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口甘口
平常接到未知的青年友人的來信,說自己愛好文學,想從這方面努力做下去,我看了當然也喜歡,但是要寫回信卻覺得頗難下筆,只好暫時放下,這一擱就會再也找不出來,終于失禮了。為什么呢?這正合于一句普通的成語,叫做“一言難盡”。對于青年之弄文學,假如我是反對的,或者完全贊成的,那么回信就不難寫,只須簡單的一兩句話就夠了。但是我自己是曾經(jīng)弄過一時文學的,怎么能反對人家,若是贊成卻又不盡然,至少也總是很有條件的,說來話長,不能反復的寫了一一寄去??墒抢喜换馗踩思乙膊皇寝k法,雖然因年歲經(jīng)驗的差異,所說的話在青年聽了多是落伍的舊話,在我總是誠意的,說了也已盡了誠意,總勝于不說,聽不聽別無關系,那是另一問題?,F(xiàn)今在這里總答幾句,希望對于列位或能少供參考之用。
第一件想說的是,不可以文學作職業(yè)。本來在中國夠得上說職業(yè)的,只是農(nóng)工商這幾行,士雖然位居四民之首,為學乃是他的事業(yè),其職業(yè)卻仍舊別有所在,達則為官,現(xiàn)在也還稱公仆,窮則還是躬耕,或隱于市井,織屨賣藝,非工則商耳。若是想以學問文章謀生,唯有給大官富賈去做門客,呼來喝去,與奴仆相去無幾,不唯辱甚,生活亦不安定也。我還記得三十五六年前,大家在東京從章太炎先生聽講小學,章先生常教訓學生們說,將來切不可以所學為謀生之具,學者必須別有職業(yè),藉以糊口,學問事業(yè)乃能獨立,不至因外界的影響而動搖以至墮落。章先生自己是懂得醫(yī)道的,所以他的意思以為學者最好也是看點醫(yī)書,將來便以中醫(yī)為職業(yè),不但與治學不相妨,而且讀書人去學習也很便利容易。章先生的教訓我覺得很對,雖然現(xiàn)今在大學教書已經(jīng)成了一種職業(yè),教學相長,也即是做著自己的事業(yè),與民國以前的情形很有不同了,但是這在文學上卻正可應用,所以引用在這里。中國出版不發(fā)達,沒有作家能夠靠稿費維持生活,文學職業(yè)就壓根兒沒有,此其一。即使可以有此職業(yè)了,而作家須聽出版界的需要,出版界又要看社會的要求,新舊左右,如貓眼睛的轉(zhuǎn)變,亦實將疲于奔命,此其二。因此之故,中國現(xiàn)在有志于文學的最好還是先取票友的態(tài)度,為了興趣而下手,仍當十分的用心用力,但是決心不要下海,要知正式唱戲不是好玩的事也。
第二,弄文學也并不難,卻也很不容易。古人說寫文章的秘訣,是多讀多作?,F(xiàn)在即使說是新文學了,反正道理還是一樣。要成為一個文學家,自然要先有文學而后乃成家,決不會有不寫文學而可稱文學家的,這是一定的事,所以要弄文學的人要緊的是學寫文學作品,多讀多作,此外并無別的方法。簡單的一句話,文學家也是實力要緊,虛聲是沒有用的。我們舉過去的例來說,民六以后新文學運動哄動了一時,胡陳魯劉諸公那時都是無名之士,只是埋頭工作,也不求名聲,也不管利害,每月發(fā)表力作的文章,結果有了一點成績,后來批評家稱之為如何運動,這在他們當初是未曾預想到的。這時代是早已過去了,這種風氣或者也已改變,但是總值得稱述的,總可以當作文人作家練成之一模范。這有如一隊兵卒,在同一目的下人自為戰(zhàn),經(jīng)了好些苦斗,達成目的之后,肩了步槍回來,衣履破碎,依然是個兵卒,并不是千把總,卻是經(jīng)過戰(zhàn)斗,練成老兵了,隨時能跳起來上前線去。這個比喻不算很好,但意思是正對的,總之文學家所要的是先造成個人,能寫作有思想的文人,別的一切都在其次。可是話又說了回來,多讀多作未必一定成功,這還得嘗試了來看。學畫可以有課程,學滿三四年之后便畢業(yè)了,即使不能算名畫家,也總是畫家之一,學書便不能如此,學文學也正是一樣,不能說何時可以學會,也許半年,也許三年,也許終于不成。這一點要請弄文學的人預先了解,反正是票友,試試來看,唱得好固可喜,不好也就罷了,對于自己看得清,放得下,乃是必要也。
