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陳裴之的父親
陳裴之在清代頗有詩名,而他的父親陳文述也是非同小可。

陳文述
陳文述生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八月二十七日,少有詩名。十八歲入縣學(xué),為錢塘學(xué)咨部優(yōu)行廩生。二十一歲與大自己一歲的表姐龔玉晨結(jié)婚,次年生下長女華娵。又過兩年生下長子陳裴之。
嘉慶元年(1796)文述應(yīng)杭州鄉(xiāng)試,主考官阮元以《仿宋畫院制團扇》命題,文述詩最佳。此后文述益發(fā)勤學(xué),常觀書于市,且抄且讀,與族兄陳鴻壽、陳甫等人往來甚密,被阮元稱為“武林三陳”。
嘉慶三年(1798)中鄉(xiāng)試副榜,同年九月,阮元任滿離浙,招文述隨從入都。次年秋九月,阮元奉命撫浙,文述又隨阮元抵浙,入阮元幕下。次女麗娵出生。
嘉慶五年(1800)五月,阮元立“詁經(jīng)精舍”,選兩浙諸生讀書其中。六月,阮元駐臺州,文述留節(jié)署治文書,未得偕往。阮元平寇,文述撰詩紀(jì)其詩。秋,中恩科舉人。
嘉慶六年(1801)春,入京參加會試,阮元書《呻吟語》精言長卷贈別。居京師五年,三試春官不第。在京師,與楊芳燦交好齊名,時號“楊陳”。后官全椒、繁昌、昭明等地知縣,多惠政、性孝友,與王曇、郭廖、查揆、屠倬交最契。又好修名人遺跡,曾為柳如是修墓。
陳文述積極倡導(dǎo)女學(xué),一生收女弟子三十余人,其中包括后來嫁給陳裴之的汪端。紫湘去世后,陳文述親自撰寫了《紫湘誄》來紀(jì)念她。其妻龔玉晨也為紫湘寫了一篇《紫姬小傳》,稱其“端秀靜穆,神光離合,若瓊花之照春……”。陳文述讀后,專門給兒子寫信,叫他向紫湘“報以筆墨”。陳裴之謹(jǐn)遵父命,著文紀(jì)念紫湘,這才有了《香畹樓憶語》。
陳文述卒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詩學(xué)西昆體,晚年歸于雅正。著有《碧城詩館詩鈔》、《頤道堂集》等。以下是他的幾首代表詩作。
夏日雜詩
水窗低傍畫欄開,
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
秋夜
梧桐葉底見銀河,露氣當(dāng)窗冷碧羅。
四壁蟲聲兩行雁,不知何處得秋多。
江行望采石
生平作詩慕太白,江上扁舟望采石。
采石隔江不可見,惟見茫茫水天碧。
碧天如畫江波流,當(dāng)年宮錦乘風(fēng)游。
騎鯨客去二千載,青山寂寞余高樓。
樓上闌干俯江石,樓下春潮向東走。
不敢高吟牛渚詩,恐向寒江落星斗。
金陵雜感
往事分明記蔣州,江山如畫賦重游。
坐來士女青綾障,換到仙人紫綺裘。
春雨闌珊頻對酒,夕陽凝望一登樓。
間情消盡歸心動,不賦驚鴻賦野鷗。
過眼風(fēng)花春夢婆,此情何止感東坡。
殘山剩水吟難了,乳燕雛鶯嫁已多。
有客驂鸞間著錄,幾家行馬鳥鳴珂。
祇應(yīng)貰醉長干里,東下江流送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