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雜家類

木犀軒藏書題記 作者:李盛鐸


雜家類

【子華子】二卷;晉程本撰;明刻本

《子華子》明刻有《五子》本、《子匯》本、綿眇閣本,惟此八行本相傳為??讨罹?,惜僅存下卷。舊為八千卷樓丁氏所藏,丁氏取崇禎間雷鳴時本補全,蓋亦珍視此本矣。雷刻亦單行,惜不精耳!乙卯〔1915〕秋分后六日,盛鐸識。

【淮南子】二一卷;漢淮南王劉安撰;高誘許慎注;清乾隆五三年〔1788〕莊達吉刻道藏本

舊人傳錄陳碩甫校本。

書出高郵王氏,沅叔為我購得。此書宋本聞藏海源閣,不可得見,傳校本亦稀,良足珍也。癸丑〔1913〕重陽后二十日,椒微記。

【白虎通德論】二卷;漢班固撰;明刻清敬思堂印本

《白虎通》宋刻小字本卷末為《嫁娶》,其《紼冕》、《喪服》、《崩薨》三篇在《爵》、《號》、《謚》之次。自大德本以下皆以《崩薨》為末篇。明傅鑰、楊祜皆曾重刻大德本。此本有冷宗元序,其出於傅本可知。但此刻傳本較少,錢塘《丁氏書目》亦著於錄,亦以其槧刻尚存古式也。盛鐸記。

【人物志】三卷;魏劉邵撰;涼劉昞注;明隆慶刻本

此為明隆慶壬申〔六年·1572〕歸德知府鄭旻刊本。持校程榮本,《九徵》篇“以材自名”下脫“兼材之人,以德為目”八字,注脫“仁義禮智得其一目”八字,信為明刻善本矣。其實程刻即從此本出,以其亦載有鄭旻跋語知之。但改易行款即滋敓誤,此亦明人刻書之通病也。癸丑小寒〔1914〕后二日,李盛鐸識。

【封氏聞見記】十卷;唐封演撰;明晴雪齋藍格抄本

《封氏聞見記》舊寫本得諸湘潭袁氏,持校《學津討源》、《雅雨堂》諸刻,誠如莫子偲所校,多出字數(shù)一一符合;惟莫氏稱“長嘯”條刊本多二十五字,據(jù)雅雨堂本校注,謂原本朱筆增入“吳方山云”,二本俱無,以為是校者依他引《嘯旨》語記於行間,不必定封氏所有。今此本多出之字既與莫本同,而此條確為封氏原文,并非校增,則此本之善不又出莫本上耶!

此書既無宋刻,舊抄已自可貴;但訛敓仍觸目皆是,當據(jù)類書所引詳校乃完善可讀也。盛鐸。

【顏氏家訓】二卷;北齊顏之推撰;明萬曆三年〔1575〕重刻成化程伯祥本

《顏氏家訓》宋本不可得,即弘治中程伯祥原刊亦不可得。此則萬曆乙亥〔三年·1575〕顏氏裔孫重刊程本也;惜分卷不作七卷,與宋本不同。但究係單行之帙,較匯刻之本終勝一籌耳。丙寅〔1926〕月正元日,盛鐸。

【麈史】三卷;宋王得臣撰;清初抄本

偶見廠肆有盛伯羲所藏抄本,持與此本相校,行款及空白處多同,間有一二抄手誤寫者,藉盛本得以改正,亦快事也。盛本有舊人跋語,係傳錄者,亦姑依原式錄之,俾知為欽仲陽本所傳抄耳。癸丑祀灶日〔1914〕,椒微。

【近事會元】五卷;宋李上交撰;清抄本

《近事會元》五卷,多記唐五代掌故,為有稗史學之書。惟宋明以來數(shù)百年不聞有刻本,抄帙流傳訛奪滋甚?!端膸臁分洖椤叭f曆壬辰〔二十年·1592〕元素齋錄副本”,明人舊抄已為罕觀。道光中,錢氏守山閣乃刻之叢書中,源出閣本。梓后,又得舊抄,末題“元素齋錄副本”,與《提要》所云合;而中多異同,莫明其故。此本得之海上,為繆筱珊前輩舊藏,以校《守山閣》引舊抄本多與之合。新秋病起以《守山》本略校,較原本少完善耳。甲子〔1924〕處暑后二日,盛鐸記。

書中有朱筆舊校,不知誰氏,“朗”字作“□(此處原文為方框字)”,豈校者見宋本耶?

