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興盛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不應。蘇颋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奇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然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沉飲,號“竹溪六逸”。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shù)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擿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修,與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月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安祿山反,轉側宿松、匡廬間。永王璘辟為府僚佐。璘起兵,逃還彭澤。璘敗,當誅。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會赦,還尋陽,坐事下獄。時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陽,釋囚,辟為參謀,未幾辭職。李陽冰為當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黃、老,度牛渚磯,至姑孰,悅謝家青山,欲終焉。及卒,葬東麓。(節(jié)《新唐書》卷二百二本傳) 永王謀亂,兵敗,白坐長流夜郎。后遇赦得還,竟以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時。(節(jié)《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本傳)
蜀道難
《樂府古題要解》:《蜀道難》,備言銅梁、玉壘之險。
噫吁嚱 〔1〕 ,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 〔2〕 ,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 〔3〕 ,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 〔4〕 ,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5〕 ,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 〔6〕 ,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 〔7〕 ,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 〔8〕 ,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9〕 。又聞子規(guī)啼 〔10〕 ,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 〔11〕 ,砯崖轉石萬壑雷 〔12〕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13〕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14〕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1〕 《宋景文公筆記》:蜀人見物驚異,輒曰噫吁嚱。
〔2〕 揚雄《蜀王本紀》:蜀王之先,名蠶叢、柏灌、魚鳧、蒲澤、開明。是時人民椎髻哤言,不曉文字,未有禮樂。從開明上至蠶叢,積三萬四千歲。
〔3〕 《元和郡縣志》:太白山,在鳳翔府郿縣東南五十里。諸山莫高于此。
〔4〕 《蜀王本紀》:天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徙山。秦王獻美女于蜀王。蜀王遣五丁迎女,見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蛇,山崩,秦五女皆上山,化為石。
〔5〕 左思《蜀都賦》:陽烏回翼乎高標。高標,一名高望,乃嘉定府之主山
〔6〕 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
〔7〕 《元和郡縣志》:青泥嶺,在興州長舉縣西北五十三里。懸崖萬仞,上多云雨,行者屢逢泥淖,故號為青泥嶺。
〔8〕 《星經(jīng)》:參十星,玉井四星在參左足下,捫參必歷乎井也。岷山之地,上為井絡。參三星為蜀之分野,井八星為秦之分野。脅息,縮氣也。
