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 序

明宮十六朝演義 作者:許嘯天


梁啟超先生說:“我們替全人類積下一大份遺產(chǎn),從五千年前的老祖宗手里一直傳到今日沒有失掉?!保ㄒ娏喝喂葜v《治國學(xué)的兩條大路》)這真是我們的遺產(chǎn)嗎?在我的意見,人類的歷史,便是人類腦筋上的債累,也是人類根性上的孽障;一國的歷史愈久,這一國人民腦筋上的債累愈重,根性上的孽障愈深。單拿我們中國說,無論日用的一事一物,動輒是有關(guān)五千年來的歷史。我們倘然盲目地做去,盲目地用去便罷;我們倘然要知道這一事一物的究竟,那非考查它五千年來的沿革制度不可。至于我人平日的一言一動,一善一惡,尤其與五千年傳下來的種族歷史、地理歷史相關(guān)。我們中國國勢衰到如此地步,人民弱到如此地步,社會窮到如此地步,都是五千年歷史釀化而成的,決非偶然;所以做有五千年歷史的人民,他腦筋上負(fù)著五千年歷史的債累,身體里面蘊釀著五千年遺傳的根性;做五千年歷史以后的人,劈頭一件事,旁的且不說,先須研究自己五千年的歷史。你倘然不研究,那你一生做人,便沒有根據(jù),一生做事,便落于盲從的狀態(tài)。而且這五千年歷史,也不是容易研究的;就拿中國現(xiàn)有的歷史作物來說吧,什么正史、別史、雜史、編年、紀(jì)事本末、法典、政書,方志、譜牒,以及各種筆記,金石刻文等等,動不動就是“汗萬牛,充千棟”,讀一百年也讀不完,便是讀完了,也算不得是你的本領(lǐng),算不得是你的學(xué)問,只是你做中國人的第一步義務(wù)盡了。這個義務(wù)盡過以后,才可以講別的學(xué)問,學(xué)別的本領(lǐng)。我們盡這個義務(wù),請問算是幸福呢?算是煩惱呢?這五千年的歷史,算是我們的遺產(chǎn)呢?還算是我們的債累呢?

