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陽人。少好節(jié)義,善振人患難,隱鹿門山。年四十,乃游京師。嘗于太學賦詩,一座嗟伏,無敢抗。張九齡、王維雅稱道之。維私邀入內(nèi)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維以實對。帝喜曰:朕聞其人而未見也。何懼而匿?詔浩然出。帝問其詩。浩然再拜,自誦所為,至“不才明主棄”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采訪使韓朝宗約浩然偕至京師,欲薦諸朝。會故人至,劇飲歡甚。或曰:君與韓公有期。浩然叱曰:業(yè)已飲,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辭行,浩然不悔也。張九齡為荊州,辟置于府,府罷。開元末,病疽背卒。(節(jié)《新唐書》卷二百三本傳)有集四卷,王士源序。
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 〔1〕 ,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1〕 干寶《晉武帝革命論》:帝王之興,必俟天命。茍有代謝,非人事也。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1〕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2〕 。氣蒸云夢澤 〔3〕 ,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 〔4〕 ,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5〕 。
〔1〕 一作《臨洞庭》。
〔2〕 左思《吳都賦》:回曜靈于太清。
〔3〕 《參同契》:山澤氣蒸。
〔4〕 《尚書》:若濟臣川,用汝作舟楫。
〔5〕 《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汗湃擞醒栽唬号R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
舟中曉望
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舳艫爭利涉 〔1〕 ,來往任風潮。問我今何適,天臺訪石橋 〔2〕 。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1〕 《漢書·武帝紀》:舳艫千里?!吨芤住罚豪娲蟠?。
〔2〕 《一統(tǒng)志》:天臺縣北有石橋山,山上方廣寺旁有小石橋架兩崖間,勢極峭峻。
游精思觀回王白云在后
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曛。回瞻下山路,但見牛羊群。樵子暗相失,草蟲寒不聞。衡門猶未掩,佇立望夫君。
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 〔1〕
水亭涼氣多,閑棹晚來過。洞影見松竹,潭香聞芰荷。野童扶醉舞,山鳥助酣歌。幽賞未云遍,煙光奈夕何。
〔1〕 一作《浮舟過滕逸人別業(yè)》。
夜泊牛渚趁薜八船不及
星羅牛渚夕,風退鷁舟遲。浦溆嘗同宿,煙波忽間之。榜歌空里失 〔1〕 ,船火望中疑。明發(fā)泛潮海,茫茫何處期。
〔1〕 司馬相如《子虛賦》:榜人歌,聲流喝。
歲除夜有懷 〔1〕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xiāng)人。漸與骨肉遠,轉(zhuǎn)于僮仆親。那堪正飄泊,來日歲華新。
〔1〕 一作《除夜》。
傷峴山云表觀主
少小學書劍,秦吳多歲年。歸來一登眺,陵谷尚依然。豈意餐霞客,溘隨朝露先 〔1〕 。因之問閭里,把臂幾人全。
〔1〕 《漢書·蘇武傳》: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萬山潭
垂釣坐磐石,水清心益閑。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游女昔解佩,傳聞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晚泊潯陽望廬山 〔1〕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但聞鐘。
〔1〕 一作《晚泊潯陽望香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