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半農(nóng)題記《何典》后,作
還是兩三年前,偶然在光緒五年(1879)印的《申報館書目續(xù)集》上看見《何典》題要,這樣說:
“《何典》十回。是書為過路人編定,纏夾二先生評,而太平客人為之序。書中引用諸人,有曰活鬼者,有曰窮鬼者,有曰活死人者,有曰臭花娘者,有曰畔房小姐者:閱之已堪噴飯。況閱其所記,無一非三家村俗語;無中生有,忙里偷閑。其言,則鬼話也;其人,則鬼名也;其事,則開鬼心,扮鬼臉,釣鬼火,做鬼戲,搭鬼棚也。語曰,‘出于何典’?而今而后,有人以俗語為文者,曰‘出于《何典》’而已矣。”
疑其頗別致,于是留心訪求,但不得;常維鈞多識舊書肆中人,因托他搜尋,仍不得。今年半農(nóng)告我已在廠甸廟市中無意得之,且將校點付?。宦犃松跸?。此后半農(nóng)便將校樣陸續(xù)寄來,并且說希望我做一篇短序,他知道我是至多也只能做短序的。然而我還很躊躕,我總覺得沒有這種本領(lǐng)。我以為許多事是做的人必須有這一門特長的,這才做得好。譬如,標點只能讓汪原放,做序只能推胡適之,出版只能由亞東圖書館;劉半農(nóng),李小峰,我,皆非其選也。然而我卻決定要寫幾句。為什么呢?只因為我終于決定要寫幾句了。
還未開手,而躬逢戰(zhàn)爭,在炮聲和流言當中,很不寧帖,沒有執(zhí)筆的心思。夾著是得知又有文士之徒在什么報上罵半農(nóng)了,說《何典》廣告怎樣不高尚,不料大學(xué)教授而竟墮落至于斯。這頗使我凄然,因為由此記起了別的事,而且也以為“不料大學(xué)教授而竟墮落至于斯”。從此一見《何典》,便感到苦痛,再也說不出一句話。
是的,大學(xué)教授要墮落下去。無論高的或矮的,白的或黑的,或灰的。不過有些是別人謂之墮落,而我謂之困苦。我所謂困苦之一端,便是失了身分。我曾經(jīng)做過《論“他媽的!”》早有青年道德家烏煙瘴氣地浩嘆過了,還講身分么?但是也還有些講身分。我雖然“深惡而痛絕之”于那些戴著面具的紳士,卻究竟不是“學(xué)匪”世家;見了所謂“正人君子”固然決定搖頭,但和歪人奴子相處恐怕也未必融洽。用了無差別的眼光看,大學(xué)教授做一個滑稽的,或者甚而至于夸張的廣告何足為奇?就是做一個滿嘴“他媽的”的廣告也何足為奇?然而呀,這里用得著然而了,我是究竟生在十九世紀的,又做過幾年官,和所謂“孤桐先生”同部,官——上等人——氣驟不易退,所以有時也覺得教授最相宜的也還是上講臺。又要然而了,然而必須有夠活的薪水,兼差倒可以。這主張在教育界大概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一致贊成之望,去年在什么公理會上一致攻擊兼差的公理維持家,今年也頗有一聲不響地去兼差的了,不過“大報”上決不會登出來,自己自然更未必做廣告。
半農(nóng)到德法研究了音韻好幾年,我雖然不懂他所做的法文書,只知道里面很夾些中國字和高高低低的曲線,但總而言之,書籍具在,勢必有人懂得。所以他的正業(yè),我以為也還是將這些曲線教給學(xué)生們??墒潜本┐髮W(xué)快要關(guān)門大吉了;他兼差又沒有。那么,即使我是怎樣的十足上等人,也不能反對他印賣書。既要印賣,自然想多銷,既想多銷,自然要做廣告,既做廣告,自然要說好。難道有自己印了書,卻發(fā)廣告說這書很無聊,請列位不必看的么?說我的雜感無一讀之價值的廣告,那是西瀅(即陳源)做的?!槺阍诖私o自己登一個廣告罷:陳源何以給我登這樣的反廣告的呢,只要一看我的《華蓋集》就明白。主顧諸公,看呀!快看呀!每本大洋六角,北新書局發(fā)行。
想起來已經(jīng)有二十多年了,以革命為事的陶煥卿,窮得不堪,在上海自稱會稽先生,教人催眠術(shù)以糊口。有一天他問我,可有什么藥能使人一嗅便睡去的呢?我明知道他怕施術(shù)不驗,求助于藥物了。其實呢,在大眾中試驗催眠,本來是不容易成功的。我又不知道他所尋求的妙藥,愛莫能助。兩三月后,報章上就有投書(也許是廣告)出現(xiàn),說會稽先生不懂催眠術(shù),以此欺人。清政府卻比這干鳥人靈敏得多,所以通緝他的時候,有一聯(lián)對句道:“著《中國權(quán)力史》,學(xué)日本催眠術(shù)?!?
《何典》快要出版了,短序也已經(jīng)迫近交卷的時候。夜雨瀟瀟地下著,提起筆,忽而又想到用麻繩做腰帶的困苦的陶煥卿,還夾雜些和《何典》不相干的思想。但序文已經(jīng)迫近了交卷的時候,只得寫出來,而且還要印上去。我并非將半農(nóng)比附“亂黨”,——現(xiàn)在的中華民國雖由革命造成,但許多中華民國國民,都仍以那時的革命者為亂黨,是明明白白的,——不過說,在此時,使我回憶從前,念及幾個朋友,并感到自己的依然無力而已。
但短序總算已經(jīng)寫成,雖然不像東西,卻究竟結(jié)束了一件事。我還將此時的別的心情寫下,并且發(fā)表出去,也作為《何典》的廣告。
(五月二十五日之夜,碰著東壁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