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邊草》收有周克希先生六萬字的作品,包括“上篇·譯余瑣掇”與“下篇·譯書故事”。在有些人,這六萬字完全可以敷衍為十二萬字,甚至十八萬字,光在巴黎高師進修、在巴黎生活的兩年就可以洋洋萬言。而那些燈下苦讀苦譯的經歷,更可以重彩濃抹。然而,周克希先生是如此吝嗇筆墨。在《譯邊草》里,我們讀到了翻譯界的趣聞、名家的妙語,讀到了對經典的評介和關于譯文的疑題,讀到了翻譯與創(chuàng)作的共融互補、語言的豐富與微妙,讀到了“學海無涯”的宏闊和“十年出一書”的滄桑。這些,都是以平實散淡的作風、站在美學趣味的立場讓我們心領神會的,所以,我以為,說這六萬字是字字珠璣,是毫不夸張的。趣味從來就是高級的、節(jié)制的、貴族的,趣味如果鋪天蓋地、洋洋灑灑,那就是濫情與庸俗了。我以為凡喜愛文學與文字的人,都值得去擁有這樣一本薄薄的冊子。在書桌上、在枕邊、在旅行途中虔敬地讀一讀、隨意的讀一讀,于我們的見識、修養(yǎng)一定大有益處。平實散淡的《譯邊草》激起的是我們對經典著作、對文學,同時也是對我們的心靈與生命的難得的激情。這或許是謙虛的周克希先生所沒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