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寫作分類精講(新版三十一講)》中方柱先生將調研寫作分為五個層次,也就是前四篇的內容:在理論創(chuàng)新篇中,講述調研寫作者的必備素質,調研寫作者要注重調研寫作理論修養(yǎng)和理論研究,調研文章要有理論深度、實踐力度和學術厚度,以及調研文章要有地方特色、現場感、形象感、厚重感等七講,對于調研寫作,既有一定的實際指導作用,又有比較濃厚而深刻的理論意義,在眾多寫作研究中都可稱為“一家之言”。比如厚重感,作者書中概括為“人文精神、文化底蘊、思想內容、體例完備”等四個方面,又講了如何構建調研文章厚重感的四個方法:堅持以人為本,突顯人文關懷;堅持“兩去”“四由”,突顯本質規(guī)律;堅持點、線、面結合,突顯歷史厚度;堅持發(fā)揚傳統(tǒng),突顯文化底蘊,并以自己幾次親歷、經歷為例說明,使人讀后更感親切、真實。在方法創(chuàng)新篇中,講述調研寫作的共性問題與“十字對策”、調研寫作的“發(fā)現”技巧、調研寫作角度、調研寫作思路和提綱、調研文章的主題提煉與材料選擇,以及調研寫作十二法等共六講。這是《怎樣寫好調研文章》一書中相關內容的壓縮或精簡(也有很多再創(chuàng)作),反映在該書中,說明方柱先生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并不是完全脫離上一本《怎樣寫好調研文章》的基本精神,而是它的繼續(xù)和發(fā)展。還講述融會貫通修志與調研寫作方法的認識與思考、怎樣對待和寫作調研文章中的“四不像”、搜集整理《荊門市供水總公司志》資料的“四個三”及如何學好用活調研寫作“十八般武藝”等講。方柱先生由調研寫作聯系到地方史志編修,把“風馬牛不相及”的幾種寫作方法聯系在一起研究,探索新的方法,使讀者從中受到啟示和裨益。