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離騷草木疏》四卷一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北圖收購鹽業(yè)九十二種之一?!侗眻D善本書目》著錄,題宋慶元六年羅田縣庠刻本。
宋本《楚辭集注》八卷,《辯證》二卷《后語》六卷十二冊二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楊敬夫在天津出售二十六種之一,先歸劉少山,轉(zhuǎn)歸北圖,《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末端平刻本。一九五三年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有影印本。
北宋本陶淵明集十卷二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散出后先歸周叔歿,轉(zhuǎn)歸北圖?!蹲郧f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宋刻遞修本,金俊明、孫延題簽,汪駿昌跋。
宋本湯注靖節(jié)先生詩四卷二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楊敬夫在天津出售二十六種之一。先歸周叔弢,轉(zhuǎn)歸北圖?!侗眻D善本書目》著錄,題宋刻本,周春、顧自修、黃丕烈跋,孫延題簽。
北宋本駱賓王文集十卷二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北圖收購鹽業(yè)九十二種之一?!侗眻D善本書目》著錄,題宋刻本,卷六至十配毛氏汲古合影宋鈔本,黃丕烈、顧廣圻跋。
北宋本王摩詰文集十卷六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楊敬夫在天津出售二十六種之一。先歸周叔弢,轉(zhuǎn)歸北圖。《自莊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宋刻小字本,袁褧題款,顧廣圻跋。一九八二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影印本。
宋本杜審言詩集一卷〔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楊敬夫在天津出售二十六種之一。先歸周叔弢,轉(zhuǎn)歸北圖,《自莊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宋刻本,一冊。
宋本常建詩集二卷〔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楊敬夫在天津出售二十六種之一。先歸周叔弢,轉(zhuǎn)歸北圖?!蹲郧f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宋刻本,一冊。
宋本岑嘉州集時集四卷〔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楊敬夫在天津出售二十六種之一。先歸周叔弢,轉(zhuǎn)歸北圖,《自莊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宋刻本,八卷,存一至四卷,一冊。
宋本皇甫冉詩集二卷四種共四冊一函〔補(bǔ)〕楊氏所稱四種,除《皇甫冉詩集》外,尚有上列《杜審言詩集》、《常建詩集》、《岑嘉州詩集》三種,合共四冊一函。此本見《隅錄》卷四,楊敬夫在天津出售二十六種之一。先歸周叔弢,轉(zhuǎn)歸北圖?!蹲郧f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宋刻本,一冊。
宋本孟浩然詩集三卷二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楊敬夫在天津出售二十六種之一。先歸李木齋,再歸潘明訓(xùn),轉(zhuǎn)歸北圖?!侗眻D善本書目》著錄,題宋刻本,黃丕烈跋。
宋本韋蘇州集十卷六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楊敬夫在天津出售二十六種之一。由王獻(xiàn)唐收歸山東省立圖書館,現(xiàn)藏山東省博物館。楊氏原題宋臨安陳氏書棚本,實系明本。
宋世彩堂本昌黎全集四十卷外集十卷三十二冊四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歸陳澄中,轉(zhuǎn)歸北圖。《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題《昌黎先生集》,宋咸淳廖氏世彩堂刻本。原上海蟬隱廬書店有影印本。
宋本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十六冊二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散出后先歸劉少山,轉(zhuǎn)歸北圖,《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宋刻本,卷五至七、十七至二十四,《外集》卷一至十,配清鈔本。
宋本詳注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遺文三卷志三卷二十八冊四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北圖收購鹽業(yè)九十二種之一?!侗眻D善本書目》著錄,題《新刊經(jīng)進(jìn)詳注昌黎先生文》四十卷、《外集》十卷,《遺文》二卷,《韓文公志》三卷,卷十二至十八配另一無注宋刻本。
宋本添注重校音辨唐柳先生文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二十四冊四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著錄,題《重校添注音辨唐柳先生文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宋嘉定間姑蘇鄭氏刻本。散出后由文祿堂歸吳興張氏,轉(zhuǎn)歸中央圖書館,現(xiàn)藏臺灣中央圖書館。
宋本百家注柳先生文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二十四冊四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百字上有五字。散出后去向不明。
北宋本孟東野詩集十卷四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楊敬夫在天津出售二十六種之一。先歸李木齋,轉(zhuǎn)歸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侗本┐髮W(xué)圖書館藏李氏書目》著錄,題宋刻本。陶蘭泉有影印本。
宋本孫可之文集十卷二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楊敬夫在天津出售二十六種之一?!恫貓@群書經(jīng)眼錄》著錄,題宋蜀刻本,歸東莞莫氏〔伯驥〕,后歸北圖?!侗本﹫D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題宋刻本,黃丕烈、顧廣圻跋。
宋本唐求詩集一卷一冊一函獻(xiàn)唐案:此書已刻入《海源閣叢書》丁部。
〔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散出后先歸周叔弢,轉(zhuǎn)歸北圖?!蹲郧f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宋刻本,季振宜題款,顧莼題簽,黃丕烈跋。
宋本羅昭諫甲乙集十卷四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散出后去向不明。
