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統(tǒng)一以前的民族宗教

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 作者:胡適


一、統(tǒng)一以前的民族宗教

在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以前,各國各有他們的宗教習(xí)慣,散見于古記載之中。古人所謂“天子祀上帝,諸侯祀先王先公”(《國語》四);所謂“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諸侯祭其疆內(nèi)名山大川”(《史記·封禪書》),都暗示那地方性的宗教。戰(zhàn)國時代的中國只剩得幾個大國了,跨地既大,吸收的人民既雜,各地的宗教迷信也漸漸趨于混合雜糅。但各地民族的主要宗教仍有很明顯的地方個性,很容易辨別。如西部的秦民族,東部的齊民族,南部的楚吳越諸民族,皆各有特殊的宗教習(xí)慣。南部楚民族的宗教習(xí)慣,如《楚辭》所記,便與北方民族的宗教大不相同。如《九歌》說:蕙蒸肴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揚枹兮拊鼓,疏后節(jié)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

靈(靈巫)偃蹇兮姣服,芳霏霏兮滿堂。

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又說: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

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又說:成禮兮會鼓,

傳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與。

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這樣的宗教儀節(jié),清潔優(yōu)美,有美人香草的風(fēng)趣而無牛羊血腥的犧牲,自是一種特殊的民族宗教。

秦民族本是西戎民族,故他們的宗教也和中國不同。他們來自西方,自以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騮駒、黃牛、羝羊各一云。(《史記》二八,以下參用《漢書》二五。)沈欽韓說:“《周禮》正祭皆無用馬牲之事?!哦Y僅用之沉辜祈禳?!列倥珰ⅠR以祭天,戎狄皆然。《魏書·禮志》:‘神尊者以馬,次以牛。’……然則秦乃循西戎之俗也?!保ㄍ跸戎t《漢書補注》引。)秦民族本是游獵的民族,故非子以養(yǎng)馬得封地。秦文公徙居非子故地,在汧渭之間。文公夢黃蛇自天下屬地,其口止于鄜衍。文公問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庇谑亲鬣~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這可見他們的上帝觀念是很幼稚的。最有趣的是他們的“陳寶”的祭祀:作鄜畤后九年(依《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是前七四七),文公獲若石云(若石是一塊像石頭的物事;舊注云:“質(zhì)如石,似肝?!保陉悅}北阪城祠之。其神或歲不至,或歲數(shù)來,來也常以夜,光輝若流星,從東南來,集于祠城,則若雄雞,其聲殷殷云,野雞夜雊。(《漢書》二五注:“陳寶若來而有聲,則野雞皆鳴以應(yīng)之?!保┮砸焕戊糁?,名曰“陳寶”,作陳寶祠。陳寶祠的崇拜,歷秦漢而不衰,其來源只是一種很幼稚的拜物教。后七十一年(前六七六),秦德公立,卜居雍,子孫飲馬于河,遂都雍。雍之諸祠自此興。用三百牢于鄜畤,作伏祠,磔狗邑四門,以御蠱災(zāi)。

后四年(前六七二),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

自秦宣公作密畤后二百五十年(前四二二),而秦靈公于吳陽作上畤,祭黃帝;作下畤,祭炎帝。于是“五帝”有了四帝了。又過了二百多年,漢高祖二次入關(guān)(前二五),問:故秦時上帝祠何帝也?對曰:“四帝,有白、青、黃、赤帝之稱?!备咦嬖唬骸拔崧勌煊形宓?,而四何也?”莫知其說。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蹦肆⒑诘垤簦槐碑?,有司進(jìn)祠,上不親往。五帝之祠,起于秦民族的多神教。起初只有白帝,大概是他們的部落的尊神。青帝之立,大概是為秦民族以外的民族設(shè)一尊神,以別于他們自己的白帝。以后同化日久,這個部落尊神的本意漸漸失掉了,又受了那半神話的古史傳說的影響,于是添上了黃帝、炎帝兩個。到了前三世紀(jì)與二世紀(jì)之間,東方的五德終始說已很有勢力,于是秦始皇自命為“得水德,色尚黑”,儼然自居于“黑帝”,故不立黑帝之祠。(何焯說如此。)但白帝是秦民族的尊神,這是有很長期歷史的宗教迷信,故民間仍舊記得秦是“白帝子”,而不懂得那新起的“黑帝”說。故劉邦起兵革命之前,造出斬蛇的神話,說他斬蛇之后,人來至蛇所,有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比嗽唬骸皨炞雍螢橐姎ⅲ俊眿炘唬骸拔嶙?,白帝子也,化為蛇當(dāng)?shù)?,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這個神話里,我們還可以看出西部民族宗教的遺影。秦文公夢見黃蛇,而史敦以為是上帝,故文公作鄜畤郊祭白帝。高祖斬蛇的神話里也含有這個拜蛇的民族迷信的殘影。

東部的海上民族,齊民族,本是東夷,也有他們的民族宗教,有所謂“八神將”的崇拜。八神將之中,“天齊”為最尊,是齊民族的最尊神?!斗舛U書》說:八神將自古而有之?;蛟?,太公以來作之。齊所以為齊,以天齊也。其祀絕莫知起時。山東的地質(zhì)有一種最奇特的現(xiàn)象,就是涌泉之多,至今還是如此。初民的迷信因此以為齊地是天的腹臍,故其大神為“天齊”,而民族之名也便叫做“齊”?!妒酚浰麟[》引解道彪《齊記》云:臨菑城南有天齊泉,五泉并出,有異于常,言如天之腹臍也。八神將是:一曰天主,祠天齊。天齊淵水,居臨菑南郊山下者。

二曰地主,祠太山梁父。蓋天好陰,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貴陽,祭之必于澤中圓丘。

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監(jiān)鄉(xiāng),齊之西境也。

四曰陰主,祠三山。

五曰陽主,祠之罘。

六曰月主,祠萊山:皆在齊北并勃海。

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云。

八曰四時主,祠瑯邪,瑯邪在齊東方,蓋歲之所始。

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損益圭幣雜異焉。以上是齊民族的宗教。大概“天齊”起來最早,故說“其祀絕莫知起時”。后年民族進(jìn)步了,故宗教迷信也經(jīng)過一種整理,把各地的拜物拜自然的迷信,加上一點統(tǒng)系,便成了天地日月陰陽兵與四時的系統(tǒng)的宗教了。在初期只有拜天臍,拜某山某山而已。八神的系統(tǒng)已屬于后期,其中乃有陰陽二主,可見已在理智化的時代了。到了后來,神仙、陰陽之說起于海上的燕齊;大概陰陽家言純是齊學(xué),而神仙家言起于燕國,故《封禪書》說宋毋忌等“皆燕人,為方仙道,形解銷化,依于鬼神之事”。因為燕齊地相近,思想容易互相影響,而齊威王、宣王又都提倡神仙,“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故方仙道成為燕齊海上方士的共同信仰。

以上舉了南部、西部、東部三個民族的宗教迷信,略示當(dāng)日的民族宗教或地方宗教的性質(zhì)。《列子》書中有“楚人鬼而越人”的話,這也是地方宗教不同的一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