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類
【易說】四卷;宋趙善譽撰;清乾隆翰林院抄四庫底本
宋孝節(jié)先生趙善譽撰有《東南進取輿地通鑒》三十卷,取三國至梁、陳東南攻守事事為之圖,圖后附以地理考及本事始末。蓋為南渡后圖金而作。上海郁氏宜稼堂藏有宋本?!惨娔觽啤督?jīng)眼錄》?!?
【易傳燈】四卷;宋徐□□(此處原文為方框字)撰;清傳抄四庫全書本
書中墨筆為袁漱六先生題字。盛鐸記。
【周易集傳】八卷;元龍仁夫撰;清抄本
抄本龍麟洲先生《周易集傳》,每卷末有“男陽壽??弊謽樱茝脑境?;且前有李秋錦、朱悔齋題字,尤為可寶。篇末識語似是余秋室筆跡。癸丑〔1913〕大雪后三日,盛鐸記。
【易義主意】存卷三至五;明謝子方撰;明初刻本
《易義主意》五卷,原缺前二卷,廬陵謝氏子方所撰。蓋為經(jīng)義帖括而作。后有“讀諸儒易說綱領(lǐng)”,述及胡一桂、吳草廬,是謝氏為元末明初人?!端膸臁肺词?,諸家書目亦罕著錄,不得不視為秘籍也。丙辰〔1916〕夏至,盛鐸。
【注易日記】不分卷;清焦循撰;稿本
焦琥玉著其父《里堂先生事略》云:自癸酉立一簿,稽考所業(yè),得三卷,名曰《注易日記》。按癸酉是嘉慶十八年。此本前有缺葉,計始於十八年三月初五日,訖於二十年三月初十日,當非完書,其中增改頗多。余所見先生著述,稿本外必有寫定之本,則此尚非定本。不知焦氏有別本否?光緒丙戌秋重裝,因記。盛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