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漢字文化蘊含在漢字的形體和本義之中。解釋漢字的形義來源,必然涉及該字的文化特點。二本書分為三卷。第一卷526字,是許書解形釋義可信或基本可信者。第二卷262字,是后世學者糾正許君解形或釋義有誤,甚至解說形義均誤者。第三卷214字,形體或本義未詳,或形義來源均未詳者,我作了新的考證。其中約一半是拙著《漢字形義考源》中所釋之字,刪節(jié)后合在此卷之中。其余百多個字的形義來源是1998和1999兩年考證所得,為節(jié)省篇幅,一般沒有或很少列舉各家之說。三每卷的字頭依《說文解字》的順序排列。四每個字頭標出的音讀。音讀后面的是《說文解字》原文。五所解之字說明結構類型。漢字的結構類型迄無定論。六所用古文字形體和例句書籍,《甲骨文合集》簡稱《合》,《小屯南地甲骨》簡稱《屯》,《懷特氏所藏甲骨集》簡稱《懷》,《英國所藏甲骨集》簡稱《英》,金文引自《金文編》《殷周金文集錄》,古文、籀文、篆文引自《說文解字》,其他古文字形體來自《漢語大字典》。七為了便于理解例句文意在某些字后面用圓括號標出帶注釋性的字。八依照原文引用。九甲骨文辭例句中的缺文和引用時省略的文字,按當今有關著作習慣,用……表示。十引用已列主要引用參考書目中的文句,注釋時不再注明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