宋本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附錄一卷四冊〔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北圃收購鹽業(yè)九十二種之一。《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宋淳熙五年伊賡崇陽縣齋刻本,卷七至十二,附錄配明賜書樓鈔本,黃丕烈鈔補(bǔ)并跋。
宋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別集四卷八冊二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佚名批注,歸濟(jì)寧潘氏,但未見著錄。
宋本莆陽居士蔡公端明集三十六卷十六冊二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散出后先歸劉少山,轉(zhuǎn)歸北圖。《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宋刻本,序目、卷一至六、三十五至三十六配清抄本,朱錫庚跋。
宋本元豐類稿五十卷續(xù)附一卷二十四冊二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北圖收購鹽業(yè)九十二種之一?!侗眻D善本書目》著錄,題元大德丁思敬刻本,朱錫庚跋。
宋本擊壤集十五卷六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楊敬夫在天津出售二十六種之一。葉譽(yù)虎《遐庵談藝錄》題宋建安蔡子文東塾敬室刻本。散出后歸大連圖書館。一九四五年大連解放時尚存該館,由于種種原因,竟遭散失。
宋本注東坡先生詩二卷二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散出后先歸周叔弢,轉(zhuǎn)歸北圖?!蹲郧f嚴(yán)堪善目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均題四十二卷,存二卷四十一至四十二,追和陶淵明詩,宋嘉泰淮東倉司刻本,黃丕烈跋并題詩,周錫瓚跋,潘奕雋題詩。
宋本類編增廣黃先生大全文集五十卷十六冊二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楊敬夫在天津出售二十六種之一。先歸李木齋,轉(zhuǎn)歸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侗本┐髮W(xué)圖書館藏李氏書目》著錄,題宋刻本,翁廷芳、黃丕烈跋。
宋本山谷老人刀筆二十卷十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楊敬夫在天津出售二十六種之一。先歸劉少山,轉(zhuǎn)歸北圖?!侗眻D善本書目》著錄,題元刻本。
宋嘉泰本寶晉山林集拾遺八卷八冊二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北圖收購鹽業(yè)九十二種之一?!侗眻D善本書目》著錄,題宋嘉泰元年莆陽郡齋刻本,豐坊跋,十冊。《隅錄》亦作十冊,此題八冊疑誤。
宋本后村居士集五十卷十冊二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北圖收購鹽業(yè)九十二種之一?!侗眻D善本書目》著錄,題宋刻本,增《目錄》二卷。楊敬夫在天津出二十六種中有《后村集》,當(dāng)系別一本。
宋本內(nèi)簡尺牘十六卷八冊一函獻(xiàn)唐案:此書為宋孫覿撰,《江目》“內(nèi)”誤作“墨”。〔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周叔弢曾經(jīng)眼,題《元本李學(xué)士新注內(nèi)簡尺牘》十六卷。去向不明。
宋本放翁選前集十卷四冊一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宋本三謝詩一卷一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楊敬夫在天津出售二十六種之一。歸大連圖書館。一九四五年大連解放時尚存該館,由于種種原因,竟遭散失。一九三六年日本橋川時雄有影印本,一九八三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據(jù)涵芬樓毛樣影印問世。
宋本古文苑十七卷十二冊一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宋本三蘇文粹七十卷二十四冊四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宋本三蘇文粹七十卷二十四冊一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為文祿堂主人王晉卿所得,后歸張子厚?!侗眻D善本書目》著錄宋婺州王宅桂堂刻本,當(dāng)系另一本。
宋本國朝二百家名賢文粹一百九十七卷六十冊六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作《宋本新刊二百家名賢文粹》。散出后先歸周叔歿,轉(zhuǎn)歸北圖?!蹲郧f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三百卷,存一百九十七卷,宋慶元三年眉山書隱齋刻本。
宋本云莊四六余話一卷二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楊敬夫在天津出售二十六種之一。先歸劉少山,轉(zhuǎn)歸北圖?!侗眻D善本書目》著錄,題宋刻本。
宋本花間集十卷二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散出后先歸周叔弢,轉(zhuǎn)歸北圖?!蹲郧f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宋刻遞修公文紙印本,楊保彝題款。王鵬運收入《四印齋匯刻宋元三十一家詞》,即據(jù)此本影刻,惟書名改為《花間詞》。
元翻宋本岑嘉州集二卷二冊一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元本集千家注批點杜工部詩集二十卷二十冊四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散出后去向不明。
元本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卷附文集二卷二十八冊四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作三十二冊?!督俊穬詳?shù)與此同。散出后歸臺灣大學(xué)圖書館。
元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附集傳遺文遣詩一卷十二冊二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海源閣尚殘存六冊,前后散出者去向不明。
元本增廣注釋音辯唐柳先生集四十五卷別集二卷十二冊二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散出后歸潘明訓(xùn),轉(zhuǎn)歸北圖,《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四十三卷,《別集》二卷,《外集》二卷,《附錄》一卷,元刻本,十二冊。
元本增廣注釋唐許郢州丁卯詩集二卷續(xù)集二卷績補(bǔ)一卷五冊一函〔補(bǔ)〕此本未見《隅錄》。散出后先歸劉少山,轉(zhuǎn)歸北圖?!侗眻D善本書目》著錄,題《增廣音注唐郢州刺史丁卯詩集》二卷,《續(xù)集》一卷,元刻本,徐鄘、陸潤庠等題款,《續(xù)補(bǔ)》一卷,清鈔本,四冊。此作五冊疑一誤。
