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麻姑山志 作者:左宗郢


峰巒

天地發(fā)育萬物,揪成于西。名山勝水,多聚于西?,幊卦?,乃在弱水流沙,娥眉翠微,亦復(fù)延庚挹酉。則山巒之峭拔幽深、滴翠藏奇者,多西向矣。麻姑屹盱之鎮(zhèn),峙郡之西,控引閩山,襟帶衡岳,雖神房仙府,有藉沖舉之靈,而丹穴青巖,抑亦扶輿之孕。故瞻鶴于齊云之峰,叩三仙于飛起之嶺,追葛元、華子之遺蹤,冀毛女、秦人之乍遇,其他象物呈形,村奇領(lǐng)異,千峰百岫,靡得而紀(jì)云。

齊云峰 殿后最高處,鸞回鶴降之所。

五老峰 殿前五峰連亙,系本山煙火之山。

葛仙峰 仙人葛元上升之所在,殿前左側(cè)高峰是也。

秦人峰 昔有秦時(shí)役夫避跡于此山,故名。

王仙峰 傳聞王侍宸飛升處,有道院在焉。

香爐峰 本山。

飛爐峰 上有浮邱公、王、郭三仙石甕遺像在焉。相傳甕殿前石爐系軍峰山飛來,因此得名。

天馬峰 其形似馬,在麻源。

浮邱峰 本山。

吳望峰 芙蓉山。

毛女峰 本山。

棲霞峰 丹霞之上五里,西芙蓉之山下。

仙羊峰 本山。

玉女峰 疑即毛女峰。

平嶺峰 麻源。

逍遙峰 本山。王侍宸有石刻存。

五雷峰 本山。西窗寮面前五峰相對(duì),有似殿前五老。相傳居此者,符術(shù)多顯,至今猶然。

紀(jì)霞峰 姑山南去二十五里,一名出云山,在丹霞洞之后,去西芙蓉不遠(yuǎn)。

鐘臺(tái)峰 在縣西三十里。昔有閩僧懷震伏虎于此,遂創(chuàng)庵于峰下,在麻源深處。

萬壽峰 在縣西南十里,麻姑山陽。上有元和院,院門首左右有羅漢松二株,大數(shù)十圍,唐宋時(shí)物也。殿祀三清,不施梁棟而成,后有輪藏殿。

龍?zhí)端隆≡谲饺厣较拢喽U師得道于此,為麻姑發(fā)龍之處,有龍?zhí)栋司?。見《郡邑志》?

云蓋山 姑山之西南五里,出云之府,云氣常護(hù)其巔,非青天朗日,鮮得而見。

霧應(yīng)山 姑山之西北十里,有道院在其山腰。

西芙蓉山 姑山所發(fā)來龍,本山來脈,又自軍峰禿蛇僅百馀里,方結(jié)芙蓉山。本山至仙都觀,復(fù)蜒蜿三十馀里。登芙蓉之巔,望彭蠡如盤盂,匡廬若罔阜,大江以南最高處也。其山異草奇花,毒蛇巨蟻,與他山異。

靈谷山 姑山之西南十里,在麻源之水口,即觀音巖是也。其上石壁數(shù)十仞,巉巖若崩,上有仙人掌跡若手托焉,華別駕建亭其上。

丹霞山 姑山這西十里,所云第十福地是也。宋時(shí)有觀,祀浮邱、王、郭三真君,今圮。

從姑山 姑山之南十里,麻姑之從山也,故得名焉。其上巖巒寺院,泉石奇?zhèn)?,亦附郭一奇觀也。近溪羅先生講學(xué)于此,有講堂在焉。

紅屏山 即赤面石,姑山之東南六七里,亦麻姑之從山也。其上有觀,有石室,其頂祀三仙,其下祀五穀之神。夏秋之間,農(nóng)人朝謁,香火甚盛。

廩山 在麻源。

銅山 在麻源。

華冊(cè)岡 華子上升之所,在麻源三穀,即云門。

謝公岡 在翻經(jīng)臺(tái)之上,昔靈運(yùn)伐木通道之所。

駝鞍嶺 在縣西十二里。

云錦嶺 正殿之右北角,高峰入云??芭c家以為修煉之所,必得云錦障及五星具備之處,乃可立鼎,惟麻姑具焉。

麻嶺 其路通宜黃等處,山腰之下有仙姑巖二焉。

云關(guān)嶺 半山亭之上,石磴數(shù)百級(jí),盤繞而至云關(guān)。自云關(guān)而上,嶺益陡促,至胡節(jié)婦之墳,而稍平數(shù)十丈。又自玉龍亭而上,石磴亦百馀級(jí),至涌雪亭,漸及三峽橋,歷橋而西,則平原廣陌地矣。

谷口 在麻源山下,或云華子岡獅石水口即是,去郡城五里。

三谷 姑山南澗為第一穀,深邃幽闃,周回?cái)?shù)里。姑山北澗為二穀,多奇花異卉。麻源之極北為第三穀,薪芻樵牧之所。

螺蚌巖 在仙都觀上殿處,舊說此地為滄海,今入巖細(xì)索,尚有蚌殼云。

仙姑巖 一在麻嶺之上,一在麻嶺之下,一在石崇觀后山。其石壁先題刻,依稀可讀。岸石之間,多螺蚌殼,疑是滄海桑田之變。其說見于顏魯公《仙壇記》中。

靈谷巖 即靈谷山觀音殿之后,巖廣數(shù)十步,中可容百十人,道人依山作室二間,今為諸生讀書所矣。四望群山如黛,溪水繞門,清可鑒發(fā),亦奇勝也。

卷石巖 云門寺側(cè)臨溪,巨石自西北來,有卷阿之勢(shì),傳聲清亮,舊無名號(hào)。元豐中,太守陳繹立名,僧人思融書,字畫遒勁,至今存焉。宋曾子固讀書巖東有枕漱亭,左一如居士建。

伏虎巖 從姑山秋澤巖之東。元符中,僧延正一夕夢(mèng)頎髯老父曰:“吾守伏虎巖二百年,今以畀汝?!毖杂?,凌風(fēng)云南逝。翌日,山童言夢(mèng),亦然。眾方異之。停午,大風(fēng)雷雨暴作,巖之東轟然聲振,視之,有竇,沿以入,其中益廣,周回?cái)?shù)丈,得香爐、刀器、石榻,若昔有人居者。至今深穴猶存,一名虎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