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右總集

藝風(fēng)藏書記 作者:繆荃孫


右總集

新刻蔡中郎伯喈文集十卷

明嘉靖甲申宗文堂鄭氏刊。本集十卷,外傳一卷,詩集二卷,《獨(dú)斷》二卷。宋天圣癸亥歐靜序,序后有木牌子兩行云“嘉靖甲申孟冬月宗文堂鄭氏新刻”十四字。目錄后又有“此書原係正德乙亥春三月錫山蘭雪堂華堅(jiān)允剛活字銅板印行。今鄭氏得之,繡梓重刊”兩行?!丢?dú)斷》后有淳熙庚子江都呂宗孟跋。又弘洽癸亥劉遜后序,華本所無也。蔡集以十卷本為最,尚是宋人編次舊第。黃蕘圃、顧澗薲盛推華本。此取華本重刻,僅后華氏十年。卷五《漢太尉楊賜碑》“別風(fēng)淮雨”作“別風(fēng)維而”。卷六《被收時(shí)表》有“反名仇怨奉公”句前后脫二十九字,均與海源閣所據(jù)鈔本合。他書目未著錄。收藏有“葉氏敦夙好齋藏書一印”朱文長(zhǎng)印、“葉名澧潤臣印”白文方印,又有“孫從龍印”、“廬江世家”兩白文方印。

蔡中郎文集十卷,外傳一卷

明萬曆陳留令徐子器刻本。題“漢左中郎將蔡邕伯喈傳”,有歐靜序,又有萬曆元年東陽王乾章序。徐子器,陳留令,此集即刻於陳留?!端膸臁匪沼赫嘘惲艨静榱?,想此刻久不存矣。收藏有“恰恰草堂珍藏”朱文方印。

曹子建集考異十卷,年譜一卷

江寧朱述之合各本校定,并采取類書所引為之考異。零篇斷句,無不掇拾,廿年心力,萃於是編。中更兵燹,其子桂模奔馳南北,尋副本鈔校以成完書,可謂曹集定本。然敘錄中采取《平津館鑒藏書記》藏郭萬程本,有朱長(zhǎng)文印云郭云鵬,明人,不應(yīng)有朱樂圃印,乃書賈作偽以炫人者?!比粰z陳刻《平津館記》作“吳氏連星閣藏書記”朱文長(zhǎng)印,并非朱長(zhǎng)文印,以不誤為誤,亦千慮之一失。他年刻本時(shí)宜削此條,免為全集之玷。

稽中散集十卷

明程榮刊本。嘉靖乙酉黃省曾序。

晉二俊文集二十卷

陸士衡十卷,士龍十卷,明汪士賢刊本。前有慶元庚申徐民瞻《晉二俊文集敘》,后有正德乙卯都穆跋。蓋出自陸元大本而行款已改。

陶靖節(jié)集十卷

明嘉靖戊申大中丞傅印臺(tái)刻於九江郡齋本。晉陵華云序,九江府知府王廷幹跋。有梁昭明太子《序》,《總論》九葉,詩四卷,文四卷,《群輔》兩卷,附《靖節(jié)徵士誄》序,錄集私記,集后書詩文,句下略有箋釋。間采東坡、山谷、趙泉山、韓子蒼、湯東澗、張縯、胡仔諸人之論,附於詩文后。行款與元刊李公煥集錄本同。序言取宋蔣氏本翻雕,“殷”、“敬”、“徵”、“真”、“竟”皆缺筆,則出於宋本無疑。每半葉九行,每行十八字。

謝康樂集四卷

明萬曆癸未焦竑校本。有竑自序。

謝宣城集五卷

明汪士賢刻本。前有正德辛未康海序,萬曆己卯梅鼎祚序,后有嘉靖丁酉黎晨跋。眺集五卷,為宋紹興八年樓炤所刻。明正德辛未劉紹刻於武功,嘉靖丁酉黎晨刻於宣城,萬曆己亥司理史□(此處原文為方框字)再刻之。此本為最后刻,然猶宋人編次也。

梁昭明太子文集五卷

首行“大明遼國寶訓(xùn)堂重梓”,后有跋云“池陽郡齋既刻《文選》與《雙字》二書,於以示敬事昭明之意。今又得《昭明文集》五卷,而并刊焉。嗚呼!所以事於神者至矣。夫神與人相依而行也。吏既惟神之恭,神必惟吏之相。則神廟食吏祿食斯兩無媿。淳熙八年,歲在辛丑八月望日,郡刺史建安袁說友書”八行,是遼府重刻宋池陽本。每半葉八行,每行十六字。集五卷,與《梁書》本傳云集二十卷者不合。所采不出《梁書》、《文苑英華》、《類聚》、《廣弘明集》等書,亦出后人掇拾,非本書矣。惟源出於宋,究勝於明葉紹泰編輯六卷本。

貞白先生陶隱居文集二卷

傳寫明嘉靖間人鈔本。分上下卷,后又次《請(qǐng)雨詞》等三篇。有紹興癸亥刻書跋,題款二行“昭臺(tái)弟子傅霄編集,大洞弟子陳桷??辩U板”。是源亦出於《道藏》。

紀(jì)氏手跋曰:“嘉靖甲辰,文休承從玉山周生得紹興刻本,手錄藏之。予亦寫此冊(cè)。越十載,又得贛本,增校四首。后《請(qǐng)雨詞》、梁元帝撰《貞白碑》、沈約書《本傳》是也。辛酉冬曰吳郡史臣紀(jì)叔載題?!?

