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本書主要獻給逝去的時間、獻給曾需要在2003年進行總結的隨著歲月而積累和演變的事物。與一個前來評判我們的所作所為的專家的所謂中性的評估相反,總結只能是共同的。這兒的總結,也就是無論天晴還是下雨,也無論奔康莊大道,還是走曲折艱難的小路,曾始終與我們結伴同行的合作伙伴們聚集一起,在一個中途站歇腳、進食、恢復體力,同時返轉身來共同觀賞已經走過的路途。這也是為什么本書取名為“編年史”的原因。它敘述一段歷史。它的主角是時間。一段時進程、有巧遇、有反復、有繁榮,也有主觀性的歷史,因為,同一歷史的兩個角色可以有那么多的誠意,而且他們的敘述是如此的不同,以致人們甚至可以懷疑他們是否曾真的共同經歷過這一歷史。這是一次跨文化對話的編年史。雖然它只是成千上萬其他對話中的一次,但我們卻喜歡認為,它的持久、頻繁和豐富程度都足以使它本身隨之具有關于西方和中國跨文化對話的更普遍的教訓。我們希望通過中國人和歐洲人之間不斷豐富的對話來建設這一世界;而中國人和歐洲人既相似,又不同;既是世界公民,又是不可縮減的兩大文明的繼承人。本編年史自詡是這一宏偉冒險事業(yè)中的一粒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