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1〕 時高適、薛據(jù)先有作
高標跨蒼穹,烈風(fēng)無時休。自非曠士懷,登茲翻百憂。方知象教力 〔2〕 ,足可追冥搜。仰穿龍蛇窟,始出枝撐幽 〔3〕 。七星在北戶,河漢聲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秦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厥捉杏菟?,蒼梧云正愁。惜哉瑤池飲,日晏昆侖丘 〔4〕 。黃鵠去不息 〔5〕 ,哀鳴何所投。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 〔6〕 。
〔1〕 《兩京新記》:西院浮圖六級,高三百尺。永徽三年,沙門玄奘所立?!堕L安志》:慈恩寺在萬年縣東南八里。
〔2〕 王巾《頭陀寺碑文》:正法既沒,象教凌夷。注:象教,言為形象以教人也。
〔3〕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枝撐杈枒而斜據(jù)?!墩f文》:撐,柱也。黃山谷云:慈恩塔下數(shù)級皆枝撐洞黑,出上級乃明。
〔4〕 《列子》:穆王升昆侖之丘,以觀皇帝之宮,遂賓于西王母,觴于瑤池之上,乃觀日之所入,日行萬里。
〔5〕 《韓詩外傳》:田饒謂魯哀公曰:黃鵠一舉千里。
〔6〕 劉峻《廣絕交論》:分雁鶩之稻粱。
三山老人胡氏曰:此詩譏切天寶時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