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詠懷詩選十五首

十四家詩鈔 作者:朱自清


詠懷詩 〔1〕 選十五首

夜中不能寐 〔2〕 ,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fēng)吹我襟。孤鴻號外野 〔3〕 ,翔鳥鳴北林 〔4〕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5〕 。

〔1〕 黃節(jié)注:《詩·大雅》:仲山甫永懷。永、詠,古通。《尚書》:歌永言《漢書·藝文志》引永作詠。師古曰:詠者,永也。永,長也,所以長言之也。

〔2〕 古直注:起首本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对娦颉钒刂?,言仕而不遇也。

〔3〕 《楚辭·九章》:鳥獸鳴以號群兮。王逸注:號,呼也。

〔4〕 吳淇曰:鳥不夜翔。曰翔鳥,正以月明故,即曹孟德:月明星稀,鳥鵲南飛。

〔5〕 黃節(jié)注:末二句蓋用曹植《雜詩》:形影忽不見,翩翩?zhèn)倚?。意指上孤鴻、翔鳥言之。

二妃游江濱,逍遙順風(fēng)翔。交甫懷環(huán)珮,婉孌有芬芳。猗靡情歡愛,千載不相忘。傾城迷下蔡,容好結(jié)中腸。感激生憂思,萱草樹蘭房。膏沐為誰施,其雨怨朝陽 〔1〕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 〔2〕 。

〔1〕 黃節(jié)注:萱草三句,皆用《衛(wèi)風(fēng)·伯兮》詩義。

〔2〕 《漢書·韓信傳》:項王使武涉往說信曰:足下雖自以為與漢王為金石交,然終為漢王所擒矣。

沈約曰:婉孌則千載不忘,金石之交則一旦輕絕,所謂未見好德如好色也。

劉履曰:須溪劉會孟謂從二妃來不謂有此結(jié)語。蓋所謂如截奔馬者。此文詞變化之妙,學(xué)者亦不可不知。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 〔1〕 。秋風(fēng)吹飛藿,零落從此始 〔2〕 。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 〔3〕 。驅(qū)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4〕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 〔5〕

〔1〕 《漢書·李廣傳贊》: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 《楚辭·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沈約:風(fēng)吹飛藿之時,蓋桃李零落之日。華實既盡,柯葉又彫,無復(fù)一毫可樂悅。

〔3〕 繁華二句,李善注:言無常也。

〔4〕 方東樹曰:去上西山,即亂邦不居之義。阮籍《首陽山賦》云:嘉粟屏而不存兮,故甘死而采薇。

〔5〕 沈約曰:歲幕風(fēng)霜之時,徒然而已耳。李善曰:繁霜已凝,歲亦幕止。野草殘悴,身亦當然。

昔聞東陵瓜,近在青門外。連畛距阡陌 〔1〕 ,子母相鉤帶。五色曜朝日,嘉賓四面會。膏火自煎熬 〔2〕 ,多財為患害 〔3〕 。布衣可終身 〔4〕 ,寵祿豈足賴 〔5〕 !

〔1〕 畛,田界。距,至也?!墩f文》:南北為阡,東西為陌。

〔2〕 《莊子·人間世》:膏火自煎也。

〔3〕 《漢書·疏廣傳》: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且夫富者,眾人之怨也。

〔4〕 《史記·李斯傳》:斯乃上蔡布衣。

〔5〕 《左傳》成公十五年:華元曰:不能治官,敢賴寵乎?

沈約曰:當東陵侯侯服之時,多財爵貴,及種瓜青門,匹夫耳。實由善于其事,故以味美見稱。連畛距陌,五色相照。非唯周身贍己,乃亦坐致嘉賓。

何焯曰:言古人即易代失侯,可以種瓜食力。何事不可固窮,欲事二姓乎?