元本許郢州丁卯集二卷續(xù)集二卷五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書名作《元本增廣音注唐許郢州丁卯集》。散出后先歸周叔弢,轉(zhuǎn)歸北圖?!蹲郧f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增廣音注唐郢州刺史丁卯集》二卷,《續(xù)集》一卷。元刻本,五冊。此作《續(xù)集》二卷疑誤。
元本注陸宣公奏議十五卷八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散出后去向不明。
元修金本丹淵集四十卷拾遺二卷附錄一卷六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作明修金本。散出后去向不明。
元本王狀元集注分類東坡先生集二十五卷二十六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队玟洝吩谠鞠掠小霸隹U彼淖?。散出后先歸周叔弢,后歸傅沅叔,轉(zhuǎn)歸北圖?!蹲郧f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宋虞平齋務(wù)本書堂刻本,楊氏誤定元本。
元本東萊太史文集十五卷八冊一函獻(xiàn)唐案:《江目》作四十卷二十四冊,下有明本作十五卷八冊,與此卷冊數(shù)目交錯。前歲觀書海源閣,見此元本殘存十五冊,若作八冊則不足其數(shù),當(dāng)以《江目》為準(zhǔn)?!惭a(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海源閣尚存殘本十五冊,此作八冊,顯誤。散出后周叔弢曾經(jīng)眼,去向不明。
元鈔本鄱陽集四卷一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散出后去向不明。
元本筠溪牧潛集七卷一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散出后先歸周叔弢,轉(zhuǎn)歸北圖,《自莊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元大德刻本,楊紹和跋。
元本許白云集四卷四冊一函獻(xiàn)唐案:山東省立圖書館新收明嘉靖本《許白云集》四卷四冊,亦海源閣舊藏,有安樂堂、明蓋堂印記,頗疑即是此書,因許集系明正統(tǒng)問金臺許紳就草稿編定,初刻于成化,再刻于正德,三刻于嘉靖,元代此書尚未編集,不當(dāng)有刻本。楊氏或以字體款式與元槧相近,誤為元槧耳?!惭a(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由王獻(xiàn)唐收歸山東省立圖書館,現(xiàn)藏山東省博物館。題明嘉靖胡氏璉刻本。
元本程雪樓集三十卷十六冊一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元本梅花字字香一卷一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散出后先歸周叔弢,轉(zhuǎn)歸北圖。《自莊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均作二卷,元至大刻本,楊紹和跋。
元本中庵文集二十五卷二十四冊獻(xiàn)唐案:書名原為《中闇先生劉文簡公文集》,此與《江目》均作《中庵》,四庫書目從《永樂大典》輯本亦作《中庵》,只二十卷。〔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歸北圖?!吨袊票緯嵋分洠}《中庵先生劉文簡公文集》二十五卷,元元統(tǒng)間刻本?,F(xiàn)存臺灣中央圖書館,有楊紹和題識。
元本石田集十五卷附錄一卷四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元本道園學(xué)古錄五十卷十六冊一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去向不明。
元本范德機(jī)集七卷四冊一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由王獻(xiàn)唐收歸山東省立圖書館,現(xiàn)存山東省博物館,題元至正六年益友書堂刻本。
元本文選六十卷六十一冊四函獻(xiàn)唐案:《江目》誤作六十冊,此與《隅錄》合?!惭a(bǔ)〕此本見《隅錄》卷五,作六十冊。六函。散出后歸北圖,《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明嘉靖汪諒刻本。楊紹和、高均儒跋。可見《江目》作六十冊不誤。
元本重校正唐文粹一百卷四十八冊六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北圖收購鹽業(yè)九十二種之一。實系明刻?!侗眻D收購始末記》云:“楊目原題元刻本,四十八冊,六函?!薄侗本﹫D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題《重校正唐文粹》一百卷,明刻本,四十八冊。
元本國朝文類七十卷目錄三卷二十六冊四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作三十六冊,此作二十六冊,二字疑筆誤。散出后去向不明。
元本國朝文類七十卷二十四冊四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散出后去向不明。
元本梅花百詠一卷一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散出后先歸周叔弢,轉(zhuǎn)歸北圖?!蹲郧f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元至正刻本,黃丕烈跋并題詩。
元本文則二卷一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散出后周叔弢曾經(jīng)眼,去向不明。
元本修詞監(jiān)衡二卷二冊一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元本蒼崖先生金石例十卷附錄一卷二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散出后歸北圖?!侗眻D善本書目》著錄,題明刻本,《附錄》一卷清鈔本,顧廣圻校并跋。
元本東坡樂府二卷二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散出后先歸周叔弢,轉(zhuǎn)歸北圖?!蹲郧f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元延佑七年葉曾南阜書堂刻本,黃丕烈跋。周氏自莊嚴(yán)堪有影印本。
元本稼軒長短句十二卷四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散出后先歸周叔弢,轉(zhuǎn)歸北圖?!蹲郧f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元大德三年廣信書院刻本,黃丕烈跋,顧廣圻鈔補(bǔ)并跋。周氏白莊嚴(yán)堪有影印本,一九五九年中華書局影印本。
元鈔本樂府新編陽春白雪十卷四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散出后去向不明。
明翻宋本昭明太子文集五卷四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五冊系五卷之誤。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卷數(shù)冊數(shù)均與此合。《北京圖書館善本書目》著錄一部,題《昭明太子文集》五卷一冊,明遼國寶訓(xùn)堂刻本,邢捐,一冊。冊數(shù)與此不符,當(dāng)非一本。
明本武夷新集二十卷六冊一函【獻(xiàn)唐案:此書現(xiàn)藏山東省立圖書館。
〔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現(xiàn)存山東省博物館?!?