〔9〕 《雉子斑》古辭:雄來飛,從雌視。
〔10〕 子規(guī),即杜鵑也。蜀中最多。春暮即鳴,夜啼達旦,至夏尤甚。
〔11〕 木華《海賦》:磊
而相
。李善注:相
,相擊也?!俄崟罚?
,喧聲。
〔12〕 郭璞《江賦》:砯巖鼓作。李善注:砯,水擊巖之聲。
〔13〕 左思《蜀都賦》:一人守隘,萬夫莫向。張載《劍閣銘》:一人荷戟,萬夫趦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
〔14〕 陳子昂書:殺人如麻。
王琦注曰:白,蜀人,自為蜀詠耳。言其險更著其戒。風人之義遠矣。
梁甫吟
《蜀志》:諸葛亮好為《梁甫吟》。張衡《四愁詩》:欲往從之梁父艱。注:梁父,泰山下小山名。謂喻讒邪小人。
長嘯梁甫吟,何時見陽春 〔1〕 。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 〔2〕 。寧羞白發(fā)照清水,逢時壯氣思經(jīng)綸。廣張三千六百鉤,風期暗與文王親 〔3〕 。大賢虎變愚不測 〔4〕 ,當年頗似尋常人。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入門不拜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鳳。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 〔5〕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況壯士當群雄。我欲攀龍見明主 〔6〕 ,雷公砰訇震天鼓 〔7〕 ,帝旁投壺多玉女 〔8〕 。三時大笑開電光,倏爍晦冥起風雨 〔9〕 。閶闔九門不可通,以額扣關閽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猰 磨牙競人肉 〔10〕 ,騶虞不折生草莖 〔11〕 。手接飛猱搏雕虎 〔12〕 ,側足焦原未言苦 〔13〕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見我輕鴻毛。力排南山三壯士,齊相殺之費二桃 〔14〕 。吳楚弄兵無劇孟,亞夫咍爾為徒勞 〔15〕 。梁甫吟,聲正悲。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 〔16〕 。風云感會起屠釣,大人
屼當安之。
〔1〕 《楚辭·九辯》:恐溘死而不得見乎陽春。
〔2〕 《韓詩外傳》:太公望老而屠牛朝歌,賃于棘津,釣于磻溪。文王舉而用之。
〔3〕 風期,猶風度也。
〔4〕 《易·革卦》:大人虎變。
〔5〕 《史記·酈生列傳》:酈生食其者,陳留高陽人也。家貧落魂,無以為衣食業(yè),縣中皆謂之狂生。沛公至高陽傳舍,使人召酈生。酈生入謁,沛公方踞床,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酈生入,則長揖不拜,曰: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于是沛公輟洗攝衣,延酈生上坐,謝之。漢三年,漢王使酈生說齊王,伏軾下齊七十余城。酈生曰:吾高陽酒徒,非儒人也。
〔6〕 《后漢書·光武帝紀》: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
〔7〕 《初學記》:雷,天之鼓也。顧凱之《雷電賦》:砰訇輪轉,倏閃羅曜?!稄V韻》:砰訇,大聲也。
〔8〕 《神異經(jīng)》:東王公與一玉女投壺,每投千二百矯。設有入不出者,天為之 噓;矯出而脫誤不接者,天為之笑。
〔9〕 《漢書·高帝紀》:雷電晦冥。
〔10〕 《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有獸名曰窫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窫窳,即猰?也。
〔11〕 騶虞,即白虎也。
〔12〕 《尸子》:中黃伯曰,予左執(zhí)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夫貧窮,太行之獶也;疏賤,義之雕虎也。而吾日遇之,亦足以試矣。
〔13〕 《尸子》:莒國有石焦原者,廣五十步,臨百仞之溪,莒國莫敢近也。有以勇見莒子者,獨卻行齊踵焉,所以稱于世。夫義之為焦原也,亦高矣。賢者之于義,必且齊踵,此所以服一時也。
〔14〕 諸葛亮《梁甫吟》:問是誰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15〕 《漢書·游俠傳》:吳楚反時,條侯為太尉。得劇孟,喜曰: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劇孟,吾知其無能為已。天下騷動,大將軍得之若一敵國云?!墩f文》:咍,嗤笑也。王逸《楚辭注》:楚人謂相啁笑曰咍。
〔16〕 《晉書·張華傳》:張華補(雷)煥為豐城令。煥掘獄屋基,得雙劍,送一劍與華,留一自佩。華報煥書曰:詳觀劍文,乃干將也。莫邪何不復至?雖然,天生神物,終當合耳。華誅,失劍所在。煥卒,子華行經(jīng)延平津,劍忽于腰間躍出墮水,使人沒水取之,不見劍,但見兩龍各長數(shù)丈。蟠縈有文章,沒者懼而返。須臾光彩照水,波浪驚沸,于是失劍。
