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陵
《古詩箋》 陵字孝穆,梁侍中摛之子,年數歲,沙門寶志見而摩其頂曰:“天上石麒麟也!”初為晉安王參軍,累官散騎常侍。仕陳,歷五兵、吏部尚書,封建昌縣侯。大建中,遷尚書右仆射、國子祭酒。后主即位,加光祿大夫。
陰鏗
《古詩箋》 鏗字子堅,武威姑臧人。善五言詩,為時所重。釋褐梁湘東王法曹行參軍。天嘉中,為始興王中祿事參軍。累遷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
《古詩選》 陰子堅詩聲調既亮,無齊梁晦澀之習,而琢句抽思,務極新雋;尋常景物,亦必搖曳出之,務使窮態(tài)極妍,不肯直率。此種清思,更能運以亮筆,一洗《玉臺》之陋。頓開沈(佺期)宋(之問)之風;且覺比《玉臺》則特妍,校沈、宋則尤媚。六朝不論于晚唐者,全賴有此大雅君子,振起而維挽之;宜乎太白仰鉆,少陵推許,榛涂之辟,此功不小也。
后人評覽古詩,不詳時代,妄欲一切相繩。如讀六朝體,漫曰此是五古,遂欲以漢魏望之,此既不合;及見其漸類唐調,又欲以“初”“盛”律擬之,彼又不倫。因妄曰:六朝無詩;否亦曰六朝之詩。自成一體可耳,概以為是卑靡者,未足與于《風》《雅》之列。不知時各有體,體各有妙。況六朝介于古近體之間,風格相承,神爽變換,中有至理。不盡心于此,則作律不由古詩而入,自多俚率凡近;乏于溫厚之音。故梁陳之詩,不可不讀。讀梁陳之詩,尤當識其正宗,則子堅集其稱首也。更且無論前古后律,脫換所由;就此一體,亦有妙境,烏容不詳!今俊逸如子堅,高亮如子堅,詩至是可以止矣。前此則漢魏、蘇李、三曹、三謝,后此則沈宋、岑王、李杜,凡諸名家,神調本合,各因時異,易地皆然,或素或青。夏造殷因,不可指周文而笑夏質,執(zhí)夏質廢周文也。
《古詩源》 詩至于陳,專工琢句,古詩一線絕矣。少陵絕句云,“頗學陰、何苦用心”,又贈太白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此特賞其句,非取其格也。
江總
《古詩箋》 總字總持,濟陽考城人。梁世,位太子中舍人。陳,天嘉中,征為中書侍郎,遷太子詹事。后主即位,歷任尚書令。不持政事,日隨后主游宴后庭,與陳暄、孔范等十馀人,號為狎客。入隋,拜上開府,旋卒于江都,年七十六。
《古詩選》 江總持詩,特有清氣,校張正見大殊。其與后主酬唱詩,翻不多見。大抵入隋后作,一往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