陶貞白集二卷

明黃省曾編,新安汪士賢刊本。

江文通集十卷

明汪士賢??尽?

曲江張文獻(xiàn)先生文集十二卷

題后學(xué)謝正蒙編,萬曆甲申楊起元刻本。前有自序。

李翰林集三十卷

宋刊本。次行題“翰林供奉李白”,與他刻不同。每卷有目錄,連屬正文,每半葉十行,每行二十字。白口。前有李陽冰、樂史、魏顥、曾鞏序,李華撰《墓志》,劉全白撰碣記,范傳正、裴敬撰墓碑。后有咸淳己巳戴覺民希尹跋,此集即覺民所刻。又有江萬里跋,大行書。

重刊分類補(bǔ)注李詩全集二十五卷,文集五卷

明霏玉齋重刻元本。

集千家注杜工部詩集二十卷,文二卷

明嘉靖丙申明易山人???。

杜工部詩集五十卷

杜詩分五十卷者,止《草堂詩箋》本,而投贈(zèng)詩另為一卷。此本亦分五十卷,每卷前一行標(biāo)某年某地所作,均與草堂本同。無注,無投贈(zèng)詩。字畫工整,似是明初刻本。各家書目未見著錄,集前序傳后跋均為書賈割去,想以之充宋、元槧者。

王摩詰集十卷

明正德仿宋項(xiàng)氏刊本。每半葉十行,每行十八字。

須溪先生批點(diǎn)孟浩然集三卷

明活字本。有正德元年黎堯卿跋。

唐漫叟文集十卷附拾遺拾遺續(xù)

影鈔元刻本。

顏魯公文集十卷補(bǔ)遺一卷年譜一卷附錄一卷

錫山安國活字本。首有楊一清序。瞿氏、丁氏《書目》均無《補(bǔ)遺》、《年譜》,此本獨(dú)全,亦可貴也。

宗玄先生文集三卷

舊鈔本。收藏有“明善堂覽書畫記”白文、“安樂堂藏書記”朱文兩長(zhǎng)方印、“印谿黃子羽氏藏書記”朱文方印、“宣城李氏瞿硎石室圖書之記”朱文長(zhǎng)印、“宛陵李士郇藏書印”朱文小長(zhǎng)方印。

韋蘇州集十卷附拾遺

明沁水李瀚重刻宋本。每半葉十行,每行十八字。黑口。前有王欽臣敘,后有楊一清跋。

蕭茂挺文集一卷

此本鈔自錢塘丁氏,與《四庫》所藏不同。仁和羅千秋以《全唐文》校文,以《全唐詩》校詩。詩《后羽山游》、《馬耳山□(此處原文為方框字)》、《與趙載同游焦湖夜歸作》三首為《全唐詩》所佚,《全唐文》內(nèi)有《為揚(yáng)州李長(zhǎng)史賀立皇太子表》一首,今本所無,謹(jǐn)為補(bǔ)入。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集傳、遺文、遺詩

元刊小字本。內(nèi)十四至十七影鈔配入。每半葉十三行,每行二十三字,小字雙行。凡各本異同,各家注釋,皆以黑質(zhì)白文別之。坊刻精緻,不必以改《朱子考異》舊例為嫌也。收藏有“胡小琢藏”朱文方印、“遂性草堂胡氏所藏”朱文長(zhǎng)方印。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二十卷外集集傳遺文遺詩

明刻本。王守溪以朱筆評(píng)點(diǎn)。收藏有“紅豆書屋”朱文長(zhǎng)方印。

許氏手跋曰:“茲集既為朱子校定,復(fù)經(jīng)諸名公辨證考釋,其稱宋板善本無疑已。尤可重者,出於守溪王文恪公所批閱。迄今一百六十馀載,手澤猶新。觀其評(píng)論精確,眼明心細(xì),一字一句,不肯輕過。有以知先輩讀書之嚴(yán)謹(jǐn)如此。珍為藏書之秘,不亦宜乎?;拭鞒绲澬了葰q端月莫釐許濬識(shí)?!?