第三,須略了解中國文學的傳統(tǒng)。無論現(xiàn)在文學新到那里去,總之還是用漢字寫的,就這一點便逃不出傳統(tǒng)的圈子。中國人的人生觀也還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立起一條為人生的文學的統(tǒng)系,其間隨時加上些道家思想的分子,正好作為補偏救弊之用,使得調(diào)和漸近自然。因此中國文學的道德氣是正當不過的,問題只是在于這道德觀念的變遷,由人為的階級的而進于自然的相互的關系,儒道思想之切磋與近代學術之發(fā)達都是同樣的有力。別國的未必不也是如此,現(xiàn)在只就中國文學來說,這里邊思想的分子很是重要,文學里的東西不外物理人情,假如不是在這里有點理解,下余的只是辭句,雖是寫的華美,有如一套繡花枕頭,外面好看而已。在反對的一方面,還有外國的文藝思想,也要知道大概才好。外國的物事固然不是全好的,例如有人學頹廢派,寫幾句象征派的情詩,自然也可笑,但是有些杰作本是世界的公物,各人有權利去共享,也有義務去共學的,這在文明國家便應當都有翻譯介紹,與本國的古典著作一同供國民的利用。在中國卻是還未辦到,要學人自己費力去張羅,未免辛苦,不過這辛苦也是值得,雖然書中未必有顏如玉的美人,精神食糧總可得到不少,這于弄文學的人是比女人與酒更會有益的。前一代的老輩假如偷看了外國書來講新文學,卻不肯譯出給大家看,固然是自私的很,但是現(xiàn)今青年講更新的文學,卻只拿幾本漢文的書來看,則不是自私而是自誤了。末了再附贅兩句老婆心的廢話,要讀外國文學須看標準名作,不可好奇立異,自找新著,反而上當,因為外國文學作品的好丑我們不能懂得,正如我們的文學也還是自己知道得清楚,外國文人如羅曼羅蘭亦未必能下判斷也。
以上所說的話未免太冷一點,對于熱心的青年恐怕逆耳,不甚相宜亦未可知。但是這在我是沒法子的事,因為我雖不能反對青年的弄文學,贊成也是附有條件的,上邊說的便是條件之一部分。假如雅片煙可以寓禁于征,那么我的意思或者可以說是寓反對于條件罷。因為青年熱心于文學,而我想勸止至少也是限制他們,這些話當然是不大咽得下去的,題目稱曰苦口,即是這個意義。至于甘口,那恐怕只是題目上的配搭,本文中還未曾說到。據(jù)桂氏《說文解字義證》卷三十,鼷字下所引云:
“《玉篇》,鼷,小鼠也,螫毒,食人及鳥獸皆不痛,今之甘口鼠也?!恫┪镏尽?,鼷,鼠之最小者,或謂之甘鼠,謂其口甘,為其所食者不知覺也?!比毡尽逗蜐h三才圖會》卷三十九引《本草綱目》鼷鼠條,亦如此說,和名阿末久知禰須美,漢字為甘口鼠,與中國相同。所謂甘口的典故即出于此。這在字面上正好與苦口作一對,但在事實上我只說了苦口便罷,甘口還是“恕不”了吧。或者怕得青年們的不高興,在要收場的時候再說幾句,—話雖如此,世間有《文壇登龍術》一書,可以參考,便講授幾條江湖訣,這也不是難事,不過那就是咬人不痛的把戲,何苦來呢。題目寫作苦口甘口,而本文中只有苦口,甘口則單是提示出來,叫列位自己注意謹防,此乃是新式作文法之一,為鄙人所發(fā)明,近幾年中只曾經(jīng)用過兩次者也。
(民國癸未二百十日,寫于陰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