襄陽歌
落日欲沒峴山西 〔1〕 ,倒著接?花下迷。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 〔2〕 。傍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 〔3〕 。鸕鶿杓,鸚鵡杯 〔4〕 ,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5〕 。遙看漢水鴨頭綠 〔6〕 ,恰似葡萄初酦醅 〔7〕 。此江若變作春酒,壘麴便筑糟邱臺 〔8〕 。千金駿馬換小妾 〔9〕 ,笑坐雕鞍歌落梅。車旁側掛一壺酒,鳳笙龍管行相催。咸陽市中嘆黃犬 〔10〕 ,何如月下傾金罍 〔11〕 。君不見,晉朝羊公一片石 〔12〕 ,龜頭剝落生莓苔。淚亦不能為之墮,心亦不能為之哀 〔13〕 。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 〔14〕 。舒州杓,力士鐺,李白與爾同死生 〔15〕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東流猿夜聲。
〔1〕 《元和郡縣志》:峴山在襄州襄陽縣東南九里,東臨漢水?!端?jīng)注》:羊祜之鎮(zhèn)襄陽也,與鄒潤甫嘗登之。及祜薨后,后人立碑于故處,望者悲感。杜元凱謂之墮淚碑。
〔2〕 《隋書》:梁武帝之在雍鎮(zhèn),有童謠曰:襄陽白銅蹄,反縛揚州兒。即位之后,更造新聲,帝自為之詞三曲,又令沈約為三曲,以被弦管。后人改蹄為鞮。
〔3〕 《世說·任誕篇》:山季倫為荊州,時出酣暢。人為之歌曰: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暮倒載歸,酩酊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舉手問葛彊,何如并州兒?接?,白帽也?!稘h宮儀》:一日不齋醉如泥。
〔4〕 鸕鶿,水鳥,其頸長,刻杓為之形。《太平廣記》:鸚鵡螺,旋尖處屈而朱,如鸚鵡觜。大者可受二升。裝為酒杯,奇而可玩?!冬構钟洝罚航鹉刚偃合裳缬诔嗨?,坐有碧玉鸚鵡杯、白玉鸕鶿杓,杯干則杓自挹,欲飲則杯自舉。恐是因太白詩語而偽造此事。
〔5〕 鄭玄飲三百余杯,而溫克之容,終日無怠。
〔6〕 顏師古《急就篇注》:春草、雞翹、鳧翁,皆謂染采而色似之,若今染家言鴨頭綠、翠毛碧云。
〔7〕 《南部新書》:太宗破高昌,收馬乳葡萄種于苑中,并得酒法,仍自損益之,造酒綠色。庾信《春賦》:石榴聊泛,葡萄酦醅?!稄V韻》:酦醅,酘酒也。醅,酒未漉也?!俄崟罚横H謂之酦。又云:酘,重釀酒也。
〔8〕 《論衡》:紂沉緬于酒,以糟為邱,以酒為池。
〔9〕 西魏曹彰以愛妾換駿馬。見《獨異志》。
〔10〕 《史記·李斯列傳》:李斯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11〕 《詩經(jīng)》:我姑酌彼金罍。
〔12〕 《世說》注:《晉諸公贊》曰:羊祜在南夏,吳人悅服,稱曰羊公,莫敢名者。《晉書》:羊祜樂山水,每風景必造峴山置酒,言詠終日不倦。卒時年五十八,襄陽百姓于峴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廟立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13〕 繆本于哀字下多誰能憂彼身后事,金鳧銀鴨葬死灰二句。
〔14〕 《世說》: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15〕 舒州杓二句,一作黃金爵,白玉瓶。李白,一作酒仙?!缎绿茣さ乩碇尽罚菏嬷萃部る`淮南道,土貢酒器、鐵器。又《韋堅傳》:有豫章力士瓷飲器,茗鐺釜。
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一作《陪侍御叔華登樓歌》?!督贤ㄖ尽罚函B嶂樓在寧國府郡治后,即謝朓為宣城太守時之高齋地,一名北樓,亦稱謝公樓。唐咸通間,刺史獨孤霖改建,易今名。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 〔1〕 ,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 〔2〕 ,中間小謝又清發(fā)。俱懷逸興壯思飛 〔3〕 ,欲上青天攬明月 〔4〕 。抽刀斷水水更流 〔5〕 ,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 〔6〕 ,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7〕 。
〔1〕 陸機詩:長風萬里舉。
〔2〕《后漢書·竇章傳》:是時學者稱東觀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章懷太子注:言東觀經(jīng)籍多也。蓬萊,海中神山,為仙府。幽經(jīng)秘錄并皆在焉。