增廣注釋音辨唐柳先生文集四十三卷,別集二卷外集二卷,附錄一卷

元刊本。亦每半葉十三行,每行二十三字。收藏有“孫印終和”白文、“賓江主人”朱文兩方印。缺二十三至二十五。

增廣注釋音辨唐柳先生集二十卷別集外集附錄

明刊本。行款與韓文同,當(dāng)是一家所刻。

中山集三十卷

舊鈔本。收藏有“竹汀”朱文方印。

李文公集十八卷

明嘉靖二年黃景夔刊本。前有自序,后有景泰乙亥邢讓跋。收藏有“白隄錢聽默經(jīng)眼”朱文小長(zhǎng)方印、“南昌彭氏”朱文方印、“知圣道齋藏書”朱文長(zhǎng)方印。

孟東野集八卷

題“唐山南西道節(jié)度參謀前溧陽縣尉孟郊,明嘉靖六年八月既望,楊謙序”?!稏|野集》以宋次道所編十卷本為最,此本改編八卷。然詩五百一十篇,聯(lián)句后附贊一首,書二首,仍與十卷本同。朱筆,前人用宋本校。收藏有“香雪居”白文橢圓印。

李長(zhǎng)吉歌詩四卷

明廣平裕參王家瑞凝貞刻本。后有弘治壬戌汝寧劉淮序。收藏有“云山不礙樓藏書”朱文方印。按:王家瑞,萬曆戊戌進(jìn)士。此本當(dāng)刻萬曆間,蓋覆刻弘治本。

附“製書雅意”四則:

〔一紙用清水京文古干,或太史連方稱。

一印用方氏徽墨、孫氏京墨,凡墨弗用。

一殼用月白云綾,純厚青絹椒表,陰乾。

一裁用利刀,光用細(xì)石,俱付良工?!?

元氏長(zhǎng)慶集六十卷白氏長(zhǎng)慶集七十一卷

明萬曆甲辰馬元調(diào)寶儉堂刊本。封面有“高陽單氏紹衣堂印”朱文長(zhǎng)方印。

樊川文集二十卷,外集一卷,別集一卷

明嘉靖刻本。錢遵王嘗謂近刻牧之集乃翻宋雕之佳者,與宋本相較無大異也。收藏有“怡府世寶”朱文方印、“明善堂覽書畫記”白文、“安樂堂藏書記”朱文兩長(zhǎng)方印、“宣城李氏瞿硎石室藏書之記”朱文長(zhǎng)印。

丁卯集二卷

舊鈔。元大德王瑭刻本。末有“述古堂藏書”五字。收藏有“南昌彭氏”朱文方印、“知圣道齋藏書”朱文長(zhǎng)方印、“南齋”朱文小長(zhǎng)印、“半查”白文、“臣璐私印”朱文兩小方印、“結(jié)一廬主”白文長(zhǎng)方印、“修伯”朱文、“朱印學(xué)勤”白文兩方印。

甫里集二十卷

宋寶祐間葉茵輯本,刊置義莊。明成化間昆山嚴(yán)春重刻之。萬曆癸卯,松江許自昌復(fù)以嚴(yán)本重刻。有葉茵、林希逸、陸釴、許自昌序。前人以朱筆校過。

桂苑筆耕二十卷

朝鮮刻本。

河?xùn)|集二十卷

舊鈔本。收藏有“吳氏西齋”朱文界格小方印。

咸平集三十卷

舊鈔本??兹嚬炔貢?。前有蘇軾撰序,范仲淹撰神道碑,司馬光撰碑陰記,末有“乾隆丁酉夏五月借周書昌兄《兩江遺書》本鈔”一行。收藏有“孔繼涵印”白文、“葒谷”朱文兩方印。

小畜外集七卷

原本廿卷,見《書錄解題》,今存七卷至十三卷,首尾均有缺葉。吾友章小雅手鈔本,賢兄碩卿復(fù)校過。

章氏手跋曰:“甲午嘉平十九、二十兩日,用桐鄉(xiāng)汪氏藏鈔本?!?。

武夷新集五卷

詩集五卷,舊鈔本。收藏有“麟趾”白文、“本仁”朱文兩方印。

文莊集三十六卷

傳鈔微波榭本。

春卿遺稿一卷

影鈔明天啟七年廿世孫鐄輯本。寥寥數(shù)葉。荃孫刻入《常州先哲遺書》,為補(bǔ)文一篇,詩廿四首。

武溪集二十卷

舊鈔本。題款“工部尚書充集賢院學(xué)士贈(zèng)尚書左仆射累贈(zèng)少師謚襄公余靖”。前有周源序,后有歐陽修撰《神道碑》。紹興丁巳韓璜書后??崭裉嵝?,悉依舊第,當(dāng)從宋鈔本出。每半葉十行,每行二十字。收藏有“西園蔣氏手校鈔本”朱文長(zhǎng)印。

