟氏五經(jīng)歲遍齋刻本〕十冊
子目同《叢綜》五二七頁〔省圖存焦氏易林校略十六卷〕
居官必覽二卷〔清金庸齋撰清道光十三年周昺潢仕學齋刻本〕二冊
治鏡錄集解二卷〔清隋人鵬撰清道光十三年周昺潢仕學齋刻本〕二冊
圣諭廣訓衍說一卷〔清王又樸撰清道光周昺潢仕學齋刻本〕一冊
勸戒歌一卷〔清道光周昺潢仕學齋刻本〕一冊
醫(yī)術傳妙一卷〔清道光周昺潢仕學齋刻本〕一冊
強學錄類編四卷〔清道光周昺潢仕學齋刻本〕四冊
身世金箴一卷〔題清毋自欺齋輯清道光十六年周昺潢仕學齋刻陳希夷先生心相編本〕一冊〔魯圖〕
正字略一卷〔清王筠撰清道光十三年周昺潢仕學齋刻本〕一冊〔魯圖〕
青照堂叢書〔八十九種二百五十三卷清李元春編清道光十五年劉際清等刻本〕一百三冊〔魯圖〕
〔初編〕
〔御案七經(jīng)要說〕
〔易上經(jīng)一卷〕〔易下經(jīng)一卷〕〔易彖上下傳一卷〕〔易象上下傳一卷〕〔易系辭上下傳一卷〕〔易文言傳一卷〕〔易說卦傳一卷〕〔易序卦傳一卷〕〔書一卷〕〔詩一卷〕〔春秋二卷〕〔周官總辨一卷〕〔天官一卷〕〔地官一卷〕〔春官一卷〕〔夏官一卷〕〔秋官一卷〕〔考工記一卷〕〔儀禮八卷〕〔禮記十六卷〕
〔學宮輯略六卷清余丙捷撰清李元春增輯〕
〔理學備考正編二卷副編一卷清范鄗鼎撰清李元春增輯〕
〔圖書檢要七卷清李元春撰〕
〔次編〕
〔諸經(jīng)緯遺一卷清劉學寵輯〕
〔易川靈圖〕〔易通卦驗〕〔尚書旋璣鈐〕〔尚書帝命期〕〔尚書考靈耀〕〔尚書中候〕〔詩含神霧〕〔詩紀歷圖〕〔春秋元命苞〕〔春秋運斗樞〕〔春秋文耀鉤〕〔春秋合誠圖〕〔春秋孔演圖〕〔春秋說題辭〕〔春秋感情符〕〔春秋潛潭巴〕〔春秋佐助期〕〔春秋緯〕〔禮稽命徵〕〔禮含文嘉〕〔禮斗威儀〕〔大戴禮逸〕〔樂稽耀嘉〕〔孝經(jīng)授神契〕〔孝經(jīng)鉤命夫〕〔孝經(jīng)左契〕〔孝經(jīng)右契〕〔孝經(jīng)內事〕〔龍魚河圖〕〔河圖括地象〕〔河圖稽命徵〕〔河圖稽燿鉤〕〔河圖始開圖〕〔洛書甄耀度〕〔遁甲開山圖〕〔易非候漢京房撰〕〔易洞林晉郭璞撰〕〔春秋后語晉孔衍撰〕〔五經(jīng)析疑魏邯鄲綽撰〕〔五經(jīng)通義漢劉向撰〕
〔蘇氏易傳九卷宋蘇軾撰〕〔尚書大傳四卷補遺一卷續(xù)補遺一卷漢伏勝撰漢鄭玄注考異一卷清盧文弨輯并考異〕〔尚書辨二卷清王鳴盛撰〕〔王氏詩考一卷宋王應麟撰〕〔詩地理考六卷宋王應麟撰〕〔詩疏廣要四卷明毛晉撰〕〔爾雅鄭注三卷〕〔拾雅十卷清李元春撰拾雅字音一卷清石全潤撰〕〔經(jīng)傳摭余五卷清李元春撰〕〔南華通七卷清屈復撰〕〔楚辭新注八卷清屈復撰〕〔史編雜錄一卷清劉學寵選〕〔史義拾遺一卷元楊維楨撰〕〔鐵崖詠史一卷元楊維楨撰〕〔盧長公史隟六卷續(xù)史隟一卷清盧士元撰〕〔鉤喙錄八卷清盧士元撰〕〔日知錄史評一卷清顧炎武撰〕
〔史漢通鑒注正一卷清顧炎武撰〕〔摘纂隨園史論一卷清袁枚撰〕〔重訂懿畜編三卷明黃道周輯清李元春訂〕〔訓學齋規(guī)一卷宋朱熹撰〕〔省心錄一卷宋林逋撰〕