【鶴林玉露】一七卷;宋羅大經撰;明刻本

《鶴林玉露》明刻有萬曆中南臺修補本,有小字本。南臺本多《補遺》一卷,此本后抄補數(shù)葉是也。別有日本刻本,前有淳祐壬子〔十二年·1252〕羅景綸一序,為各本所無。其書分三帙,每帙六卷。以校此小字本,前二卷尚無大異,四卷以后則每卷尾比此或少數(shù)條,間亦有多數(shù)條者,次序亦多顛倒。此書第七卷即彼第二帙之第一卷,馀則以次遞推。此書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卻係彼書第三帙之三、四、五、六等卷,而彼書第三帙一、二兩卷,則此書之《補遺》及他卷卷尾所多者在焉。二書次第如此不同,決非同出一源可知。記萬曆本有趙琦美一跋,謂曾見友人藏本分五帙,共三十卷。以此見分帙之本實為羅氏原書〔倭本所多羅序即丙編之序〕,但何時合并不可考矣。甲寅〔1914〕大暑后三日,盛鐸記。

【續(xù)博物志】十卷〔存卷六至十〕;題晉李石撰;明刻本

《續(xù)博物志》明刻,惟弘治中刻本有都允考跋者傳世較多,此外罕見他本。此本刻雖不精,然玩其字體當在明中葉以前;且后有門人迪功郎眉山薄黃公泰一跋,其源當出宋本,雖殘帙亦可珍也。

【類說】五十卷〔存卷一至七卷二一至二七〕;宋曾慥編;明抄本此即《儀顧堂跋》所謂寶慶本也。所舉卷一“造父三百”一條

不脫,《飛燕外傳》伶玄序在后,均與之合。惟秦酉巖抄本每葉二十行,行十八字,此則每葉十八行,為小異耳。惜僅存十四卷,當覓他本補之。辛酉〔1921〕穀雨后五日,盛鐸記。

【家塾事親】五卷;明郭晟撰;明弘治一七年刻本

明弘治甲子〔十七年·1504〕刊黑口本《家塾事親》五卷,蓋十馀年前購之滬市者。因其第一卷所錄皆方書,置之醫(yī)籍中,不甚措意,固未以為珍秘也。今夏梅雨,槍點舊本書,取而閱之,乃知醫(yī)藥后尚有選擇、占驗、歲月、雜事、禳祓等門及家庭飲食雜術事類,似宋元人《居家必備》、《日用大全》諸書,不能專入醫(yī)學;且前有明萬曆間錢氏題字,后有張讱盦跋,知頗為名人所珍惜。余奈何尋常視之?良以為疚,因取置秘籍廚中。所奇者,錢氏協(xié)和裝潢於萬曆甲寅〔四十二年·1614〕,張君讱盦重裝於嘉慶甲戌〔十九年·1814〕,余閱是書亦恰遇甲寅〔1914〕,上距張君一百年,距錢氏三百年,豈是書顯晦有時,必百年而遇賞音乎?后我百年讀是書者當以斯言為息壤矣。甲寅中秋日,德化李盛鐸記。

【廣玉壺冰】一卷;明張邦侗輯;清抄本

書雖明人所著,然不多見。甲子〔1924〕二月購自津門市肆。盛鐸記。

【開元天寶遺事】二卷;五代王仁裕撰;影寫宋刊本

《開元天寶遺事》三卷,繆筱珊前輩屬胥景寫本。原本非宋本即明建業(yè)文房活字本,必有與尋常本異同者。乙丑〔1925〕八月廠肆出,因亟收之。中秋前三日,盛鐸記。

【重雕足本鑒戒錄】十卷;蜀何光遠撰;清抄本

此本十五行,〔行〕二十四字,似從宋本抄出。宋本聞歸常塾翁氏,并記。癸酉〔1933〕雨水后五日,椒微。

【涑水記聞】二卷;宋司馬光撰;清抄本

溫公《涑水記聞》,內府聚珍所印本為十六卷。此二卷本,次序多不同,知非同出一源矣。此本抄白甚舊,為西圃蔣氏藏書,且經藏星子干氏,今歸麟嘉館插架,亦楚弓楚得也。乙丑除前二夕〔1926〕,盛鐸記。

