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七 黃傘格

魯迅小說里的人物 作者:周作人


六七 黃傘格

第八章里說趙秀才寫了一封“黃傘格”的信,托假洋鬼子帶上城,送給那舉人老爺。有些人不知道這信是怎么寫的,曾經(jīng)問過我,我雖然看見過這樣的信,但是手頭沒有樣本一時有點說不大清楚。這是一種專門拍馬屁的書啟,在八行書上每行上邊都抬頭,下邊空著不到底,第四五行寫受信人的大號,特別抬高一格,望過去像是一頂黃傘,這黃傘是大官出來時所用的,所以兼有頌禱升官的意思。這種黃傘在辛亥革命后是不見了,乃是用竹作傘骨,撐開后臨時將傘頂套上去,周圍垂下一圈,有二尺多長,在古時候,大概是同掌扇一樣是遮太陽用的。黃傘格的信在尺牘書上當然可以找到好例子,記得有一部名叫“胭脂牡丹尺牘”的,是秋水軒的前輩韓鄂不所編,似最適宜,可惜現(xiàn)在手邊沒有這書,只好找別的材料。有范嘯風(fēng)的一冊《代作書啟稿》,中間一篇賀楚軍統(tǒng)領(lǐng)江味齋中秋節(jié)的信,將前八行抄在下面,款式一切照舊,剛寫滿一張信紙,下文從略。其文曰:

敬稟者,竊某某前賀

捷禧泐馳忱于手版,旋蒙

復(fù)示,感

優(yōu)寵而心銘。際茲蟾窟揚輝,倍切蠡湖溯水。恭維大人望崇驃騎,

令肅貔貅。

飲馬東流,

長驅(qū)而氣吞江月。(下聯(lián)是臥彪南紀,廣駕而疾掃秋風(fēng),也作兩行寫在第二張上。)

據(jù)庸俗的說法,上頭抬寫合格,還只是略式,道地的格式是下邊要有一行特別長,約略在中央,仿佛是傘柄,黃傘格這才名副其實,上文可以說是合于這個標準的了。這種信的時代是過去了,《正傳》中提了一下,須得費幾百字的說明,但是它的勢力不能說全已消滅,現(xiàn)代白話里仍有恭維這一句話,這就出現(xiàn)在“黃傘柄”上,是俗語的來源,這件小事說起來也是很有意思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