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友人俞頌華君告訴我說,湯爾和君從前有一次旅行到了德國,在留德中國學(xué)生會演講,說他游歷各處所得的感想,他覺得在體育方面,相比之下,中國人實在很慚愧,實在有積極提倡增進國民體育之必要。他說不要說別的,就是走路一件事,也趕不上!他舉出一件關(guān)于他自身的有趣事情,說他在中國的時候,總是坐車,兩條腿幾乎養(yǎng)成惰性,走不動路,到了外國走走,已經(jīng)覺得好得多了!在德國有一天在街上走,看見前面一個德國老太婆走路走得那樣快,他便打起勁兒,在后面跟上去走,竟有趕不上之勢!后來盡力的趕上去,自己已覺氣喘,那位走快步的老太婆卻泰然若無其事,再仔細一看,那位走快步的老太婆還是蹺了腳的!還是一位跛足的老太婆!他只有覺得慚愧而已!
說到走路,我國向來最重視做官,做官的人最重排架子,而在排架子的許多方法里面,彎著背脊梁踱方步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好像他的方步非如此大踱而特踱,不足以表示他是閑暇階級中人,不足以表示他的身分之特高!至于稱為“讀書人”的,他們的目的也在做官,所以對于做官所需要的彎著背脊梁踱方步,當(dāng)然也須有一番準(zhǔn)備,于是也就養(yǎng)成了這種習(xí)慣。一般平民羨慕做官,羨慕“讀書人”,于是大家對于走路也就養(yǎng)成了“鴨步”的特色!
我們不要以為走幾步路是形式上的事情,挺著胸走整齊緊湊的步子,于體格的健康上是很有益處的;彎著背脊梁踱方步,于體格的健康上是很有害處的。等到體格糟了,胸愈挺不起來,腳步愈整齊緊湊不起來,于是背脊梁彎得更利害,方步也踱得更利害,相為因果,循環(huán)不絕,只有讓德國的蹺腳老太婆爭先了!
我國人走路,除趦趄不前的方步外,倘若不止一人在一起走,還有一個特色,便是亂步:他們從不肯排成一列或幾列,整齊步伐的向前走,卻喜歡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亂七八糟的弄成一堆,好像步武群鴨的后塵!
還有女子的走路,更有許多遠不及男子的,她們不但是踱方步,而且是踱小方步,所以陪她們走的男子,沒有資格并排走,不是在前面做開路先鋒,便須有意走得慢些在后面做跟班,就是勉強并排走,也是急得要死。所以我常說能好好的走幾步路,已經(jīng)是不可多得的女子!
在下決不是看不起本國人,卻是覺得就是像走路這一件小事,也大有改良的必要,這不僅有關(guān)于一般國民的健康體格,于國民的新精神,以及對外的體面,也都有關(guān)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