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類
【纂圖互注旬子】二十卷;唐楊倞注;元刻本
元本《纂圖互注荀子》二十卷,每葉二十二行,每行大字二十一、小字二十五。盧抱經(jīng)學(xué)士刻《荀子》即以此本讎校,且云:此乃元時坊間所梓,脫誤差舛不一而足;然正以未經(jīng)校改之墳,其本真翻未盡失,書中頗多採用云云。是《荀子》以此為最古之本矣?!栋萁?jīng)樓藏書題跋記》所載序目不全,此本首尾完具,尤為可寶。余得之湘潭袁氏。卷首有“孫星衍印”、“東魯觀察使者”二印,知為平津館舊物。辛巳〔光緒七年·1881〕仲冬晦日,盛鐸識。
【潛夫論】十卷;漢王符撰;明刻本
《丁氏善本書室藏書志》載,塘西勞氏丹鉛精舍有金刻《潛夫論》,卷端第一行但標“王符”二字,為錢蒙叟、馮研祥所藏。此明時刻本卷端題名亦祇二字,足徵其所從出本之善。至《三式》篇“稷卨”不誤“稷禹”;《德化》篇“砥 ”不作“砥礪”;《氏姓》篇“賜禹姓姒氏”不誤“似氏”,“則不能故也”不誤“改也”,“王孫”不誤“五孫”,均與《翟氏書目》所舉悉合。此書宋槧不可得見,即明刻亦彌足珍重已。癸丑〔1913〕春分后五日,椒微記。
【中論】二卷;漢徐幹撰;明刻本
是書宋元刻本絕尠。此雖明時翻刻,而字畫精潔不減宋槧?!短斓摿宅槨匪占创吮疽玻d有無名氏序一篇;此本失。此外,則惟胡維新本差堪伯仲耳!甲申〔光緒十年〕立春后二日,盛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