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天贊元年冬十一月壬寅,命皇次子耀庫濟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略地薊北。
本諱德光,字德謹。母舒嚕后。唐天復二年生。生時黑云覆帳,神光異常。錯者獲白鹿、白鷹,人以為瑞。及長,雄杰有大志,貌嚴重而性寬仁,軍國之務多所取決。尤為舒嚕后所鐘愛。至是始奉詔統(tǒng)軍,得專征討焉。
二年春正月丙申,大元帥兵克平州,獲刺史趙思溫、裨將張崇。
夏四月癸丑,詔大元帥攻幽州,軍城東、晉節(jié)度使符存審出戰(zhàn),敗之,擒其將裴信父子數(shù)十人。
閏月庚辰,抵鎮(zhèn)州。拔曲陽,下北平。
五月戊午,師還。
三年夏六月乙酉,太祖親征托歡、黨項、準布等部,詔皇太子監(jiān)國,大元帥以兵從行。遂破伊奇哩諸部,定河壖,下山西諸鎮(zhèn),取回鶻單于城;踰流沙,盡取西鄙各部。東西萬里,所向有功。
四年春二月丙寅,大元帥率兵略黨項,獻其俘。
冬十二月乙亥,大元帥從征渤海,圍扶余府。
天顯元年春正月庚申,國兵攻破扶余城,誅其守將。大元帥兵進圍輝罕城,大諲譔請降,復叛,圖魯卜先登,攻克之,改為東丹國。命皇太子為人皇王主之,班師。
夏五月辛酉,南海、定理二府復叛,大元帥討平之。
秋七月丙辰,鐵州刺史衛(wèi)鈞反,大元帥攻之,拔其城。
是月,師次扶余府,太祖崩,舒嚕后稱制。大元帥討平諸州奔赴行在,人皇王繼至。
九月丁卯,太祖梓宮至皇都,權殯于子城西北。
冬十月,盧龍節(jié)度使盧國用叛,降唐。
十一月,殺南院額爾奇木耶律迪里等。
二年秋八月,治祖陵畢。
冬十一月壬戌,人皇王率群臣請于后曰:“大元帥勛望,中外攸屬,宜承大統(tǒng)?!焙髲闹K旒次?,是為太宗。語詳《東丹建國》事中。
三年春三月乙丑,唐義武節(jié)度使王都遣人以定州來歸。唐帝出師討之,使來乞援,詔遣奚圖哩搭拉往援之。
夏四月丙申,塔拉敗唐將王宴球于定州。唐兵大集,塔拉請益師。辛丑,命特哩袞納爾琿、都統(tǒng)察喇赴之。
秋七月,塔拉率兵復與唐將王晏球戰(zhàn),大敗,死之。納爾琿、察喇等數(shù)十人被執(zhí)。晏球克定州,王都舉族自焚死。太宗以師出非時,甚悔,厚恤戰(zhàn)沒將士之家。
冬十一月辛丑,太宗自將侵唐。聞唐使來聘,問左右,皆曰:“唐數(shù)遣使來,實畏威也。未可輕舉,觀釁而動可也?!贝涡訄?,唐使倒,遂班師。
時人皇王在皇都,詔遣耶律伊濟遷東丹民以實東平。其民或亡入新羅、女直者,倘困乏難遷,許上國富民給贍而隸屬之。升東平郡為南京以居人皇王。
四年秋九月庚午,如南京。癸巳,至南京。
冬十月庚戌,大閱六軍。詔皇弟魯呼帥師趣云中,討郡縣之未附者。
五年春正月庚午,魯呼拔寰州。
秋八月丁酉,以大圣皇帝、皇后宴寢之所號日月宮,因建《日月碑》。丙午,如九層臺。
九月丁亥,至自九層臺。
冬十一月戊寅,東丹奏人皇王浮海適唐。
六年夏四月已酉,唐遣使來聘。
冬十一月乙酉,唐復遣使來聘。
十二月丙辰,以詔賜唐盧龍節(jié)度使趙德鈞。
七年春正月己亥,唐遣使來聘。癸卯,遣人使唐。
夏四月甲戌,唐遣使來聘,致人皇王書。
秋七月壬辰,唐遣使遺紅牙笙。癸巳,使復至,懼報定州之役也。
冬十月乙卯,唐遣使來聘。己巳,遣使云中。
八年春正月庚子,命皇太弟魯呼、左威衛(wèi)上將軍色克率兵伐黨項,克之。未幾來貢。
二月乙卯,克實嚕使唐還,以附獻物分賜群臣。
三月丙申,唐遣使請罷征黨項兵,使人報之。
冬十月辛亥,唐遣使來聘。已未,遣巴拉使唐。
十一月辛丑,宣簡太后崩,遣使告哀于唐。
是月,唐帝嗣源殂,子從厚立。
九年春閏正月戊午,唐遣使告哀,即日遣使吊祭。
二月戊寅,葬宣簡太后于德陵。
夏四月,唐潞王從珂弒其主從厚而自主。
十年春正月戊申,彰德皇后崩,尋葬奉陵。
二月辛巳,宰相納爾琿謀南奔,事覺,執(zhí)之。
冬十一月丙午,幸弘福寺為皇后飯僧。見觀音畫像,乃大圣皇帝、皇后及人皇王所施,顧左右曰:“昔與父母兄弟聚觀于此,歲時未風,今我獨來!悲嘆不已。乃自制文文題壁,以極追感之意。讀者悲之?!?
