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
【那羅巖】距寺西廿余里。按《三山志》云:“石窟高可百尋,深廣五十丈,上方若鑿,下平如鏡。群峰插漢,北澗崩流,別一乾坤,非復(fù)人世?!碧葡掏ň拍?,僧好德記云:“則天朝僧元表,不知何許人,躬負(fù)《華嚴(yán)經(jīng)》居此。”又按宋元豐間參政蔡襄記云:“國初有高麗僧元表,誦《華嚴(yán)經(jīng)》于此,邑僧元白聞而往觀之,表以經(jīng)授白,騰空而去?!眳窃酵跫仍齑笏掠趲r東,后二年復(fù)建寺石室中。
【辟支巖】距寺西廿里。唐黃涅槃嘗居此焉。按《五燈會(huì)元》:雪峰存禪師問槃:“近離何處了?”槃曰:“辟支巖?!奔创艘病J谶B亙十余里,環(huán)繞峰巒,奇絕萬狀。有羅漢洞、珍珠簾、孤猿叫月、錦鯉朝天諸勝。明萬歷間,僧真常重辟懸?guī)r,水滴如漿,味甘冽,盛以石盆,額曰“天漿甘露”,亢旱不竭。一名靈源洞。故老相傳,那羅為獅子口,辟支為獅子尾,時(shí)人目為小桃源。
【雨花巖】高數(shù)十丈,泉噴如玉,晝夜不輟。右進(jìn)數(shù)百武為珍珠簾,懸崖亂瀑,絡(luò)繹而下,或時(shí)風(fēng)起,左旋右轉(zhuǎn),如傾萬斛珠璣,對之神爽。在靈源右。
【袈裟巖】壁立千仞,云草氤氳。宛如襞積痕。距說法臺三里許。
【號猿巖】距寺四里許。卓立萬仞,人跡莫到。唯群猿嘯集。
【懸鐘巖】在紫磨峰下。半據(jù)溪流,水激鍠鍠如鳴鐘焉。
【葛仙巖】三國吳人葛玄居此修真。在大童左。
【曬衣巖】距寺十五里。故老相傳,吳越王錢椒建支提寺,范鐵鑄天冠千尊,遣使赍送。泛海未至,颶風(fēng)大作,舟人震恐失措,舉半棄海中,先至嶺曬衣于巖上。及中使至,見所棄者巳在寺中,鄉(xiāng)人始知向者曬衣群僧乃棄海之像也。后寺毀于黃華之難,像亦遭劫火。元重興,獲三四于故址。明永樂五年仁孝皇太后復(fù)賜千尊。
【白巖】在展旗峰半。色純白。游人倚巖畔望大小童峰,指霍林諸勝如在掌上。
【天巖】舊志有“獅子嘯天巖”之句。在紫芝左。
【煉丹巖,上有搗藥臼,司馬承禎煉丹于此。在升仙左。
【搗米巖】在煉丹巖側(cè)。上有搗臼。
【鳳來巖】在折橋上。舊志有“鳳來巖上宿,月照石頭遷”句。
【響山巖】距霍童十五里。兩山對峙,一水澄流,怪石巉巖,杖履莫及,隔岸人語響聲隨應(yīng)。
【聳碧巖】在天柱峰畔,高插云霄。康熙乙亥冬,僧照士傍巖筑室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