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口語語法》是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八五”規(guī)劃項目,原計劃對整個北京口語語法進行系統(tǒng)的描寫,包括結構和表達兩方面的內容。經過開題后的一段論證,感到限于時和人力,要完成這樣龐大的計劃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一味求全貪大,所得的成果只能是浮光掠影式的泛泛之論,并無太大價值。因此我適時調整了計劃,集中力量研究北京口語的詞法,經過三年的努力,完成了《北京口語語法·詞法卷》,從詞法角度對北京口語語法作了比較細致全面的研究?!侗本┛谡Z語法·詞法卷》分13節(jié)考察了北京口語中的13個詞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嘆詞、擬聲詞。其研究方法和內容有如下特點:本書從研究對象上廓清了范圍,徹底排除了不屬于口語的書面語因素,以純凈的、包括北京土語在內的北京方言語法作為研究對象。這是其他任何一部同類語法著作都沒有明確,也沒有真正做到的。在這一點上,本書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它實踐了老一輩語法學家朱德熙、胡明揚先生倡導的,把口語和書面語分開研究,把北京話同普通話分離開來進行研究的思想。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廣泛吸取了近10年來國內外北京話研究的眾多成果,在此基礎上力求新的突破。我們對詞類中的封閉性類別或小類一般都作了窮盡的列舉,對于開放性詞類則細致地區(qū)分其不同的功能/結構/語義類型,這樣就朝著定量定性分析的目標前進了一大步。對那些能夠反映北京口語特色的語法現(xiàn)象,特別是其他語法著作較少提及或語焉不詳?shù)?,我們都盡力開掘。正因如此,本書提供了北京口語的寶貴資料,這些資料可以幫助研究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學者參照北京口語的實際用例作進一步探索或據此修正以往的結論。我們在靜態(tài)描寫的基礎上,盡可能通過比較、替換、轉換等方法進行動態(tài)考察,這就揭示了許多在單純分類描寫中觀察不到的問題。我們還注意從語音、語義、語用諸角度來分析語法現(xiàn)象,例如我們揭示了代詞、嘆詞、語氣詞、擬聲詞的不同語音變體及功能差異,在研究趨向動詞“來、去”時運用了語義特征分析,還從社會環(huán)境因素制約的角度考察了某些代詞和擬聲詞。本書主要采用的還是傳統(tǒng)語法和結構主義的分析方法,重實效而不追時髦也是本書的特色。這本語法書的實用價值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作為語言專業(yè)的選修課教材,外國人學習漢語或方言區(qū)人學習北京話的教科書;可以為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和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化標準的確立提供參考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