明本文潞公集四十卷八冊一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明翻宋本節(jié)孝先生文集三十卷語錄一卷事實一卷附載一卷十二冊二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去向不明。
明本歐陽文忠公集五十卷四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散出后去向不明。
明本蘇老泉嘉佑集十四卷十四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北圖收購鹽業(yè)九十二種之一?!侗眻D善本書目》著錄,題明刻本。
明銅活字本樂城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應(yīng)詔集十卷二十四冊二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殘存八十四卷,二十冊,散出后去向不明。
明本山谷大全詩注內(nèi)集二十卷外集七卷二十四冊二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明本道鄉(xiāng)集四十卷十二冊二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歸北圖?!侗逼綀D書館善本書目》、《中國善本書提要》均有著錄,題明正德間刻本?,F(xiàn)存臺灣中央圖書館?!吨醒雸D書館善本書目》著錄,題道鄉(xiāng)先生鄒忠文公文集四卷,明正德七年刊本。
明本華陽集四十卷八冊一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去向不明。佚名批注:由東郡收得五冊,欠二、四、六三冊。
明本栟櫚先生文集二十五卷二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北圖收購鹽業(yè)九十二種之一。《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明正德十四年羅珊刻本,黃丕烈跋。
明本屏山集二十卷二冊一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佚名批注:歸濟(jì)寧潘氏,但未見各家著錄。
明本羅豫章集十七卷十冊一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去向不明。
明本雙溪文集十七卷十五冊二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去向不明。
明本東萊先生文集四十卷二十四冊四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明本崔清獻(xiàn)公全錄十卷五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明本止齋文集五十一卷附錄一卷八冊一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去向不明。
明翻宋本誠齋文膾十二卷六冊一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明本集杜句詩四卷附詠文丞相詩一卷四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散出后周叔歿曾經(jīng)眼,去向不明。
明本吳文正公文集四十九卷外集二卷三十二冊四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明本吳淵穎先生集十二卷附錄一卷八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去向不明。
明本青陽集六卷附錄二卷三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去向不明。
明本唐百家詩選二十卷十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殘宋本楚辭十七卷四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王氏云:字跡類黃丕烈。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本蔡中郎文集十卷外傳一卷二冊獻(xiàn)唐案:此書已刻入《海源閣叢書》?!惭a(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黃丕烈、顧廣圻校并跋。散出后由奎文堂售與邢贊亭,轉(zhuǎn)歸北圖?!侗本﹫D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題明刻本,黃丕烈、顧廣圻校并跋,二冊。
校本陶淵明文集十卷三冊〔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作校宋本。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本昭明太子集五卷二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傅沅叔曾經(jīng)眼,《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題明嘉靖邃藩寶訓(xùn)堂重梓本,張紹仁校并跋。去向不明。
校宋本王右丞集六卷一冊〔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散出后歸北圖。《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著錄,題《王摩詰集》六卷,清刻本,黃丕烈校并跋?!侗本﹫D書館古籍善本書目》題清康熙項氏玉淵堂刻本,黃丕烈校跋,并錄何焯題識。
校鈔本宗元先生文集三卷一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舊鈔本毗陵集二十卷四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散出后歸北圖?!侗逼綀D書館善本書目》、《海源閣遺書經(jīng)眼錄》、《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均題明鈔本,黃丕烈校并跋。
校舊鈔本劉賓客集十卷十二冊一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舊鈔本韓君平詩集五卷一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散出后先歸周叔弢,轉(zhuǎn)歸北圖?!蹲郧f嚴(yán)堪善目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明鈔本,葉萬校補(bǔ),黃丕烈校并跋,與錢起詩合一冊。
校舊鈔本錢考功詩集十卷一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先歸周叔弢,轉(zhuǎn)歸北圖?!蹲郧f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錢起詩集》不分卷,清順治六年張秀鈔本,葉萬校補(bǔ)并跋。
