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與相聲不同,它不全仗著“說”??墒?,拙笨呆板的語言必使喜劇減色,不管劇情有多么好。喜劇的語言必須足以支持喜劇的人物與情節(jié)。這很不容易作到。
我試寫過喜劇,不大成功。在進行習(xí)寫喜劇的時候,我遇上許多困難。在這里,我只就個人的經(jīng)驗談喜劇語言的一些問題,不敢全面立論。
我們首先要注意到:知識分子的幽默與諷刺往往離不開掉書袋,把“莫名其妙”說成“莫名其土地堂”便覺得很俏皮。其實,這一點也不俏皮。挖苦人家把“李逵手使大斧”念作“李達手使大爹”便覺得諷刺的很夠味兒。其實,這只是挖苦人,一點也不高明。是的,自古以來,文人編的笑話,多半是“莫名其土地堂”之類的。真正的好笑話是人民的創(chuàng)作。文人會掉書袋,人民卻從生活中找到笑話的資料與語言。我們在聯(lián)歡會上說的好笑話多來自民問,而不來自文人編輯的什么笑話選集。文人編造的好笑話與好相聲并不多見,因為他們總是咬言咂字,要弄字眼兒,沒有豐富的生活也不掌握活的語言。我們既須從人民生活中找到喜劇的素材,更須從人民口中學(xué)到活的語言。掉書袋至多只可偶一為之。
老派文人愛掉書袋,新文人又或者難免耍學(xué)生腔,其病一也,都是生活不夠豐富,語言脫離了生活。秀才圈子里不會產(chǎn)生活潑明快的喜劇語言來。不要把喜劇語言只當(dāng)作語言問題看待,語言與生活是分不開的。
喜劇最足以顯露作者的才華:隨機應(yīng)變,見景生情,隨時拿出既明快又深刻的驚人之語來。這必須有豐富的生活作底子。生活不豐富,往往就磨豆腐似的,繞來繞去,求得幽默或諷刺的效果。那不會有好效果。喜劇的語言是要一碰就響的。拉鋸式的語言只能起催眠作用。
不要想起一句漂亮話來,就視同珍寶,非用上不可。喜劇的語言須密切配合人物與情節(jié)的發(fā)展。若是孤立地只珍惜一句話,而忘了人物與情節(jié),不管那句話多么漂亮,也沒有什么好處。話到,人物到,情節(jié)到,才能夠起立竿見影的作用,或使全堂哄笑,或令四座點頭。在我修改劇本的時候,我不惜把很得意的句子刪去。情節(jié)有所更易,語言也得跟著改變。這須狠心割愛。
歇后語用在合適的地方不無作用,但切忌不管在什么地方,非用上不可。在我們?nèi)粘I钪校笳Z的確有些用處。因此,適當(dāng)?shù)赜迷谖枧_上,也確是既俏皮又親切。可是,無論怎么說,歇后語總是借來的,不是我們創(chuàng)造的,用得不適當(dāng)或太多,反倒露出我們只會抄襲,令人生厭。我看過一出話劇,其中的每個角色都愛說歇后語,倒仿佛是歇后語專家們在開會議。這應(yīng)加以控制,勿使泛濫成災(zāi)。
以前,我往往貪用土話,以為土話俏皮,可以增加喜劇氣。自從推廣普通話運動開始,我逐漸減少土話的利用。多思索思索,普通話照樣能夠支持喜劇。語言本身并不分喜劇的與悲劇的兩類,只看我們怎么運用。
最忌低級趣味!為要逗笑,稍不留神,即趨下流。我們今天的喜劇應(yīng)負(fù)有提高語言之責(zé)。風(fēng)趣不是詬罵,逗笑不可一泄無余,失去含蓄。幽默不是亂開玩笑,諷刺也不是對人身的挖苦。假若悲劇的語言是月暈晴雷,風(fēng)云不測,喜劇的語言便應(yīng)似春曉歌聲,江山含笑。它使我們輕松愉快,崇高開朗,熱愛我們的語言!
要寫好喜劇的語言很不容易,我們都須下一番苦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