邱光庭及吳淇均謂以瓜諷人不能高蹈遠引而嬰患害。黃節(jié)謂二氏之說未會全詩,觀布衣二句之對于邵平,蓋稱之,非譏之也。

灼灼西隤日,余光照我衣。回風(fēng)吹四壁,寒鳥相因依。周周尚銜羽,蛩蛩亦念饑。如何當路子 〔1〕 ,磬折忘所歸 〔2〕 。豈為夸譽名 〔3〕 ,憔悴使心悲。寧與燕雀翔,不隨黃鵠飛 〔4〕 。黃鵠游四海,中路將安歸。

〔1〕 《孟子》:夫子當路于齊。綦毋邃曰:當仕路也。

〔2〕 曹植《箜篌引》:磬折欲何求。

〔3〕 夸,張也。

〔4〕 《卜居》: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沈約曰:若斯人者,不念己之短翮,不隨燕雀為侶,而欲與黃鵠比游。黃鵠一舉沖天,翱翔四海。短翮追而不逮,將安歸乎?為其計者,宜與燕雀相隨,不宜與黃鵠齊舉。

黃節(jié)案:劉履、吳淇皆以末四句為嗣宗自謂。何焯從之,曰:末言己寧沒身下位,不敢附司馬取尊顯也。陳沆,曾國藩亦皆取之,則與沈約說異。沈歸愚曰:為知進而不知退者言,蓋鄙之之詞,則仍以沈約之說為允。

湛湛長江水,上有楓樹林。皋蘭被徑路 〔1〕 ,青驪逝駸駸。遠望令人悲,春氣感我心。三楚多秀士,朝云進荒淫。朱華振芬芳,高蔡相追尋 〔2〕 。一為黃雀哀,淚下誰能禁 〔3〕

〔1〕 《楚辭·招魂》曰: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

〔2〕 《戰(zhàn)國策·楚策》:莊辛謂楚襄王,蔡靈侯馳騁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國家為事。

〔3〕 《孔叢子》:賈子陽謂子思曰:吾念周室將滅,涕泣不禁。

劉履曰:按《通鑒》,正元元年,魏主芳幸平樂觀。大將軍司馬師以其荒淫無度,褻近倡優(yōu),乃廢為齊王,遷之河內(nèi)。群臣送者皆為流涕。嗣宗此詩,其亦哀齊王之廢乎。

黃節(jié)按:何焯曰:此篇以襄王比明帝,以蔡靈侯比曹爽。嗣宗,爽之故吏,痛府主見滅,王室將移也。蔣師爚曰:按《曹爽傳》有南陽何晏、鄧飏、沛國丁謚。晏乃進之孫,飏乃禹后。后漢《何進傳》,南陽宛人,《鄧禹傳》,南陽新野人,是皆楚士,皆進自爽。何、蔣二氏之說,未免附會,不如劉履說耳。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書詩 〔1〕 。被褐懷珠玉 〔2〕 ,顏閔相與期。開軒臨四野,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岡,萬代同一時 〔3〕 。千秋萬歲后 〔4〕 ,榮名安所之 〔5〕 。乃誤羨門子,噭噭今自嗤 〔6〕

〔1〕 《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

〔2〕 《家語》:子路問于孔子曰:有人于此,被褐而懷玉,何如?子曰:國無道可也?!↑S節(jié)按:《老子》曰:是以圣人被褐懷玉。呂延濟曰:褐,布衣;珠玉,喻道德。

〔3〕 沈約曰:自我以前徂謝者非一,雖或稅駕參差,同為今日之一丘,夫豈異哉。

〔4〕 《戰(zhàn)國策·楚策》:楚王謂安陵君曰,寡人萬歲千秋之后,誰與樂此矣。

〔5〕 古詩:榮名以為寶。

〔6〕 《莊子·至樂》:噭噭然隨而哭之?!墩f文》:嗤,笑也。

沈約曰:志事不同,徂沒理一。

蔣師爚曰:噭噭今自嗤,劉琨答盧諶書所謂破涕為笑。排終身之積慘者也。起昔收今,轉(zhuǎn)瞬之感,便作萬代觀。

黃節(jié)曰:所思,謂顏、閔之徙。然已成丘墓矣。雖有千秋榮名,不如羨門之長生耳。是以今日自嗤,嗤昔年之志于顏、閔也。

何焯曰:世不可為,乃蔑禮法以自廢。志在逃死,何暇顧身后之榮名哉?因悟安期、羨門,亦遭暴秦之代,詭托神仙爾。

徘徊蓬池上,還顧望大梁 〔1〕 。綠水揚洪波,曠野莽茫茫 〔2〕 。走獸交橫馳,飛鳥相隨翔 〔3〕 。是時鶉火中,日月正相望 〔4〕 。朔風(fēng)厲嚴寒,陰氣下微霜。羈旅無儔匹 〔5〕 ,俯仰懷哀傷。小人計其功,君子道其常 〔6〕 。豈惜終憔悴,詠言著斯章 〔7〕 。