安陽集五十卷,家傳十卷,別錄、遺事各一卷

明正德張士隆刊本。前有曾大有序,后有宋程瑀跋。

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別集四卷,言行拾遺一卷,附年譜、年譜補(bǔ)遺

宋乾道中饒州路刊本,嘉定重修。前有蘇軾序,后有乾道丁亥俞翊跋、淳熙丙午綦煥跋。每半葉十二行,每行二十字。板心有字?jǐn)?shù)及刻工姓名。收藏有“笛江”朱文小長(zhǎng)印、“章紫伯鑒藏”朱文小方印、“章綬銜印”白文、“莆笙”白文小聯(lián)珠印。序后有“瓜鱸外史”白文方印、“歸安章綬銜字紫伯印”朱文大方印。

綦煥跋后銜名兩行,謹(jǐn)摹入

〔嘉定壬申仲夏重修

朝奉郎通判饒州軍州事兼管內(nèi)勸農(nóng)營田事宋均

朝請(qǐng)大夫知饒州軍州事兼管內(nèi)勸農(nóng)營田事趙用檄〕

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別集四卷,年譜一卷,年譜補(bǔ)遺一卷,言行遺事錄四卷,遺跡一卷,義莊規(guī)矩一卷,褒賢集九卷

明翻元天曆刊本。每半葉十二行,每行二十一字,蘇軾序。后有牌子云“天曆戌辰改元褒賢世家重刊於家塾歲寒堂”三行,篆書。時(shí)兆文、黃姬水、李鳳翔校,十五世孫啟乂、十六世孫惟元同校。元槧之后,以此刻為最。收藏有“錫山蕉綠艸堂鄒氏書畫印”朱文方印、“鄒儀之印”白文、“字補(bǔ)山號(hào)曉庭”朱文兩方印。

司馬太師溫國公文正公傳家集八十卷

明翻刻宋本。每半葉十行,每行二十字。黑口。蓋出於泉州本。

趙清獻(xiàn)公文集十卷

明嘉靖元年林有年、楊準(zhǔn)刊本。

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年譜一卷

明正德戊寅南城左贊編輯,知南城縣事孫甫刊本。有甫自序。序后有“萬曆己丑孟冬建昌府重修禮吏趙伯仁監(jiān)梓”一行。是此本印在萬曆后矣。

陳眉公先生訂正丹淵集四十卷,拾遺二卷,諸公書翰詩文一卷,附年譜雜記

明萬曆庚戌吳一標(biāo)重刊本。錢允治序。

鄖溪集三十卷
安岳馮公太師集十二卷

舊鈔本。收藏有“大興朱氏竹君藏書之印”朱文長(zhǎng)印。

南豐先生元豐類稿五十卷,附一卷

明巡按直隸御史黃希憲重刊本。嘉靖□(此處原文為方框字)陳克昌重修。

南豐先生元豐類稿五十卷,附一卷

明巡按湖廣御史王忬重刊本。

宛陵先生集六十卷,拾遺一卷

明萬曆丙子宣城令姜子奇刊本。

文潞公集四十卷

傳鈔明嘉靖刻本。明刻訛字太多,荃孫撰《??庇洝芬痪?。

南豐曾文昭公曲阜集三卷,附一卷

舊鈔本。萬曆己亥十九世裔思孔所輯。思孔自序,南豐常侍裔吉水同亨序。收藏有“謙牧堂藏書記”白文方印、“韓氏藏書”白文方印、“玉雨堂印”朱文方印、“結(jié)一廬藏書印”朱文界畫方印。后有“謙牧堂書畫記”朱文方印。

南豐曾先生文粹十卷

不著編輯姓氏。惟題“盱江張光啟校,無錫安如石刊”,嘉靖己酉刊本。

濂溪集六卷

明正德間刊本。

節(jié)孝先生文集三十卷

元皇慶刊本。吳焯《薰習(xí)錄》云:“曝書亭本有皇慶癸丑玉霄賓序,元刻增節(jié)孝像及題贊。明刻又增《祠堂記》。此本前有像,大德丙午趙良玨《贊》,皇慶癸丑玉霄賓書,又有大德丁未無髮士祖可敬、大德丙午李士發(fā)兩《贊》,而無《祠堂記》。其為元刻無疑?!薄掇沽?xí)錄》所云“玉霄賓序”則“書”字之誤也。收藏有“汪印士鐘”白文、“閬源真賞”朱文兩方印。

歐陽文忠公全集一百五十三卷,附錄五卷

明嘉靖丁酉重修天順本。有詹治跋。收藏有“深秀堂收藏書畫印記”朱文方印、“古吳潘介祉叔潤氏收藏書畫印記”朱文方印。

歐陽先生文粹二十卷

明郭云鵬刊本。后有“吳郭云鵬校刊梓行”小牌子。陳亮《后敘》,后又有“吳會(huì)郭云鵬校勘刻於寶善堂”小牌子。

歐陽先生遺粹十卷

明郭云鵬輯。自跋,后有“嘉靖丁未中元刊行小牌子”。

范忠宣公文集二十卷

元天曆刊本。每半葉十二行,每行二十字。行款與嘉定本《文正公集》同,但字體有方圓之別耳。收藏有“汪士鐘字春霆號(hào)暘良園書畫印”白文長(zhǎng)印、“元本”朱文小印、“張印月霄”、“愛日精廬藏書”兩朱文方印、“臣松年”朱白文方印。

