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教育部“高等師范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課題的研究成果之一。這套系列教材一共3個分冊:《高等寫作學引論》、《寫作思維訓練教程》、《高等寫作訓練教程》(上下冊)?!陡叩葘懽鲗W引論》是寫作理論知識,《高等寫作訓練教程》(上下冊)是寫作訓練。《寫作思維訓練教程》則是由寫作基本原理到寫作技能訓練的中介。本書在文體寫作的每章內主要分為三個知識板塊:1.文體規(guī)范或文體思維;2.文體寫作思維分析示范與模仿;3.文體寫作思維操作演示與模仿;4.寫作實踐和課后活動。如果教學時間充裕,可按此內容吸進講解、訓練,如果教時不充裕,可以將第一部分的內容事前布置給學生進行自學,課堂教學時主要進行第二、三部分的內容,第四部分的內容也是放到課外進行。本教材在當代寫作哲學、寫作美學的深遠學術背景下,側重于寫作思維、寫作文化、寫作策略、寫作措辭的原理(規(guī)律、模型)的揭示和寫作素質與能力的有效性、操作性訓練,力圖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這樣,本教材的寫作理論知識和教學訓練方案設計具有較高的學習難度,因此,使用本寫作教學體系的教師和學生應有足夠的思想準備。1.本套教材第一、二冊,在全面反映了當代寫作理論和寫作教學理念研究的前沿學術成果的基礎上,建構了一整套全新中國當代寫作學理論的話語體系。這些理論不僅進入了寫作哲學、寫作美學、寫作文化的人文精神深層,而且進入了寫作思維學、寫作措辭學的科學化、操作化深層,更加逼近了真實的寫作行為狀態(tài)。從某種意義上說,本套寫作教材與20世紀以來的種種流行的“基礎寫作學”的寫作知識沒有多少關系,它應該是名副其實的“高等寫作學”。我們將看到,正是在這里,將大學寫作學與中學作文教學十分鮮明地區(qū)別開來。2.為把寫作原理、規(guī)律的知識轉換為真實有效的寫作能力、水平,本套教材在第三冊中從不同的角度設計了多種寫作訓練方案,形成立體、系統(tǒng)的全新的寫作教學與訓練體系。本冊每章內容分為三個板塊:(1)文體規(guī)范或文體寫作思維的理論知識;(2)文體寫作思維分析示范與模仿、操作演示與模仿、改中學寫的寫作訓練;(3)寫作實踐和課后活動。這樣,把寫作訓練落到實處。3.本教材的寫作知識及其教學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本教材文體寫作訓練中的許多文體例文都是選自編者已經發(fā)表的文章、作品,也許這些文章不如一些寫作大師的文章作品更為典型,更為理想,但是,這樣做可實現(xiàn)人們長期對寫作教師、寫作學者既能寫又能講,既能“彈”(談),又能“紡”(仿)的專業(yè)期望。這些作者運用先進的科學的寫作理論對這些文章進行了深度分析和操作演示,這樣,將使寫作教學變得更為專業(yè)化,正在逐步形成中文專業(yè)寫作教學的專業(yè)準入制度,而并非任何人都可以上臺去教寫作學和寫作課。這對寫作學科的走向獨立具有重要意義。本套教材提供的是當代寫作教學的“教材庫”或“知識網絡”。各地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組合使用本套教材。對學生寫作能力特別強調,對寫作課特別重視,對寫作課安排較多課時的學校,可完整運用這套教材的3個分冊,進行扎實的寫作理論教學與寫作技能訓練。而對寫作課不能安排出較多課時的學校,可選擇第2、3分冊作為必修課,將第1分冊作為選修課來上。也基本能達到本教材體系的教學效果和目的。這套教材,本來還應該有一本《當代文章寫作分析》分冊的,但限于篇幅,只能割愛。各地教學同仁在寫作訓練中進行文章分析時,可參考本教材的寫作學分析方法,所分析的例文則自由選擇,這樣也給教師留下了文章分析的創(chuàng)造性空間。本套教材的學術水準力爭不低于中文專業(yè)其他主干學科課程的最新教材,這樣,這套教材便對寫作課教師提出了相當高的素質和能力的要求。我們希望通過本套寫作教材的寫作學理論與教學訓練體系的推廣運用,重新塑造21世紀中國當代寫作學、寫作課和寫作教師嶄新的學術-人格形象。讓寫作課與寫作學造福于當代人類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