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
校本韓詩外傳十卷四冊〔補〕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汲古閣初印本毛詩十卷六冊獻唐案:即宜興二儲先生評本,非校本。
〔補〕此本《隅錄》未收,王獻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去向不明。《宋存書室宋元秘本書目》正作二一儲先生評汲古閣初印本《毛詩》”。
校本禮記鄭注二十卷四冊〔補〕此本見《隅錄》卷一,作校宋本《禮記鄭注》,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本大戴禮記十三卷一冊〔補〕此本見《隅錄》卷一,《隅錄》總目作校宋本《大戴禮記》,散出后周叔弢曾經(jīng)眼,題漢魏本。
校本春秋繁露十七卷三冊〔補〕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一。北圖收購鹽業(yè)九十二種之一,《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明嘉靖三十三年趙維垣刻本,黃丕烈校并跋。
校本說文解字系傳四十卷十冊〔補〕此本見《隅錄》卷一。散出后由濟南敬古齋歸王獻唐,顧廣圻校?,F(xiàn)存濟南張亦軒先生家。
校經(jīng)韻樓本說文解字十六卷十二冊〔補〕此本《隅錄》未收。王獻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王氏疑為傳錄之本,作三十六卷,《六書音韻表》六卷,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精鈔本說文解字通釋三十八卷十二冊〔補〕此本《隅錄》未收。王獻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王氏題二十八卷,舊鈔本,有朱筆校勘。散出后由邢贊亭轉(zhuǎn)歸北圖,《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說文解字系傳》四十卷,清鈔本,存三十八卷【一至三十八】。蓋《說文解字通釋》為《說文解字系傳》主要內(nèi)容,楊氏僅就其主要內(nèi)容加以題名。
校本博雅十卷一冊〔補〕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一,王獻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由周叔弢轉(zhuǎn)歸北圖?!蹲郧f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均改題《廣雅》,明刻本,顧廣圻、黃丕烈校并跋。
校影宋精鈔本佩□(此處原文為方框字)〔補)此本見《隅錄》卷一。散出后先歸周叔弢,轉(zhuǎn)歸北圖。《自莊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均作三卷,清初汲古閣據(jù)明孫氏萬玉堂刻本影鈔?!队玟洝氛`作影宋精鈔本。
校影宋精鈔本干祿字書無卷數(shù),與上佩□(此處原文為方框字)共一冊?!惭a)此本見《隅錄》卷一,散出后歸周叔弢,轉(zhuǎn)歸北圖?!蹲郧f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均作一卷,清初毛氏汲古閣據(jù)明孫氏萬玉堂刻本影鈔,《隅錄》誤作影宋精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