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呼吁和平的實效幾何

小言論:第二集 作者:鄒韜奮


講到“應(yīng)從根本上著想”,一般國民對于當前國事無有不憤慨的。報載吳鐵城氏在北平市整會紀念周演講和平救災運動,謂“現(xiàn)在中國內(nèi)憂外患,已到歷史上最危險之時期……推究原因,皆由國家不能和平統(tǒng)一所致,最近傳粵方準備出兵湘贛,尤令我們驚駭……在此嚴重危險時期中之中國,大家應(yīng)有一深切認識,即國家民族的利害,超出一切政治的是非之上,只有如何謀國民之生存,為今日之要圖,政治是非,不是在民族前途岌岌不可終日之時來斤斤辯論的?!边@些話在政治立場和吳氏不同的人聽了感覺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從我們在政治上無所偏袒的老百姓看來,這種話無論出于什么人的口里,在此國內(nèi)災情嚴重,東鄰外交緊迫,國外華僑隨處受人侮辱驅(qū)逐殘殺,全國一般國民的普遍心理實在是這幾句話所能代表的。中山先生彌留時,斷斷續(xù)續(xù)呼著“和平奮斗救中國”的哀音,應(yīng)為中山先生忠實信徒所念念不忘的遺訓,中山先生主張以黨治國,其目的在以黨救國,決非主張以國殉黨,若因鬧黨見而不惜以國家為殉,對于中山先生為罪人,對于全體國民為公敵。

但是和平而徒恃呼吁,實效有幾,實屬疑問。真要達到和平的目的,在政治上宜有澄清吏治的實際決心與行為,以堅國民的信仰;在國民方面應(yīng)辨別是非,注意督察,認為營私自利而以國家安危為孤注之一擲者,即應(yīng)毅然從種種方面采用“不合作”主義,務(wù)使勢孤力薄,自掘墳墓。必各方面能如此從實際上努力,和平才有希望;否則呼吁和平與和平實現(xiàn)便脫離關(guān)系,彼此不相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