〔3〕 盧思道《盧記室誄》:麗詞泉涌,壯思云飛。
〔4〕 青天一作青云。明月一作日月。
〔5〕 更一作復。
〔6〕 人生一作男兒。
〔7〕 散發(fā)五字一作舉棹還滄州。
金陵歌送別范宣
石頭巉巖如虎踞,凌波欲過滄江去。鐘山龍盤走勢來,秀色橫分歷陽樹。四十余帝三百秋 〔1〕 ,功名事跡隨東流。白馬小兒誰家子,泰清之歲來關囚 〔2〕 。金陵昔時何壯哉,席卷英豪天下來。冠蓋散為煙霧盡,金輿玉座成寒灰??蹌Ρ骺者袜担宏惏坠莵y如麻。天子龍沉景陽井,誰歌玉樹后庭花 〔3〕 。此地傷心不能道,目下離離長春草。送爾長江萬里心,他年來訪南山皓 〔4〕 。
〔1〕 張勃《吳錄》: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觀秣陵山阜,乃嘆曰:鐘山龍蟠,石頭虎踞,帝王之宅也?!毒岸ń抵尽罚菏^山在城西二里。自六朝以來,皆守石頭以為固。鐘山在縣東北。和州歷陽郡治歷陽縣?!督祱D經(jīng)》:西至本府(建康)界十里,自界首至和州八十三里,從采石而濟,蓋南北往來要津。自孫權定都建鄴,至陳并于隋,凡三十九主,三百三十五年。此言四十余帝者,并其間推尊者而混言之也。
〔2〕 白馬句一作白馬金鞍誰家子,吹唇虎嘯鳳凰樓。白馬小兒謂侯景。《隋書》:大同中童謠曰:青絲白馬壽陽來。其后侯景破丹陽,乘白馬,以青絲為羈勒?!读簳罚禾宥臧嗽拢罹芭e兵反。十月己亥,景自橫江濟于采石。辛亥,景師至京。三年三月,攻陷宮城?!赌淆R書》:元嘉七年,太一在八宮,關囚惡歲?!赌鲜贰罚汉罹俺C詔禪位,將登太極殿,丑徒數(shù)萬同共吹唇唱吼而上。
〔3〕 《陳書》:后主聞兵至,出后堂景陽殿,自投于井。及夜為隋軍所執(zhí)。又:后主每引賓客,對貴妃等游宴。使諸貴人及女學士與狎客共賦新詩,互相贈答。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曲詞,被以新聲。選宮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數(shù),令習而歌之,分部迭進,持以相樂。其曲有《玉樹后庭花》等。
〔4〕 目一作日。皓一作老。南山皓,謂漢之四皓,漢時匿終南山。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金陵夜寂涼風發(fā) 〔1〕 ,獨上高樓望吳越 〔2〕 。白云映水搖空城 〔3〕 ,白露垂珠滴秋月 〔4〕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 〔5〕 。
〔1〕 寂一作靜。
〔2〕 高一作西。
〔3〕 空城一作秋城,一作秋光。
〔4〕 垂珠滴秋月,一作如珠滴秋月,一作沾衣濕秋月。江淹《別賦》:秋露如珠。
〔5〕 沉一作長。來一作今。長一作還,一作卻。
夢游天姥吟留別
一作《別東魯諸公》?!短藉居钣洝罚禾炖焉皆谠街葚呖h南八十里?!睹街尽吩疲荷接袟髑в嗾?,蕭蕭然?!逗髤卿洝吩疲贺呖h有天姥山。傳云,登者聞天姥歌謠之響。謝靈運詩云:暝抵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云霓,還期那可尋。即此也?!兑唤y(tǒng)志》:天姥峰,在臺州天臺縣西北,與天臺山相對。其峰孤峭,下臨嵊縣,仰望如在天表。
海客談瀛州 〔1〕 ,煙濤微茫信難求 〔2〕 。越人語天姥 〔3〕 ,云霞明滅或可睹 〔4〕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5〕 。天臺四萬八千丈 〔6〕 ,對此欲倒東南傾 〔7〕 。我欲因之夢吳越 〔8〕 ,一夜飛度鏡湖月 〔9〕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10〕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11〕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12〕 。列缺霹靂 〔13〕 ,邱巒崩摧。洞天石扇 〔14〕 ,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15〕 。霓為衣兮風為馬 〔16〕 ,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17〕 。忽魂悸以魄動 〔18〕 ,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 〔19〕 ,且放白鹿青崖間 〔20〕 ,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21〕 ,使我不得開心顏。
〔1〕 《十洲記》:瀛洲在東海中。
〔2〕 微茫,一作瀰漫。
〔3〕 語一作道。
〔4〕 或一作安。
〔5〕 拔一作枝?!短綇V記》:章安縣西有赤城山。顧野王《輿地志》:赤城山有赤石羅列,長里余,遙望似赤城。
〔6〕 四一作一?!对企牌吆灐罚禾炫_山高一萬八千丈。葛仙翁煉丹得道處,上應臺宿,故曰天臺。
〔7〕 歌一作絕?!冻o·天向》:康回馮怒,地何故以東南傾?