【玉壺清話】十卷〔存卷一卷六至十〕;宋釋文瑩撰;清抄本

是書《四庫》著錄作《玉壺野史》。此本卷一僅存第一葉,第二葉至第五卷全缺,第八、九、十三卷亦不全,又誤入《蘆浦筆記》數(shù)葉。以其抄手尚舊,存之。椒微記。庚申〔1920〕長至日。

【家世舊聞】二卷;宋陸游撰;民國傅增湘家景寫穴硯齋抄本

放翁《家世舊聞》,汲古閣刻附《全集》者寥寥數(shù)篇。此穴硯齋抄二卷足本,門人傅沅叔從友人假得,影寫一帙見詒,亦書庫中之秘籍也。丙辰〔1916〕驚蟄日裝成,因記。盛鐸。

【聞塵偶記】一卷;清文廷式撰;歐陽氏南云精舍抄本

道希著述,聞頗散佚,平生精力所萃為《純常子枝語》,至今未付棗梨。此本為吉水歐陽集甫從其群季抄得,因以見示并錄副見詒,距道希之沒已二十有五載矣,讀之黯然。戊辰〔1928〕四月小滿后三日,盛鐸識。

【酉陽雜俎】二十卷;唐段成式撰;日本傳抄明弘治朝鮮李士高等刻本

此本乃從弘治壬子〔五年·1492〕朝鮮刊本抄出者,后有朝鮮人三跋可證。其刻前於萬曆中李云鵠本幾及百年,必從宋元本出無疑也。壬戌〔1932〕春分前二日,盛鐸記。

【酉陽雜俎】前集十卷;續(xù)集十卷;唐段成式撰;明萬曆戊申〔三十六年·1608〕李云鵠刻本

《西陽雜俎》宋本不可得見,惟愛日精廬藏書有元刊本,亦不審其行款及其字句異同。通行惟《津逮》、《稗?!返缺?,無甚出入。曩見《蕘圃題跋》,知士禮居所藏止明新都本,所校者為李云鵠本,源出宋刻。數(shù)十年來,南北訪求不獲一遇,嗣得汪士賢所刊,知即黃跋所謂新都本也。持校毛刻,小有勝處,無大異同。今歲游滬,滂兒閱肆,竟獲見李本,因亟解囊購之,以償數(shù)十年之愿。蓋此書既無宋刻,得一明刻源出宋本者亦可謂虎賁中郎。至蕘圃以趙氏搜《廣記》類書,隨類續(xù)補,謂為趙本之《雜俎》,持論固是,而不免近苛矣。甲子〔1924〕端陽日,盛鐸識。

黃跋又謂續(xù)以五柳居每葉二十行、每行二十三字本校,未言何年何人所刻。記此以見李本、汪本之外尚有他刻,惜未遇耳。又記。

【酉陽雜俎】二十卷;唐段成式撰;明新都汪士賢刻本

《酉陽雜俎》宋刻不可得見,明代惟李云鵠刻本最稱善本,商氏、毛氏兩刻皆出其下。至趙清??瘫疽巡欢嘤M。此汪士賢所刻,各家均未著錄,傳本之稀可見。第旅中無別本??保恢渑c他本異同何如?辛酉除前三日〔1922〕得之滬市。除夕記。椒微。

【劇談錄】二卷;唐康駢撰;明刻本

余藏《云谿友議》明刻本有金心山跋語,黃蕘圃識其人,謂為金星軺之孫,跋中述之甚詳。此本眉端墨筆題字末署“中吳心山”,余一見即知為《云谿友議》跋中之人;且書刻亦與《友議》同時。以刻工章甫言,《友議》亦有其名也。況為文瑞樓同時所藏,越百馀年而后合,故亟為購之。壬戌〔1922〕六月立秋前一日,盛鐸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