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語言教材也應不斷更新。這部《中級漢語口語》就是基于這種原則而編寫的。這部教材以具有一定漢語基礎的來華進修的留學生主要對象,課文內容緊緊圍繞外國留學生的在華留學生活,選取留學生可能會遇到的情景,安排自然、生動的口語對話,以滿足留學生的日常生活需要。本教材(第二版)所選生詞主要是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的《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乙級以上的詞匯,甲級詞和部分常用的乙級詞沒有作為生詞收入。本冊新版教材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對部分課文做了一定的修改,并補充了一些新的課文,由原來的上下冊充實為現在的一、二、三冊,三冊共有52課、課文圍繞學和天不生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景,安排生動、自然的口語對話,以滿足讀者需要,力求突破與創(chuàng)新,突出口語教材的特性,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以若干主線人物貫串始終,賦予人物一定的性格特征,讓不同性格的人物說出不同風格的語言,同時對過于北京化口語詞匯做了適當調整,以適應各地使用者的需要。其二,注意社會發(fā)展趨勢,淘汰已過時或既將過的語言,在安排課文內容和語言時“向前看”,把對一些社會新生事物的介紹及有關的會話內容收入到課文之中。在體例上增加了“語句理解”,對一些口語化的,僅從字面上難以準確理解含義的語句做了例釋。其三,新增了不少活潑多樣的練習形式。安排大量由淺入深的實用性練習,練習方式變“詞本位”為“句本位”,將重點放在情景會話上,要求教會學生在不同的場景中說郵恰當的話語。其四,口語知識的系統(tǒng)化講解,對口語中經常使用的一些語言現象,從口語語音到口語語法,進行比較系統(tǒng)的歸納。其五,口語常用語的補充,在教材每一單元之后,設“口語常用語”。將口語中經常使用的某些交際語言分門別類地進行適當的歸納,幫助學生了解同一情景下不同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