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文化評述巴別塔的重建與解構:解釋學視野中的翻譯問題

巴別塔的重建與解構:解釋學視野中的翻譯問題

巴別塔的重建與解構:解釋學視野中的翻譯問題

定 價:¥46.00

作 者: 李河 著
出版社: 云南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文化評述

ISBN: 9787811120134 出版時間: 2005-10-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小16開 頁數: 370 字數: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從解釋學角度探討“翻譯”問題的哲學著作。通過對不同形態(tài)的“原本中心論”意識的考察,它展示了“語詞世界”與“概念世界”、“解釋學真理”與“邏輯真理”之間的復雜關系,提出了以“居間存在”概念來揚棄“在者”形而上學的方案,并引出了“概念棲身于詞語世界”、“概念棲身于特定的思想制度”等解釋學結論。憑借“翻譯”這一方便的視角,《巴別塔的重建與解構:解釋學視野中的翻譯問題》還用大量的篇幅把對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討論納入到解釋哲學的論域。對那些關注哲學(尤其是解釋學哲學)、語言學、中國傳統(tǒng)思想、現代性與后現代理論的讀者,《巴別塔的重建與解構:解釋學視野中的翻譯問題》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暫缺《巴別塔的重建與解構:解釋學視野中的翻譯問題》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導論“概念世界”和“語詞世界”?
第一節(jié) “原本中心論”及其語言觀問題
一、傳統(tǒng)翻譯理論中的“原本中心論”意識?
二、傳統(tǒng)哲學實在論的“原本中心論”意識?
第二節(jié) “解釋學真理”與“邏輯真理”的張力問題
一、“邏輯”取代原初的“邏各斯”的歷史?
二、“解釋學真理”的重要含義:概念棲身于語詞世界
第三節(jié) “唯一的”現代性語言與“復數的”傳統(tǒng)語言?
一、現代性語言的“至上”(meta-)地位
二、有的傳統(tǒng)不再“言說”
三、對“元解釋學”的質疑
四、讓傳統(tǒng)言說的條件?
第四節(jié) 解釋學哲學的“根”:inter-esse概念?
一、作為理性形而上學概念典范的“在者”概念
二、對“存在”問題的生存論-現象學-解釋學理解
三、inter-esse:從“旨趣”概念到“居間存在”概念
第五節(jié) 本書的基本結構
第一章 “翻譯”如何是個哲學問題?
第一節(jié) 兩類翻譯定義和兩類翻譯理論
一、狹義翻譯概念和廣義翻譯概念
二、狹義翻譯之學和廣義翻譯之學(普遍解釋學)?
第二節(jié) 翻譯研究的源頭性問題:“原本/譯本”之間的“/”
一、“原本/譯本”的二項式與“三人解釋共同體”?
二、翻譯之難——“原本/譯本”之間難以逾越的“/”
第三節(jié) 翻譯研究的“自然態(tài)度”:旨在超越“/”的規(guī)范性訴求
一、自然態(tài)度之一:原本中心論的翻譯倫理?
二、自然態(tài)度之二:旨在成為工藝學的翻譯技術理論?
三、拒絕自然態(tài)度:哲學翻譯研究的起點?
第四節(jié) 20世紀哲學翻譯研究的輪廓?
一、20世紀西方哲學翻譯理論文獻概覽?
二、20世紀語言哲學涉及“翻譯”問題的若干范例?
(一)卡爾納普的“翻譯”概念?
(二)奎因的“翻譯不確定性”理論?
(三)翻譯:在“概念圖式”或“范式”之間?
三、20世紀解釋學涉及“翻譯”問題的若干范例?
四、翻譯理論的若干基本話題及其聯系?
(一)“原本/譯本”主題?
(二)“對等性”暨“可翻譯性”主題?
(三)“不可譯性”主題——翻譯的不確定性或不可通約性?
(四)意譯與直譯(free-vs-literal)?
(五)“一切寫作都是翻譯”?
第二章 單數的語言和復數的語言?
第一節(jié) 上帝的“Gift/gift”(毒藥/禮品):從神圣語言到復數的語言?
一、對“巴別塔”隱喻的另類解讀:復數的語言才是人的家
二、“唯一性”與“唯一的”:人類語言的專名特性以及“翻譯”的源始性設定
三、“神圣語言”的碎片:人類語言的通名特性以及關于“翻譯”的源始性設定
四、“禮品”還是“毒藥”?——巴別塔隱喻中的源始性“困惑”
第二節(jié) 從自然的邏各斯到邏輯
一、神圣邏各斯一人的邏各斯一邏輯及其與“翻譯”的關系
二、“想像性的形而上學”
三、成為“唯一語言”的“理性形而上學”:以亞里士多德為例
(一)“形而上學”與“科學
(二)學科分類意識:“第一哲學”概念的形成條件
(三)“工具論”:“第一哲學”的思想工具
第三節(jié) “元解釋學”批判
一、“前邏輯”的生活世界中的語言問題
二、廣義翻譯之學對“差異”的普遍主義敘述
(一)“語內性的”解釋概念不能替代“語際性的”翻譯概念
(二)從“文本流傳”到“文本流通”:對伽德默爾解釋學的批評
(三)“文本流通”概念與“激進的解釋學
三、語際翻譯的解釋學:讓“差異”與“差異”之間的“差異”顯現
第四節(jié) 結語
第三章 原本中心論
第一節(jié) “圣作賢述”的隱喻
一、對神圣原本的“聽一寫”:文化源頭的源頭性事件
二、等級性的“作一述”觀念:作者性=權威性
三、體制性的“經一傳”傳統(tǒng):真理是密寫的
四、小結:“作一述”觀念對“語際翻譯”的意義
第二節(jié) mimesis:模仿性翻譯的鏈條
一、模仿(mimesis)一詞的原初含義
二、與mimesis有關的幾個圖式:心靈復制(背誦)、道路圖式、載體圖式、第三文本圖式
三、“譯本”與“原本”的相似性:“像”與“不像
第三節(jié) “第三文本”:“可譯性”的語言條件
一、“第三文本”和“第三只眼
二、w.本杰明的“純粹語言”觀念
三、作為“第三原本”的深層語言結構
四、奎因的“翻譯手冊悖論”與翻譯的“三角關系爭論
第四節(jié) 沒有“原本”:語詞秩序的顛覆和“互文本性”寫作
第四章 譯本何為?人士別生枝干!
第一節(jié) 引言:語詞構成物是個緣聚整體
第二節(jié) “外語的他在性”(上):基本理論敘述
一、從語言的“物的因素”看“外語的他在性”
二、從命名看“外語的他在性
三、從“語義域”看“外語的他在性”
四、從“可能世界”看“外語的他在性”
……
第五章 “翻譯”如何使“哲學”成為一個問題??
附錄
處于傳統(tǒng)與現代緊張關系中的文本流通?
一、面對“普通語言”的壓力——翻譯或者死亡?
二、翻譯結構的單向性——外向翻譯與內向翻譯的區(qū)別?
三、外向翻譯居于主導的近現代西方?
四、內向翻譯居于主導的近現代中國?
五、從漢語“譯”字的方位含義嬗變看中國傳統(tǒng)“中心-邊緣”意識的轉移
(一)“譯”字在先秦“方位名稱衍生系統(tǒng)”中的地位與“中國中心意識”
(二)“譯”字在佛經翻譯時期成為通名以及對“中國中心意識”的初次解構六、內向翻譯給中國現代傳統(tǒng)帶來的新特征提問之難?
一、澄清一個話題?
二、復述與“圖書館意識”?
三、獨白與“在異域中逗留”?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