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臺借了《憶》來看的第二天,便跑到青云閣去買了一本來,因為我很喜歡這本小詩集?,F(xiàn)在且來談?wù)勊难b幀,印刷及紙張。
《憶》的內(nèi)容我姑且不談?!蛘哂腥艘尚?,這是不是對于著者有點不敬,好像客對主人說“這茶熱得好”一樣。但是我有我的幾種理由。第一,我不會批評,不必說早已不掛牌了;第二,我來夸獎平伯,別人總以為是后臺喝采,未必信用。如對于平伯個人表示意見,則“我很喜歡”一句話盡夠,他就已能了解我了。因此,我還是來談裝訂。
這部詩集的第一點特色是,全部的詩都是著者手寫的。我到底不是“問星處”,并不真是想講相法或筆跡判斷,但我覺得著者的圖像及筆跡都是很能幫助了解或增加興趣的東西。以我近來的“車旁軍”的見解來講,我還希望能用木刻才好,倘若現(xiàn)在還有人會刻。石印總是有點浮光掠影,墨色也總是浮薄,好像是一個個地擺在紙上,用手去一摸就要掉下來似的。我對于《憶》也不免覺得這里有點美中不足,雖然比鉛印自然要有趣得多了。
第二點特色是,里邊有豐子愷君的插畫十八幅,這種插畫在中國也是不常見的。我當(dāng)初看見平伯所持畫稿,覺得很有點竹久夢二的氣味,雖然除另碎插繪外我只見過一本《夢二畫集》春之卷。后來見佩弦的文章,大約是豐君漫畫集的題詞吧,顯明地說出夢二的影響。日本的漫畫由鳥羽僧正(《今昔物語》著者的兒子)開山,經(jīng)過鍬形蕙齋,耳鳥齋,發(fā)達(dá)到現(xiàn)在。夢二所作除去了諷刺的意味,保留著飄逸的筆致,又特別加上艷冶的情調(diào),所以自成一路,那種大眼睛軟腰支的少女恐怕至今還蠱惑住許多人心。德法的羅忒勒克(Lautrec)與海納(Heine)自然也有他們的精采,但我總是覺得這些人的揮灑更中我的意。中國有沒有這種漫畫,我們外行人不能亂說,在我卻未曾見到過,因此對于豐君的畫不能不感到多大的興趣了。
第三點特色是,用的中國連史紙。中國人現(xiàn)在對于用紙真太不考究了,仿佛覺得只要是紙便都可以印書,無論是還魂紙或是草紙。有光紙都當(dāng)做寶貝,更不必說是洋連史,這大約已經(jīng)要算是Edition de Luxe(美裝本)了。我想凡平常的書用洋紙鉛印,也就夠了,好一點的至少非用連史紙不可,或日本的半紙,雖然我也特別喜歡那質(zhì)樸堅韌的杜仲紙。但那釘法我覺得還不如用中國式的線裝為佳,因為原來的絹線結(jié)我不知怎的覺得有點像女學(xué)生的日記本,——自然這只是我一個人的偏見罷了。
總之這詩集的裝訂都是很好的。小缺點也有,但不關(guān)緊要,如全部本文都沒有注頁數(shù)。十五年二月十四日,于溝沿之東。
附記
《憶》,俞平伯著詩集,樸社出版,北京景山書社經(jīng)售,定價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