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聆聽民國》講述了244個民國時期百位文化精英的未來夢想,其中包括“未來中國夢”、“未來個人生活夢”兩個方面。在中國歷史上,一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一流知識分子集體“做夢”還是第一次,這244個夢想為20世紀留下了一份真實可信的記錄。讓我們一起重溫民國舊夢,聆聽中國知識分子第一次集體叩問:“中國的明天會好嗎?”1932年11月1日,久負盛名的《東方雜志》向全國各界知名人物發(fā)出約400多封征稿信,主編胡愈之在信中說:“在這昏黑的年頭,莫說東北三千萬人民,在帝國主義的槍刺下活受罪,便是我們的整個國家、整個民族也都淪陷在苦海之中?!覀冊{咒今日,我們卻還有明日。假如白天的現(xiàn)實生活是緊張而悶氣的,在這漫長的冬夜里,我們至少還可以做一兩個甜蜜的舒適的夢。夢是我們所有的神圣權利?。 庇纱艘l(fā)了一場前所未有、規(guī)模空前的“新年的夢想”大討論,本次討論圍繞兩個問題:一是“先生夢想中的未來中國是怎樣(請描寫一個輪廓或敘述未來中國的一方面)?”二是“先生個人生活中有什么夢想(這夢想當然不一定是能實現(xiàn)的)?”征“夢”活動激起熱烈回響,截止到12月5日,共收到140多位、244個 “夢想”(不算以漫畫形式做“夢”的豐子愷)。這些作者大部分是知識分子,包括柳亞子、徐悲鴻、鄭振鐸、巴金、郁達夫、老舍、葉圣陶、胡秋原、陳翰笙、張申府、嚴靈峰、鄒韜奮、周谷城、陶孟和、俞平伯、何思敬、樓適夷、宋云彬、章乃器、茅盾、周予同、顧頡剛、施蟄存、周作人、楊杏佛、孫伏園、洪深、傅東華、馬相伯、林語堂等,幾乎網羅了當時所有文化界名流?!?933,聆聽民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個時代中國精英界的思想趨向,值得仔細品味。在244個“中國未來夢想”中,有的積極樂觀,如柳亞子先生的夢是一個“大同世界”:“打破一切民族和階級的區(qū)別,全世界成功為一個大聯(lián)邦”,“沒有金錢,沒有鐵血,沒有家庭,沒有監(jiān)獄,也沒有宗教;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一切平等,一切自由?!庇械南壬苯恿R題。陶孟和先生說:“夢想是人類最危險的東西?!彼鲝埲怂枰氖呛侠淼乃伎?,依據事實的思想,而不是夢想。倪文宙先生也說:“把夢境當做了實現(xiàn)境,有大大的危險性?!濒斞钢毖缘健白鰤?,是自由的,說夢,就不自由。做夢,是做真夢的,說夢,就難免說謊。”但是,我們還是維持我們的主張:“夢是我們所有的神圣權利?。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