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錢鍾書評《紅樓夢評論》

紅樓夢評論 作者:王國維


附錄錢鍾書評《紅樓夢評論》

王氏于叔本華著作(注釋:叔本華:十八、九世紀(jì)德國厭世主義哲學(xué)家。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一文,受其影響頗為明顯?!都t樓夢》:清曹雪芹撰。),口沫手胝,《紅樓夢評論》中反復(fù)稱述,據(jù)其說以斷言《紅樓夢》為“悲劇之悲劇”。賈母懲黛玉之孤僻而信金玉之邪說也;王夫人親于薛氏、鳳姐而忌黛玉之才慧也;襲人慮不容于寡妻也;寶玉畏不得于大母也;由此種種原因,而木石遂不得不離也。洵持之有故矣。然似于叔本華之道未盡,于其理未徹也。茍盡其道而徹其理,則當(dāng)知木石因緣,僥幸成就,喜將變憂,佳耦始者或以怨耦終;遙聞聲而相思相慕,習(xí)進前而漸疏漸厭,花紅初無幾日,月滿不得連宵,好事徒成虛話,含飴還同嚼蠟(參觀《管錐編》109頁、326頁、1524頁)。此亦如王氏所謂“無蛇蝎之人物、非常之變故行于其間,不過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為之”而已。請即以王氏所征《意志與觀念之世界》一書明之(注釋:《意志與觀念之世界》:叔本華的名著,今譯為《意志與表象之世界》。)。有曰:“快樂出乎欲愿。欲愿者、欠缺而有所求也。欲饜愿償,樂即隨減。故喜樂之本乃虧也,非盈也。愿足意快,為時無幾,而怏怏復(fù)未足矣,忽忽又不樂矣,新添苦惱或厭怠、妄想,百無聊賴矣。藝術(shù)于世事人生如明鏡寫形,詩歌尤得真相,可以征驗焉。”叔本華好誦說天竺古笈(注釋:天竺:印度的古稱。),姑以佛典為之張目?!洞笾嵌日摗肪硎拧夺尦跗分腥咂贰吩疲ㄗ⑨專骸洞笾嵌日摗罚糊垬淦兴_撰,秦羅什譯,百卷,釋《大品般若經(jīng)》者。):“是身實苦,新苦為樂,故苦為苦。如初坐時樂,久則生苦,初行立臥為樂,久亦為苦”;卷二十三《釋初品中十想》云:“眾極由作生,初樂后則苦?!惫帕_馬大詩人盧克萊修論人生難足,早曰:“一愿未償,所求惟此,不計其余;及夫意得,他欲即起。人處世間,畢生燥渴,蓋無解時,嗷嗷此口,乞漿長開。”叔本華所憎鄙之黑格爾嘗曰(注釋:黑格爾:十八、九世紀(jì)德國唯心主義哲學(xué)家。):“如愿快欲,不能絕待至竟。新欲他愿,續(xù)起未休。今日得飽食酣眠,無補于事,明日仍不免復(fù)饑餒勞弊耳?!币獯罄豪犊鄻氛摗罚ㄗ⑨專何豪菏耸兰o(jì)意大利文學(xué)家。),謂樂自苦出,本乎虧欠;康德極賞斯語(注釋:康德:十八世紀(jì)德國哲學(xué)家。)。若夫饜即成厭(參觀《管錐編》459頁),樂且轉(zhuǎn)苦,心火不息,欲壑難填,十六七世紀(jì)哲士詩人亦多體會。十九世紀(jì)名小說《包法利夫人》實揭示此義(注釋:《包法利夫人》:十九世紀(jì)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的長篇小說。),至明且清。叔本華橫說豎說,明詔大號耳。吾國嵇叔夜《答難養(yǎng)生論》有曰(注釋:嵇叔夜:三國魏詩人嵇康字。):“又饑食者,于將獲所欲,則悅情注心。飽滿之后,釋然疏之,或有厭惡”,亦微逗厥旨。史震林《華陽散稿》卷上《記天荒》有曰(注釋:史震林:清代作家,字岵岡,號瓠岡居士,撰《華陽散稿》二卷。):“當(dāng)境厭境,離境羨境”(參觀卷下《與趙闇?zhǔn)鍟罚让C括可亂釋典楮葉矣。茍本叔本華之說,則寶黛良緣雖就,而好逑漸至寇仇,“冤家”終為怨耦,方是“悲劇之悲劇”。然《紅樓夢》現(xiàn)有收場,正亦切事入情,何勞削足適屨。王氏附會叔本華以闡釋《紅樓夢》,不免作法自弊也。蓋自叔本華哲學(xué)言之,《紅樓夢》未能窮理窟而抉道根;而自《紅樓夢》小說言之,叔本華空掃萬象,斂歸一律,不屑觀海之瀾,而只欲海枯見底。夫《紅樓夢》、佳著也,叔本華哲學(xué)、玄諦也;利導(dǎo)則兩美可以相得,強合則兩賢必至相厄。此非僅《紅樓夢》與叔本華哲學(xué)為然也。西方舊謔,有士語女曰:“吾冠世之才子也,而自憾貌寢。卿絕世之美人也,而似太憨生。倘卿肯耦我,則他日生兒,具卿之美與我之才,為天下之尤物可必也?!迸畢s之曰:“此兒將無貌陋如君而智短如我,既丑且愚,則天下之棄物爾。君休矣。”吾輩窮氣盡力,欲使小說、詩歌、戲劇,與哲學(xué)、歷史、社會學(xué)等為一家。參禪貴活,為學(xué)知止,要能舍筏登岸,毋如抱梁溺水也。(《談藝錄》349-352頁)這一則是對王國維運用叔本華哲學(xué)研究《紅樓夢》所作的評論。