新刊臨川王先生荊公文集一百卷

明萬曆壬子廿二世孫鳳翔刊本。李光祚校,有序。

廣陵先生文集二十卷拾遺一卷,補(bǔ)遺一卷,附綠一卷

舊鈔足本。收藏有“黃模朱”白文小連珠印。

廣陵先生文集三十卷,附錄一卷

傳鈔足本。用禦兒呂氏本校,又借夏閏枝藏懷德堂鈔本覆校過。

蘇文忠公集一百一十五卷

明刊七集本。錢求赤點(diǎn)校,惜殘缺過半。收藏有“彭城”朱文小印、“天啟甲子”朱文方印、“匪庵”朱文長(zhǎng)印、“求赤氏”、“錢印孫保”兩白文方印、“錢印興祖”朱文方印。

樂城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

明嘉靖辛丑蜀府活字本。前有劉大模、王珩兩序,后有崔廷槐序。

豫章黃先生文集九十七卷

明嘉靖丁亥分寧周季鳳鈔自內(nèi)閣,巡按江西蜀岱,屬知州喬遷刻之,猶不失宋本之遺。收藏有“鷗寄室王氏收藏”朱文方印。

豫章黃先生遺文十二卷

舊刻本。

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詞三卷

明嘉靖己亥南湖張綖倅鄂州所刻本。卷第與宋本同。

濟(jì)南集八卷

傳鈔本。

西塘先生文集十卷

明刻本。文八卷,詩一卷。附錄傳、志、謚議、祭文、祠記等作。前有萬曆己酉同里葉向高序,謂秘閣有《西塘先生集》,乃宋隆興間公孫嘉正知建昌軍時(shí)所刻。書尚完善,因鈔錄授同郡董崇相、陳元?jiǎng)P、曹能始校刻之。惜汰為九卷,不得睹宋本之舊第矣。

賣晉英光集六卷

舊鈔本。得月樓藏書。

李氏手跋曰:“序稱《山林集》百卷,今所會(huì)粹附益未十之一,正謂止六卷也。焦氏《館閣書目》稱《寶晉集》十四卷,豈別有書與?又坊間宋元名人刻米詩強(qiáng)半在此集外,其與此合者,或不免字句之異,未知所從本也。百卷、十四卷俱不可得見,且存此六卷而已。不必雜取吳中贗跡為貂之續(xù)矣。戒庵?!?

又跋曰:“《寶晉英光集》六卷,叢書堂板舊鈔吳文定公原博故物也。已為張青甫改竄,雜取吳中贗跡,增至十卷,將以行世。余恐其亂真,亟索故本錄之。又余見王越石舟中《倪云林集》一冊(cè),堪與此配食。然越石遍索吳中贗跡,增改不已,豈不謬哉。大率今世逋逃藪數(shù)端,而米、倪居二。不能字者,以米為逋逃藪,強(qiáng)申縮其筆以為奇。不能畫者,以倪為逋逃藪聊點(diǎn)染其筆以為趣。其禍皆始於骨董之家,目中無珠,口中有舌,自欺欺人,敗膏粱子弟不足惜也。今后無復(fù)知古人之真妙,斯嘆恨無窮。余因跋此集,率連書之以垂訓(xùn)。雖青甫越石之流移目我,我甘之矣。戒庵老人?!?

嵩山集二十卷

舊鈔本。后有宋乾道丁亥孫晁子健記兩段,是源出宋本之證?!端膸炜偰俊吩婆c《景迂生集》一書兩名。商邱宋氏榮光堂藏書。

濟(jì)北晁先生雞肋集七十卷

舊鈔本。孔葒谷藏書。收藏有“繼涵之印”白文、“南洲”朱文兩方印。

吳郡樂圃朱先生馀稿十卷

傳鈔本。

姑溪居士集三冊(cè)

明吳匏庵叢書堂鈔本。惜止存二十卷,缺逸大半矣。

慶湖遺老集九卷

舊鈔本。

文堂集十五卷,附錄一卷

傳鈔本。

東堂集十卷

知不足齋鈔沈叔埏校本。

沈氏手跋曰:“癸卯六月二十三日,秀水沈叔埏用底本校,詩用《槜李詩系》校補(bǔ)。”

鮑氏手跋曰:“乾隆庚戌,借沈比部叔埏本對(duì)錄。明年辛亥二月初一日校訂一過?!?

