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 假辮子
第二段落可以說是假辮子的故事。大概在二十世紀初期的十年中,在上海有專做假辮子的這一種行業(yè),說不定只有一人專利,因為這種生意不很多,禁不起好幾家店鋪來搶的。據(jù)我在丙午前后所知道,這還并不是什么商店,單是一個名叫阿什么的理發(fā)匠,住在小旅館里,專門給人家剪發(fā),一個人要一塊錢,剪下來的辮子不問大小一律歸他所有。那時候流行前劉海發(fā),有的留長一點,沿著頭發(fā)的頂搭編成一圈小辮,他便照這個樣子編了假辮子,賣給剪了辮子后來還要的人。這一條假辮子賣兩元錢,比起剪發(fā)的價目來并不能算貴,其實他只因有一把軋剪,所以那么居奇,若是剃光頭就算,任何剃頭的都是做得來,但或者仍然要敲竹杠也未可知。魯迅于癸卯(一九○三年)秋回家一趟,那時就在上海買了一條假辮,戴時如不注意,歪了容易露出破綻,而且這一圈小辮扎緊在頭頂,好像是孫行者的緊箍一樣,大概也很不舒服。那年他在鄉(xiāng)下要上街去的時候,才戴了兩回,等到出發(fā)回學(xué)校去,一過了錢塘江,便只光頭戴草帽了。鄉(xiāng)里人看不慣沒有辮子的人,但是似乎更不喜歡裝假辮的,因為光頭只是“假洋鬼子”罷了,光了頭而又去裝上假的辮子,似乎他別有什么居心,所以更感覺厭惡了。魯迅在這一時期,戴不了幾回假辮子,因此也不大怎么挨罵,那時我在鄉(xiāng)下,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