〔8〕 因之一作冥搜。
〔9〕 薛方山《浙江志》:鑒湖又曰鏡湖,在會稽縣西南三十里。
〔10〕 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詩:共登青云梯。
〔11〕 《述異記》:東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樹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則鳴,天下之雞皆隨之鳴。
〔12〕 《說文》:澹,水搖也。
〔13〕 揚雄《羽獵賦》:霹靂列缺。
〔14〕 扇一作扉。
〔15〕 郭璞《游仙詩》:但見金銀臺。
〔16〕 傅玄《吳楚歌》:云為車兮風為馬。風一作鳳。
〔17〕 張衡《西京賦》:總會仙倡,戲豹舞羆。白虎鼓瑟,蒼龍吹箎?!短接[》:太微天帝登白鸞之車。上元夫人《步元曲》:忽過紫微垣,真人列如麻。
〔18〕 《說文》:悸,心動也。
〔19〕 兮一作時。
〔20〕 《楚辭》:騎白鹿而容與。
〔21〕 摧眉,低首也。
范德機曰:夢吳越以下,夢之源也。以次諸節(jié),夢之波瀾也。其間顯而晦,晦而顯,至失向來之煙霞,夢極而與人接矣。非太白之胸次筆力,亦不能發(fā)此。枕席、煙霞二句,最有力。結語平衍,亦文勢當如此。
把酒問月 〔1〕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 〔2〕 ,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常照金樽里。
〔1〕 兩宋本、繆曰芑本俱注云: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2〕 傅云《擬天問》:月中何有,白兔搗藥。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1〕 梁簡文帝詩:夜月似秋霜。
獨坐敬亭山 〔1〕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1〕 《江南通志》:敬亭山在寧國府城北十里,古名昭亭山,東臨宛溪,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
橫江詞六首 〔1〕 選一首
橫江館前津吏迎,向余東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2〕 。
〔1〕 《太平寰宇記》:橫江浦在和州歷陽縣東南二十六里,對江南岸之采石,往來濟渡處。唐永徽后置津吏。
〔2〕 梁簡文帝詩:采菱渡頭擬黃河,郎今欲渡畏風波。
范德機云:絕句一句一絕,乃其大本;其次句少意多,極四詠而反復議論。此篇氣格,合歌行之風,使人嗟嘆而有無窮之思,乃唐人所長也。
贈汪倫 〔1〕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2〕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 楊齊賢注:白游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倫之裔孫,至今寶其詩。
〔2〕 踏歌者,連手而歌,踏地以為節(jié)也。
唐汝詢曰:傖一村人耳,何親于白。既醞酒以候之,復臨行以祖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絕千古。后人效之,如欲問江深淺,應如遠別情,語非不佳,終是杞柳杯棬。
山中問答 〔1〕
問余何意棲碧山 〔2〕 ,笑而不答心自閑 〔3〕 ,桃花流水窅然去 〔4〕 ,別有天地非人間。
〔1〕 一作答問,一作山中答俗人。
〔2〕 意一作事。
〔3〕 答一作語。
〔4〕 窅一作宛。
客中作 〔1〕
蘭陵美酒郁金香 〔2〕 ,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
〔1〕 一作客中行。
〔2〕 《元和郡縣志》:蘭陵縣城在沂州氶縣東六十里?!读簳罚河艚?,出罽賓國,花色正黃而細。
早發(fā)白帝城 〔1〕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
〔1〕 一作白帝下江陵。白帝城,公孫述所筑。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為白帝城。王琦按:白帝城在夔州奉節(jié)縣,巫山在夔州巫山縣,二地相近。所謂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端?jīng)注》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宿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加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展葌黜?,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 輕舟已過一作須臾過卻。
越中覽古
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 〔1〕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2〕 。
〔1〕 家一作鄉(xiāng)。王琦注:義士,吳舒鳧以為戰(zhàn)士傳寫之訛,謂越人安得稱義士云云,未知是否?
〔2〕 飛一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