宗忠簡(jiǎn)公文集六卷

明嘉靖辛亥裔孫旦刊本。前有文徵明序,后有胡應(yīng)軫跋。

丹陽集二十四卷

傳鈔閣本。

莊簡(jiǎn)集十八卷

傳鈔閣本。

翟忠惠集十卷,附錄一卷

傳鈔閣本。

石林居士建康集八卷

舊鈔本。版口有“毛氏正本”四字。趙素門〔輯寧〕以朱筆校。收藏有“嚴(yán)可均印”朱文、“鐵橋”白文兩方印。

趙氏手跋曰:“錢遵王《讀書敏求記》云:“葉石林《建康集》八卷。少蘊(yùn)兩帥金陵,故以建康名其集,蓋其蒞官時(shí)所作也’。余自購書以來,唯聞望信橋吳嬾庵家有此書影宋本,未之見。此冊(cè)得諸吳丈枚庵所贈(zèng)。題曰‘《石林居士建康集》八卷’。詩外有文,自銘、贊、書后、論、序、記、祝文、祭文、表、劄子、奏狀、啟狀、書、碑、傳、志銘,凡十六類。不知錢氏所記,何以入諸詩集類。且末有少蘊(yùn)孫簵跋,謂再鎮(zhèn)建康時(shí)所作詩文。錢記亦但稱兩帥金陵,故以建康名其集,未析言其再鎮(zhèn)時(shí)所作也。豈別有詩集八卷行世與?聊志所疑於此。是冊(cè)有‘毛氏正本’字,疑從毛本出。枚庵得諸嚴(yán)二酉,后客楚中,攜諸行篋。故有‘辛亥春漢陽葉桐封舍人借鈔’字樣。一書之源流轉(zhuǎn)徙,有可考者,因附記之於簡(jiǎn)端。陳氏西畇草堂藏鈔本校。丙子秋記?!?

簡(jiǎn)齋詩集十五卷

舊鈔本。前有須溪?jiǎng)⒊轿绦颍笥谢摭S小跋,尚出舊刻。

北山小集四十卷

舊鈔本,從宋刊本影寫。每半葉十行,每行二十字。前有葉石林序,后有鄭作肅序。

沈忠敏公龜溪集十二卷

明萬曆庚子十六世孫子木重刊紹熙本,有子木序。提行空格,悉依舊第,洵稱善本。收藏有“丹鉛精舍”朱文長(zhǎng)方印。上下冊(cè)均有“勞權(quán)之印”、“平甫”兩白文方印。

櫚先生文集十二卷

明十八代孫四教四維重???。世行本多十六卷,此獨(dú)十二卷,編次獨(dú)異。

屏山集二十卷

明弘治刊本。題宋文靖公劉子翬著。字畫古雅,每半葉十行,每行十九字。黑口。

陵陽集四卷

舊鈔本。收藏有“槜李曹氏”朱文長(zhǎng)方印、“曹溶”朱文、“鉏菜翁”朱文兩方印、“安樂堂藏書記”、“明善堂珍藏書畫印記”兩朱文長(zhǎng)方印、“宣城李氏瞿硎石室圖書印記”朱文長(zhǎng)印。

陵陽先生詩四卷

歸安鮑氏藏本?!端膸臁匪占歹U氏所進(jìn),此蓋底本也。陸放翁跋其詩草,謂反覆涂乙,又歷疏語所從來。詩中往往有夾注,誠如放翁所云。荃孫先得天蓋樓藏本,紙墨較舊。戊子冬細(xì)校一過,佳處甚多。第《冷語》二首,止存其一?!妒^為亞卿作》止存其九,轉(zhuǎn)藉此本補(bǔ)足。今天蓋樓本,已歸他氏矣。收藏有“歙鮑氏知不足齋藏書”、“知不足齋鮑以文藏書”兩朱文方印。

天蓋樓本,半葉九行,行二十字。此本五言絕句往往訛作五律,是從二十字本鈔出者。

鴻慶居士集四十二卷

傳鈔本。荃孫以明刻及大全集??币贿^。

孫尚書大全集七十卷

傳鈔本。

尹和靖先生文集八卷

明隆慶己巳蔡國熙刊本。收藏有“文正曾孫”、“劉印喜?!?、“燕庭”三白文方印、“劉”字朱文圓印、“燕庭藏書”朱文方印。

宋著作王先生文集八卷

舊鈔本。收藏有“新安汪氏”朱文、“啟淑印信”白文兩小方印、“吳江凌氏藏書”、“凌淦字麗生一字勵(lì)生”兩朱文方印。

豫章羅先生文集十七卷

明正德丁丑姜文魁刊本。有自序。每半葉十行,每行十九字。黑口。

宋太學(xué)生陳東盡忠錄八卷

影鈔明天啟丁卯朱國盛本。收藏有“錢坫私印”朱文方印。

歐陽修撰集七卷

傳鈔本。

侍郎葛公歸愚集十卷

影宋鈔本。存卷五至卷十三,增入詞一卷,為十卷。丹鉛精舍藏書,荃孫另輯《補(bǔ)遺》一卷。

勞氏手跋曰:“咸豐壬子正月十八日燈下,季言據(jù)吳興丁氏鈔本校。四月廿五日雨中復(fù)以曝書亭藏鈔本校,前三卷亦有誤字。季言志?!?