校明鈔本李校書集三卷一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散出后歸北圖,《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中國善本書提要》均有著錄,題明鈔本,黃丕烈校并跋?,F(xiàn)存臺灣中央圖書館。
校舊鈔本呂衡州文集十卷二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王獻(xiàn)唐曾見于濟(jì)南市肆,有黃丕烈跋,以議價未成,為北平書估重價收去,后歸北圖?!侗本﹫D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清鈔本,黃丕烈校,二冊。
校舊鈔本呂衡州文集十卷二冊獻(xiàn)唐案:此書現(xiàn)藏山東省立圖書館,與影元鈔本政府奏議同時得之。原題《呂和叔文集》、為王西莊舊藏,見《隅錄》、《江目》。〔補(bǔ)〕此本現(xiàn)存山東省博物館,題孱守居士〔馮舒〕鈔本。
校舊鈔本呂衡州集十卷二冊獻(xiàn)唐案:《隅錄》、《江目》均作三冊。
〔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明鈔本呂衡州文集五卷一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據(jù)酈承銓云:明影宋鈔本,歸山東省立圖書館。實則歸山東省立圖書館者為校舊鈔本〔見前第二種〕,非校明鈔本也。
校舊鈔本呂衡州文集五卷一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散出后由邢贊亭轉(zhuǎn)歸北圖?!侗眻D善本書目》著錄,題清初鈔本,一冊,邢捐。
校舊鈔本李元賓文集五卷補(bǔ)遺一卷一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歸北圖,《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中國善本書提要》均有著錄,題吳翌鳳逐校本。現(xiàn)存臺灣中央圖書館?!吨醒雸D書館善本書目》著錄,題舊鈔本,清吳翌鳳校并跋并過錄金俊明題記。
校宋舊鈔本孟東野集十卷二冊〔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北圖收購鹽業(yè)九十二種之一?!侗眻D善本書目》著錄,題清鈔本,黃丕烈校并跋。
校宋明鈔本李衛(wèi)公文集十七卷外集四卷別集四卷三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佚名批注:歸周氏。但未見《自莊嚴(yán)堪善本書目》,佚名批注不確。
校明鈔本清塞詩二卷一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散出后歸北圖?!侗本﹫D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題明毛晉汲古閣鈔本,毛晉跋,黃丕烈校并跋,一冊。
校本姚少監(jiān)文集六卷一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散出后歸北圖?!侗本﹫D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題清康熙席啟寓琴川書屋刻《唐百家詩》本,黃丕烈校并跋。
校宋明鈔本李群玉詩集三卷后集五卷一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散出后先歸周叔弢,轉(zhuǎn)歸北圖。《自莊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明崇禎三年葉燮鈔本,葉燮、黃丕烈校并跋。
校宋明鈔本李群玉詩集三卷一冊與下《元英詩集》同冊?!惭a(bǔ)〕此本《隅錄續(xù)編》未收。散出后傅沅叔、周叔歿均曾經(jīng)眼,與下校明鈔本《元英先生詩集》同歸北圖。傅沅叔題舊寫本,十行二十字?!侗本﹫D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題明嘉靖二十六年王臣鈔本,馮武校并跋。北圖目及傅沅叔跋均有《后集》五卷。
校宋本孫可之文集十卷一冊〔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明鈔本元英先生詩集十卷一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散出后歸北圖。《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題舊寫本,與《碧云集》共訂一冊,毛綏萬校,黃丕烈校并跋?!侗本﹫D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題明鈔本,毛綏萬、黃丕烈校并跋。與《李群玉詩》合一冊,十行二十字,無格,當(dāng)即此本,傅云與《碧云集》共訂一冊誤。
校宋本碧云集三卷一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散出后傅沅叔曾經(jīng)眼,《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題汲古閣本,黃丕烈以宋、元本校。后歸北圖?!侗本﹫D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題明末毛氏汲古閣刻《唐人八家詩》本,黃丕烈校并跋,一冊。
校宋舊鈔本王黃州小畜集六十二卷八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北圖收購鹽業(yè)九十二種之一?!侗眻D善本書目》著錄,題清鈔本,黃不烈校并跋。
校宋鈔本鉅鹿東觀集十卷一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影宋鈔本西湖林和靖詩集四卷二冊〔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作校宋本,散出后歸北圖?!侗逼綀D書館善本書目》、《中國善本書提要》均有著錄,題《重編西湖林和站先生詩集》,明正統(tǒng)間刻本,黃丕烈校并跋。現(xiàn)存臺灣中央圖書館。
校舊鈔本寶晉英光集六卷一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散出后歸北圖。《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中國善本書提要》、《北圖善本書目》均有著錄,題鈔本,黃丕烈校并跋?,F(xiàn)存臺灣中央圖書館。
校舊鈔本石林居士建康集八卷二冊一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舊鈔本湖山類稿六卷一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海源閣遺書經(jīng)眼錄》著錄,題竹紙舊鈔本,黃丕烈校并跋。散出后由吳興張氏轉(zhuǎn)歸中央圖書館,現(xiàn)存臺灣中央圖書館?!吨醒雸D書館善本書目》題舊鈔本。