十二月庚辰,如金瓶濼,遣伊喇華格、科爾羅和囉木薩噶等捉生敵境。
十一年秋七月丙申,唐河東節(jié)度使石敬瑭為其主所討,遣使求援。
八月庚午,太宗自將援敬瑭。
九月庚子,大破唐兵于太原,遂圍晉安寨。
冬十一月丁酉,冊敬瑭為大晉皇帝。
閏月甲子,克晉安寨。命德勒賓將五千騎送敬瑭入洛。
十二月庚寅,班師。
十二年春正月丙寅,太后遣侍衛(wèi)實嚕趣行,是夕,率輕騎先進。丁丑,皇子舒嚕迎謁于濼河,告功太祖行宮。戊寅,朝于太后。
二月壬寅,詔諸部休養(yǎng)士卒。
會同元年春二月丁酉,獵松山。戊戌,幸遼河東。丙申帝思人皇王,遣特哩袞率宗室以下祭其行宮。丁未,詔增晉使經供億戶。
夏四月己亥,西南邊大詳袞耶律羅卜科奏黨項捷。
六月癸巳,詔建日月四時堂,圖寫古帝王事于兩廡。
冬十一月丙寅,帝御宣政殿,大赦,改元會同。晉復遣趙瑩以十六州地圖來獻。詔以皇都為上京,府曰臨潢。升幽州為南京。南京為東京。改新州為奉圣州,武州為歸化州。升南、北二院及伊實額爾奇木為王。以主簿為令,令為刺史,刺史為節(jié)度使,二部德里吉為司徒,達爾汗為副使,瑪爾布為縣令,縣達爾罕為馬步。置宣徽、閤門,控鶴、客省等使,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判官、文班牙署、諸宮院實珠馬群、約尼實珠、南北府、國舅帳郎君宮為敞史,諸部宰相、節(jié)度使帳為司空,二室韋達林為仆射,鷹坊、監(jiān)冶等局官長為詳袞。
二年春三月丁巳,封皇子舒嚕為壽安王,雅斯哈為太平王。加王鄑檢校太尉畋于裹潭之側。己巳,大赍百姓。
秋閏七月癸未,伊實大王坐賦調不均,撻而釋之,并罷南、北府民上供及宰相、節(jié)度諸賦役非舊制者。已丑,以南王府二刺史貪黷,杖之;詔選群臣為民所愛者以代。
三年春三月癸未,獵水門,獲白鹿。庚寅,詔扈從擾民者從軍律。
夏四月庚子,至燕,備法駕,入自拱宸門,御元和殿,行入閤禮。
六月壬寅,駕發(fā)南京。癸丑,次奉圣州。甲寅,勞軍士。
秋七月癸酉,朝于皇太后,遂從視人皇王妃疾。尋薨,詔東丹吏民為之服。
冬十一月丁丑,詔有司教民播種、紡績,除姊亡妹續(xù)之法。
四年春正月壬戌,以伊實、彭布、托果三部鰥寡不能自存者,官為之配。
二月丁巳,詔有司編始《祖奇善汗事跡》。
夏六月辛卯,振武軍將趙崇逐其節(jié)度使耶律華喇,以朔州叛附晉。命宣徽使尼古察攻拔之。尼古察戰(zhàn)沒城下,太宗怒,命誅城中丁壯,以叛民上戶三十為尼古察部曲。
是歲,南唐、吳越二國遣使奉蠟丸書。
五年春正月戊午,詔求直言。北王府郎中耶律哈斯應詔,召對稱旨,特授宣徽使。
二月壬辰,命明王溫討吐谷渾,并遣使如晉索吐谷渾叛者。
三月乙卯朔,晉遣齊州防御使宋暉業(yè)、翰林祭酒使張言來問起居。
夏六月乙丑,晉主敬瑭殂,子重貴立。遣使吊祭。
秋七月庚寅,晉遣金吾衛(wèi)大將軍梁言、判四方館事朱崇節(jié)來謝,書稱“孫”,不稱“臣”,遣客省使喬榮讓之。榮還,具奏景延廣言,始有南伐意。
六年冬十二月丁未,如南京,命諸將分道侵晉,自將大軍繼之。
七年春三月癸酉朔,大敗晉師于戚城。
夏四月癸卯,師還次南京。
冬十二月癸卯,復南侵晉。
八年春三月已未,大破晉軍于陽城。已而復戰(zhàn),為晉將符彥卿等所敗,帝急乘一橐駝走歸。
夏四月甲申,還次南京。
秋九月壬寅,次赤山,宴從臣,問軍國要務,對以“愛民為本”。帝深然之。
九年秋八月,自將南侵晉。
冬十一月,圍晉兵于中渡寨。
十二月丙寅,杜重威等降。
大同元年春正月丁亥朔,備法駕入汴。降封晉主為負義侯。
二月丁巳朔,建國號大遼,大赦,改元。升鎮(zhèn)州為中京。趙延壽為留守業(yè)大丞相、正事令。中外官僚爵賞有差。辛未,晉河東節(jié)度使劉知遠自立為帝,國號漢。
三月,磁州刺史梁暉以相州命高唐英攻之。
夏四月丙辰朔,發(fā)自汴州,還至赤岡,夜有聲如雷,大星復隕于旗鼓前。乙丑,濟黎陽渡,顧謂侍臣曰:“此行有三失:縱兵掠芻粟,一也;括民私財,二也;不遽遣諸節(jié)度還鎮(zhèn),三也。”皇太弟遣使問軍前事,徒有空巢。久經離亂,一至于此!所在盜賊屯結,土功不息,餽餉非時,民不堪命。河東尚未歸命,西路酋帥亦相黨附,今制之之術,惟推心庶僚、和協(xié)軍情、撫綏百姓三者而已。所歸順民七十六處,戶一百九萬百一十八。得一年,太平可致。欲伐河東,姑俟別圖。其概如此。戊辰,次高邑,不豫。丁丑,崩于樂城。
九月壬子朔,葬鳳山懷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