〔1〕 《漢書·地理志》:河南開封縣東北有蓬池。又:陳留郡有浚儀縣,故大梁也。

〔2〕 《楚辭》:莽茫茫之無涯。

〔3〕 《登樓賦》: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

〔4〕 《左傳》僖公五年:晉侯復(fù)假道于虞以伐虢。問于卜偃曰:吾其濟乎?對曰:克之。公曰:何時?對曰:童謠云:丙之晨,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鶉之賁賁,天策焞焞,火中成軍,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鶉火中,必是時也。杜注:鶉,鶉火星也。言丙子平旦,鶉火中,軍事有成功也?!墩f文》:望,月滿,與日相望以朝君也。日在東,月在西,遙相望也。何焯曰:嘉平六年二月,司馬師殺李豐、夏侯泰初等;三月,廢皇后張氏;九月甲戌,遂廢帝為齊王,乃十九日,是月丙辰朔。十月庚寅,立高貴鄉(xiāng)公,乃初六日,是月乙酉朔。師既定謀,而后白于太后,則正日月相望之時。末言后之誦者考是歲月,所以詠懷者見矣。

〔5〕 《九辯》: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左傳》:敬仲曰:羈旅之臣。

〔6〕 《荀子·天論》:君子道其常,小人計其功。

〔7〕 沈約曰:不應(yīng)憔悴而致慷悴,君子失其道也。小人計其功而通,君子道其常而塞,故致憔悴也。因乎眺望多懷,兼以羈旅無匹,而發(fā)此詠。豈惜句,所謂君子不為小人匈匈綴行。結(jié)語,君子作歌,維以告哀之旨。

陳祚明曰:風(fēng)霜以喻式微,羈旅以喻寡黨。此計功者所必去。而君臣分義,乃經(jīng)常不可失也。公如僅以高曠為懷,而甘心憔悴者,何必曰君子道其常乎?

獨坐空堂上,誰可與歡者。出門臨永路,不見行車馬。登高望九洲,悠悠分曠野。孤鳥西北飛,離獸東南下 〔1〕 。日暮思親友,晤言用自寫 〔2〕

〔1〕 曹植《九愁賦》:見失群之離獸,覿偏棲之孤禽。

〔2〕 《詩·陳風(fēng)》:彼美淑姬,可以晤言。鄭玄《箋》:晤,對也?!缎⊙拧罚杭纫娋樱倚膶戀?。《箋》:我心寫者,舒其情意,無留恨也。

何焯曰: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途窮能無慟乎?孤鳥離獸,喻逃死吳蜀者。孤鳥指夏侯霸,霸素為曹爽所厚,爽誅,亡入蜀。離獸指文欽,入?yún)?,亦因爽誅內(nèi)懼。

吳淇曰: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乃獨坐空堂上,無人焉。出門臨永路,無人焉。登高望九州,無人焉。所見惟鳥飛獸下耳。其寫無人處,可謂盡情。

西方有佳人 〔1〕 ,皎若白日光 〔2〕 。被服纖羅衣,左右佩雙璜。修容耀姿美,順風(fēng)振微芳 〔3〕 。登高眺所思,舉袂當朝陽 〔4〕 。寄顏云霄間,揮袖凌虛翔。飄颻恍惚中 〔5〕 ,流盼顧我傍。悅懌未交接 〔6〕 ,晤言用感傷。

〔1〕 《詩經(jīng)·邶風(fēng)》: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2〕 宋玉《神女賦》:其始來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3〕 振,動也。

〔4〕 宋玉《高唐賦》:晰兮若皎姬,揚袂障日而望所思。

〔5〕 《老子》: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6〕 曹植《洛神賦》: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

黃節(jié)按:《晉書·本傳》云,曹爽輔政,召為參軍。籍因以疾辭,屏于田里,歲余而爽誅。時人服其遠識?;蚣丛娭兴笟e。

夏后乘靈輿 〔1〕 ,夸父為鄧林。存亡從變化,日月有浮沉。鳳凰鳴參差,伶?zhèn)惏l(fā)其音 〔2〕 。王子好簫管 〔3〕 ,世世相追尋。誰言不可見,青鳥鳴我心。

〔1〕 《山海經(jīng)·海外西經(jīng)》:大樂之野,夏后啟于此儛九代,乘兩龍,云蓋三層。又《大荒西經(jīng)》:夏后開上三嬪于天,得《九辯》與《九歌》以下。

〔2〕 《漢書·律歷志》:黃帝使伶?zhèn)愖源笙闹鳎}之陰,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jié)間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參差,洞簫也。