校影金精鈔本滏水文集二十卷八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舊鈔本蛻庵詩集四卷一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散出后先歸周叔弢,轉(zhuǎn)歸北圖《自莊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清康熙陸謬家鈔本,王聞遠(yuǎn)、王美繆校并跋,黃丕烈校跋,并錄許心康題識。
校舊鈔本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集二卷句曲外史雜詩一卷一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散出后周叔強(qiáng)曾經(jīng)眼,補(bǔ)黃丕烈跋一則,去向不明。
校影元精鈔本丁鶴年集四卷二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宋本唐文粹一百卷十六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散出后歸北圖?!侗本﹫D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題明嘉靖三年徐刻本,陸貽典校并跋。
校本中州集十卷附中州樂府一卷十冊一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北圃收購鹽業(yè)九十二種之一。《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明末毛氏汲古閣刻本,前人錄何焯批校題識。
批校本唐詩鼓吹十卷十冊〔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北圖收購鹽業(yè)九十二種之一?!侗眻D善本書目》著錄,題《唐詩鼓吹注解》,清順治十六年陸貽典、錢朝燕等刻本,何焯校,何煌注并跋。
校宋本唐僧宏秀集十卷一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散出后歸北圖?!侗逼綀D書館善本書目》、《中國善本書提要》均有著錄,題明刻本,葉石君、黃丕烈校并跋。現(xiàn)存臺灣中央圖書館。
校明鈔本元音遺響十卷三冊一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隅錄續(xù)編》著錄者為三卷本,三冊,當(dāng)系別一本。傅沅叔、王有三所見者均系十卷本,散出后歸北圖?!恫貓@群書經(jīng)眼錄》題舊寫本,從明初本影鈔,《中國善本書提要》題鈔本〔康熙間朱氏鈔藏本〕?,F(xiàn)存臺灣中央圖書館。
校舊鈔本對床夜話五卷二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績編》卷四。散出后歸北圖,《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均有著錄,祁承爍、張宗橚跋,黃丕烈校并跋。現(xiàn)存臺灣中央圖書館。
校元本東坡樂府二卷一冊〔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宋本山谷詞一卷一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元本稼軒長短句十二卷四冊〔補(bǔ)〕此本見《隅錄》卷五。散出后周叔嫂曾經(jīng)眼,去向不明。
舊鈔本支遁集二卷〔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王氏題明鈔《支遁集》二卷,與《貞白先生陶隱居文集》、《追昔游詩》合一冊。散出后歸北圖,《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中國善本書提要》、均題明鈔本?,F(xiàn)存臺灣中央圖書館?!吨醒雸D書館善本書目》著錄,題明末蘇州馮氏鈔本,馮彥淵手書題記,清馮武手校并跋。
舊鈔本陶隱居詩集二卷附李紳【追昔游】詩一卷與上共一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歸北圖?!侗逼綀D書館善本書目》、《中國善本書提要》著錄,題《貞白先生陶隱居文集》二卷,〔北平園〕作一卷,疑誤。明馮彥淵家鈔本。與明鈔本《支遁集》合一本,現(xiàn)存臺灣中央圖書館。
影宋精鈔本鮑氏集十卷二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汲古閣影宋鈔本。散出后先歸張允亮,再歸陳澄中。《北圖善本書目》、《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未見著錄。
精鈔本杜工部詩集二十卷十冊一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舊鈔本權(quán)載之文集五十卷拾遺一卷附錄一卷十六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卷四。惟《拾遺》《隅錄》作《摭遺》、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歸北圖?!侗本﹫D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題清鈔本,楊紹和跋。
舊鈔本胡曾詠史詩一卷一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舊鈔本梁補(bǔ)闕集二卷一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精鈔本桂苑筆耕集二十卷六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王氏云:烏絲印格。散出后去向不明。
影宋精鈔本林和靖先生詩集四卷一冊一函獻(xiàn)唐案:此書系依殘宋本影鈔,《隅錄》不分卷,此作四卷,殆沿校宋本和靖詩而誤?!惭a(bǔ)〕此本見《隅錄》卷五。散出后傅沅叔曾經(jīng)眼,后歸張允亮?!端未鏁宜卧乇緯俊芳啊督俊肪}影宋精鈔本《林先生詩集》一冊。
舊鈔本武溪集二十一卷四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去向不明。王氏題二十卷四冊。
舊鈔本樂全先生文集四十卷八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歸北圖。傅沅叔《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題舊寫本?!侗眻D善本書目》著錄清鈔本,八冊。
舊鈔本廣陵集二十卷拾遺一卷附錄一卷四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舊鈔本參寥子集十二卷三冊一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歸北圖?!恫貓@群書經(jīng)眼錄》題清初寫本,《北圖善本書目》題清初鈔本,三冊。
舊鈔本張右史文集六十卷二十冊二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傅沅叔曾經(jīng)眼,題舊寫本?!侗眻D善本書目》著錄。冀淑英先生云:“此即五九年著錄之本,海源閣舊藏,系抗戰(zhàn)勝利后購入之書,非購白楊氏?!薄病毒鸥餐踅B曾書》〕