講到我們的歷史,既然是如此的繁重,如此的緊要了;再講到我們歷史所寄托的作物,又是何等的虛偽而枯窘?。∥摇妒酚浀男滦颉肺睦镉幸欢握f道:“斷代為史,專記帝王的史書,只可以算得奴隸的標(biāo)準(zhǔn)書,帝王教科書;但是斷代的史書,倘然真能和劉知幾所說的‘包舉一代,撰成一書,學(xué)者尋找,易為其功’(《史通六家編》),倒也罷了,無奈自班固以后,所有的史書,愈弄愈糟,什么是史書,竟是陳腐的墨卷,雜亂的帳簿!真是章學(xué)誠所說的‘后世失班史之意,而以紀(jì)表志傳同于科舉之程表,官府之簿書,則于記注撰述,兩無所取’(《文史通義·書教篇》)。雖說如此,但是,《兩漢》《三國》的史書,還是以私人資格,不受任何的逼迫而獨力撰成的,還不失撰述人的個性和文字的精神;最可笑的,那《梁》《陳》《齊》《周》《隋》五史,和《唐》《宋》《元》《明》四史,都是歷代帝王特開史局,雇用許多免得討飯的謄錄生,你來抄一段,我來寫一章,前任辦不了,遺交給后任。一部書里,夾七夾八,墨卷也有,帳目也有,硬湊成功一部某代史,再把那毫不相干的某大臣某翰林的名字,寫在上面,硬派說是他編撰的。呵呵,冤哉枉也!一面是裝幌子(雇用方面);一面是騙飯吃(受雇方面)。叫他怎么能記出時間空間的現(xiàn)狀?怎么能寫出普遍性的現(xiàn)狀?怎么能寫因果的關(guān)系?怎么能把過去的歷史反映于現(xiàn)在?怎么能用新精神去解釋歷史?怎么能保存歷史中永久不滅之物?怎么能利用于現(xiàn)在?怎么能為現(xiàn)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休矣休矣!國史館總裁肚子餓矣?。駠鴩佛^中人老拿不到薪水,總裁窮得變鬼,叫他如何能編出好史書來?)撰出來的史書,一點生氣也沒有,還講什么方法,說什么手段!便算是勉強湊成,也好似百結(jié)鳩衣,無復(fù)華彩。劉知幾《史通·忤時篇》里有幾句話,描摹眾史官撰史的苦況最痛快。他說:‘每欲記一事載一言,皆擱筆相視,含毫不斷,故白頭可期,汗青無日?!驗橐环矫媸枪陀玫模环矫媸茄b幌子的,所以開口便是圣祖仁宗,他只知道為自己吹牛,怎么有心思顧到那時的社會?只知道描寫表面,怎么有精神描寫到那時的背景?所以從嚴(yán)格的說一句,中國史書,不但不能寫出民族的精神,社會的特性,文化的遞蛻,并且不能夠?qū)懗龅弁醯膶崰睿瑵M紙浮文飾詞。梁啟超說是絕好的皇帝教科書,——任公《歷史研究法》里說:‘其著書本意,專以供皇帝之讀;故凡帝王應(yīng)有之史的智識無不備,非彼所需,則從擯缺。此誠極好之皇帝教科書,而亦士大夫之懷才竭忠以事其上者所宜必讀也!’——這還是恕詞,我說它連皇帝教科書的資格都還夠不上。因為既稱道教科書,必要如梁君所說,凡帝王應(yīng)有之史的智識無不備,又要使讀者知道當(dāng)時的實狀。如今它專裝幌子,不說老實話。明明是大盜朱溫,偏偏說是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叫后來做帝王的,無從知道其所以興,亦莫知其所以亡;也不知道做帝王的宮廷里有多少黑幕,帝王的自身有多少罪惡,帝王的嗣統(tǒng)有多少變故(如呂氏易嬴等例甚多),后之讀者,如墮入五里霧中,真相莫明,因果無從尋繹。那歷史的效用,也完全失去。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徒然叫后來的帝王讀了,自以為天子龍種,妄自尊大,造成幾千年來專制的劣根性(一切貴族觀念富翁氣焰也未始非這一點天皇神圣暗示的縮小),所以編史書的技能,也可以說是歷史的人格,第一,是要寫實;第二,是要有剪裁;第三,是要寫了縱斷面,還要寫橫斷面……如今中國史書最大的罪惡,在科學(xué)上,固然沒有適當(dāng)?shù)氖窌o我們讀;便是這種種縱斷面橫斷面的史料,也被他們粗心慷慨的,——好似紈绔子弟揮霍祖宗遺產(chǎn)一般,任意拋棄。這一丟不可再得的史料,給他們因為注力于拍皇帝的馬屁的帝王史,視為無足重輕,隨意毀滅;害我們生在這幾千年以后的人,缺乏了這專史的智識。便是要重編專史,也因為從前許多史家(敗家子)把這一份豐富的史料完全敗去了,如今重新整理起來,談何容易!他們既然專注力于帝王史,倘然能把歷來帝王社會縱斷面橫斷面的遺跡,完全寫出,那末不但叫我們可以得到充分的帝王史的智識,或者在這里面多少尋覓得別種關(guān)于專史有力的參考資料。無奈他的帝王史,是只寫時間,不寫空間,虛偽的,片面的。不但這種帝王史的智識靠不住,并且要我們后人在無可尋資料中尋出資料來。因為當(dāng)時蔽于虛榮的一念,深怕后來顯他的原形,把當(dāng)時帝王所寄托的橫斷面的痕跡一齊銷滅,所以后人要尋這種資料很不容易?!?

人生歷史的智識既然如此的重要,那中國的史書又如彼的靠不住,人是富于感情的動物,生長在這一個國里,宗土的觀念是從根性里帶來的。你試看手抱的小孩,便知道我家和你家,我家的東西和你家的東西,我家的父母和你家的父母的分別;倘然你拿了我家的東西去,或欺侮了我家的父母,他便要哭鬧不休。年紀(jì)稍稍大一點,又知道問父母自己姓什么,從此便十分愛他的姓,十分愛他的家。這便是宗土觀念的發(fā)現(xiàn),和歷史智識的欲求。一般平民百姓,他受不到國家普及的教育,便向一種民眾傳說、戲曲搬演、小說演義中去尋找歷史智識;而小說演義的勢力,尤其是永久而普遍。一般民眾,有不讀過天地日月的教科書,而沒有不讀過或聽人傳說過三國演義、列國演義的。它的勢力,既如此的普遍,它的影響于民眾智識,也十分深重;因此,在如今無真實史書的國家,而欲應(yīng)一般民眾歷史的欲求,比較的切實些,還是拿民間傳說來編成歷史演義為有功勞。此所以我既著成《清宮十三朝演義》以后,又著此《明宮十六朝演義》的本意了。

十六,一,一○ 在上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