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九 掘藏
子京小名叫阿明,侄孫輩都稱他作明爺爺,人很忠厚似的,可是這在鄉(xiāng)下也就叫作“魘”了。他在同一院子里住,明堂對過偏西朝南有兩扇藍(lán)門,里邊一間大房,樓上經(jīng)亂窗戶均毀,只剩底下可用,朝東有一個風(fēng)窗,外邊小天井里長著一棵橘子樹,窗下放了書桌,魯迅有一時期曾在那里讀過書。十二老太太尚健在,一直在她的女兒家住,子京的妻早死,兩個兒子大了,不知道為了什么逃亡在外,但逢母親忌日,常來與祭,祭畢,父親說吃了飯去,兒子說不吃了,客客氣氣作別而去。小說里所說的大概是光緒辛卯(一八九一年)的事情吧,那時藍(lán)門內(nèi)住著的只有主人和一個倒醉的老仆婦,忽一日午后,她照例醉著進(jìn)屋來,坐在馬桶上東倒西歪的,忽說道,眼前一道白光。主人立即遣散學(xué)生,叫了石匠宋挖起床前的石板,連夜親自動手發(fā)掘,確信白光起處藏有銀子,這個信念也有所本,戲文開場時必演一出“掘藏”,先放一陣焰頭,隨即用方天畫戟來掘,掘出金銀元寶來了。此外則新臺門里有一種傳說,說有一種窖藏,傳有兩句口訣云:“離井一纖,離檐一線,”本文中改為“左彎右彎”等三句,在本宅中的確有井兩口,卻也從來沒有人認(rèn)真研究過,雖然如諺語所云“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來做和尚”,似乎掘藏之舉在敗落人家的子弟原是很常有的。但這在新臺門里只有子京試過,試了不止一二次,可是終于沒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