舊抄本龍云集三十二卷附錄一卷三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題校鈔龍云集。散出后去向不明。
舊鈔本演山集六十卷六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王氏題《舊鈔演山先生文集》六十卷六冊?!恫貓@群書經(jīng)眼錄》題舊寫本,去向不明。
舊鈔本姑溪居士全集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十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王氏題全集七十卷十冊,烏絲印格。散出后去向不明。
舊鈔本慶湖遺老集五卷三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著錄一部,題《慶湖遺老詩》九卷,《拾遺》一卷,清初鈔紅格本。冊數(shù)不詳,卷數(shù)與此不符,當(dāng)系別一本?!侗本﹫D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明鈔本一,清鈔本八,無一本為五卷三冊者。
影宋舊鈔本眉山唐先生文集八卷四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舊精鈔本石林居士建康集八卷補(bǔ)遺一卷紀(jì)年略一卷二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舊鈔本沈忠敏公龜溪集十二卷三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去向不明。
舊鈔本歐陽修撰集七卷四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王氏題八卷四冊。散出后去向不明。
舊鈔本默堂先生文集二十二卷八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歸北圖。《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中國善本書提要》著錄,題影寫昆山徐氏傳是樓藏宋槧本,《中國善本書提要》作四冊,與此及王獻(xiàn)唐所見者不同。臺灣《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著錄,題烏絲闌鈔本,二十二卷四冊。當(dāng)即《中國善本書提要》著錄之本。
舊鈔本格齋四六一卷一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去向不明。
舊精鈔本方是閑居士稿二卷二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去向不明。
舊鈔本可齋雜稿三十四卷續(xù)稿八卷續(xù)稿后十二卷八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王氏題精鈔校本。散出后去向不明。
舊鈔本方壺存稿八卷附錄一卷三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去向不明。王氏題九卷,《附錄》一卷,二冊。
舊鈔本玉楮詩稿八卷三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海源閣遺書經(jīng)眼錄》著錄,題舊鈔本,去向不明。
舊鈔本竹溪獻(xiàn)齋集十一卷續(xù)集三十卷四冊獻(xiàn)唐案:原本“獻(xiàn)”作“□(此處原文為方框字)”。
〔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去向不明。
舊鈔本佩韋齋集二十卷三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舊鈔本湖山類稿五卷汪水云詩一卷補(bǔ)遺附錄各一卷一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歸北圖,傅沅叔曾經(jīng)眼,題吳枚庵手寫本,顧至、黃丕烈跋后。《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著錄,題吳翌鳳鈔本,顧至、黃丕烈跋,于《補(bǔ)遺》后增《亡宋宮人詩詞》?!侗本﹫D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同。
舊鈔本汪水云詩時一卷一冊〔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由王獻(xiàn)唐收歸山東省立圖書館,題明一粟齋鈔本,黃丕烈校并跋。一九八四年齊魯書社影印王氏《雙行精舍校汪水云集》。原本去向不明?!侗本﹫D書館善本書目》著錄清鈔本一部,黃丕烈校并跋,系陳澄中舊藏,非海源閣書。
舊鈔本湖山外稿一卷一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傅沅叔曾經(jīng)眼,《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題舊寫本,黃丕烈校,現(xiàn)存北圖,《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題清鈔本一卷,《附錄》一卷,一冊,十行十九字無格,當(dāng)即此本。
舊鈔本湛然居士集十四卷二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舊鈔本戴剡源集三十卷三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傅沅叔曾經(jīng)眼,《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題《剡源先生文集》二冊,不分卷,舊寫本。去向不明。
舊鈔本靜修先生集十卷二冊一名漢泉漫稿?!惭a(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去向不明。
舊鈔本柳待制集二十卷十二冊獻(xiàn)唐案:原書亦作《柳文肅公集》〔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舊鈔本青陽集六卷附錄二卷三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舊鈔本近光集三卷一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舊鈔本不系舟漁集十六卷五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歸北圖,《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中國善本書提要》均有著錄,題明鈔本,存一至十二卷,四冊?,F(xiàn)存臺灣中央圖書館。
舊鈔本漢泉漫稿十卷二冊獻(xiàn)唐案:此與元人集十種從原書夾簽補(bǔ)入,首注不系舟,后添五字,下接寫此書,疑即靜修先生集誤以異名重出?!惭a(bǔ)〕此本《隅錄》未收?!端未鏁宜卧乇緯俊芳啊督俊分浘c此同。《江目》無本字。