〔厚德錄一卷宋李元綱撰〕〔袁氏世范一卷宋袁采撰〕呂氏鄉(xiāng)約一卷宋呂大忠撰〕〔金華鄭氏家范一卷元鄭太和撰〕〔范氏義莊規(guī)矩一卷宋范仲淹撰〕〔四禮翼一卷明呂坤撰〕〔四禮辨俗一卷清李元春撰〕〔農(nóng)桑書錄要一卷二編一卷清李元春輯〕〔晝簾緒論一卷宋胡太初撰〕〔呂榮公官箴一卷宋呂本中撰〕
〔三編〕
〔重訂居官寡過錄六卷清胡衍虞輯清李元春評輯〕〔河防述言一卷清張?zhí)@生撰〕
〔治河要語一卷清丁愷曾撰〕〔汪氏黃河考一卷清李元春評輯〕〔左氏兵法二卷清李元春評輯〕〔梅氏筆算五卷清梅文鼎撰〕〔勾股淺述一卷清梅沖撰〕〔五經(jīng)文字三卷唐張參撰附五經(jīng)文字疑一卷清孔繼涵撰〕〔新加九經(jīng)字樣一卷唐唐玄度撰附九經(jīng)字樣疑一卷清孔繼涵撰〕〔干祿字書一卷唐顏元孫撰〕〔俗書證誤一卷隋顏愍楚撰〕〔金壺字考一卷宋釋適之撰〕〔字書誤讀一卷宋王雰撰〕〔字林一卷晉呂忱撰〕〔國朝四庫全書辨正通俗文字一卷〕〔發(fā)音錄一卷明張位撰〕〔李氏切韻射標一卷明李世澤撰〕〔古今通韻四卷清李因篤撰〕〔四聲纂句一卷清王鑒撰清李元春輯〕〔法帖譜系一卷宋曹士冕撰〕〔法帖刊誤一卷宋黃伯思撰〕〔法帖刊誤一卷宋陳與義撰〕〔集古錄一卷宋歐陽修撰〕〔石墨鐫華八卷明趙崡撰〕〔金石史二卷明郭宗昌撰〕〔侯氏書品一卷清侯仁朔撰〕〔刊誤一卷唐李涪撰〕〔祛疑說一卷宋儲泳撰〕〔辨惑論一卷元謝應芳撰〕〔潭誤四卷明馬樸撰〕〔楊胡解紛四卷清盧士元撰〕益聞散錄三卷清李元春撰〕〔病榻寤言一卷明陸樹聲撰〕〔桐窗囈說一卷清李元春撰〕〔夢悟一卷清王維戊撰〕〔熙朝新語刊要二卷清徐錫麟、錢泳撰〕〔臺灣志略二卷清李元春刪輯〕〔西域聞見錄二卷清七十一撰〕〔新歷曉或一卷西洋湯若望撰〕〔樂府解題一卷唐吳兢撰〕〔說詩晬語一卷清沈德潛撰〕〔文談一卷清張秉直撰〕〔舉業(yè)卮言二卷清武叔卿撰〕〔四書文法摘要一卷清李元春撰清劉維翰、劉文翰錄〕
〔續(xù)編〕
〔古樂經(jīng)三卷清文應熊注〕〔綱目大戰(zhàn)錄三卷清李元春評輯〕〔西銘續(xù)生篇一卷清雷于霖撰清李元春編〕〔四字鳥語一卷清雷于霖撰〕〔真學易簡一卷清文應夢撰〕〔禮樂緒言二卷清竇文炳撰〕〔純一圖一卷清竇文炳撰〕〔中庸撮總一卷清竇文炳撰〕
惜陰軒叢書〔三十四種三百二十卷清李錫齡編清道光二十六年宏道書院刻本〕一百十四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一七一至一七二頁無《續(xù)編》
凌氏傳經(jīng)堂叢書〔三十一種一百七卷清凌鎬、凌鏞編清道光凌氏傳經(jīng)堂刻本〕二十四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一七五至一七六頁,增出下列一種:尚書考疑一卷清凌鳴喈撰
琳瑯秘室叢書〔三十種一百五十七卷清胡珽編清咸豐三年仁和胡氏琳瑯秘室活字印本〕二十四冊
子目同《叢綜》一九二至一九三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