“咸豐壬子正月廿六日補(bǔ)鈔畢,燈下校。丹鉛精舍記?!薄簿砥吣??!场岸氯晌缢窡粝赂部碑?。四月十八日依曝書亭舊鈔本校文五卷?!本硎?。

大隱居士集二卷

鮑氏知不足齋鈔本,烏絲闌格,密行小字,工細(xì)雅緻。書中逸品也。收藏有“歙西長(zhǎng)塘鮑氏知不足齋藏書印”朱文方印、次“抱經(jīng)堂藏書印”白文方印、“戴氏秘笈”朱文腰圓印、“子垕所藏”朱文方印。

雪溪詩五卷附逸文補(bǔ)遺

知不足齋鈔本。收藏有“欽獎(jiǎng)世守陳編之家”朱文雙龍橢圓印、“老屋三間賜書萬卷”、“歙西長(zhǎng)塘鮑氏知不足齋藏書印”兩朱文方印。

鮑氏手跋曰:“嘉慶己未四月初一日校,次日用吳石倉本重校。”

香溪先生范賢良文集二十二卷

元至順壬申刊本。有吳師道序,內(nèi)已有明人補(bǔ)葉矣。

夾潦遺稿三卷

知不足齋鈔校本。

鮑氏手跋曰:“嘉慶己未三月校。丁卯二月二十日以南匯吳氏新刻《藝海珠塵》本校一過,謬誤極多,又在此本下矣?!?

峰真隱漫錄五十卷

鈔本,極舊。內(nèi)有涂乙,是脩《四庫》書時(shí)館臣手筆,惜官印在首葉,已失去矣。缺后五卷。

吳文肅公文集二十卷

影鈔明弘治本。巴陵方氏藏書。

東萊呂太史文集十五卷

舊鈔本。收藏有“平湖胡惠孚篴江氏珍藏書畫之印”朱文長(zhǎng)印、“篴江鑒賞”朱文方印、“泰峰”朱文小方印。

梅溪先生文集五十四卷,附錄一卷

明天順刊本。前有周琰序,后有何文淵序。

樂軒先生文集八卷

舊鈔本。收藏有“埜鹿居士”朱文一印。

雙溪文集十七卷

明嘉靖癸巳裔孫懋元刊本。次行題“宋軍器大監(jiān)金紫光祿大夫婺源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王炎著”,分兩行,猶是舊式。

象山先生全集三十六卷

明嘉靖辛酉刊本。王宗沐序。

云莊劉文簡(jiǎn)公文集二十卷

舊鈔。十世孫歸善縣典史劉梗天順庚辰刊本,聶遜后序。孔葒谷藏書。

定齋集十五卷

傳鈔閣本。

盤洲集八十卷

影宋鈔本。仁和勞氏藏書,收藏有“丹鉛精舍”朱文長(zhǎng)方印、“蔣氏求是齋藏書印”朱文方印、“勞權(quán)”、“平甫”白文兩方印。

渭南文集五十二卷

明正德癸酉刊本。前有汪大章序,后有梁?jiǎn)绦?。按:汲古閣刻《渭南集》五十卷,有《入蜀記》,無詩,乃從華氏活字本重刻。此則無《入蜀記》,有詩九卷。即子晉跋所謂紹興郡刻本也。

江湖長(zhǎng)翁文集四十卷

明高郵刊本。李之藻校。收藏有“孫氏祠藏”白文方印,淵如先生舊物也。

信天巢遺稿二卷

第二十一世孫敬璋纂注。無刻本。卷末有“璋印”白文、“鳳哦”朱文兩小印。

高氏手跋曰:“先處士公詩稿,原刻曰《菊磵小集》二十卷,散佚已久。公妷南仲〔鵬飛〕輯之,僅存百七十章。此宋本,第一刻也。迨國朝康熙丁卯,宗人府少詹事〔士奇〕廣搜匯訂為《信天巢遺稿》一卷,此江邨本,第二刻也。又六年癸酉,十七世孫訏編次《宋十五家詩》,以公集入其中,自為一卷,錄其全本,此又第三刻也。至於別本所採,若陳宗之〔起〕《群賢小集》,張荃翁〔端義〕《貴耳集》,何橫舟〔新之〕《詩林萬選》,黃梨洲〔宗羲〕《姚江逸詩》,吳以巽〔曹直〕《宋詩選》,厲太鴻〔鶚〕《宋詩紀(jì)事》及《咸淳臨安志》、《西湖志》等書所存,不過數(shù)篇或數(shù)十篇而止。總之不離乎遺稿者。近是江邨本,序文所錄事跡較詳,然爾日流傳絕少。至《十五家詩》中,究非耑刻,而事實(shí)又略而弗備,亦未足以信今而傳后也。璋不揆蕪陋間,嘗廣為搜採,加意考校,又得從子鱣相與賞析而參訂之,為纂注二卷。謹(jǐn)就每題之下,次其人事、古跡之出處。詩中不敢妄贅一語,而於首卷先為圖,其遺像、世系、理學(xué)、詩法二派,并考訂其遺文傳略,及諸賢題贈(zèng),為知人論世之助,以正諸當(dāng)世賢人君子。私心竊欲上希先公德行文學(xué)之萬一,而尤欲與凡我宗人之讀是集者交相黽勉,以繩祖武而貽孫,謀垂令名於無窮也,則璋之厚幸也。夫歲在游兆敦牂,律中夷則閏月之朔,第二十一世孫古鹽官州敬璋半圭甫齋沐謹(jǐn)書。”

