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蘇俄的文藝論戰(zhàn)》前記

集外集拾遺 作者:魯迅


《蘇俄的文藝論戰(zhàn)》前記

俄國既經(jīng)一九一七年十月的革命,遂入戰(zhàn)時共產(chǎn)主義時代,其時的急務是鐵和血,文藝簡直可以說在麻痹狀態(tài)中。但也有(Maginist(想像派)和Futurist(未來派)試行活動,一時執(zhí)了文壇的牛耳。待到一九二一年,形勢就一變了,文藝頓有生氣,最興盛的是左翼未來派,后有機關雜志曰《烈夫》——即連結LevyFront)sKustva的頭字的略語,意義是藝術的左翼戰(zhàn)線,——就是專一猛烈地宣傳Construc-tism(構成主義)的藝術和革命底內(nèi)容的文學的。

但《烈夫》的發(fā)生,也很經(jīng)過許多波瀾和變遷。一九○五年第一次革命的反動,是政府和工商階級的嚴酷的迫壓,于是特殊的藝術也出現(xiàn)了:象征主義,神秘主義,變態(tài)性欲主義。又四五年,為改革這一般的趣味起見,印象派終于出而開火,在戰(zhàn)斗狀態(tài)中者三整年,末后成為未來派,對于舊的生活組織更加以激烈的攻擊,第一次的雜志在一九一四年出版,名曰《批社會趣味的嘴巴》!

舊社會對于這一類改革者,自然用盡一切手段,給以罵詈和誣謗;政府也出而干涉,并禁雜志的刊行;但資本家,卻其實毫未覺到這批頰的痛苦。然而未來派依然繼續(xù)奮斗,至二月革命后,始分為左右兩派。右翼派與民主主義者共鳴了。左翼派則在十月革命時受了波爾雪維藝術的洗禮,于是編成左翼隊,守著新藝術的左翼戰(zhàn)線,以十月二十五日開始活動,這就是“烈夫”的起原。

但“烈夫”的正式除幕,——機關雜志的發(fā)行,是在一九二三年二月一日;此后即動作日加活潑了。那主張的要旨,在推倒舊來的傳統(tǒng),毀棄那欺騙國民的耽美派和古典派的已死的資產(chǎn)階級藝術,而建設起現(xiàn)今的新的活藝術來。所以他們自稱為藝術即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誕生日就是十月,在這日宣言自由的藝術;名之曰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藝術。

不獨文藝,中國至今于蘇俄的新文化都不了然,但間或有人欣幸他資本制度的復活。任國楨君獨能就俄國的雜志中選譯文論三篇,使我們借此稍稍知道他們文壇上論辯的大概,實在是最為有益的事,——至少是對于留心世界文藝的人們。別有《蒲力汗諾夫與藝術問題》一篇,是用MarxisM于文藝的研究的,因為可供讀者連類的參考,也就一并附上了。

(一六二五年四月十二日之夜,魯迅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