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一文,收在《王國維遺書》中。在其第二章《紅樓夢之精神》中,開始便引叔本華的詩,提出飲食男女是人生的大問題,而王氏認(rèn)為:“自哲學(xué)上解此問題者,則兩千年間僅有叔本華之‘男女之愛之形而上學(xué)’耳?!彼J(rèn)為生活是痛苦的,“生活之于痛苦,二者一,而非二”,《紅樓夢》一書“實示此生活、此痛苦之由于自造,又示其解脫之道,不可不由自己求之”,《紅樓夢》就是通過寶黛之事“寫人生之苦”,“凡此書中之人,有與生活之欲相關(guān)系者,無不與苦痛相終始”,所以他認(rèn)為《紅樓夢》是“徹頭徹尾的悲劇”。這是王國維對《紅樓夢》的總的看法。

叔本華將悲劇分為三種:一是惡人作祟;二是盲目的運命;三是由于悲劇中人物的位置及關(guān)系,使其不得不這樣,不必非有蛇蝎之人物與意外之變故。由此,王國維認(rèn)為前兩種悲劇屬于罕見者,可以避免,而第三種如《紅樓夢》,則是以非常之勢力,足以破壞人生之福祉,無時不可墜于面前者。他說:茲就寶玉黛玉之事言之,賈母愛寶釵之婉嫕,而懲黛玉之孤僻,又信金玉之邪說,而思除寶玉之??;王夫人固親于薛氏;鳳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襲人聞黛玉說“不是東風(fēng)壓西風(fēng),就是西風(fēng)壓東風(fēng)”之語,懼禍之及,而自同于鳳姐,亦自然之勢;寶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愛他的祖母,遂釀成金玉合木石離的“悲劇中的悲劇”,“此等慘酷可謂天下至慘”,因這不是由于蛇蝎之人物和非常之變故造成的悲劇。因此,他認(rèn)為《紅樓夢》的“美學(xué)價值即存于此”(見第三章)。錢先生指出:王國維就寶黛悲劇的分析,說明他“似于叔本華之道未盡,于其理未徹”,如果能盡其道,徹其理,則應(yīng)當(dāng)明白“木石因緣,僥幸成就,喜將變憂,佳耦始者或以怨耦終;遙聞聲而相思相慕,習(xí)進前而漸疏漸厭”?!都t樓夢》寫寶黛愛情,好就好在沒有將他們撮合。錢先生在《管錐編》多次講到詩文中表現(xiàn)的男女乖離,初非一律,所謂“見多情易厭,見少情易變;但得長相思,便是長相見?!保◤堅骗H《相見詞》)“最為簡括圓賅。”悲劇所以引人入勝的藝術(shù)力量,猶如俚語所謂“偷得著不如偷不著”(凌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九)“許看不許吃”(李漁《比目魚》第十出,此轉(zhuǎn)引),有著那么一種欲得到而尚未得到的誘惑。亦正如這一則舉引的叔本華所謂“欠缺而有所求”,是一種“欲愿”,從中可以產(chǎn)生快樂,并非全是“苦惱”和“百無聊賴”。錢先生在這里舉引了《大智度論》、羅馬大詩人盧克萊修、黑格爾、魏利等對苦與樂的論述,如“新苦為樂,故苦為苦。如初坐時樂,久則生苦,初行立臥為樂,久亦為苦”,因此,生活需要有苦樂之調(diào)節(jié);又如人生的欲望永遠難以滿足,“人處世間,畢生燥渴,蓋無解時”,“新欲他愿,續(xù)起未休”;又如“樂自苦出”,“樂且轉(zhuǎn)苦,心火不息,欲壑難填”等等。法國福樓拜的著名小說《包法利夫人》里的女主人愛瑪,對婚姻十分憧憬,及至成為包法利醫(yī)生夫人時,她失望了,后來地主羅道耳弗與她的頻繁幽會,起初帶給她的是快樂,但逢場作戲被她看穿以后,便是苦痛,她不得不以砒霜尋得解脫。嵇康所謂饑者思食,飽者厭食,也是在闡明快樂出自苦痛和虧欠。史震林所謂“當(dāng)境厭境,離境羨境”,講的是同一個道理。因此,錢先生指出:姑且按照叔本華之說,“則寶黛良緣雖就,而好逑漸至寇仇,‘冤家’終為怨耦,方是‘悲劇之悲劇’”,而《紅樓夢》現(xiàn)今不是這樣的收場,所以,王國維不當(dāng)附會叔氏之說闡釋《紅樓夢》,強合作解,只能使哲學(xué)與文學(xué)之間更加阻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