漫塘劉先生文集二十二卷

宋嘉熙四年趙葵序,即《天祿后目》所推為宋版者。然字形微帶方體,又係活字,不敢遽定為宋刻。疑《天祿》所收為真宋本,此則明人以活字印行者。第紙墨俱古,大字活板亦決不在化、洽以下,仍可貴也。收藏有“儉德齋記”朱文、“李慎勤伯甫家藏”白文兩方印。

校注橘山四六二十卷

明孫云翼注萬曆丁未刊本。

石堂先生遺集二十卷

宋寧德陳普尚德撰。《四庫》未著錄。此影寫明嘉靖本,目后有“寧德縣知縣揭陽陳世鵬、奉欽差整飭兵備分巡建寧道福建按察司僉事王批發(fā)??鍖W(xué)訓(xùn)導(dǎo)新城潘鶉同校,嘉靖丙申刊”。前有沈伯咸序,后有蔣濂、陳世鵬兩跋。收藏有“淮海世家”朱文、“高郵王氏藏書記”白文兩大方印。

洛水集三十卷

明崇禎己巳裔孫重刊本。

龍川文集三十卷

明崇禎癸酉刊本。有鄒質(zhì)士序。

重校鶴山先生大全集一百九卷

影鈔錫山安國本。

鶴林集四十卷

舊鈔本。

四六標(biāo)準(zhǔn)四十卷

明孫云翼注萬曆丙辰刊本。

友林乙稿一卷

影寫宋本。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五十五卷

明萬曆戊戌刊本。崇禎戊辰重修。

海瓊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續(xù)二卷

明正統(tǒng)壬戌臞仙編。弘洽間刊本。

秋崖先生文集四十五卷,詩集三十八卷

明嘉靖丁亥刊本。

宋丞相文山先生別集六卷

明崇禎戊辰鄭鄤評(píng)點(diǎn)本。卷一《紀(jì)年錄》,卷二《指南前錄》,卷三《指南后錄》,卷四《吟嘯集》,卷五《集杜詩》,卷六《督府忠義傳》。前有鄭鄤序。

汪水云詩鈔一卷

舊鈔本。后有章祐庵手錄牧齋跋。收藏有“章印綬銜”白文、“子柏”朱文小聯(lián)珠印、“小自在室”朱文長(zhǎng)印、“紫伯秘玩”朱文錢印。

章氏手跋曰:“此冊(cè)向?yàn)樵娼o諫佑庵公所藏。嘉慶中分授成緒堂。咸豐辛酉之變,成緒以不先避,被禍最酷。殉難者少波先兄,暨其子曦堂,又幼孫一,孫女一,其擄去者復(fù)有四孫。盡室倉皇,簡(jiǎn)編委棄。亂稍定,少波兄之季子夢(mèng)梅整理殘本,售之朱小谿,挈至滬上。余得數(shù)種,是冊(cè)與焉。所錄牧齋記,尚是給諫手跡。謹(jǐn)識(shí)數(shù)語於后,時(shí)同治甲子秋八日紫伯?!?

柳塘外集六卷

舊鈔本。版心有“六古堂”三字。

秋曉先生覆瓿集六卷

舊鈔本。前皇慶壬子郭應(yīng)木序,陳紀(jì)行狀。后天曆壬子十世孫弘猷跋。收藏有“于氏小謨觴館”朱文長(zhǎng)印。

佩韋齋文集二十卷

舊鈔本。收藏有“武原張氏家藏”白文方印、“王靖廷鈔書之印”朱文方印。

古逸民先生集三卷

存素堂鈔本。趙誠夫藏書,有跋。收藏有“古鹽馬氏”、“笏齋珍藏之印”兩朱文方印、“結(jié)一廬藏書記”朱文界格方印?!裁珣S偽作?!?

趙氏手跋曰:“乾隆甲申,余主講龍城書院。史文忠公孫貽孫者出其所藏先人遺書見眎,檢得此冊(cè)。命男焜裡謄錄一番,置之架中,幾五閱寒暑矣。今放舟霅川,篷窗有暇,因校閱一過,偶書數(shù)語於簡(jiǎn)末,并識(shí)歲月緣來耳。一清識(sh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