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 寫作的嘗試

經(jīng)歷 作者:鄒韜奮


五 寫作的嘗試

在國文課上作文,當然也可以說是寫作的嘗試,但是我在這里指的卻是發(fā)表或投稿的文字。

我讀到中學初年級,幾個月后就陷入了經(jīng)濟的絕境。我知道家里已絕對沒有辦法,只有自己掙扎,在掙扎中想起投稿也許不無小補。但是不知道可以投到那里去。有一天偶然在學校的閱報室里看到《申報》的《自由談》登著請領(lǐng)稿費的啟事,才打定主意寫點東西去試試看。那時的《自由談》是由冷血先生主編,他自己每天在那上面做一篇短評,其余的文字大概都是靠投稿。

但是我有什么可以寫呢?的確躊躇了好些時候。我上次不是和諸君談過嗎?我覺得寫作在初學方面最重要的不外兩點:一是寫的技術(shù),二是寫的內(nèi)容。這兩點雖同是不可少的,但是第二點似乎比第一點還要重要。我這時在寫的技術(shù)方面比較地有一些把握,但是因為經(jīng)驗的薄弱,觀察的不深刻,實在覺得沒有什么可寫。于是我想個辦法,到圖書館里去看幾種英文的雜志,選譯一些東西。這選譯并不是什么長篇大文,只是幾百字的短篇的材料,例如體育雜志,科學雜志等等里面的零星的材料,大講其健康或衛(wèi)生的方法,以及科學上形形色色的有趣的發(fā)明。這種材料在當時的《自由談》是可以適用的,可是試了幾次總是失敗,好像石沉大海,無影無蹤。但是我可以勉強抽出時間來的時候,還是試試看。有一天翻開報紙來,居然看見自己的文字登了出來,最初一剎那間好像還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仔細看著題目下的署名,的的確確一毫不差的是“谷僧”兩字?。ㄟ@是當時隨便取的筆名。)這樣陸陸續(xù)續(xù)地發(fā)表了好幾篇,到月底結(jié)算稿費的時候,報上那個請取稿費的啟事里,當然缺不了我的份!我便和我的弟弟同到棋盤街的一個刻圖章的小攤上去刻了一個,拿到申報館去伸手拿錢。心里一直狐疑著,不知到底能夠拿到多少。不料一拿就拿了六塊亮晶晶的大洋!如計算起來,一千字至多不過一塊錢,但是我在當時根本沒有想到這樣計算過,只覺得喜出望外。我的弟弟比我年齡更小,看見好像無緣無故地柜臺上的人悄悄地付出幾塊大洋錢,也笑嘻嘻地很天真地替我高興。我們兩個人連奔帶跳地出了申報館,一直奔回徐家匯。這在我當時買一枝筆買一塊墨都須打算打算的時候,當然不無小補。但是錢到了手,卻也就學了一點壞!回校的途中經(jīng)過了一個賣彩票的店鋪門口,和弟弟兩個人商量一會,居然土頭土腦地下決心掏出一塊大洋買了一張彩票,后來這張彩票的結(jié)果和我最初若干次的投搞有著同樣的命運!

不久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投稿的新園地——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學生雜志》。記得當時在這個雜志里投稿最多的有三個人:一個是楊賢江,當時他還在師范學校求學;一個是蕭公權(quán),他的底細我不知道,由他的文字里看出他似乎是四川人;一個便是我。我的文字雖常常也被采登,但我自己知道都不及他們的兩位好,因此愈益勉力求進步,好像暗中和他們比賽似的。在這個雜志里所投的稿不像在《自由談》上的只有數(shù)百字,一來就是幾千字了。所寫的內(nèi)容,大概偏于學生修養(yǎng)方面的居多,這是我在當時的學生群中觀察得來的材料(當時南洋公學的學生有千余人,這學生群還不算?。?,比以前譯述健康方法和科學小品的內(nèi)容又有不同,在組織材料和構(gòu)思方面比較地多得一點訓練。我從這里又得到一個教訓,就是我們要寫自己所知道得最清楚的事情,尤其是實踐或經(jīng)驗中感到最深刻印象的事情。

但是我在《學生雜志》里投稿也不是完全順利的,總是去了好幾篇才登出一篇。登了一篇之后,好像替我打了一個強心針,再陸續(xù)寫幾篇去,登后再等著多少時候。關(guān)于好多沒有采登的稿子,我當時并不知道,也沒有想到這應該埋怨編輯先生,因為我知道自己的稿子并不是篇篇都好。我當時雖一點不知道自己將來的職業(yè)是編輯,但是說來奇怪,對于做編輯的苦衷,似乎已經(jīng)了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