〔3〕 《列仙傳》: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鳴。

駕言發(fā)魏都,南向望吹臺。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 〔1〕 。戰(zhàn)土食糟糠,賢者處蒿萊。歌舞曲未終,秦兵已復(fù)來。夾林非吾有 〔2〕 ,朱宮生塵埃。軍敗華陽下,身竟為土灰 〔3〕 。

〔1〕 《水經(jīng)注·渠水》:《陳留風(fēng)俗傳》曰:縣有蒼頡師曠城,上有列仙之吹臺。北有牧澤,澤中出蘭蒲。上多?髦,衿帶牧澤,方十五里。俗謂之蒲關(guān)澤,即謂此矣。梁王增筑為吹臺。城隍夷滅,略存故址。

〔2〕 《戰(zhàn)國策·魏策》:梁王魏嬰觴諸侯于范臺。酒酣,請魯君舉觴。魯君興,避席擇言曰:今主君之尊,儀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調(diào)也;左白臺而右閭須,南威之美也;前夾林而后蘭臺,強臺之樂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國。

〔3〕 《史記·魏世家》:王假三年,秦灌大梁,虜王假,遂滅魏以為郡縣。

陳沆曰:駕言發(fā)魏都,借古以寓今也。明帝末路,歌舞荒淫,而不求賢講武,為苞桑之計,不亡于敵國,則亡于權(quán)奸,豈非百世殷鑒哉。

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1〕 。去此若俯仰 〔2〕 ,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塵露 〔3〕 ,天道邈悠悠。齊景升丘山,涕泗紛交流 〔4〕 。孔圣臨長川,惜逝忽若浮 〔5〕 。去者余不及,來者吾不留 〔6〕 。愿登太華山,上與松子游 〔7〕 。漁父知世患,乘流泛輕舟 〔8〕

〔1〕 班倢伃《自悼賦》: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晻莫而昧幽。

〔2〕 《莊子》:其疾也俯仰之間。

〔3〕 曹植《求自試表》:翼以塵露之微,補益山海。

〔4〕 《晏子春秋》:景公游于牛山,北臨其國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5〕 班倢伃《自悼賦》:惟人生兮一世,忽一過兮若浮。

〔6〕 《楚辭·遠游》:往昔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

〔7〕 魏武帝《秋胡行》:愿登泰華山,神人其遠游。《史記·張良傳》:愿棄人間事,從赤松子游耳。

〔8〕 《楚辭·漁父》: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莞爾而笑,鼓枻而去?!秶Z·越語》:范蠡遂乘輕舟,以浮于五湖。《漢書·梅福傳》:越職觸罪,危言世患。

炎光延萬里 〔1〕 ,洪川蕩湍瀨。彎弓掛扶桑,長劍倚天外 〔2〕 。泰山成砥礪,黃河為裳帶。視彼莊周子,榮枯何足賴。捐身棄中野,烏鳶作患害 〔3〕 。豈若雄杰士,功名從此大。

〔1〕 揚雄《劇秦美新》:震聲日景,炎光飛響。李善注:炎光,日景也?!斗ㄑ浴ば⒅疗罚合摹⒁?、商之道將兮,而以延其光兮。

〔2〕 宋玉《大言賦》:彎弓掛扶桑。又:長劍耿介,倚乎天外。

〔3〕 《莊子·列御寇》: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莊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曾國藩曰:此首有屈原《遠游》之志,高舉出世之想。

木槿榮丘墓 〔1〕 ,煌煌有光色。白日頹林中,翩翩零路側(cè)。蟋蟀吟戶牖 〔2〕 ,蟪蛄鳴荊棘。蜉蝣玩三朝,采采修羽翼 〔3〕 。衣裳為誰施,俯仰自收拭。生命幾何時,慷慨各努力。

〔1〕 《禮論》:仲夏之月,木槿榮。

〔2〕 《詩經(jīng)·唐風(fēng)》:蟋蟀在堂。

〔3〕 《詩·曹風(fēng)》:蜉蝣之翼,采采衣服。毛傳:猶有羽翼以自修飾也。采采,眾多也?!痘茨献印罚候蒡霾贿^三日。陳祚明曰:譏富貴之不常也。

黃節(jié)曰:末二句指上木槿、蜉蝣等不知生命之短??犊Γ^木槿之榮蟋蟀之吟、蟪蛄之鳴、蜉蝣之修也。非美之之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