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遺珍集
02蘇州運河資源價值與利用研…
03谷雨(第一卷)
04紅色三清山
05南京文獻精編:建康古今記…
06重慶文化研究 甲辰春
07北京城市新空間書寫與文化…
08合肥碑傳裒輯初編
09錦繡太原城
10筆走龍蛇:刻在石頭上的千…
安徽省桐城中學上海校友會 著
龍眠鐘氣,代起人豪,莘莘學子待熏陶,仰止吳公創(chuàng)業(yè)勞,勉成國器望吾曹,勤慎…
可購
上海世久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基金會主編;陳…
本書介紹了20項代表性的京都傳統(tǒng)工藝,分別為:京燒和清水燒、京扇子和京團扇…
朱漢民
本書圍繞儒學及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內涵和現(xiàn)代價值、中華文明復興應厘清的理論問題…
遲紅 著
《跨文化交際》是一門通識教育課程,它以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幫助學生…
孫鶯
《近代中國影院地圖》是“海派文獻叢錄-電影系列”中的一…
[德] 米歇爾·霍華德,[德] 盧西亞諾&…
《無用:人類最寶貴的工具?》是一本有趣的學術專著,多位作者從建筑、藝術、…
庫索 著
本書關注日本世相和日本社會,書中收錄了十幾位知日或旅日作者的日本觀察,全…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編
暫缺簡介...
林仲軒 著
本書從文化研究的視角出發(fā),同時結合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和新聞傳播學等不…
《廈門學導論》課題組
廈門的發(fā)展主要是城市的發(fā)展,且廈門的城市發(fā)展與海洋的發(fā)展密切關聯(lián)著。由此…
《讀書》編輯部 編
《讀書》(ISSN 0257-0270;CN 11 1073/G2)是一份由生活 讀書 新知三聯(lián)書店…
[德]吉樂
作為一個德國人,吉樂在20世紀90年代邂逅宋代瓷器,自此入“坑&…
鮑婧 著
本書以政府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生產(chǎn)性保護工作中的地位角度切入結了政策支持的現(xiàn)…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組織,潘魯生,邱運華 …
張壩村位于隴南市琵琶鎮(zhèn)東南 7 km 處,東接陜西省、南通四川省,地處秦巴山區(qū)…
張兆林 著
聊城木版年畫是一個復雜流變的民俗物象,承繼于特定的地域空間之中,并與民眾…
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體制改革和發(fā)展辦公室
為深入總結新時代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文化改革發(fā)展新成效新經(jīng)驗,挖掘提煉工…
[美]歐文·白璧德 著,張沛 張源 譯…
《文學與美國的大學——為捍衛(wèi)人文學科而作》是白璧德新人…
姑蘇阿焦 著
生活既有煙火俗常,也有詩意清歡。《人間小滿》是一本人人需要的哲思小書,一…
吳寧華、杜浩
本書以音樂民族志的方式,將泰國東北部(伊山)地區(qū)的一所高校—&a…
陳愛國
本書通過民俗學、人類學的田野調查和理論分析,以“皮影戲傳承人&a…
卞成林 著
本書以邊疆多民族地區(qū)紅色文化資源調查、保護與傳承為研究主體,主要對西南地…
本書以邊疆多民族地區(qū)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傳承意愿為研究主體,主要對中國共產(chǎn)…
[美]弗吉尼婭-N-戈登,韋斯利-R-哈伯利,托馬…
全書共六個部分,前五部分闡述了學業(yè)輔導的五個重要方面,第六部分是對當前學…
楊朝明
本書從“孔子其人新識”“孔子思想新解&rdq…
[法] 保羅·利科 著
本書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收錄了保羅·利科的三篇探討翻譯相關問…
陸建非 編
《非遺傳承研究》集刊自2016年創(chuàng)辦,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專家委員會主任…
沈湘平 著
《京師文化評論》由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文化發(fā)展研究院主辦,是跨學科文化評論專…
哈斯額爾敦、金秀梅、銀花
岳洪治 著
這是一部關于閱讀的書,也可視為一個人的閱讀史。全書六輯:第一輯 “我說閱…
郁達夫 著
“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
陳玉梅,江鳳艷 主編
本刊第一輯共收入學術論文18篇,“名醫(yī)·名家訪談&r…
陸少波
本書以作者在日本各地的考察游歷為線索,整理了日本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園林,寺…
[英]理查德-巴克斯頓
《希臘神話的完整世界:神的傳說,人的生活》根據(jù)種類豐富、形式多樣的史料,…
(春秋)左丘明
宋志明
本書基于儒學、國學與哲學的關系展開論述,對中國哲學的“合法性&a…
董琦
自2017年5月,中德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建立以來,中德兩國在教育、文化、…
金春峰
本書圍繞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其當代價值兩大主題,著重梳理儒學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宋明…
張立憲 著
2020年和2021年,王健飛曾在《讀庫》發(fā)表《互聯(lián)網(wǎng)是人類歷史的一段彎路嗎?》…
曾國藩
聶萬恒
《中國文化常識速讀》一書涵蓋了史學、思想、哲學、地理、政制、禮制乃至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