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上篇 田野工作
第一章 枧槽民族鄉(xiāng)
第一節(jié) 何謂“枧槽”
第二節(jié) 生態(tài)環(huán)境與自然資源
第三節(jié) 沿革與建制
第四節(jié) 人口問題
第二章 自稱高山苗(蒙畢)的苗人
第一節(jié) “先祖自湖廣來”
第二節(jié) 自稱與他稱
第三節(jié) 民族之間
第四節(jié) 居住方式
第五節(jié) 日常生活
第六節(jié) 村寨及其人際關系
第三章 物質文化——傳統(tǒng)生計與流變
第一節(jié) 歷史的遺存——采集和狩獵
第二節(jié) 種“田”栽“土”
第三節(jié) 傳統(tǒng)農業(yè)工具
第四節(jié) 副業(yè)
第五節(jié) 商貿交通
第六節(jié) 傳統(tǒng)分工引出的話題
第七節(jié) 關于土地的話語
第四章 精神文化——民族藝術與節(jié)日
第一節(jié) 心靈之聲
第二節(jié) 節(jié)日是記憶之痕
第三節(jié) “七彩衣”
第五章 社會組織——婚姻家庭與家族
第一節(jié) 婚姻“潛規(guī)則”
第二節(jié) 小家庭和大家庭
第三節(jié) 親屬稱謂規(guī)律及術語
第四節(jié) 苗人的家族
第六章 信仰方式——神祖巫術與宗教
第一節(jié) 神鬼及祖先崇拜
第二節(jié) 西方宗教的傳播
第三節(jié) 巫術和它的手段
第七章 教育模式——傳統(tǒng)承繼與互動
第一節(jié) 傳統(tǒng)教育和學校教育
第二節(jié) 有基督教色彩的啟蒙教育
第三節(jié) 解放前的民族教育
第四節(jié) 新中國成立后高寒山區(qū)民族教育的前進與曲折
下篇 理論探索
第八章 川滇黔民族散雜區(qū)民族文化的考察
第一節(jié) 研究對象及其研究視野
第二節(jié) 文獻資料的歸納與分析
第三節(jié) 我的田野
第九章 枧槽高山苗民族文化因子及其鏈接
第一節(jié) 山地文化
第二節(jié) 竹崇拜與蘆笙文化
第三節(jié) 服飾文化及其變遷
第四節(jié) 家族文化
第五節(jié) 巫覡文化
第六節(jié) “撈諳”文化
第七節(jié) 酒文化
第十章 散雜區(qū)少數民族社會文化變遷研究
第一節(jié) 構建民族散雜區(qū)社會文化變遷理論的框架
第二節(jié) 民族文化互動理論的提出
第三節(jié) 現實話語——理論研究的意義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參考文獻
后記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