舊鈔本元人集十種〔補(bǔ)〕以下十種,《隅錄》未收,均在北圖收購鹽業(yè)九十二種之中。除《青金集》、《北圖善本書目》、《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均入《明人集》,《艮齋集》、《花溪集》未見《北圖善本書目》外,《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均有著錄。
青崖集五卷五冊〔補(bǔ)〕《北圖收購始末記》題清鈔本,五冊。《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題清鈔本,五卷五冊。
雙溪醉隱集六卷六冊〔補(bǔ)〕《北圖收購始末記》題清鈔本,六冊。《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題清鈔本,六卷,六冊。
艮齋集十四卷四冊〔補(bǔ)〕《北圖收購始末記》題清鈔本,十四卷四冊,《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題《艮齋詩集》十四卷,清鈔本,四冊。
伊濱集二十四卷八冊〔補(bǔ)〕《北圖收購始末記》題清鈔本,二十四卷八冊?!侗本﹫D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題清鈔本,二十四卷,八冊。
燕石集十五卷附錄一卷六冊〔補(bǔ)〕《北圖收購始末記》題清鈔本,十五卷,六冊?!侗眻D善本書目》、《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同。
羽庭集八卷四冊〔補(bǔ)〕《北圖收購始末記》題鈔本,六卷六冊,《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清鈔本,六卷六冊?!侗本﹫D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同,并加注八行二十一字,原著錄作八卷四冊似誤。
聞過齋集八卷四冊〔補(bǔ)〕《北圖收購始末記》題清抄本,八卷四冊?!侗眻D善本書目》、《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同。
性情集六卷二冊〔補(bǔ)〕《北圖收購始末記》題清鈔本,六卷二冊,《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同。
花溪集三卷三冊〔補(bǔ)〕《北圖收購始末記》題清鈔本,三卷三冊,《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同。
青金集八卷四冊【以上十種共一函】〔補(bǔ)〕《北圖收購始末記》題清鈔本,八卷四冊?!侗眻D善本書目》、《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均入《明人集》,八卷四冊。
精鈔本僑吳集十二卷三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王氏題舊鈔校本。散出后傅沅叔曾經(jīng)眼,《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題舊寫本。去向不明?!侗眻D善本書目》著錄清鈔本兩部,均系十二卷八冊,與此不符。
舊鈔奉龜巢稿十七卷十二冊二函〔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王氏題《龜巢稿》十二卷,《遺稿》五卷,十二冊。散出后去向不明。
舊精鈔本書林外集七卷一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由王獻(xiàn)唐收歸山東省立圖書館,現(xiàn)存山東省博物館,題清乾隆三十五年鮑氏知不足齋鈔本。
舊精鈔本拱和居士詩集一卷附居士集一卷二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作不分卷,一冊。散出后先歸周叔歿,轉(zhuǎn)歸北圖?!蹲郧f嚴(yán)堪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著錄,題清乾隆三十年鮑氏知不足齋鈔本,一卷,附一卷,一冊。此作二冊,似誤。
明王文恪公手寫文集四冊一函〔補(bǔ)〕此本見《隅錄續(xù)編》卷四。散出后周叔弢曾經(jīng)眼,批一“偽”字,去向不明。
舊鈔本聲畫集八卷四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歸北圖,《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中國善本書提要》均有著錄,八卷八冊,九行二十字,現(xiàn)存臺灣中央圖書館。傅沅叔《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著錄九行十七字本,當(dāng)是另一本。
舊鈔本涊溪詩話【無卷數(shù)】一冊獻(xiàn)唐案:“前在海源閣見鈔本《涊溪詩話》十卷一冊,為紅豆山房舊藏,未識即此本否?”原書為宋黃徹撰,據(jù)其子廓、孫熹,并陳俊卿所為序跋,正作十卷。〔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王氏題精鈔《碧溪詩話》十卷十冊,散出后去向不明。
舊鈔本對床夜話五卷二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散出后歸北圖?!侗逼綀D書館善本書目》。《北圖善本書目》均有著錄,題鈔本,張宗楠跋,黃丕烈校并跋。現(xiàn)存臺灣中央圖圖書館。
舊鈔本燕喜詞【無卷數(shù)】一冊〔補(bǔ)〕此本《隅錄》未收。王獻(xiàn)唐調(diào)查登錄時尚存海源閣。散出后先歸東莞莫氏,轉(zhuǎn)歸北圖。《海源閣遺書經(jīng)眼錄》、《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均有著錄,題舊鈔本一卷?!段迨f卷樓藏書目錄初編》,題楊氏海源閣藏寫本?,F(xiàn)存臺灣中央圖書館。臺灣出版《國立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將此本與其他宋人詞二種合并為《宋人詞》三種,鈔本,劉燕庭題記。
凡經(jīng)部七十六種獻(xiàn)唐案:此部共七十七種,楊氏或以《九經(jīng)字樣》、《五經(jīng)文字》合函,作一種。
史部八十五種
子部一百單八種
集部一百八十六種
獻(xiàn)唐案:《羅昭諫集》、《廣陵集》二種系編定后增入,合以夾簽所開十一種,共得一百九十九種。右書四百五十五部,聊城楊氏宋存書室藏書也。計宋本一百單八,元本八十三,明本三十二,校本一百四十一,鈔本九十一部,都一萬一千二百卷。按茲編著錄宋金元各本,皆官私精槧,首尾完具,善本也。明槧唐、五代、宋、元各家專集,則皆當(dāng)時初刻、初印。校鈔各本,均系元明以來洎國初各家所藏,或??痹攲?,或影寫精良,多屬四庫所未收,采遺所未見者,編次不同,卷目各異,所謂海內(nèi)孤本也。至如版刻較近,鈔胥弗精,為世間經(jīng)見之書,則輯入《海源閣總目》。此編概不登錄焉。宋存書室主人瓶庵氏謹(jǐn)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